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透窗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c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CIPAE)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1981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6届。本届国际影展设立“聚焦儿童类”、“非主题记录类”、“非主题商业类”、“非主题艺术类”四大类,中国评委还单独评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摄影展入展作品。影展共收到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来稿55637幅,最终入选作品638幅。
  从入选作品看来,每个类型下的投稿作品都包括单幅和组照,单幅作品展现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摄影风貌,摄影师纯熟地运用数码影像前后期技术,风格化地表现自然风景与社会生活。组照中的一些作品,从影像叙事方式、组织方式来看则更具专业性,有些组照不仅仅是相同主题单幅照片的集锦,而是选自作者更长时间、或是更具观念性的拍摄项目。比如刘磊的《爱人》和维多利亚·索罗切斯基(Viktoria Sorochinski)的《静默的对话》。我们分别邀请两位摄影师、两位评委分享了他们的创作和评选感受。
  国际影展侧记
  本届国际影展以综合呈现世界各国近年来在摄影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展示各国摄影家对各门类摄影的探索和实践成果,从而促进世界各国摄影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为宗旨,密切关注焦点问题,分为记录类、艺术类和商业类。特别设置了“聚焦儿童”主题展,征集真实、全面、客观反映全球儿童生存现状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纪实类作品,以期通过摄影唤起全球大众、政府和媒体对儿童成长的关注。
  多元化的国际评委
  本届国际影展通过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正式面向全球征稿,并先后举办了多次相关研讨会,吸纳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工作。评选中18位评委分别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以色列、韩国、立陶宛、古巴、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他们中不乏国内外知名摄影家和摄影组织负责人,更有国际摄影节策划方面的专家、国际知名媒体摄影人,充分体现了国际影展评选的国际性、权威性、包容性和多元性。为了减少遗珠之憾,评委们竭力奉献自己在专业上的能力,常就作品展开学术讨论。
  作品手法需更加丰富
  透过来稿可以看出,本届影展入选作品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手法单一雷同:以儿童主题为例,来稿作品体现贫困、偏远地区孩子的主题作品数量较多,容易给观者带来一个误区,认为孩子们都生活在贫困地区。用影像唤起更多人去关注、关爱贫困山区的儿童,或许正是摄影家的一份责任感,但在今日的社会环境中,摄影师可以关注得更全面一些。例如城市中的儿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儿童与网络世界,则很少有摄影师去关注和反映。好的作品不论表现的是苦难还是喜悦,都需要有一定深度的背后故事。
  艺术表达较为直白
  有些作品的手法、题材与作品的艺术性并无直接关系,但也被投入艺术类中。与公文写作不同,艺术表达如同走钢索,需要探索创新,也要考虑是否易于观者接受,如果表达方式直白明显,强迫人们关注和思考你设定的内容,摄影就变成了制作海报。如果太晦涩,摄影者又无法表达自己。大多数摄影者都选择直白的图解方式,但面对技术的发展,摄影者需发展自己的创作表达能力。也有些评委认为展览中应当展出更多当代摄影作品,作为摄影界发展的一种引导。
  组照胜过单幅
  入选作品中带有摄影师个人风格和视角的作品,更多出现在不同类别的组照中。不少评委也更倾向于组照作品,认为大多数组照的水平要比单幅作品高。
