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的激荡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mx7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这种因子于我的作用越来越深,这种不断地纵深源自体内的反复激荡。自写诗以来,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发掘自己、反抗自己,这近乎是一种残酷的折磨,但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曼妙体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种激荡的作用下,我日渐变得沉稳、宁静、开阔,这是我喜欢的感觉,我会继续下去。我以为这是道与术的二元关系中的道之问题。虽说道与术同样重要,缺了谁都不可取,但这些年来的诗歌写作中,我在道的精力耗费上却远比术多,这就使我的诗歌结构、语句、遣词顯得有些笨拙。这种笨拙的姿态,就像我的出身一样,身上沾满了泥土、汗水和粗糙。不过,这或许与偏爱有关,我依然对此持有挚爱的态度。我想,在诗歌写作上,我还会继续在道的探寻上做一次又一次艰苦地跋涉。渴望道的获得和境界的上升,使我无法停止思考的步伐,我的脑海里总会闪现各种各样的画面、各种各样片段式的想法,所有这些东西,具象下来以后就是在我的体内形成一种剧烈的激荡,有时是双方交战,有时是三方撕扯,有时是多方博弈。这绝对是一种体力和脑力共同消耗的活计,也绝对是驱使自己不断向前的饶有兴趣的创作旅途。
  体内的激荡,一个层面是诗歌层次的探寻,另一个层面是生命哲学的领悟。第二个层面与个人的成长、境遇等状况息息相关。一路走来,反观自己的人生足迹,有稚嫩,有无知,有鲁莽,有傲慢,有偏见,有粗鄙,有不堪,也有自以为是……一件一件地倒出来,它们在地上堆成了高高的小山。这个时候让诗歌隐去,这个时候做一个身无一物的普通人,使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对峙、搏斗、撕裂,然后击毁那些溃败的部分。这些年来,我像个手提钢刀的人,在体内的激荡中,尽情地释放那些幽暗的角落,即便一时难以攻克、斩杀它们,但是我依旧站在山巅之上,毫无畏惧、毫不退缩,勇敢地面对自身。记得南宋词人陆游曾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话,经过世间的雨打浮沉之后,于我而言依旧很受用。秉持着这种理念,我在诗歌写作的路上,不断地撕开自我,又不断地缝合自我,用对生命的领悟和完善之心,向诗歌的内核迁移、靠近。不知不觉,写诗已经十七年,这种持续不停地体内的激荡,于我而言,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能力的习得。世事沧桑,时光悲凉,诗歌的存在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我是一粒细微的水中之沙,在其间游走,在其间修炼,在其间超越自己,在其间不断地靠近诗歌本身。至于最终结果如何,仿佛已经不是很重要。我觉得,要有一种“抱着稻草向太阳”的气魄和能力,也要有一种顺其自然的淡定和从容。
其他文献
01  这鬼天,难道想造败掉一个夏天的雨?远处的小山被墨一般的云层压着,如同一头迷失方向受了惊吓的牛犊,山的上空陡然闪过一个霹雳,闪电早似一条精亮的锁链,无情地碾向了这头可怜无助的小家伙。  路上实在无处躲避,赶紧抽出一张蛇皮袋子,我把袋子底端的一只角掖进去成帽子状,再把袋子顶在头顶。手里的几包果子可不能淋了,全掩在一卷蛇皮袋的下面,回娘家我全指望着它们撑脸面呢。沿着土路走一阵跑一阵,就在我路过村
期刊
影子  灯光闪烁  一眨一眨  眼带笑意  我一跳一蹲  影子时而拉伸,时而缩短  仿佛一刹那  从少年变成了孩提  我蹲下身子  耳朵貼在地上  想听清楚他说些什么  双手按在地上  感受他淡淡的温度  柔和的灯光  一点点触碰我  忧伤的眉头  树  山坡上覆盖一层金色的地毯  嫩绿的枝丫弹奏风的旋律  如同一个少年  追逐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  年轮不经意间  刻下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痕迹  父亲
期刊
