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师生之间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背后的指责、辱骂已是家常小菜,当面的语言争辩也已是司空见惯,更有甚者,不仅仅是肢体的冲突,而是越过法律底线的“血”的教训。千百年来“师道尊严”的古训正接受着挑战。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现象?家庭教育的适当,社会教育的失衡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但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去分析、去揣摩。本文试图从班主任的理性之爱、奉献、心理的自育、言传与身教等四个方面逐一阐述,解开“恶性”事件发生的班主任因素。
【关键词】恶性事件;“爱”的教育;心理自育;身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班主任热爱学生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是教育的基础。”诚然,“爱”是人类最美丽的品德,对广大班主任而言,它更是一种责任和要求。因此,也就有了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斯霞老师的“爱的教育”,于漪老师的“母爱教育”。这些“母爱”式的教育,曾温暖了并继续温暖着无数学生的心扉,以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融化了学生心中的坚冰,引起了感情上的共鸣。爱已成为班主任素质的灵魂!但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信息越来越丰富、经济越来越发达、地球越来越“小”、教育越来越“大”、并以关注人的终身发展为教育目标的当今社会,作为学生的领头雁——班主任,他的思想品德,怎一个“爱”字了得?
一、确立“痛爱”观念
诚然,我们称道“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般“冰心式”的师爱,我们也赞颂“没有师爱,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殊不知,我们所欣赏的生命之美,永远展现在进取的征途中。蝴蝶必须在痛苦中挣扎,直至双翅强壮,方可破蛹高飞。如若我们不忍看到蝴蝶在蛹中痛苦挣扎,便剪开蛹壳,反成埋葬蝴蝶的坟墓。我们小心翼翼地呵护鸡蛋,恰恰断送了尚未成形、破壳的雏鸡之性命。蝴蝶如此、鸡蛋也罢,成长中的孩子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溺爱,也恰似一把残酷的屠刀,扼杀了他们成长征途中本应练就的坚强双翅,宠溺成伤。仲永5岁能诗,聪颖超群,却在父母及众人的赞扬和宠爱之下,最终“泯然众人”;赵武灵王对儿子放纵娇惯,最终被不孝子活活饿死;晋武帝纵宠儿子奢侈享受,其子继位后治国无方,西晋王朝走向灭亡。无论是仲永之“伤”,还是赵武灵王的“悲”,抑或是西晋王朝之“亡”,无一不是溺爱的恶果!他们哪里知道,“宠溺”之“宠”,就是因为有了那盖顶之“爱”,才使得顶下之龙无法蜕变成真正的“腾飞之龙”!这正如汪国真所言:“怕只怕,爱也是一种伤害。”然而,我们不能吝啬我们的爱,更不能关闭我们爱的大门。我们要给予他们爱,一种能“化蛹为蝶”的“痛爱”!痛爱成才。王羲之幼时,其父亲便教他习字,要求甚严,结果终成千古书圣;曾国藩严整家规,教子有方,使得曾氏家族赫赫名扬;巴顿之父要求他每早苦读,最终造就了叱咤世界的风云人物。无论是王羲之的“圣”,还是曾氏家族的“名”,抑或是巴顿整出的“风云”,无一不是“痛爱”的硕果。
二、执着无私奉献
奉献的人生是充实的人生,更是完美的人生。班主任品德,首先就体现于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行知奉献观就是师德的完美体现。奉献就是要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异军突起的款爷,心静如水;奉献就是要确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信念。美国有位老班主任,曾把自己的全部青春投入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美国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学生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果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他叫学生继续做后续调查,看昔日这些学生今天是何状况。结果根据调查,200名学生中除了20名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当调查者问这位老班主任的秘诀时,她说她把心都奉献给了孩子们。她甚至说:“我把养家糊口的工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学习。”同样,即使是代课教师身份的张丽莉,面对飞冲的巴士,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冲向学生的灾难。这刹那,她用“行为与躯体”阐释着什么是“奉献”!是啊,奉献可以改变一切。试想,如果没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她的学生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吗?奉献是品德的崇高体现,它要求班主任做蜜蜂,不惜捐输最后一滴蜜;它要求班主任做春蚕,不惜吐出最后一根丝;它要求班主任做蜡烛,不惜流完最后一滴泪——诲人不倦,呕心沥血。试想,这样注重奉献的班主任,怎能得到学生“血”的冲突呢?
