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支山下,聆听那首匈奴古歌

来源 :延安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步,甘肃山丹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读者》《散文选刊》《飞天》等。
  那首古歌,就是匈奴流传于世的两首古歌之一:《焉支古歌》。它成歌于汉武帝时期,首唱在焉支山下,所以后世命名《焉支古歌》。有时候我想,一个让大汉王朝“谈匈奴而变色”的民族,怎么突然间发出了这样黯淡的绝唱?匈奴流传于世的另一首古歌就是《敕勒川》。《敕勒川》比《焉支古歌》晚四百多年,成歌于南北朝时期。若从诗歌美学的角度来讲,《敕勒川》比《焉支古歌》略胜一筹,诗意丰满,韵味十足。但如果真正了解了匈奴的历史之后,你又会觉得《焉支古歌》比《敕勒川》更深沉,更厚重,也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因为那是从一个民族灵魂深处流出的泣血之作。
  我们先来听听这首《焉支古歌》: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这首歌未加修饰,直抒胸臆,却意味深长。我想这首歌的全文应该更长一些,还有一些比如思绪宣泄或感情释放的具体细节,但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两句。这首歌词前一句讲失去祁连山,六畜再也没有了先前的繁荣兴旺;后一句讲失去焉支山,我们的妇女就没有了姿色与风采。歌词简洁明了,低沉凝练,直抵人心。这两座山峰与匈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里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这首古歌一语成谶,成了匈奴无法逆转的命运符号。
  匈奴进入祁连山和焉支山一带大约是秦汉时期。驻守在焉支山草原的是浑邪王和休屠王。浑邪王的地盘基本就是现在的张掖和酒泉一带,休屠王的地域范围大致是现在的武威和金昌一带。据说浑邪王并不是匈奴族,后来,匈奴崛起,老浑邪王迫不得已,便投靠了匈奴。这也是北方很多少数民族和部族归顺匈奴的一个大致状况。
  匈奴在这片草原上大约生活了一百年。他们在这里过着无忧无虑、骄横奢糜的生活。这片草原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里既有青藏高原的温凉湿润,又有蒙古高原的空旷无垠。山中奇花异卉,松涛声声,飞禽走兽数不胜数。时至今日,这片草原依旧是中国最大的马场。匈奴的这首古歌传唱了两千一百多年之后,我出生在这片草原。我不是匈奴的后裔,但我总觉得骨子里有一股匈奴的野性和无畏。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年后,我才知道,我们耕种的土地,曾经是匈奴的牧场;我们奔波的道路,曾经是匈奴驰骋的旷野。那么,我住过的毡房,匈奴肯定有过驻足;我采摘的花束,阏氏曾经顾盼生姿。阏氏就是匈奴的妻子。这首古歌里使用了“嫁妇”这个词汇,显然是有意为之。嫁妇指女子打扮的最美丽的时刻,艳娇若仙。
  在这片草原上留下名字的匈奴有浑邪王、休屠王和他们的儿子及相国、将军、都尉、裨小王、当户、千长、百长、什长等官衔名称。浑邪王和休屠王等于镇守一方的军政长官。不同之处则在于,他们除过给大单于进献牛羊马匹和美女之外,享受着和大单于基本一样的生活。他们每人都有好多如花似玉的阏氏,有自己的军队和自我拟定的律令条文、规章制度,有自己的城池和牧场。说白了,这些匈奴王就是自己地盘上的小皇帝。但这种生活到了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时候,被一个年方19岁的少年将军给叫停了。这个少年将军就是霍去病。
