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人生,无关年龄

来源 :课堂内外(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uh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要局限思维的表达形式rn——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William Lawrence Braggrn关键词rn诺贝尔物理学奖布拉格定律 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rn“如果你不能准确、清晰地描述一个概念,你就可能成为\'模糊思维\'的牺牲品.”rn1890年3月31日,威廉·劳伦斯·布拉格出生于澳大利亚第五大城市阿德莱德,而他的父亲威廉·亨利·布拉格更是当时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劳伦斯从小就听爸爸讲“原子的故事”,在他五岁那年有一次骑自行车摔伤了胳膊,老爸正巧读了伦琴有关X射线实验的论文,于是他立刻用X射线检查了儿子伤情——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首例X射线医疗应用案例.
其他文献
你刷过抖音吗?rn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短视频产品,抖音引爆了一个属于智能推荐算法①的新时代,很多人刷抖音停不下来,因为它推荐的视频会让人愿意不断看下去.为什么抖音推荐这么准?因为它会在你看短视频时,通过统计你看不同视频的时长、是否看完、是否点赞收藏关注等行为,了解并统计你的观看习惯,并推荐更多同类型的视频给你;它会通过大数据,把与你喜好类似的用户喜欢的视频也推给你.抖音通过推荐算法创造了一个令全球网民都爱不释手的产品.很多人用“一看就停不下来”来描述抖音令人上瘾的魔力.
期刊
亲疏有别rn固体表面上的水滴,因为表面张力的作用,都会有收缩的趋势.但在绝大多数物体的表面上,水滴都不会像在荷叶上这样,变成一颗颗滚圆的小水珠,而是会整个铺展开来,成为一层扁平的水膜.真正让荷叶产生这种效果的,是一种称为疏水性的微观作用.
期刊
图像修复,曾是纯技术活rn照片是时光的定格,记忆的承载.在数码摄影出现之前,照片多是以胶卷和相纸为载体.随着时光流逝,胶卷或遗失或损毁,无法再用来冲洗;留存于世的老照片也往往因为湿度和光线的影响,或是保存不当,出现卷曲、发黄、裂纹、缺损等不同程度的毁坏,这对历史研究者,以及感念旧时光的人们来说,都是一种遗憾.因此,修复照片可是一门大受欢迎的手艺活儿.
期刊
熔岩与火焰:没有看上去可怕rn说起火山,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翻滚冒泡、散发着暗红色光芒的熔岩,也会习惯性地认为,火山的“大杀器”就是滚烫的熔岩.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rn虽然火山熔岩的温度通常在800~1500℃之间,轻而易举地就能将人烧成灰烬,不过对于任何拥有正常活动能力的人而言,要避免这种结局并不是件难事:尽管火山熔岩流“无坚不摧”,却是彻头彻尾的“龟速”.根据熔岩成分的差异,其黏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速,而大多数熔岩流的速度都只有5~10千米/小时,与人类的步行速度相当,有些甚至更慢.只要还能
期刊
想象一下,如果冰可乐中的冰块,像QQ糖一样Q弹;如果一根透明的冰丝,可以像光纤一样传递光……是不是和我们最初认识的冰的模样不太一样?据说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科学家们真的能捣腾出不同形态的冰,这其中的一种实现了冰的弹性弯曲,还能帮助我们有效传递光.
期刊
“独角兽的角”rn虽然名字里有个“角”,但一角鲸的“角”是一根极端特化的牙齿,这根牙齿在雄性一角鲸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呈螺旋状生长,最终探出嘴部,形成一根长长的“角”.只有少数雄性一角鲸能长出成对的“角”,极个别雌鲸也会长“角”.rn在知道这根“角”的本来面貌后,很多人大概会好奇:长了这么一根(有时是两根)外形怪异而别扭的牙齿,一角鲸们的其他牙齿要往哪放呢?答案很简单:不需要!
期刊
如果你在视频网站上搜索“赶海①”或者“钓鱼”,就会发现有许多年轻人,每天不看大佬在线下钩就浑身难受,甚至睡不着觉.仿佛对他们来说,“看到”就等于“钓到”了.到底是水生生物的魅力太大,还是赶海/钓鱼人行为太迷惑?围观海洋农业操作指南,真有这么上头吗?
期刊
骨骼对于我们人类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给我们的身体提供支撑,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新鲜的血液、保护我们的器官.但说到拥有最大骨骼的动物,相信你首先想到的是已经灭绝的恐龙.rn我们经常能在各个自然类博物馆中看到各种各样的恐龙骨架,除了恐龙骨骼化石以外,还有恐龙足迹、恐龙蛋化石,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些曾经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之久的庞然大物.但你有没有想过,恐龙骨骼里面是什么样子呢?除了恐龙骨骼外表带给我们的震撼之外,恐龙骨骼内部构造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期刊
在远古,生命还未登上陆地之时,细菌、古菌等单细胞原核生物就已经和病毒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rn病毒的繁殖策略,是把自己的基因释放到原核生物体内,鸠占鹊巢,利用原核病毒内的生产机器帮自己无限复制,最终涌出这座城池,使它破裂而亡.这种方式一直非常奏效,因为在毫无准备的偷袭之前,原核生物就像一个睁眼瞎.直到某一天,一个原核生物遭受病毒的侵染却逃过一劫.
期刊
在推理小说中,“密室犯罪”的谜题形式是“不可能犯罪”中的一种.死者在封闭的空间内被害,而凶手不在场.这是一种“挑战不可能”的诡计形式.也正是因为这种看似违反常理的谜题,一出现就立刻将故事的悬疑感和读者的期待值拉满.但小说毕竟是虚构,现实中真的存在这种匪夷所思的作案手法吗?本期介绍的三个真实案件,就是发生在封闭空间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