三、加强心理自育
发生于中小学身上的不幸事件,如出走、自杀、犯罪等,接连不断地见诸报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01年,呼和浩特市34中初二学生凯钦因甩钢笔水在班主任身上发生冲突而自杀,并在遗书中称“我就是变成鬼,也一定会缠她一辈子”;2008年,山西朔州二中高一0816班16岁学生李某将刀刺向自己的班主任郝旭东;同年,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丁某在教师潘伟仙做家访时掐死了他;还是这一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系教师程春明又成了2005级学生付某的刀下鬼;2012年,在十六中上学的小郑,只因没有及时交作业,就被数学老师打伤,事发3天,小郑腿上的淤青还很明显(《兰州晚报》)。这一个个“血的教训”,难道不要引起全体班主任老师的深思吗?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更应从自身加以反省,我们的“爱”是否已经变了味,成了一种畸形的“爱”——恨铁不成钢的“恨爱”;我们是否为了维护领头雁那所谓的“尊严”,而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对我们的抵触和顶撞;我们是否把家庭生活的不顺,学校工作的挫折迁怒于我们的学生,使他们成了我们的出气筒。这些现象虽不是普遍存在,但它却确实存在并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很难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康的班主任能够形成高尚的师德。心理不健康的人是不能胜任班主任这一项神圣的工作的,更何况是一个班的班主任?健康的心理已成为班主任的基本品德素养。可见,班主任必须加强心理自育。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在中小学班主任继续教育中加强班主任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见》中就已将班主任心理健康列为班主任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加强心理自育,首先就要如孔子所语“吾日三省吾身”,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作到自我剖析;其次,要培养豁达与宽容的个性,走入自然,去感受天空的高远与土地的博大;再次,要“蹲下来”看学生,用一颗童心去平视学生,并设身处地地从学生那方面去倾听、去理解、去发现他们的眼光与内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将高尚的品德落到实处。
四、身教重于言传
班主任的千言万语抵不过自身的一举一动。在学校,班主任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班主任的行为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他们的习惯与素养,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举止,他们的一举一动犹如黑夜中大海上的航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远航的一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是对班主任身教提出的最高要求。教育不能出现阴阳面,它要求班主任不能是双面性甚至多面性,只有表里一致,言行统一的美德,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学生对班主任特有的向往、期待、崇拜和依赖,使得班主任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得以最大限度的放大。班主任的发型、穿着可能就引领着整个班级的潮流;班主任的文明语言,可能就营造了班级内和谐的语言氛围。试想,如果班主任打扮时髦、穿着暴露,那该班学生的穿着将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如果班主任满口粗语,行为不检点,那该班学生的行为将呈现怎样的行为习性。鲁迅先生晚年在北京寓所写作感到疲倦时,能从藤野先生慈祥的照片里汲取无穷的力量,这就是因为藤野先生以他那纯真的品德、博大的胸怀、严谨的作风这一身教影响并鼓励着鲁迅先生(虽然藤野先生的语言并不多)。身教重于言传。这就要求为师者形成健康、完整的人格体系,并让这种人格体系溶入高尚的品德之中,去充实班主任自身完美的人生,并照亮学生的前程。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有德无才的班主任固然留有遗憾,但有才无德的班主任却是有害无益,断然不可取的。班主任,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关注自身的进步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心存关爱,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以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形成高尚的品德内涵,才能滋养并培育着永恒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沈志冲.班主任修养文萃.江苏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恶性事件;“爱”的教育;心理自育;身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班主任热爱学生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是教育的基础。”诚然,“爱”是人类最美丽的品德,对广大班主任而言,它更是一种责任和要求。因此,也就有了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斯霞老师的“爱的教育”,于漪老师的“母爱教育”。这些“母爱”式的教育,曾温暖了并继续温暖着无数学生的心扉,以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融化了学生心中的坚冰,引起了感情上的共鸣。爱已成为班主任素质的灵魂!但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信息越来越丰富、经济越来越发达、地球越来越“小”、教育越来越“大”、并以关注人的终身发展为教育目标的当今社会,作为学生的领头雁——班主任,他的思想品德,怎一个“爱”字了得?
一、确立“痛爱”观念
诚然,我们称道“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般“冰心式”的师爱,我们也赞颂“没有师爱,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殊不知,我们所欣赏的生命之美,永远展现在进取的征途中。蝴蝶必须在痛苦中挣扎,直至双翅强壮,方可破蛹高飞。如若我们不忍看到蝴蝶在蛹中痛苦挣扎,便剪开蛹壳,反成埋葬蝴蝶的坟墓。我们小心翼翼地呵护鸡蛋,恰恰断送了尚未成形、破壳的雏鸡之性命。蝴蝶如此、鸡蛋也罢,成长中的孩子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溺爱,也恰似一把残酷的屠刀,扼杀了他们成长征途中本应练就的坚强双翅,宠溺成伤。仲永5岁能诗,聪颖超群,却在父母及众人的赞扬和宠爱之下,最终“泯然众人”;赵武灵王对儿子放纵娇惯,最终被不孝子活活饿死;晋武帝纵宠儿子奢侈享受,其子继位后治国无方,西晋王朝走向灭亡。无论是仲永之“伤”,还是赵武灵王的“悲”,抑或是西晋王朝之“亡”,无一不是溺爱的恶果!他们哪里知道,“宠溺”之“宠”,就是因为有了那盖顶之“爱”,才使得顶下之龙无法蜕变成真正的“腾飞之龙”!这正如汪国真所言:“怕只怕,爱也是一种伤害。”然而,我们不能吝啬我们的爱,更不能关闭我们爱的大门。我们要给予他们爱,一种能“化蛹为蝶”的“痛爱”!痛爱成才。王羲之幼时,其父亲便教他习字,要求甚严,结果终成千古书圣;曾国藩严整家规,教子有方,使得曾氏家族赫赫名扬;巴顿之父要求他每早苦读,最终造就了叱咤世界的风云人物。无论是王羲之的“圣”,还是曾氏家族的“名”,抑或是巴顿整出的“风云”,无一不是“痛爱”的硕果。