  霍去病与匈奴作战共出击六次。这个以私生子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代名将,18岁那年,因带领八百精锐部队创下毙敌两千多人的战绩,被汉武帝刘彻破格提拔,19岁的时候,官拜骠骑将军。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率精骑近万,长途奔袭,跨过黄河,翻越焉支山,来到河西走廊。那时候,焉支山在中原的眼里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之后,就有了太史公司马迁为我们记录的这段文字: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太史公的如椽巨笔可谓惜墨如金,但对发生在焉支山下的那场战役,却是挥毫泼墨,毫不吝惜。这篇不足千字的传记里,涉及了多个人物和事项。《史記》是一本实录文本,下笔严谨,详略得当,不事抑扬。但这段文字仍旧从记事中见精神,笔墨里显风骨,溢美之情,难掩其痕。这段文字为我们清晰地刻画了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霍去病焉支山下大获全胜,由此开启了大汉精神光耀千秋的历史先声。霍去病也因此成为大汉精神的典范与化身。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里面的这段文字用今天的文本阅读,就是公元前121年秋天,年仅19岁的少年将军霍去病率军近万,长途奔袭,于焉支山下大破匈奴。在6天时间里,连破匈奴五座王城,打败了数倍于己的匈奴部队。浑邪王、休屠王损兵折将。单于大怒,想召而杀之,浑邪王和休屠王便萌生投降汉朝的打算。后来休屠王反悔,被浑邪王所杀。霍去病的部队去受降的时候,浑邪王的副将们看到汉军远远少于自己的部队,便有不降之意。霍去病孤身进入敌营,同浑邪王相见,旋即杀掉不降将士八千余人,迫使浑邪王只身去往长安,归降了汉朝。河西走廊这片土地,由此纳入大汉的版图。从此,大汉的女子再也不用低眉顺眼的进献给匈奴,来维持双边的关系。匈奴的由盛转衰,自此而始。
  发生在焉支山下的战争被史学界称为“河西之战”。河西之战的胜利所获是:浑邪王归降,休屠王被杀,休屠王的太子没入汉宫成了马奴。这个马奴就是后来的金日磾。浑邪王被封为漯阴侯,他的小王呼毒尼为下摩侯,鹰庇为辉渠侯,禽梨为河綦侯,大当户铜离为常乐侯。河西之战在其它战场上被俘被杀的还有单桓王、酋涂王、折兰王、卢侯王以及王母、阏氏、相国、将军、当户等数百人。可以说,河西走廊匈奴的部队锐悍者尽诛,无依者皆降。同时还获得匈奴的祭天金人。祭天金人是匈奴祭祀活动中最高规格的祭器。在匈奴王国,只有休屠王才有祭天通神的资格。休屠王的地位仅次于左贤王。休屠王的王城也是西部最大的匈奴王城。   那首焉支古歌,应该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唱响的。古歌的作者无人知晓,但古歌的旋律却穿透时空,流传至今。汉朝之后,匈奴渐次走出了中原的视野,在历史中消失。匈奴与中原之间的战争,从春秋开始,一直持续不断。期间涌现出来的名将如李牧、蒙恬等,都战功赫赫,彪炳史册。但以刘彻、卫青、霍去病、张骞、苏武、李广等为代表的大汉人物,他们用前所未有的战斗精神和无惧无畏的拼搏意志,为大汉精神的萌芽、成长和植根于中华大地、传播于世界范围树立了典范。毫无疑问,他们是大汉精神的奠基人。
  悠悠岁月,千年一晃而过。时代的花朵,早已遮盖了历史的痕迹。焉支山下一役,匈奴八千不降将士被杀,历史同样不动声色的为我们留下了另一佐证,那就是:八千匈奴将士的生命,足以支撑起华夏民族另一支系宁死不屈的刚烈形象。
  焉支山下,聆听那首匈奴古歌,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悲戚、怆然和无奈,同时也是回味、寻望与荡气回肠……
  八思巴:留在凉州的一抹微笑
  八思巴来到凉州的时候,是公元1244年秋天。那年,他10岁。
  和八思巴一起来到凉州的还有他的弟弟恰那多吉,6岁。他们是应蒙古汗国皇子西凉王阔端的邀请,跟随伯父萨迦班智达来到凉州的。从西藏萨迦寺到凉州四千公里,他们走了近两年。路上,萨迦班智达带领他们去了几处寺院,和其它教派的主要人物就西藏归属问题进行多次交流和沟通,广泛征询意见。伯父对他们兄弟俩讲了很多很多,从佛教的起源到萨迦派的创建,从蒙古军队的强大到吐蕃人民的生存状态等等。这些话对于两个只有10岁和6岁的孩子来说,也许太过于复杂和深奥,但此时的八思巴突然像是明白了许多事情。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一代的期许,更是一位宗教和政界领袖对西藏未来的苦心旨意。他们三人肩负着萨迦派的未来,也肩负着千千万万吐蕃民众的命运重任。
  八思巴在凉州生活了9年。
