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D打印技术自制教具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hong_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强调从真实情境(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亲历手脑并用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合作能力。基于3D打印技术制作“探究古筝发声”的教具,能在真实探究古筝发声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动机和认知冲突,提高探究的科学性。
  杜威在其经验论基础上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观点,也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到直接经验。真实情境的探究也需要符合情境的科学教具来辅助,如果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实验器材脱离情境,那么学生的探究就又回归于传统教学中的知識验证性活动。而教师在设计创新教具时,也会因为选材难度、耗时、成本、技术等问题望而却步:有些教具可以做出来,但使用率、保存度不高;有的教具因为材料拼接难度大而无法做出。
  3D 打印技术的介入,带来了新技术、新模式。基于 3D 打印的小学科学学习是一种任务和问题驱动下的体验式学习,通过亲手“做”,3D 打印出最合适的教具,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效果。
  一、观察生活与教材,结合3D打印技术创设真实情境
  声音的高低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中不同的乐器、音乐表现得最为突出。我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不同的声音》一课时,调查了四年级学生学习乐器的情况,结果显示100%学生学习竖笛(音乐课),近20%的学生学习管弦乐。学生通过学习《声音的产生》后明白了乐器的发声原因,但却不能明白乐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原理,多数回答为是琴键、琴弦的振动发声。因此,基于学生的认知冲突,选择“古筝”这一乐器作为探究对象,创设真实情境任务:探究古筝演奏的秘密。
  情境的创设应能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通过自主建构探究方案、探究活动、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增强科学经验,将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解释现象或创造。
  二、分析情境与实物,使用3D打印技术设计合适模型
  在教学声音高低的影响因素这一课时,传统教具多数为粗细不同的铝管、长短不同的铝片以及橡皮筋。科学分析这几种传统教具,缺陷表现为:铝管、铝片的松紧不可变;橡皮筋则更缺乏科学性,橡皮筋的粗细、长短以及松紧不能科学地控制,因此,其与对比实验中的控制变量要求极不相符。
  而古筝的琴弦为钢弦,一般不太容易发生形变,既能研究粗细、长短因素,又能研究松紧因素,同时还与创造的情境相符合,因此利用古筝琴弦设计一款教具,更有利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发展。
  图1为用电焊烧制钢筋形成琴弦固定框架。由于琴弦材质为钢元素,硬度较大,延展性和弹性低,但又只能用打结的方式进行固定,所以,这样的教具琴弦无法达到相对紧绷的状态。学生在汇报探究结果时,出现了很多结论,不利于学生探究出古筝演奏的科学原理。图2为利用3D打印建模,设计框架,在其中的一根框架上留下两个孔,大小可以穿过一根螺丝,通过模拟古筝穿线的方法,将琴弦绕在螺丝上,穿过孔,另一端用螺帽固定,旋转螺丝和螺帽来调节琴弦的松紧。
  三、教具使用与改进,分析3D打印技术形成反思
  (一)突破传统教具的局限性
  将传统教具(铝管、橡皮筋)、一般技术教具(电焊烧制)和3D打印教具进行对比,可以发现3D打印教具能突破传统教具的局限性。传统教具本身容易脱离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情境,因此自制教具早就成为小学科学教师的一门技术,但工艺制作对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来说困难太大。当今社会的青年教师在电脑技术上的学习能力却高得多,3D打印教具只需要将作品建好模,剩下的就交给打印机完成,不仅节省了成本还节省了时间。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和正确性等特点。学生在探究古筝演奏秘密的情境任务中,首先能区分物体振动发声和改变声音高低的不同,再通过不断地分析问题,观察古筝的结构特点,根据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观察结果在脑中构成相应的假设、设计以及方案。将传统教具的实验结果和3D打印教具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发现在少了松紧的干扰因素下,学生的结论更接近真实原理。从而学生也能解释吉他、竖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原理,并能对铝片琴、钢琴等不同材质的乐器演奏原理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自制教具在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支持的学习情境也得到了更新和进步。3D打印技术已经在小学教育中广泛渗透,教师应将3D打印充分运用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数学思维的形象化特点就是“线性思维”形态,对于数学学科的研究和学习,离不开“问题链”的构建和应用。“问题链”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模型的架构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构建方式,其中都离不开学生对于“问题”的敏感捕捉和理性联想。“问题链”的搭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思考方式,在难题的解决过程中找到“捷径”。  培养学生对“问题链”的敏感度是建立“问题链”的关键,这是对学生良好学
期刊
运用交互式白板展开教学,使各学科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白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升教学效果。文章从让教学内容情境化、让抽象知识形象化、让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数学思维过程化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白板所具有的优势。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学校教育逐步向信息化迈进。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白板,使各学科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老师通常利用
期刊
近年来,建立高效课堂成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并且在不断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课堂展示环节被誉为高效课堂的灵魂,在课堂展示环节中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展示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自我展示的勇气。文章研究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展示能力的相关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学生的自我展示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展示环节来进行语言的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老师要深入研究教学现状,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在傳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运用粉笔书写数学信息,教学形式单一,课堂异常沉闷。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应用,教学手段变得多种多样。因此,老师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深度融合,让学生能直观地观察、理解数学问题,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构建高效课
期刊
“热是怎么传递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6课《热是怎么传递的》一文中的一个实验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感到教材中的实验有可改进之处,于是经过不断实践,对实验器材做了改进设计,使得实验更具有单人可操作性,实验观察更方便,实验效果更明显,真正实现了实验教学的科学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6课《热是怎么传递的》,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活动是“热是怎么在金属条中传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话作为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日益受到老师的关注。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出发,从对话教学中问题设计这一角度切入,分析如何利用问题构建有趣、有深度、开放性、有高度的对话教学,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对话教学中,提问是关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为对话教学提供强大的动力,让师生之间进行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时,老师应选择合适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理解分析、探寻
期刊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模式也广受关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技术是教育体系之中较为重要的构成,也是新时代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为了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本文就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其中的运用展开了探索。  在网络时代背景之下,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明显扩大,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不管是任何领域,信息技术都必不可少,而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开端,信息技术自然也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及时优化小
期刊
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促使自然课堂实验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所提升,同时,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原有的小学自然课堂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对小学自然课堂实验教学方法展开优化调整是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小学生自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探究学习方法引入小学自然课堂实验教学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也是小学自然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探究学习引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  探究学习主要指在教师的指
期刊
随着编程和开源硬件的推广与普及,教育工作者开始把编程与数学、物理、生物、科学等学科进行融合。通过编程 学科实现教育创新,小学科学 编程 开源硬件在创新实验教学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笔者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在创新科学实验教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本文以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冷热与温度》一课教学为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创新之处等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做法。  一、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