  可依主题或概念分类
  依据国内/国外,彩色/黑白,单幅/组照这种形式和技术分类的方式,被有些评委认为需要改善,依主题或概念进行分类,也许更适合未来的国际影展。以内容为导向,就可以在征稿时按照其中所含的内容来设定分类,如:人像摄影类型,在评选时都是人像摄影作品,无论是彩色还是黑白,是单幅还是组照,来自国际还是国内,都在一个尺度下评选,评出体现当代人像摄影艺术水准的作品。另外,引入评委推荐作品,将评委视角更加全面地分享、设立专门的类别评选手机类摄影作品,贴近时代需求,也许都是未来国际影展的趋势。
  我喜欢在平和记录中和“题材”一起“活着”的感觉
  摄影师:
  刘磊
  自由摄影师,作品《爱人》、《“奥特曼”战士》入选本届国际影展
  我现在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印刷系当老师,教学工作之余的周末和假期进行摄影创作,平时会拍摄一些客户需要的图片。但是我只把纪实摄影专题看作自己的作品,这个界限非常明确。
  这次展览我准备了两个作品,作品《“奥特曼”战土》拍摄于2013年3月2日,济南长青区孝里镇举办大集乡会。我跟一些影友去采风拍摄,在儿童区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小男孩,戴着面具威风凛凛,环境充满了乡村气息,人们朴实友善。我很喜欢这张照片,它不是一张“客观”的照片,他们知道我在拍照,但是和我的镜头有交流,这很有意思。
  组照《爱人》从2012年开始拍,那时候主人公还是我的女朋友,后来成为了我的老婆、我孩子的妈妈。我没有很刻意的去把这些照片当成一个题材去拍摄,如果当成一个题材,那么这组作品的主题性会特别明确,而我的拍摄也就会很快结束。我喜欢这种在平和记录中和题材一起“活着”的感觉。除了拍家人,我拍的家乡专题也是这样一种状态。
  我目前在拍的长期项目就是“家人”(爱人)和“家乡”(潘庄村)。我从2006年开始拍摄家乡潘庄村,曾在2011年做过一次编辑整理和展览。现在腾讯“谷雨计划”的资助下继续拍摄。
  我上大学时开始投稿参展。看看征稿启事,有合适的照片就投稿。在许多比赛和影展中都曾入选,而且我的参展作品全部都是新闻纪实类。关注比赛,可以学习获奖作品的优点。也可以认识到很多影友,对自己帮助很多。我喜欢看那些入选作品,新闻纪实的、艺术的、沙龙的国际影展影赛获奖作品等。但是我不会为了参展去拍照片,评比有太多的偶然性。
  风景类作品样式比较单一,但关于人的作品水平很高   评委:
  林恩·克量顿(Lynn Clayton)
  自由摄影师,新西兰摄影学会主席。
  我在新西兰的职业是自由摄影师,兼任新西兰摄影学会主席。经常参加新西兰国内的各类摄影评选,但从未参加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这类国际级别的评选。在新西兰,没有提供奖金、奖牌和荣誉的国家级摄影沙龙。我的国家只有四百万人,中国有十几亿人,从整体数量上很难互相比较,但我认为最好的摄影师在世界各地都是近似的一些人。本届“国际影展”中外摄影师的水平是相同的。我知道有几位新西兰摄影师的作品水平不错,但最终还是中国摄影师胜出更多。
  在看过了三万张照片之后,我记不住那些作品的全貌了,我喜欢那些表现西藏人民生活和感情的作品。在我看到的入选作品中,我觉得风景类型取材比较雷同,样式比较单一,但整体上看来,关于人的作品水平很高。组照水平较强。
  我认为不需要再将黑白和彩色作品分别归类。毕竟在今天,将彩色图片转换为黑白只是一种后期处理方式,如同HDR一样。另外,那些经过Photoshop强力处理的照片,可能需要有一个它们自己的类型,我指的是类似婴儿躺在花朵中,或是人们站在云朵上那种由Photoshop“制作”而成的照片,将它们单独归类会更好。
  整体看来,作品分类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如果让我来设计整个流程,我会把所有作品放在一起,而不将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分开来评选。另外,如果你投稿是组照的话,要确定符合组照的标准,我们看到的一些组照没有通过,是因为没有达到组照要求的张数。摄影师们更好地理解征稿要求,以及在组照类型的编辑上多下工夫,这对作品入选会有更大的帮助。
  入选不是目的,创作才是初衷
  摄影师:
  尹永宏
  自由摄影师
  作品《成长摇篮》入选本届国际影展
  我因为学习绘画需要收集素材才拿起相机,慢慢了解到,摄影本身就是非常好的艺术表达手段,就这样喜欢上了摄影。逐渐参加了一些影展,并获得一些成绩,如第十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大赛(2013华赛)和25届国展。上一届“国际影展”我也参加了,入围艺术类和女性专题两个类别。