  凉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战略位置。那时,蒙古军队从欧洲凯旋归来,采取迂回包抄的手段,灭掉了西夏,下一步的计划就是远征吐蕃。受命统治西夏故地的是窝阔台的第三个皇子西凉王阔端。现在,阔端坐镇凉州,全权负责西北事务和进军西藏。蒙军兵锋正劲,所到之处,杀人如麻,血流成河,占取西藏只是迟早的事情。西藏一些顽固分子依然梦想凭借山高地险负隅顽抗侥幸取胜。阔端集结了人马,准备进军。这时,他接到前线送来的快报,陈述了关于西藏征战与和谈之利弊。于是,阔端改变了强攻硬取的策略。因为他清楚的认识到,如此山高路远之地,驻守和治理西藏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他选择了和谈。
  和谈的对象选择了萨迦派领袖班智达。
  萨迦班智达接到阔端的信函之后,毅然带上两个年幼的侄子出发了。他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一个没落王朝和一个如日中天的汗国之间力量悬殊的谈判。谈判注定异常艰难。阔端在信中言辞恳切的称他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希望他以蒙藏关系为重,以众生为念,尽快前来凉州,商讨吐蕃归属之事。但是,“如若拖延时日不肯前来,则派大军进行杀戮。”班智达别无选择。那年,班智达63岁。
  谈判并不顺利,但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后世的中国,有了一个偌大的西藏。
  果然不出萨迦班智达所料,到达凉州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回去过西藏。
  萨迦班智达在凉州生活了5年。这5年,可说是吐蕃王朝归属蒙元帝国、藏传佛教得到蒙古官方认可的5年,也是八思巴和恰那多吉从童年进入少年、一代藏传佛教宗师完成生命之旅和一个藏传佛教弟子成为一代宗师思想萌芽的一个重要阶段。谈判从来都是一场双方利益的维护和各有所需的争取,也是一次智慧的妥协与机智的退让。这场谈判断断续续持续了近一年。公元1247年,《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这份价值非凡的历史性文献,送到了藏地有关人员的手里。藏地各教派人士阅读信件后,无不欢欣鼓舞。西藏由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5年后,也就是1251年11月,萨迦班智达在凉州幻化寺圆寂,年仅17岁的八思巴成为萨迦派的新一代教主。又过了两年,八思巴离开凉州,去了忽必烈的军营,往来于上都蒙古汗国的军政领域,同时被封为上师。1260年,忽必烈继任蒙古汗位,26岁的八思巴被封为国师,之后被任命为吐蕃地区最高行政长官。1270年,36岁的八思巴升号帝师。
  八思巴在凉州度过了9年的时光。八思巴从踏上凉州这片土地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历史赋予他非同寻常的使命。9年的时间,他经历了太多的世事变化和变更发展。这9年,可说是西藏历史发生根本变化的9年:《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的问世,终结了自吐蕃王朝崩溃后整个藏区陷入近500年各自为政的时代。同样,在這9年的时间里,八思巴目睹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在谈判桌上的傲慢和生硬,也感悟到一个智者为生民忍辱负重的顽强精神。据资料记载,初到凉州的班智达父子虽然得到了蒙元军队的热情接待,但年轻气盛、桀骜不驯的阔端王子对班智达表现出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轻视。后来的谈判中,在萨迦班智达不亢不卑态度和以芸芸众生为念的思想光芒的感召之下,阔端王子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过程,少年八思巴的一个微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正式谈判前夕,有一次班智达带着八思巴和恰那多吉觐见阔端。阔端问八思巴:“怕不怕我?”八思巴望着冷若冰霜的阔端微笑着说:“不怕!你的样子很凶猛,有点像我们庙里的护法神。不过护法神总是护佑受苦受难的生灵。”当这些充满智慧的语言,从一个只有12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时,阔端感到的不仅是惊讶,震撼之余,便陷入沉思,并赞叹不已!
