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世人一个“真实”的拉赫玛尼洛夫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俄罗斯的作曲家,生于斯,长于斯,他塑造了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人生之路的基调。既然音乐是我性格的缩影,那么它必定也是俄罗斯民族、俄罗斯音乐的缩影。这是顺利成章的事情,我从未刻意为之。”
  ——《拉赫玛尼洛夫传·序言》
  读完《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拉赫玛尼洛夫》,如果过去只是停留在对拉赫的作品听觉上感官的喜爱,现在则是对这个音乐家深入了解之后的欣赏。一本人物传记,通过客观朴实的文字描写,让读者对作传人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倾慕,是值得欣喜的事。
  拉赫玛尼洛夫,他是作曲家、指挥家、钢琴演奏家,但这只不过是后世强加于他的“职称”,抛开这些,他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他是宠爱女儿的好父亲,从一而终的好丈夫,钟爱音乐的“狂热者”。站在“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问题上看待作传对象,使读者融入主角的世界,是一本真正“值得一读”的传记所应该具备的属性。
  我们可以可惜欣赏拉赫玛尼洛夫的纯粹,因为大师的一生,至始至终都是在跟随自己的心灵创作:身为大师,必须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为了什么。拉赫玛尼洛夫很清楚自己音乐所追求的“核心”,穷尽一生也没有抛弃内心对“纯粹的音乐”的渴求。尽管在大众眼里,他“流派不清”、“落后于时代”、“生存在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夹缝中”,但他在人格上的魅力足以吸引任何一个尝试去了解他的人。
  我们可惜欣赏拉赫玛尼洛夫的的纯净,在现实生活中,他不过是一个单纯、静谧、敏感,甚至有些怪癖的男人。感情生活意外的单纯,深爱自己的两个女儿,这种发自内心的“溺爱”让“孩子们心疼”。他终归是朋友眼中的好父亲、好丈夫——爱音乐,也不舍弃生活。
  我们可惜欣赏拉赫玛尼洛夫的孤高,艺术大家,倘若没有性格,必然缺失了相当重要的东西,而他的音乐不为迎合任何人的喜好或要求而作,完全来源于自身丰富的内心世界:他是一个性情中人。
  欣赏他的严谨与坚持,尽管他有过人的音乐天赋,天生一双“大而有韧性”的手可谓天赋之“材”,却从不放任自己:每天五个小时不间断的钢琴练习,科学的训练方法(《车尔尼740》《哈农》是大师最为钟爱的练习曲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办事态度,哪一点不是他成功的必要条件?只可惜,成功不过是大师眼中的“附属品”。
  欣赏他的真实,他是一位不称职的“教育者”,其实,他本身对教学就十分抵触。但是,面对自己钟爱的作曲方向,他会仔细地做好计划,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很清楚自己在每个阶段必须承担的任务。”他重视音乐家自身的仪态,“音乐在留声机里也可以听到,观众们来到剧院,更是要一睹音乐家的风姿”,并且对社会里存在的激烈竞争充满危机意识。
  在私下,他是一个爱好收集名车,享受田园生活的“浪子”:“现如今,多少年过去,离开了我的故土,我的创作灵感也随之死去!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了!”
