基于录井参数不确定性的随钻地层压力分析预测

来源 :录井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5327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同一岩性地层中,由于钻速、转盘转速、钻压、钻井液密度和岩石密度等录井参数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基于录井参数的随钻地层压力预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针对该问题,分析了钻速、转盘转速、钻压、钻井液密度和岩石密度等录井参数的不确定性特征,进而采用改进的Rosenbluthe方法推导得出dc指数、上覆地层垂向应力及随钻地层压力的不确定性分析表达式,同时提出了基于录井参数的随钻地层压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最后得到了地层压力的概率分布。以某区块HT 101井为例,分别应用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和蒙特卡罗方法对地层压力的概率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与蒙特卡罗方法的压力预测一致性达95%以上,其压力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其他文献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若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新形势下,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笔者针对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环境监测设备的基本特点等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新的发展方向,希望有助于环境监测的发展。
期刊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面临教育理念、保障条件、师资力量、育人环境等挑战。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在十年校园足球“体教融合”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坚持让学生站立运动场正中央,坚持促进“五育协同”与文化认同,坚持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与信息化技术赋能,促进家校共育环境和机制建设,有力推动了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该模式从政治站位、理念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师资力量与课程建设、科技运用以及新版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等
期刊
为考察新型的连续螺旋折流板式换热器的综合传热性能,采用数值模拟对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和四分搭接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比较研究,而后开展了实验研究,验证了数值模拟具有可靠性。结果表明:新型的连续螺旋折流板引导壳程介质螺旋流动,流速均匀且不存在泄漏流和流动死区。该流动特性使得新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综合传热性能要优于另外两种换热器,较弓形折流板式换热器提高了18.43%~19.05
期刊
顺北地区超深钻井作业中常面临漏失、溢流、卡钻、垮塌、掉块及局部钻遇异常高压等复杂工程问题,为保证钻井作业的安全性,以其中4号断裂带为例进行钻前地层压力预测研究。针对声波曲线和密度曲线进行曲线校正和重构,对于碎屑岩地层和碳酸盐岩地层分别采用Eaton法和有效应力法进行地层压力预测。首先,利用泥浆密度和录井信息确定地层压力预测参数,并加以优化;然后,结合三维地震反演密度和速度数据体预测三维地层压力,进
期刊
装备涡轮基组合动力发动机的高超声速飞机,其推力特性不同于传统的涡扇发动机,因此传统飞机的爬升策略不再适合这类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分析了飞机爬升段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针对某高超声速飞机模型飞行剖面爬升段,以最小燃油消耗为目标进行轨迹优化设计。通过仿真计算,优化后的爬升段飞行轨迹能有效减少燃油消耗,证明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期刊
报纸
坍塌压力是优化钻井液密度、维持井壁稳定的重要基础参数,对保障油气井安全高效钻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决传统坍塌压力预测方法存在的计算过程繁琐、预测精度较低等问题,采用随机森林、多项式回归等4种机器学习模型,建立了斜井坍塌压力机器学习预测方法,利用参数随机采样和传统解析模型生成了训练样本,优选了最佳模型,优化了训练样本数量、神经网络结构和模型超参数,并以Z-1井为例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研
期刊
本文系统分析高湿玉米收获、青贮加工、饲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以及在我国发展高湿玉米青贮的潜力和展望。相比玉米子粒直收和破碎等,高湿玉米青贮能够降低成本25%~30%,且具有和干子粒玉米相似的能量和蛋白。饲喂效果研究表明,使用高湿玉米青贮饲料产奶净能提高5%~10%,淀粉消化率提高30%~35%。同时,高湿玉米裹包青贮饲料可以安全存放2~3年。针对我国东北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玉米子粒收获后烘干、晾晒、仓储
期刊
通过使用恒温反应分光光度系统,建立基于恒温催化反应过程中实时测定吸光度的漆酶活性快速测定方法。酶的催化反应与吸光度的检测在同一时空进行,实现了检测过程中酶催化反应温度的精确控制及催化反应时长的精确计量。通过考察与催化反应体系溶氧浓度相匹配的底物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
期刊
在“3060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高效输运与合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而换热器在能量输运与转换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相较于传统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在维持同等换热能力的同时,大幅减小了体积,极大提高了传热效率,在很多重要领域均有应用。超临界CO2(S-CO2)发电系统、跨临界热泵和制冷系统等因环境友好和效率高等优势,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S-CO2物性剧烈变化以及系统对高温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