二、执着无私奉献
奉献的人生是充实的人生,更是完美的人生。班主任品德,首先就体现于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行知奉献观就是师德的完美体现。奉献就是要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异军突起的款爷,心静如水;奉献就是要确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信念。美国有位老班主任,曾把自己的全部青春投入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美国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学生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果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他叫学生继续做后续调查,看昔日这些学生今天是何状况。结果根据调查,200名学生中除了20名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当调查者问这位老班主任的秘诀时,她说她把心都奉献给了孩子们。她甚至说:“我把养家糊口的工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学习。”同样,即使是代课教师身份的张丽莉,面对飞冲的巴士,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冲向学生的灾难。这刹那,她用“行为与躯体”阐释着什么是“奉献”!是啊,奉献可以改变一切。试想,如果没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她的学生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吗?奉献是品德的崇高体现,它要求班主任做蜜蜂,不惜捐输最后一滴蜜;它要求班主任做春蚕,不惜吐出最后一根丝;它要求班主任做蜡烛,不惜流完最后一滴泪——诲人不倦,呕心沥血。试想,这样注重奉献的班主任,怎能得到学生“血”的冲突呢?
三、加强心理自育
发生于中小学身上的不幸事件,如出走、自杀、犯罪等,接连不断地见诸报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01年,呼和浩特市34中初二学生凯钦因甩钢笔水在班主任身上发生冲突而自杀,并在遗书中称“我就是变成鬼,也一定会缠她一辈子”;2008年,山西朔州二中高一0816班16岁学生李某将刀刺向自己的班主任郝旭东;同年,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丁某在教师潘伟仙做家访时掐死了他;还是这一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系教师程春明又成了2005级学生付某的刀下鬼;2012年,在十六中上学的小郑,只因没有及时交作业,就被数学老师打伤,事发3天,小郑腿上的淤青还很明显(《兰州晚报》)。这一个个“血的教训”,难道不要引起全体班主任老师的深思吗?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更应从自身加以反省,我们的“爱”是否已经变了味,成了一种畸形的“爱”——恨铁不成钢的“恨爱”;我们是否为了维护领头雁那所谓的“尊严”,而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对我们的抵触和顶撞;我们是否把家庭生活的不顺,学校工作的挫折迁怒于我们的学生,使他们成了我们的出气筒。这些现象虽不是普遍存在,但它却确实存在并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很难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康的班主任能够形成高尚的师德。心理不健康的人是不能胜任班主任这一项神圣的工作的,更何况是一个班的班主任?健康的心理已成为班主任的基本品德素养。可见,班主任必须加强心理自育。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在中小学班主任继续教育中加强班主任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见》中就已将班主任心理健康列为班主任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加强心理自育,首先就要如孔子所语“吾日三省吾身”,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作到自我剖析;其次,要培养豁达与宽容的个性,走入自然,去感受天空的高远与土地的博大;再次,要“蹲下来”看学生,用一颗童心去平视学生,并设身处地地从学生那方面去倾听、去理解、去发现他们的眼光与内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将高尚的品德落到实处。
四、身教重于言传
班主任的千言万语抵不过自身的一举一动。在学校,班主任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班主任的行为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他们的习惯与素养,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举止,他们的一举一动犹如黑夜中大海上的航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远航的一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是对班主任身教提出的最高要求。教育不能出现阴阳面,它要求班主任不能是双面性甚至多面性,只有表里一致,言行统一的美德,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学生对班主任特有的向往、期待、崇拜和依赖,使得班主任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得以最大限度的放大。班主任的发型、穿着可能就引领着整个班级的潮流;班主任的文明语言,可能就营造了班级内和谐的语言氛围。试想,如果班主任打扮时髦、穿着暴露,那该班学生的穿着将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如果班主任满口粗语,行为不检点,那该班学生的行为将呈现怎样的行为习性。鲁迅先生晚年在北京寓所写作感到疲倦时,能从藤野先生慈祥的照片里汲取无穷的力量,这就是因为藤野先生以他那纯真的品德、博大的胸怀、严谨的作风这一身教影响并鼓励着鲁迅先生(虽然藤野先生的语言并不多)。身教重于言传。这就要求为师者形成健康、完整的人格体系,并让这种人格体系溶入高尚的品德之中,去充实班主任自身完美的人生,并照亮学生的前程。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有德无才的班主任固然留有遗憾,但有才无德的班主任却是有害无益,断然不可取的。班主任,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关注自身的进步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心存关爱,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以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形成高尚的品德内涵,才能滋养并培育着永恒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沈志冲.班主任修养文萃.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