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化语文是指引入学生的生活资源活化语文,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进而将语文置于学生生活之中,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为进一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储备方法,拓宽思路,培育信心。生活是教育的海洋,语文教学既要立足课本,又要融入生活。这样延伸触角,拓展时空,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亲近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生活能力的和谐发展。
一、“开窗放入大江来”
语文教学必须基于课本,又不能受课本限制,应适度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资源,打开学生感受自然、亲近社会、关注时事的通道,促使生活资源与文本资源“无缝”对接,抽象的语言文字与生活的具体场景产生对流,促使文本意义的生成更贴近生活的原貌,实现课内外语文资源的和谐共生,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
1.呈现生活实物
课文是以文字记录生活信息,表达作者情思的。学习课文时应注意将文字还原为生活画面,从而让学生产生真切的感受。为此,可以利用当地或本校可移动的生活资源,直接呈现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加强相关事物与文中文字的互动,帮助学生建立所呈现事物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实现文本与学生生活的交融,创生出鲜活的文本意义。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中桂花带给“我”的快乐有的明显,有的含蓄,学生容易感受到摇桂花的快乐,但难以悟得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带来的快乐。于是,教者将桂花茶带入课堂,先指导学生沏茶、品茶,仔细观察桂花的色、香、味等。在弥漫茶香的芬芳中,再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桂花的句子,品词析句地感悟,融情入境地朗读,体会“摇桂花”的快乐。然后,引导学生扮演作者,喊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此时,学生带着丰富的直觉学习第4自然段,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带来的快乐会自然地涌现出来,进而悟得作者深深的留恋和怀念。
2.创设生活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教学应注意从学生角度,创设与文本相宜的生活化情境。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借助文中插图、多媒体、语言描述等,创设文本描绘的生活情境,再现生动可感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相似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身临文境地与文本互动和交融。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就某个难题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分别采访合作成功的和不理想的,鼓励他们大胆交流各自的合作体会,从中自然地过渡到文中论点:“学会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先将文本主要内容转化为学生的亲身经历,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体验读、思、议、写等,促使学生更真切、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表达,进而充实学生的课堂生活。
3.链接生活经验
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生活,是生活造就了鲜活的文章。学习任何文章都应尊重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而理解这个背景的基础是学生生活,不是作者生活、教师生活以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为此,语文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善于蹲下身子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思维习惯,揣摩学生拥有哪些与文本相关的生活经验,考量其中的哪些可以转化为学习本文的资源,借此激活学生相似的经验储备和情感积淀,促使学生带着生活经验理解和感悟文本。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春联》时,如果一味地讲解春联的相关知识,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如果从过年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回想除夕贴春联、大年初一话春联等生活场景,学生定会兴趣大增。为此,可以激发学生联想过年的生活场景,描述文中春联所表达的画面,感悟春联蕴含的意境,进而交流自己感兴趣的春联,为不同身份的人选择合适的春联,等等。这样,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入手,调动学生相应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回想生活、模拟生活、品味生活中自主探究春联,自由放飞思绪。
二、“绝知此事要躬行”
生活有多广,探究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广。语文教学应追求课已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将语文学习向生活拓展,向课外、校外延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学生生活语文化,提升学生的生活质态。
1.激活生活需要
学生有与生俱来的尝试、体验以及被人欣赏等需要。语文教学应满足学生这类生活需要。这类生活内需应该是自发的,但更多的需要教者借助具体的案例,相机激活。为此,语文教师不能被概念化的知识所束缚,应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用学生熟悉的言语置换文中语文知识,将文本资源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从而激起学生自我尝试的欲望,引领学生带着某种期待沉醉于语文学习之中,自由地说、大胆地讲、深情地读、畅快地写、主动地思……自主探究语文。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谈礼貌》后,可以设计“礼貌用语大本营”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或通过典型故事,或回顾交际经历,或结合交流需要,说说还可以用上哪些礼貌用语:请人帮忙说“拜托”,初次见面说“久仰”,邀请出席说“赏光”……这些文雅的语言,经学生归类梳理,情境运用,会转化为学生的生活技能,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样,既拓宽了相关知识,升华了文本内容,又唤醒了学生的言语生命,满足了学生学会文明沟通的生活需要。