  拉赫玛尼洛夫不是圣人,不是天才,是有种爱、有脾性、有苦闷、又无奈的“伟大的普通人”。他如此真实地存在过,就像我们身边“某些人”的集合体,这种前所未有的近距离感,让读者能真正喜欢上拉赫玛尼洛夫这个“人”本身,而不是白纸黑字罗列的“作品目录”和“大事年表”。相信,这种情感也有助于深入理解他的作品。
  然而,研究拉赫玛尼洛夫的人生经历不是读者们的课题——因为它们并不属于读者,大家希望的,是吸纳拉赫玛尼洛夫在生命之旅中沉淀的“音乐家精神”。一个人是否真正理解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区别就在于“走近”与“走进”。
  如果你想更深一步地走进拉赫玛尼洛夫的艺术人生,就请去读一读吧,一定会给你崭新的见解,还你一个“真实”的拉赫玛尼洛夫。
  参考文献:
  [1]安德烈亚斯·魏玛(德)著, 陈莹译.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拉赫玛尼洛夫卷[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丁 理,华中师范大学2009级本科生。)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六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为城市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帮助。  关键词: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对策  1997年4月,国家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使城市社区体育正式成为一种由政府管理的社会事业。城市社区体育的崛起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各种城市社区体育理念也悄然兴起。这些理念或系统、或零散、或
期刊
摘要:文章着眼于探讨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晚年的思想。当时他虽然生活困苦,疾病缠身,却能独立思考,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的深刻认识影响深远。虽然他的思想在当时看来不合时宜,但却是后来不能绕过的话题,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文章将对其晚年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字:陈独秀;晚年;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  一、引言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
期刊
摘要: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韩非子》第五篇《主道》论述了君主的道术,全面阐明了君主统治臣民的基本原则及其哲学基础。由此得出,一位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对国家、团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而言,一位英明的现代行政领导者除了过人的业务能力之外,对自身素质也有着特定的要求。  关键词:领导者;韩非子;领导智慧  道家论道,韩非也论道。韩非把道家那视为万物本源的道和虚静无为的哲学思想引入社会生
期刊
摘要:大学生文化生活圈是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分析大学生文化生活圈存在的隐忧并分析其对策关系到我国高等人才素质教育的提高,也是我国社会转型内容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文化;大学生;生活圈  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变化使大众的生活理念、消费方式、文化观念、品德修养发生着重大变化,这促使人们的生活圈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本文针对社会转型环境下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圈存在的隐忧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研究有
期刊
摘要:计算机软件的保护问题一直有争议,尤其在国内,有专家认为软件进行专利法保护标准过高,不利于小型的企业的科技发展;有专家认为应当对软件进行专利法,主要原因是软件不是单纯的文字游戏,包括相当的创造性等。文章主要从各国的专利保护情况、专利保护标准及我国当前的情况来论证,我国应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专利法保护,是顺应世界潮流,更是鼓励创新,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  关键词:软件;专利;保护;创造性  当今世界
期刊
摘要:所有的表演艺术,都是通过演员丰富的生活基础体现出来的。演员创作的实质就是让生活和艺术的统一,整个创作过程就是“缩短”演员和角色差距的过程,它是艰苦、漫长的。演员要从生活中吸取养分,生动准确地运用在表演中,为角色积累素材。  关键词:表演 ;真实地对待生活;生活体验;情绪记忆  作为一名群文工作者,我一直在琢磨群众文化表演的实质是什么?表演这门艺术的实质由其复杂的艺术奥秘,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涉
期刊
摘要: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创下收视率新高的同时引起了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华人的广泛讨论,那么这部纪录片能创造这种奇迹的原因何在呢?文章在分析《舌尖上的中国》的基础上认为不仅是那些饕餮盛宴吸引了观众的胃更是美食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认同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而这也正是这部纪录片最成功之处。  关键词: 纪录片;美食热;文化认同  众所周知,纪录片相较影视作品的很大一个区别便是其较小的受众群。传统意义上,中产
期刊
摘要:文章对雷平阳《铁匠》一文中所运用的创作技巧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铁匠》一文之中诸多的铺垫和暗示与最后的“发现”之间符合“可然律”的紧密联系,论述了作者以无数的暗示与最终的“发现”相拼凑而将小说的艺术效果发挥到极致的创作手法。  关键词: 发现;创作技巧;雷平阳;《铁匠》  作为一篇微型小说,《铁匠》具有篇幅短,字数少,题材小而挖掘深等特点。整篇小说的虽然内容情节简单,但在作者的笔下却笼上了一股
期刊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对于如何恢复和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职工的学校和乐园”的作用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徐州市工人文化宫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始终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的“两为”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全总、省总关于推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服务和满足全市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以“五个一”工程(铸就一种精神、建立一
期刊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主张一种“自然所为论”,即认为“自然”不是机械的、僵死的东西,而是能动的、鲜活的有机体,它有生命,有追求,有所为,并且,他认为,自然所为的目的就是“好”或“善”,就是完全、完美、完满和完整。但是这里就必将涉及这样一个问题:亚里士多德极力主张的这个自然所为的目的,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文章主张,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目的论是一种内在目的论。可是很多学者会主张外在目的论,是因为他们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