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开通与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旺丁不旺财?

来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fxue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通过升级交通基础设施将民族地区的优势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提。运用2000—2017年中国民族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的高铁开通对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每旅游人次的旅游收入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高铁开通对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每旅游人次的旅游收入的影响在西部地区分别显著为正向和负向,在东部地区均为负向,在中部地区均不显著;在公路便利度相对高的地区,高铁开通对旅游客流的增长效应减弱,而在
其他文献
中国民族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及其变革历程,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意义。集体产权制度的建立,废除了旧有土地制度对少数民族群众的禁锢,让他们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唤醒了他们对国家、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集体产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进一步保护了少数民族群众基于土地的各项权利,民生得到改善,认同意识不断重塑。新时代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优化民族地区农村土地产权实现形式的基础上,发挥了增进少数民族群众“五个认同”的功能。把保护权利作为逻辑起点、改善民生作为具体路径、群众路线作为工作方法是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对于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8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 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會议指出,党的十
期刊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影响,接着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最后对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清代雍正时期朝廷实施了一系列“开辟苗疆”的措施,从而将清水江流域的木材流动纳入朝廷直接监控下的经济活动。这一政策引发了该区域社会交往行为的巨变——从以往以人步行一天往返为半径的“圆圈”内的交往,扩大到以聚落为起点,从山上到山下,再沿清水江而下到各个“码头”为据点的“链式”商贸,并使社会交往呈现为链式的放大。由“圈”到“链”社会交往范围的巨变,顺应了清水江流域经济体量壮大的需要,进而重构了清水江流域的社会样态,助推了该区域的经济繁荣;社会交往也随之放大,并演绎出从“圈”到“链”的跨文化交往的跃迁。
对交换的古今差异之形成动力的合理解释之一是交换扩张。对交换扩张的三个历史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交换物的意义负载不断消失,直到人在现代交换中的退场;身份竞争不再是交换的首要目的,而退变为现代交换中的偶然现象;交换制度的均质化包括市场制度和公民身份制度,它们共同置换了共同体在意义共享上的均质化。交换扩张类型的历史考察,有助于对现代交换的异化本质进行深层次的批判。
盈利能力通俗地来说就是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获利能力,也指公司的资金和资本的增值能力.盈利能力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根据一定的资源投入与所获得的收入做比较,利润高则
在滇西北藏族的传统认知中,卡瓦格博雪山被划分为内、外两个空间。其外部空间的世俗命名体系,奠基于干热河谷的人造绿洲之上,它将土地、家屋和家庭连为一体,并与内部空间的神圣性相互对应,来界定人与周围环境相互缠绕和共生的关系,并由此确立了一系列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规则。这套打破人与自然二元划分的认知系统,为“自然圣境”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案例。
基层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呈现出重要的治理价值,但受内部组织结构不完整、外部治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掣肘,其陷入“组织悬浮”等治理困境,从而弱化了自身参
理性人假定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充分体现。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理性人的表现则是复杂多样的,西江苗寨村民在村寨旅游市场上的表现或许是多样理性人之中的一种。从贵州西江苗寨传统的社会关系与文化网络出发,以市场中存在的“差价策略”为考察对象,研究旅游发展进程中当地村民的主体性及地方性智慧对旅游影响的回应。西江人应对内外市场经营方式差异并非仅仅是经济学体系基于个人理性而建构的一个分析概念,而且还是个人或共同体理性基于社会文化距离的一种表达。村寨旅游研究中,基于社会经验事实凝练的问题并展开的研究,有助于对旅游影响形成
在天津市和平区长沙路和岳阳道交口,有一居民区名为求志里。走进“日”字形的小巷道,两侧排列着普通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就是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区中的求志里17号,是中共天津地委最后一个办公地址。时任地委书记李季达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走完了他短暂壮烈的一生。以求志里17号为代表的多处地委机关办公地,承载了那段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战斗历史;以李季达为代表的革命先辈践行了伟大的斗争精神。求志里17号作为天津市的重要红色地标,凝聚着早期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代海河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