2.解决生活问题
真正的语文教学必须着力于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衡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标尺。为此,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慧眼,注意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适度挖掘文中的生活元素,开展适宜的语文综合实践,将文本的言与意向课外拓展,向生活的相关领域延展,让语文回归生活,指导生活,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发现、研究和解决生活问题,带着丰富的生活体验,挖掘语文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引领学生理解生活,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鹿与狼》时,学生悟得“要保护环境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后,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身边某些破坏环境的生活现象,鼓励学生课后搜集相关知识和法规,制订“绿色环保”班级行动计划和个人行动计划,在环保行动中运用语文,以语文的方式解决身边的环保问题,争做家乡的环保小卫士。
3.回归生活世界
应用于生活是学习语文的终极目的。只有加强语文与生活交融,学生才能透过语言文字领略到生活的精彩和美妙。学生只有自觉地从文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悟得生活中的语文,将生活世界作为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才能增强时时处处学语文的意识,提升感受生活的能力,涌现热爱生活的激情。为此,语文教师应注意利用生活资源解读文本,利用文本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到生活中找语文、学语文,与社会感应,与自然欢娱,在学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运用语文中学会做人,真切感受“生活处处皆语文”,使语文学习回归生活的海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后,可用“你身边有向命运挑战的人吗”一问激发学生走进生活,接触社会。通过课后走访和调查,学生会发现身边平常人的不平凡的事迹,进而学会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会观察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这样运用语文,学生会主动去思考语文,会在运用中增强学习语文的情趣,丰富自身的语文积累,提升自己的个性品质,促使自己融入生活之中、社会之中。
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甜蜜的果。生活列车只有驶入语文的轨道,才会处处生活风光好,时时语文气象新。只有既将语文引向生活,又将生活引进语文,使语文学习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开放,学生才会真正关注生活、亲近自然、接触社会,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筻
一、“开窗放入大江来”
语文教学必须基于课本,又不能受课本限制,应适度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资源,打开学生感受自然、亲近社会、关注时事的通道,促使生活资源与文本资源“无缝”对接,抽象的语言文字与生活的具体场景产生对流,促使文本意义的生成更贴近生活的原貌,实现课内外语文资源的和谐共生,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
1.呈现生活实物
课文是以文字记录生活信息,表达作者情思的。学习课文时应注意将文字还原为生活画面,从而让学生产生真切的感受。为此,可以利用当地或本校可移动的生活资源,直接呈现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加强相关事物与文中文字的互动,帮助学生建立所呈现事物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实现文本与学生生活的交融,创生出鲜活的文本意义。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中桂花带给“我”的快乐有的明显,有的含蓄,学生容易感受到摇桂花的快乐,但难以悟得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带来的快乐。于是,教者将桂花茶带入课堂,先指导学生沏茶、品茶,仔细观察桂花的色、香、味等。在弥漫茶香的芬芳中,再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桂花的句子,品词析句地感悟,融情入境地朗读,体会“摇桂花”的快乐。然后,引导学生扮演作者,喊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此时,学生带着丰富的直觉学习第4自然段,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带来的快乐会自然地涌现出来,进而悟得作者深深的留恋和怀念。
2.创设生活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教学应注意从学生角度,创设与文本相宜的生活化情境。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借助文中插图、多媒体、语言描述等,创设文本描绘的生活情境,再现生动可感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相似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身临文境地与文本互动和交融。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就某个难题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分别采访合作成功的和不理想的,鼓励他们大胆交流各自的合作体会,从中自然地过渡到文中论点:“学会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先将文本主要内容转化为学生的亲身经历,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体验读、思、议、写等,促使学生更真切、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表达,进而充实学生的课堂生活。
