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励为导向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i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初中学生来说,会稍有难度。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应强化自身的教学技能,结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激励为导向,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进行物理学习。所以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励模式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激励模式;应用
   激励式教学,旨在教师以物质或语言为载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赞赏,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多数学生认为物理学习纷繁复杂的原因就在于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积极探索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使学生燃起物理学习的渴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激励模式,让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教师的认可和鼓励,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进行启发激励,培养学生学习思维
   物理学习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探索、验证过程,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对事物发现、研究和探索的渴望,只是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激励,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假设和猜想进行自主探究,启发和指导学生寻找实验方法,使学生在不断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起物理学习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惯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课本的概念性描述中,只是知道了“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是惯性”,而对于这种“固有属性”到底是如何存在的,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还是有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进行讲解:准备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压在一条纸带上,然后迅速将纸带抽出,结果发现纸带被抽出而杯子仍保持位置不变。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提问,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加深对惯性知识的理解。
   二、渗透情感激励,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感兴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入手,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再通过趣味性十足的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另外,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都不同,这就使学生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教师在进行情感激励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体会到成功,并得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
   例如,在“电路”的学习中,光靠教师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和演示,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授课,本着“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实验设计、实验记录、实验操作、形成实验报告。学生通过自主操作电流表、电压表、导线、滑动变阻器等实验器材来演示电路图,可以更容易地理解电路相关知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一同体验实验的趣味性和成功的喜悦,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三、运用竞争激励,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學过程中,应适当提出可供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设置奖励措施,采取抢答的形式,让学生竞相发言。竞争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后,能够有效调动课堂氛围,使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到物理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压强”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于压力和重力的区分会感到困惑,甚至认为压力就是重力,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小实验:首先,将钩码用胶带绑在尺子(选用稍软的尺子)中部;然后,将石块相隔适当距离放在讲桌上,将尺子架放在两个石块之间;接下来,逐渐抬高尺子的一端,直到尺子竖直。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随着尺子一端的慢慢抬高弯曲程度越来越小,直到尺子竖直时,弯曲程度为零,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压力和重力的概念,小组之间的比较,也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比较敏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激励式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以应对逐渐繁多、困难的课业。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的教学、赞许式的评价、奖励性的学习任务实施激励式的教学方案,端正自身教学态度的同时,重视和热爱每一位学生,这有助于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初中物理激励型教学浅探[J].俪人(教师),2015(21):79.
   [2]李小龙.激励策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外交流,2020,27(13):345.
   [3]于德军.初中物理激励性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4):129.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画片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动画片主要表现为色彩鲜艳独特、画面形象生动、声音优美清晰、动作夸张幽默等,无论对于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其都是辅助幼儿成长的最好教材,有利于提升幼儿的教育认知,加快其心理发展,从而让幼儿在思维、语言、想象和理解方面的能力更上一层楼,提升其综合素质。为此,以动漫教学为出发点,探讨利用动漫教学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策略
摘 要:使用个案观察研究的方法,持续跟踪观察幼儿园小班的两位老师是如何引领幼儿一步步开展相关的种植活动的。研究将重点根据活动中师幼互动以及幼儿在不同活动阶段的关注点和表现,通过教师在观察记录以后进行梳理、反思和总结,从而认识到种植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在预设活动目标和幼儿生成内容之间寻找平衡点,以及在以后的种植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关注一些被忽略的内容。通过研究对种植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在课堂小练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结合小学语文实际教学情况,对提高课堂小练笔教学效率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课堂小练笔,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文章中的优美句式、结构布局、写作形式等内容进行仿写、
摘 要:分析法与综合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两种解题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着力提升学生灵活运用这两种解题方法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效率以及解题质量。首先对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其次阐述分析法与综合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最后提出分析法和综合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并作出总结。   关键词:分析法;综合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举措;注意事项   一、分析法与
鱼子初生不畏人    细鱼群之所以能从湖底游来,从苍凉远水游来,是因为岸边这位女童双掌中的食物正一粒接一粒漏下湖中。尽管一旁的男童,对逐食的鱼仔们不停地指指点点,小嘴念念有词,但是,鱼儿们还是如入无人之境,波澜却小惊,湖岸上的春柳枝条,也小惊。  鱼儿不惊,是因为乃初生的细鱼啊,尚不识钩饵、不识快刀、不识案板、不识人间烟火,对险恶横生的人类社会没有一点儿感性认识,更谈不上理性认识,思想平台还是一张
摘 要: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都比较高,但是技术类创新人才却相对短缺,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同样重要。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让教学联系生活,生活联系课堂,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学会灵活运用,寓教于学。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学生实践   一、为什么要让教学生活化   1.时代的要求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8年举世瞩目的大事,更是载人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看,“神七飞天”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这一亮点必将在语文“试题场”中绽开绚丽的花朵。  下面,笔者就“神七飞天”考点可能出现的主要题型预设于下:  一、对对联  “神七飞天”举世瞩目,为此,网络上开
摘 要:读书可以涤荡思想,陶冶性情。充满书香味的校园,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因此,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关小学在打造书香校园上狠下功夫,从营造优美典雅的校园文化入手,探索出独具风格的校园读书活动;阅读课程的合理开设,使学生的阅读时间得以保障;学生读书活动有评价,教师读书也形成常态,积极鼓励家校共读,师生同成长。   关键词:书香;浸润校园;师生;共同成长   艺术的风光无限,其作用也无限,人与环境相
摘 要: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教材“画图”单元,融信息技术和美术于一体,主要教授学生利用软件,掌握画图中各项工具的使用,以期能画出完整画面。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画图”单元教学上,很难像美术教师一样,给予学生专业性指导。以至于本单元的教学,往往只停留在技术的操作范畴,学生作品不尽如人意。那“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上好美术课呢”?以“画直线与曲线”一课为例,总结提炼了这一单元的教学方法。   关键
纵观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不难发现,无论是制订新课程标准,还是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都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近年来,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也被反复提及。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核心即为“以学生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