浩渺行无极,杨帆但信风。  离心寄何处,目击曙霞来。  ——尚颜  山百叠,水千回,风含韵,树有神,向阳花木金甲磷光对日绽,附阴幽草深根临水淡默开。燃松拾穗,走笔为记,长风为伍,天地为伴,浩荡九万里,足涉丈量九洲黄土。日月为证,群星可鉴,感天撼。险峰为家,激浪做马,疾风乘行,云霄且登,俯瞰三江无岳,并肩日月群星。  双脚徒步行,山岗亦难阻,扬沙满地中, 有您的身影。寰宇庞然,一生艰难看尽。乾坤渺小
期刊
春天的河水,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两岸的山花,摇曳着婀娜的身姿。古时马贩子利用这里气候宜人、草肥水美、交通便利的條件,常从宁夏、内蒙古赶马于此交易。当地有眼光的人纷纷用木桩筑起马圈,开起了马店,也给这里带来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马栏,穿流其间滋润着这块土地的那条河叫马栏河。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曾经是陕甘宁边区通向外界的南大门,是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沿哨所,也是关中分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各地仁
期刊
一  在二十岁的夏天,我跟随一个公益计划在汉源四中教书。四中坐落在汉源的山顶上,教学楼上的任何一个教室都可以眺望群山,远胜所谓的网红景区观景台。漆成粉色和乳白色的教学楼躲在三角梅和合欢树的树荫之下,阳光从枝叶的缝隙中流淌到教室里,光在阴影里跃动。写着“求真务实”的圣人像前有一个鱼塘,我教的学生拉着我喂红白相间的锦鲤,它们长得胖嘟嘟的,甚是可爱。孔子像背后的群山静静地躺着。而我在教十几节课后就要回到
期刊
现实主义文学首先强调的是“现实”,它的形成、确立与发展,已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潮。它首先排除了想象、空想,不但凝聚着作家的接近生活场景的写作意志,考验着作家对重大事件、地域文化、日常生活的书写能力,而且主导着独特的精神内涵,对于我们揭露社会现实,提高审美情趣等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经典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来自于现实主义题材,无形中也促成了“文学中的现实”。文学中的现实是担当、是使命,是与时代同步的,
期刊
孙行土十年前就光临过一回布镇。他是直接从电视机里跳出来的。电视机里他不叫孙行土,叫土行孙。那会儿电视里正在热播连续剧《封神榜》,土行孙受师父之命下山助力讨伐无道商纣,路途中让申公豹说反了,投身邓九公帐下。他与姜子牙手下两员大将打着打着,把手中的兵器一扔,说老子不干了,说罢,就地往前一跳,就跳出电视机。那户人家吓得连声尖叫。孙行土却咧嘴一笑,双手抱拳作揖道:“在下孙行土,不是土行孙,还请多多关照。”
期刊
吴霞霞  曾用笔名黎子,生于1993年,甘肃庆阳人,现居重庆。作品发表于《作品》《西部》《草原》《广西文学》《散文选刊》《中华文学选刊》《星星》《扬子江诗刊》等,曾获广东省有为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东荡子诗歌奖。  记不清那场大雨到底下了多久,第七天还是第九天?窑洞外的墙面不断有土块啪啪掉落,摔在地上,碎成一滩稀泥,被雨水舔舐着带到下院去了。母亲的裤腿湿了,她趟着哗哗的雨河从院里走来,双脚立在水中,嘴
期刊
“疲倦”一词反复出现在张伟锋的近作中,它所刻画的生命状态构成了这些诗的基调。这疲倦,既来自身体的“劳累”或“疲惫”(《稻草垛》《给你,或自己》),也来自心灵的“愁苦”和“枷锁”(《南方的夜空》)。人进入中年之后,会不断地被抛入到“疲倦”之中——中年诗人对此感触尤深。在张伟锋的书写中,它常常与生命自我感觉到的“衰老”连在一起(《唯心词》《养老院》),但归根结底,它源于“心”,源于无明和茫然,在其中既
期刊
1  牙疼了多日,终于还是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  在弥漫着浓浓的来苏水味道的医院口腔科,躺在那张绿色的牙医治疗床上,心里忽然生出强烈的不安全感。小的时候体弱多病,经常要去医院,每次去,总会生出这样的不安全感,在小小的心里,阴影一般浓稠。  治疗床上的无影灯打在脸上,我闭上眼睛,顺从地听从医生白色口罩后冷冰冰的命令:嘴张大一点,脸朝我侧一下……我如此顺从,即使是展示着自己的残缺。偌大的世界此刻只把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