3.链接生活经验
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生活,是生活造就了鲜活的文章。学习任何文章都应尊重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而理解这个背景的基础是学生生活,不是作者生活、教师生活以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为此,语文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善于蹲下身子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思维习惯,揣摩学生拥有哪些与文本相关的生活经验,考量其中的哪些可以转化为学习本文的资源,借此激活学生相似的经验储备和情感积淀,促使学生带着生活经验理解和感悟文本。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春联》时,如果一味地讲解春联的相关知识,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如果从过年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回想除夕贴春联、大年初一话春联等生活场景,学生定会兴趣大增。为此,可以激发学生联想过年的生活场景,描述文中春联所表达的画面,感悟春联蕴含的意境,进而交流自己感兴趣的春联,为不同身份的人选择合适的春联,等等。这样,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入手,调动学生相应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回想生活、模拟生活、品味生活中自主探究春联,自由放飞思绪。
二、“绝知此事要躬行”
生活有多广,探究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广。语文教学应追求课已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将语文学习向生活拓展,向课外、校外延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学生生活语文化,提升学生的生活质态。
1.激活生活需要
学生有与生俱来的尝试、体验以及被人欣赏等需要。语文教学应满足学生这类生活需要。这类生活内需应该是自发的,但更多的需要教者借助具体的案例,相机激活。为此,语文教师不能被概念化的知识所束缚,应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用学生熟悉的言语置换文中语文知识,将文本资源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从而激起学生自我尝试的欲望,引领学生带着某种期待沉醉于语文学习之中,自由地说、大胆地讲、深情地读、畅快地写、主动地思……自主探究语文。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谈礼貌》后,可以设计“礼貌用语大本营”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或通过典型故事,或回顾交际经历,或结合交流需要,说说还可以用上哪些礼貌用语:请人帮忙说“拜托”,初次见面说“久仰”,邀请出席说“赏光”……这些文雅的语言,经学生归类梳理,情境运用,会转化为学生的生活技能,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样,既拓宽了相关知识,升华了文本内容,又唤醒了学生的言语生命,满足了学生学会文明沟通的生活需要。
2.解决生活问题
真正的语文教学必须着力于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衡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标尺。为此,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慧眼,注意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适度挖掘文中的生活元素,开展适宜的语文综合实践,将文本的言与意向课外拓展,向生活的相关领域延展,让语文回归生活,指导生活,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发现、研究和解决生活问题,带着丰富的生活体验,挖掘语文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引领学生理解生活,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鹿与狼》时,学生悟得“要保护环境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后,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身边某些破坏环境的生活现象,鼓励学生课后搜集相关知识和法规,制订“绿色环保”班级行动计划和个人行动计划,在环保行动中运用语文,以语文的方式解决身边的环保问题,争做家乡的环保小卫士。
3.回归生活世界
应用于生活是学习语文的终极目的。只有加强语文与生活交融,学生才能透过语言文字领略到生活的精彩和美妙。学生只有自觉地从文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悟得生活中的语文,将生活世界作为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才能增强时时处处学语文的意识,提升感受生活的能力,涌现热爱生活的激情。为此,语文教师应注意利用生活资源解读文本,利用文本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到生活中找语文、学语文,与社会感应,与自然欢娱,在学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运用语文中学会做人,真切感受“生活处处皆语文”,使语文学习回归生活的海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后,可用“你身边有向命运挑战的人吗”一问激发学生走进生活,接触社会。通过课后走访和调查,学生会发现身边平常人的不平凡的事迹,进而学会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会观察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这样运用语文,学生会主动去思考语文,会在运用中增强学习语文的情趣,丰富自身的语文积累,提升自己的个性品质,促使自己融入生活之中、社会之中。
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甜蜜的果。生活列车只有驶入语文的轨道,才会处处生活风光好,时时语文气象新。只有既将语文引向生活,又将生活引进语文,使语文学习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开放,学生才会真正关注生活、亲近自然、接触社会,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