  参加影展是对摄影人创作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了解国内外摄影界创作动态的好机会。入选不是最终目的,创作才是初衷。只有拍摄到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在专业影展中有所收获,而且入选不是判定一张(组)作品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征稿作品除了本身是否优秀,还和评审的取向、影展的针对性密不可分。而且,首先要充分读懂章程,按照征稿要求选择自己的作品进行投稿,入围的机会才比较大一些。
  就目前诸多影展而言,类别设定仍有模糊之处,比如其中以纪录类、艺术类等类别来划分就仍有改善空间,就算是纪录类作品也同样需要艺术的表达。而艺术类是否等同于数字创意后期?目前艺术类作品的表现形式天马行空,过多电脑PS等后期调图软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入围,会让很多摄影爱好者误认为复杂的后期处理才算“艺术”,给他们一种错误的风向标。针对通过电脑过度调校、合成的一些影像可以专门设立数码艺术创作类项目,以此专门鼓励后期创意类的作品。而在今天摄影环境下,我觉得组照能更好地展现出摄影师的专业创作水平。
  我个人认为,重要影展的类别划分可以再细化。也可借鉴一些其他影展的类别设置方式,融汇自身特点,使影展的专业性和参与性得到和谐与统一。
  今日的摄影已不仅仅是“漂亮图片”
  评委:
  佩西·格仕(PesI Glrsch)
  以色列摄影家,现生活和工作在特拉维夫
  我在以色列工作的领域,没有此类摄影评比,但有别的摄影奖项。例如1996年启动的Leon Constantiner摄影奖,由赞助人和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共同设立,评选之后,摄影家得到奖金,博物馆得到3-5幅作品。博物馆的摄影作品馆藏由此丰富起来。除此之外,两个重要的艺术博物馆也都设有奖项,鼓励艺术家办展览,同时引导观众来欣赏和理解艺术。此类摄影奖项是与艺术类奖项在一起的(雕塑、油画、视频或是多媒体艺术),由以色列文化部支持。
  我多年前在德国做过评委,那一次大概有六位评委,有的在大学做教师,有的在报纸写评论,基本也都是艺术家。我们在一起商讨,给出评论,最后进行投票,过程很有启发。在以色列,我们给学生设立的奖项也是如此运作的。为了推动以色列的摄影向艺术方向发展,我所在的大学也设有针对摄影方面优秀学生的奖项,每年资助三位学生。我也是这个奖项的评委之一。
  我觉得本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投稿作品非常多,看作品的时间很紧张,很难仔细理解每组作品的概念。有一些组照和单幅作品被摄影师投错了类别,这有点可惜。有些作品新鲜有趣,但也有很多传统样式的作品。今日的摄影已不仅仅是“漂亮图片”了,我觉得摄影师们应该给自己的作品写几句概念阐述。也欢迎更多了解当代摄影的人加入评选,比如任教于学校的艺术家或重要展览馆的策展人。另外一方面,评委应当对摄影师的年龄有更多了解,我们应该接受并且感激来自50岁以上的摄影师的作品,虽然他们可能不容易切换到当代摄影的语言。这会是一个慢慢转变的过程。

















































其他文献
翟润生的摄影作品并没有采用花哨的后期技法,也没有运用复杂的前期技巧,但是他的作品却带有厚重的意蕴和气势。这与创作者的思考以及点、线、面的构成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构图凝练、光影独特的影像才能够吸引观者的关注,继而引发人们更加深入地去读取作品中更加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浴 翟润生摄/尼康D300柜机,24-70mm镜头,光墨F9,速度1/500秒  洞天福地 翟润生摄/尼康D300柜机,70-20
期刊
“在他们人生快结束的时候,把他们留住——把他们的声音留下来,影像留下来,人生故事留下来。”  ——黑明  2016年元月,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开年大展“人民形象,中国精神——《100个人的战争》”,将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摄影师黑明再次带到了我们面前。2010-2015年,黑明奔赴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和游击区采访拍摄了当年的抗战老兵。这次实地调查,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台湾地区和日本,
