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口師范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地理、文化不同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这些歌舞、戏曲、说唱艺术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它们在我国文学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个性鲜明、文化特色浓郁的少数民族音乐也是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音乐技艺的内容,传承保护的必要性以及传承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保护
前言:民间音乐就是在大众创作的,在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自生自灭的音乐形式,民间音乐朴实大方、寓意深刻。具体说来民间音乐又包括民歌、民乐、舞蹈音乐、戏曲、说唱等内容。少数民族音乐是少数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是民众生活的写照,相当于人类童年的音乐形态,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必须做好对其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一、少数民族音乐技艺传承保护的必要性
在我国祖国大陆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少数民族基本上分布在偏僻闭塞的地方,他们生活方式单一,和外界信息交流不便,所以少数民族音乐很少有机会和外界交流,音乐技艺都是世代相传的本土音乐。经济的发达和信息的进步让少数民族地区的通讯设施完善起来,外来音乐给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现代音乐相比少数民族本土音乐竞争力地下,渐渐被当地的人们冷落。比如我国少数民族中流传着各种民歌形式,但是由于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的转变,民歌的生存空间被虞压缩,很少人喜欢或者会演唱民歌了[1]。新时期的少数民族青年喜欢流行音乐的更多,很多民歌面临灭顶之灾。为了保护民歌这种文化遗产,教科文组织联合民间艺术家协考察广西省、青海省等地民歌,结果很不乐观。民歌是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因为保护传承不力而大量流失。国家很重视这种情况,2006年国家设置了非遗专项基金,把少数民族音乐划到非遗项目中,受到国家的重视。
二、少数民族音乐技艺的内容
少数民族音乐技艺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舞蹈音乐、民间戏曲、民间说唱。在少数民族音乐中民间歌曲是重要基础,民歌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多彩,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反应,比较有名的民歌形式有哈萨克的“弹唱”,瑶族“香哩歌”,“高山族“酒歌”等;每种民歌演唱形式和传统不同,体现了它们不同的技艺。少数民族器乐也十分丰富,超过了五百中。器乐的传承内容和形式也非常繁多,流传比较广的又维族“十二木卡姆”,朝鲜族“长短”,布依族“小打音乐”,苗族、侗族“卢生”等[2]。舞蹈音乐是跳舞时的伴奏音乐,少数民族舞蹈音乐流传比较广泛。少数民族舞蹈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包括历史和宗教等。舞蹈可分为歌舞类(歌曲伴奏)、比如藏族“堆谐”,彝族“打跳”,傣族“跳调”等;还有乐舞类(乐器伴奏),比如维族“手鼓舞”等。每种舞蹈音乐都有特定的技艺特点。民间戏曲主要有白剧、傣剧、朝鲜唱剧、藏戏、门巴戏等。少数民族戏曲只有壮剧是板腔体,其他都是曲牌体。不同角色的声腔特点和昆曲、京剧、川剧、滇剧很相似。除了藏戏之外少数民族戏曲多是由歌曲、歌曲或者说唱艺术上发展来的。比如朝鲜唱剧是由“盘骚哩”这种说唱音乐发展来的。少数民族说唱艺术多发展自虚实民歌,在发展中不断吸收民间歌舞成熟起来,成为现在的叙事音乐形式。流传较广的有藏族“仲邪”、壮族“末伦”、傣族“赞哈”等。说唱音乐多在节日、庆典和祭祀活动中演出,说唱形式也很丰富,蒙族好来宝是自拉自唱,傣族赞哈是乐师伴奏,维族达斯坦是自弹自唱[3]。
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一)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保护
1、国家重视,完善制度
少数民族音乐保护离不开国家重视,政府应该建立科学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国家应该重视民间音乐,提高少数民族地位和待遇,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鼓励年轻人从事民间音乐事业,并且利用艺术舞台和评论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宣传和弘扬。
2、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园
建立少数民族音乐展览馆,搜集整理和少数民族音乐有感的乐器、乐谱、服装、道具和各种资料。这些乐谱、资料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是重要的历史文物,是我国文化的宝贵财富。音乐遗产是无形的,我们要通过现代科技把他们变成容易保存的资料。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园就是为少数民族原始音乐保留一片净土,让那些原声音乐可以“活”在当下,文化生态园是各种文化繁衍传承的土壤[4]。2006年文化部建立闽南文化保护试点,十一五期间又建立了多个民族文化生态区,对非遗丰富的地区重点保护。
(二)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
传承是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根本保护,单纯的保护是消极的,没有新生的。比如民歌技艺的保护,很多年轻人不了解山歌,专家学者对此感到忧虑,呼吁山歌进入音乐课堂,让现代人从小对民歌有深刻印象,培养孩子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不然民歌断层甚至是消失是早晚的事情。