  萨迦班智达是一位学富五车、修证有成的佛教大师。据说他初到凉州时期,一些相关的场合坐在上首的总是蒙古萨满等其他教派的首领,经过多次教法的辩论之后,阔端王子郑重下令,萨迦班智达做了首席。萨迦班智达深知生命的历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所以每次谈判的时候,他都带着年幼的八思巴和恰那多吉。八思巴3岁诵经,8岁能向人们讲经。他少年时期就开始接触政治,不但为他辩证世界弘扬佛法埋下了智慧的种子,同时也为他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谈成功和八思巴后来成为蒙元帝师,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对汉藏、蒙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西藏历史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团结进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拥有如此辽阔的疆域,阔端功不可没,萨迦班智达功不可没,八思巴功不可没。八思巴是西藏历史上继松赞干布之后又一位具有广阔视野的杰出领袖人物。
  而八思巴留在凉州的那一抹微笑,是所有这些成果的原始根由。
  责任编辑:魏建国
其他文献
脑脊髓液(CSF)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单细胞测序技术为CSF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技术可获取CSF中单个细胞的表达谱,有利于CSF中细胞类群和异质性的研究以及低丰度细胞的发现。近年来CSF单细胞测序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感染性疾病、神经炎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脑膜转移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优势和
常用血栓与止血项目广泛用于出血性疾病诊断、术前筛查、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判断及抗凝、溶栓药物的监测等。常用血栓与止血项目的检测结果受试剂批次变更影响,而如何进行试剂批次变更的验证、如何识别并判断试剂批次变更导致的检测误差是否在实验室可接受范围,尚无统一标准。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组织国内同领域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撰写了指南,以规范常用血栓与止血项目检测试剂批次变更的验证程序。
铁穆尔(笔名:Y.C.铁穆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星光下的乌拉金》《北方女王》《苍天的耳语》,历史专著《裕固民族——尧熬尔千年史》,并在蒙古国、德国出版《在库库淖尔以北》。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欧亚大陆的中部有峥嵘而庞大的雪山群峰、高地草原和大河激流,是牦牛、绵羊和马的故乡,这里的人们食用和供神都离不开从牦牛奶中提炼的酥油。人们把这个地方也叫做高地亚洲、吐蕃高原或青藏高
期刊
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冯雪峰是一个大作家。可是到了中学以后,他的名字就渐渐地就从报刊杂志上淡出了,听说被打成了“右派”,这真让人疑惑啊!我开始探寻其中的缘由——  奔赴上海筹建“左联”  1921年,18岁的冯雪峰因组织浙江第七师范学生驱逐学监顾华钟事件,被开除了学籍。费了一番周折后,冯雪峰转入浙江第一师范学习。这所学校是南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与北京大学南北呼应。在老师朱自清、叶圣陶、
期刊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黄连素(BBR)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REC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高糖组(HG组)、BBR处理组(BN组)、BBR+高糖处理组(BH组)。各组细胞均置于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中培养。NC组、HG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5.5、30.0 mmol/L葡萄糖。BN组培养基中加入5.0 mmol/L葡萄糖和5.0 mmol/L BBR;B
基于患者样本的实时质量控制系统(PBRTQC),可利用现代实验室信息系统条件改进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PBRTQC相比室内质量控具有连续监测、无质控品原因造成失控的情况、低成本等优势。本文总结近期PBRTQC研究成果,介绍PBRTQC的理论基础和PBRTQC质控模型的建立,阐述目前PBRTQC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PBRTQC的研究方向。
微透析是一种新型的采样技术,可快速、连续地对目标位置进行取样,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体液采集,特别是针对难以直接获取样品部位,如颅内、组织间隙等。微流控技术为体液检测提供了新的分析平台,同时还具有微量、高通量、自动化的特点,为快速、低成本的临床生化分析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情况下要求体液分析能快速地回报结果和/或能长期动态监测某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但现有的技术手段不足以实现这个需求。
尹嘉丽他们系统在邻市培训一周,公公婆婆就到她家里帮着带女儿。这天尹嘉丽下了课,给老公肖修才打个例行电话,问几句不咸不淡的日常。两边的话说完了,都习惯了让对方挂机,却又都没有挂,就听见那边公公在跟肖修才说话:“你可要注意尹嘉丽,我到你家来这几天,有个男的打了好几次电话找她,神神秘秘的,一看就没好事,你把她看紧了。”  尹嘉丽脑子里嗡地一声响。晚上找了曾健柏,说:“肖修才他爸对我起疑心了。以后下班时间
期刊
高涛,陕西乾县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四川文学》《天津文学》《山东文学》等,有小说被《长江文艺·好小说》《小说选刊》转载。  马可没想到自己会在五十岁遭遇下岗,下就下吧,马可也没太当回事,反正一个月就两千多的工资,这样的收入别说在省城,就是在县城也是羞于启齿的。那样的班上与不上又有多大的差别?再说了,他早就烦透了那半死不活的日子了。  马可想辞掉工作的想法不是一年两年了,十好几年怕是都
期刊
人工智能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已经成为检验发展的重要方向,但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应用研发过程中仍存在机器学习模型缺乏可解释性、人才队伍缺乏、安全隐患众多等问题。其原因可能有数据集质量不高、研究设计偏差、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立法和监管不到位等。针对这些形成原因,可以采取相应对策,包括建立数据录入和采集规范,制定数据标注管理标准、做好模型的风险分析,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健全监督管理体系等。确保检验医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