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第八届理事会于1984年12月3日—8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出席会议的有27个理事国、16个国家的观察员和7个国际组织共136名代表。我国也派出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秦力生和副主席阳含熙为首的7人代表团,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所长朱震达作为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强调指出,热带及亚热带、干旱及半干旱区、城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保护区仍作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第八届理事会于1984年12月3日—8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出席会议的有27个理事国、16个国家的观察员和7个国际组织共136名代表。我国也派出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秦力生和副主席阳含熙为首的7人代表团,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所长朱震达作为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强调指出,热带及亚热带、干旱及半干旱区、城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保护区仍作为今后人与生物圈的主要研究项目。理事会对干旱和半干旱区研究,在前10年(1971—1981年)工作期间所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总结了我国在宁夏中卫腾格里沙漠中,平整流动沙丘引黄淤灌改良流沙地及在流沙地铺设隔水层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经引黄淤灌15年后,可沉积淤泥厚达22厘米。通过施肥、种植农林植物等措施,使原来单相流沙改良成为有层次的耕作土壤。经淤灌并加薄膜塑料隔水层后,所种植的农林作物增产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黄豆增产277.8%,玉米增产238.4%。一年生沙冬青苗高生长增加165%,地茎粗增加200%,二年
本文对陕北榆林地区土地沙漠化划分了四种类型及描述了沙漠化土地分布的特点,并对这一地区的沙漠化土地进行了防治区划,为全区制定综合农业区划提供科学依据。 沙漠化是土地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植被和土壤逐渐衰退破坏导致沙地出现的过程。当今,沙漠化迅速发展和扩大的特征是以人口的迅猛增长及滥用土地为主要标志,它所带来的对人类生活及环境的威胁,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陕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化严重地区之一,研究其
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肃中部半干旱区及河西走廊干旱区数种啮齿动物挖掘活动引起沙漠化的状况。
1984年7月31日—8月18日,由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会联合召开的“沙漠化过程及干旱区资源管理科学讨论会”在兰州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举行。会议是由中国科协委托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及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筹办。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美国在沙漠干旱区研究方面的著名科学家和美国科学促进会对华项目负责人;中方有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地理研究所、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西北
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委托,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共同举办了联合国沙漠化防治第三期讲习班。这次讲习班主要为发展中国家主办的。讲习班于1984年6月11日在北京开幕。参加的国家有:阿根廷、几内亚、摩洛哥、马达加斯加、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叙利亚以及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等九个国家和机构。 本次讲习班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1.《干早地区纪事》(Annals of Arid Zone) 该杂志由印度乔德普尔的印度干旱区研究学会出版,创刊于1962年,为季刊。主要刊登内容,载有关世界干旱地区(侧重印度次大陆)农业、植物、土壤、农艺、林业、园艺、牧场经营、经济、社会、工程技术及其他有关问题的论文。
地貌是地表物质——岩石及岩石碎屑——对能量变率的系统反应。不同的地质过程,包括化学及机械风化(就地变化),物质坡移(重力引起的下移运动),水成活动(流水引起的侵蚀和堆积),及风成活动(风力引起的侵蚀和沉积),为荒漠提供了大量的能量。这些地质过程形成的各种地貌能发展到一种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在某一特定地区,地貌发育的平均规模和形态与有效过程的能级近乎平衡。这一阐述的内在含义就是粗屑沉积、相互作用
本文作者明确指出“沙漠化”(Dcsertization)一词与通常所应用的“荒漠化”(Desertification)一词在概念上有差异,并阐述了“沙漠化”的主要含意是:在相似的气候条件下,过去未发生和出现类似于沙漠地表形态和景观的地区,由于气候干旱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管理二者相吻合,半荒漠则有可能因过度开发利用而沦为“人造沙漠”(False Desert)或“人为沙漠”(Man-made Dcse
Bagnold说过,沙丘出现在两种不同的生境,即海滨和河岸;裸露缺水的沙漠地表。不过,我们也得加上那些过去长有植被的沙质土壤,后来主要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流沙。上述三种生境都值得重视,但后者经过固定可获得最大收益,因为从逻辑上推断,这种生境能够建立可供人类和牲畜利用的植被。不过,在介绍流沙固定方法之前,先讨论一下土壤风蚀的原因是恰当的。 土壤风蚀原理 只要条件有利于风力剥离和搬运土壤物质,就会出现
青藏高原上发育有不少风沙堆积地貌,尤以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宽谷中为普遍和典型,其主要形态类型有新月形沙丘、沙丘链、沙堆、沙包、沙坡地等,可分流动和半固定、固定两大类。其成因主要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与高空西风气流相一致,就地起沙所形成;并认为高原上的一些黄上状堆积物的形成与古风沙堆积有一定的关系。风沙作用对高原经济建设带来危害,目前,人类活动多集中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故这一地区有沙漠化扩大的趋势,应引起重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