期刊
过了“双十一”,迎来“双十二”,浙江嘉兴桐乡市的农民们在网上风光了一把。  2015年11月11日是农村淘宝的第一个“双十一”,桐乡市39家农村淘宝服务站总成交额151万元。  2015年12月12日当天,桐乡市又有第三批共10家农村淘宝服务站开张。  去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千县万村”计划,宣布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这项计划中的农村
期刊
对于光绘摄影来说,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工具是一种乐趣。下面这两款App就能让你把手机或平板电脑瞬间变成光绘利器,将屏幕变成比任何画笔都出彩的工具,实现更多创意。  立体文字  30元的价格会不会让你觉得这款App很贵?但真正用过的人恐怕会觉得超值。因为使用Holographium制作的3D立体光绘字,目前还没有任何其他方法能够复制。何况,你还可以自己输入文字、选择色彩、调整延迟时间和字体绘制时间,甚至
期刊
德清县委宣传部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基层群众,创新开展“浑入基层、贴近生活、服务三农”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百名摄影家争当电商“店小二”,开展农村电商美图活动,助力全县农村电商发展。  今年以来,德清摄影家协会开展“服务电商,百名摄影家争当店小二”摄影活动,免费为农村电商拍摄产品美图,助力全县农村电商工作。  用镜头服务大局  由德清县文联组织建立了百名摄影家联系百家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制度,将德清县15
期刊
西藏,是许多摄影人向往的地方,这里的风景和人物,始终为广大摄影人所喜爱。李培新拍摄的西藏作品,无论是街头还是寺庙,无论是湖畔还是山川,都以细腻的摄影表现手法,承载着他对西部的理解和情感。李培新的摄影手法非常多变,他认为,摄影技术为思想服务,只有掌握了熟练的摄影技术技巧,才能掌握更加丰富的摄影语言,才能更加透彻地利用图片来传递自己的思想。
期刊
漂泊感带来无根感,无根感带来焦虑。所以无论我们走多远,总是会心系故乡。山东摄影家刘桂林拍摄的这组乡村照片平实而富有情感。细读每一张照片,都能够让我们深入其境,产生游子归来般的情感,时而在给祖先的老屋拂尘,时而在给儿时的玩伴挥手。乡愁中的传统,传统中的乡愁,是我们时刻会浮现的一种牵挂。
期刊
近些年,一些摄影交流平台推送了大量来自国外的风光摄影作品——独特的地貌、新颖的色彩模式、焦点透视的观看方式吸引了国内风光爱好者的眼球,而这些作品的拍摄者也多为旅居国外的华人,这样的身份,使得私下与国内摄影师的交流更为顺畅。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更多人的思考——这些看上去很美的作品,究竟是源于地域差异带来的新鲜感,还是因为气候条件形成的独特,又或者是因为摄影理念、技术的不同?本期,两位旅居国外的摄影师和
期刊
光绘是一种容易得到绚丽效果的拍摄方式,也是一种会让人觉得很难的技法。但其实无论是拍摄还是光绘工具的制作,都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复杂。通过本文你会发现,身边的很多东西都能拿来进行光绘。  熟悉又陌生的光绘  光绘并不是近几年才发明的摄影技巧,事实上早在几十年前,绘画大师毕加索就尝试过光绘。当然他老人家当年的尝试在今天看来已经显得非常初级了。  如今你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当年毕加素光绘的大量照片,它们与今天的
期刊
大众摄影:2009年,你的照片在豆瓣上被转发很多,然后我找到你在Flickr上的页面,各国网友在你照片上点了无数的“赞”。之后你在Flickr上传的照片怎么少了?  严明:在做真正的个人主页之前,辗转过好几个地方放照片,也是随着不同的网络时代此消彼涨,各有优劣。Flickr是个不错的国际窗口,在那里混了几年。后来有了个人网站,去的就少了些。现在上去贴几张,也是想把他们引到自己的主页上来,老外比较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