首先,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应该从小学生做起,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增加少数民族音乐内容,让孩子们从小熟悉民歌民乐,受到民族艺术的熏陶。其次,文艺工作者必须重视少数民族音乐,积极做好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做好民歌民乐的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文化馆、艺术学校和青少活动中心的作用,积极培养民歌民乐的传承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再次,相关部门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开发相关课程资源用于民间音乐的教学和演出[5]。以“青阳腔”为例,这种少数民族音乐也处在发展和传承的困境,湖口县和九江学院联合对青阳腔进行保护和传承,发掘相关资料,挽救其唱腔。九江学院的专家学者常到湖口县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青阳腔的情况,双方就“资源共享、保护国宝”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建立了青阳腔研究所,青阳腔艺术馆、青阳腔艺术团和青阳腔传承基地等,在音乐教材内增加青阳腔等优秀的非遗内容,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使这种少数民族音乐得到了有力保护和传承。青阳腔的保护传承工作是值得借鉴推广的,我们应该学习九江学院以及湖口县的具体措施[6]。
结束语: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传承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应该试图通过生存环境倒退到过去的原生态模式来挽救少数民族音乐,而是要充分把握少数民族本土音乐的根本意义,在此基础上寻求其保护和传承的途径,紧跟时代脚步,这样才能为少数民族音樂引来源头活水,让民间音乐重获生机。
参考文献:
[1]罗树萱.传播学视域下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民族艺术研究,2012,01:50-55.
[2]和云峰.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与保护[J].民族艺术研究,2012,02:10-20.
[3]李歆.少数民族音乐的“继承人”与“传承人”——以责任主体为中心的民族非遗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16,01:91-94.
[4]王冬敏,龙叶先.生产性保护下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传承模式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42-45.
[5]范巧珍.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的保护与传承[J].大舞台,2015,03:208-210.
[6]史小亚.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原始困境与现代传承——基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5,06:58-61.
【摘要】: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地理、文化不同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这些歌舞、戏曲、说唱艺术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它们在我国文学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个性鲜明、文化特色浓郁的少数民族音乐也是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音乐技艺的内容,传承保护的必要性以及传承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保护
前言:民间音乐就是在大众创作的,在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自生自灭的音乐形式,民间音乐朴实大方、寓意深刻。具体说来民间音乐又包括民歌、民乐、舞蹈音乐、戏曲、说唱等内容。少数民族音乐是少数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是民众生活的写照,相当于人类童年的音乐形态,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必须做好对其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一、少数民族音乐技艺传承保护的必要性
在我国祖国大陆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少数民族基本上分布在偏僻闭塞的地方,他们生活方式单一,和外界信息交流不便,所以少数民族音乐很少有机会和外界交流,音乐技艺都是世代相传的本土音乐。经济的发达和信息的进步让少数民族地区的通讯设施完善起来,外来音乐给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现代音乐相比少数民族本土音乐竞争力地下,渐渐被当地的人们冷落。比如我国少数民族中流传着各种民歌形式,但是由于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的转变,民歌的生存空间被虞压缩,很少人喜欢或者会演唱民歌了[1]。新时期的少数民族青年喜欢流行音乐的更多,很多民歌面临灭顶之灾。为了保护民歌这种文化遗产,教科文组织联合民间艺术家协考察广西省、青海省等地民歌,结果很不乐观。民歌是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因为保护传承不力而大量流失。国家很重视这种情况,2006年国家设置了非遗专项基金,把少数民族音乐划到非遗项目中,受到国家的重视。
二、少数民族音乐技艺的内容
少数民族音乐技艺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舞蹈音乐、民间戏曲、民间说唱。在少数民族音乐中民间歌曲是重要基础,民歌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多彩,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反应,比较有名的民歌形式有哈萨克的“弹唱”,瑶族“香哩歌”,“高山族“酒歌”等;每种民歌演唱形式和传统不同,体现了它们不同的技艺。少数民族器乐也十分丰富,超过了五百中。器乐的传承内容和形式也非常繁多,流传比较广的又维族“十二木卡姆”,朝鲜族“长短”,布依族“小打音乐”,苗族、侗族“卢生”等[2]。舞蹈音乐是跳舞时的伴奏音乐,少数民族舞蹈音乐流传比较广泛。少数民族舞蹈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包括历史和宗教等。舞蹈可分为歌舞类(歌曲伴奏)、比如藏族“堆谐”,彝族“打跳”,傣族“跳调”等;还有乐舞类(乐器伴奏),比如维族“手鼓舞”等。每种舞蹈音乐都有特定的技艺特点。民间戏曲主要有白剧、傣剧、朝鲜唱剧、藏戏、门巴戏等。少数民族戏曲只有壮剧是板腔体,其他都是曲牌体。不同角色的声腔特点和昆曲、京剧、川剧、滇剧很相似。除了藏戏之外少数民族戏曲多是由歌曲、歌曲或者说唱艺术上发展来的。比如朝鲜唱剧是由“盘骚哩”这种说唱音乐发展来的。少数民族说唱艺术多发展自虚实民歌,在发展中不断吸收民间歌舞成熟起来,成为现在的叙事音乐形式。流传较广的有藏族“仲邪”、壮族“末伦”、傣族“赞哈”等。说唱音乐多在节日、庆典和祭祀活动中演出,说唱形式也很丰富,蒙族好来宝是自拉自唱,傣族赞哈是乐师伴奏,维族达斯坦是自弹自唱[3]。
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一)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保护
1、国家重视,完善制度
少数民族音乐保护离不开国家重视,政府应该建立科学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国家应该重视民间音乐,提高少数民族地位和待遇,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鼓励年轻人从事民间音乐事业,并且利用艺术舞台和评论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宣传和弘扬。
2、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园
建立少数民族音乐展览馆,搜集整理和少数民族音乐有感的乐器、乐谱、服装、道具和各种资料。这些乐谱、资料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是重要的历史文物,是我国文化的宝贵财富。音乐遗产是无形的,我们要通过现代科技把他们变成容易保存的资料。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园就是为少数民族原始音乐保留一片净土,让那些原声音乐可以“活”在当下,文化生态园是各种文化繁衍传承的土壤[4]。2006年文化部建立闽南文化保护试点,十一五期间又建立了多个民族文化生态区,对非遗丰富的地区重点保护。
(二)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
传承是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根本保护,单纯的保护是消极的,没有新生的。比如民歌技艺的保护,很多年轻人不了解山歌,专家学者对此感到忧虑,呼吁山歌进入音乐课堂,让现代人从小对民歌有深刻印象,培养孩子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不然民歌断层甚至是消失是早晚的事情。
首先,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应该从小学生做起,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增加少数民族音乐内容,让孩子们从小熟悉民歌民乐,受到民族艺术的熏陶。其次,文艺工作者必须重视少数民族音乐,积极做好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做好民歌民乐的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文化馆、艺术学校和青少活动中心的作用,积极培养民歌民乐的传承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再次,相关部门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开发相关课程资源用于民间音乐的教学和演出[5]。以“青阳腔”为例,这种少数民族音乐也处在发展和传承的困境,湖口县和九江学院联合对青阳腔进行保护和传承,发掘相关资料,挽救其唱腔。九江学院的专家学者常到湖口县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青阳腔的情况,双方就“资源共享、保护国宝”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建立了青阳腔研究所,青阳腔艺术馆、青阳腔艺术团和青阳腔传承基地等,在音乐教材内增加青阳腔等优秀的非遗内容,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使这种少数民族音乐得到了有力保护和传承。青阳腔的保护传承工作是值得借鉴推广的,我们应该学习九江学院以及湖口县的具体措施[6]。
结束语: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传承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应该试图通过生存环境倒退到过去的原生态模式来挽救少数民族音乐,而是要充分把握少数民族本土音乐的根本意义,在此基础上寻求其保护和传承的途径,紧跟时代脚步,这样才能为少数民族音樂引来源头活水,让民间音乐重获生机。
参考文献:
[1]罗树萱.传播学视域下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民族艺术研究,2012,01:50-55.
[2]和云峰.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与保护[J].民族艺术研究,2012,02:10-20.
[3]李歆.少数民族音乐的“继承人”与“传承人”——以责任主体为中心的民族非遗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16,01:91-94.
[4]王冬敏,龙叶先.生产性保护下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传承模式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42-45.
[5]范巧珍.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的保护与传承[J].大舞台,2015,03:208-210.
[6]史小亚.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原始困境与现代传承——基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5,06: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