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到回收,真正干净的绿色车啥样?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p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中和目标会推着电动、清洁的氢能源往前发展。图/IC

  电动车已是主流趋势,消费者买电动车开电动车,就能保证自己践行绿色低碳出行了吗?不一定。
  目前,业内共识是通过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来实现汽车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向《财经》记者明确表示,“在中国当前发电能源结构的基础上,在从石油开采到汽车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电动车比燃油车更能实现碳减排。而随着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在降低碳排放上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根据《中国机动车减排标准》白皮书数据显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日均停驶二氧化碳减排量是0.83千克,燃油汽车中1.2升及以下排量日均停驶减排二氧化碳2.58千克,1.3升-1.5升排量日均停驶减排3.27千克,1.6升-1.9升为3.54千克,2.0及以上排量日均停驶减排4.55千克。
  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对降低汽车碳排放的作用立竿见影,但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不仅仅只存在于使用过程。从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汽车生产和汽车回收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样十分可观。一辆真正干净的绿色车应该是从生产、使用到回收,都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
  目前,不少企业已率先提出了“汽车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宝马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单车平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较2019年降低至少三分之一;博世称相较于2018年,计划到2030年实现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整个价值链中减少15%的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减排6700万吨。
  然而,放眼整个国内汽车工业,强调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仍旧寥寥,新能源汽车的回收更是不成体系,一辆真正干净的绿色车何时能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消灭尾气排放


  提到汽车碳中和,第一个联想到的关键词即是新能源,它将直接消灭汽车尾气排放。
  事实上,自今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后,汽车企业新能源转型的速度明显加快。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也指出,“碳中和目标对传统燃油动力甚至混合动力都会带来冲击,电动、清洁的氢能源则会被推着往前发展。”
  从规划上来看,汽车企业实现碳中和的方式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电驱动技术降低传统燃油车的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开发并加速绿色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直接消灭汽车碳排放大户——尾气排放。
  以吉利汽车为例,今年2月,李书福宣布吉利已形成“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方案”。其中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还有小排量节能汽车。蓝色吉利行动二则是要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正面参与智能化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直接落地项目就是极氪汽车。

表1:各类车型日均停驶二氧化碳减排量统计表



资料来源:《中国机动车减排标准》。制表:张玲

  类似的战略,也出现在大众、丰田、日产、长城、东风等几乎所有的传统车企中。而在这场电驱动助力汽车产业实现碳中和的变革过程中,零部件公司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博世2013年专为电动车开发的制动技术产品iBooster,可以近乎100%地回收刹车带来的能量损耗,能使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增加高达20%。不过,iBooster效果显著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驾驶员如果连续踩几次刹车,就会发现踏板阻尼逐渐变沉,有种越踩越硬的感觉。
  即便如此,如今市面上的绝大部分电动化车辆,都采用了博世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除博世iBooster外,大陆MK C1、日立EACT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高效节能的电驱动技术,正在渐渐成为标配,一步步帮助汽车工业降低碳排放。
  其中纯电动车型是未来汽车产业节能减排的主力。叶盛基向《财经》记者表示,“纯电动汽车既是中国政策推进的主要方向,也是实现碳减排的有力手段。未来五年内,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会不断快速上升,纯电动汽车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成本的不断下降,仍将继续占据强有力的主导地位,最终实现2025年20%的目标。同时,HEV(混动)、PHEV(插电混动)作为不同的技术路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作为并行路线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纯电动不是车企开发绿色能源汽车的唯一选项,氢燃料电池正逐渐成为车企研发的重点,同时,甲醇等其他清洁能源也走进了车企的视线。
  近日,李書福就表示,目前氢气用于氢能量电池还存在一些障碍,但可通过二氧化碳+氢气变成绿色甲醇为汽车提供绿色能源。“我们多年来一直在探讨甲醇汽车的发展,中国在能源多样化战略方面一定要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易被忽视的供应链绿色


  尽管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将汽车能源结构的调整,视为汽车碳中和的主要目标,毕竟汽车尾气排放是汽车产业最直观也最严重的碳排放方式。
  事实上,看待汽车行业的脱碳进程,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应用层面,汽车生产和回收产生的碳排放同样不可忽视。这些看不见的排放,更为致命且难以管控。
  目前,关注生产环节绿色的车企少之又少,仅有宝马、奔驰、沃尔沃、奥迪、雷诺汽车、通用六家车企对外给出工厂碳中和具体时间。其中宝马是最早实现全球工厂碳中和的车企,预计2021年底就可完成这一目标。   毫无疑问,实现生产环节碳中和的难度非常之大,而要更进一步,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供应链中,则更是难上加难。目前,明确将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战略方向核心,并将碳减排等可持续发展指标及相关财务数据纳入年度报告的车企,仅宝马一家。
  不过,即便是宝马在争取汽车全产业链绿色的过程中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2009年起,我们就要求供应商要评估自己的碳足迹。”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宝马(中国)可持续发展及出行战略负责人潘鼎乔表示。“我们会与可持续发展比较好的供应商合作,如使用太阳能生产铝材料的供应商、经过核证的天然橡胶轮胎供应商等。”
  只有严格控制了供应商的生产能源,才能保证最终汽车产品的绝对绿色。“如果有供应商在这方面证明是高风险的,违反了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会开展独立审计来确保它们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最终符合它们与宝马签订的合同要求。”潘鼎乔表示。
  确实,在考虑汽车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供应链的绿色至关重要。以动力电池为例,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池行业是不折不扣的碳排放大户。
  根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简称:T&E)数据显示,动力电池生产的碳排放范围在61千克-106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其中电池生产的上游部分(采矿、精炼等)为5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而电池生产和组装的碳排放在2千克-4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
  电池碳排放范围波动如此剧烈的原因在于,相同电池材料体系下,电网的脱碳程度会很大程度影响电池生产和组装环节碳排放。
  例如在水电、风电等可再生电力占比较高的瑞典,其电芯生产环节的碳排可低至2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而在像波兰这样煤电占比较高的国家,电芯生产碳排就提升至58千克-6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两者相差30倍。
  高工锂电数据显示,国内目前的电力系统中,每千瓦时的火电(华北电网)碳排放量在1千克,每千瓦时的水电碳排放只有0.007千克,是火电的近1/145,如果采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其碳排则会降低至0.005千克以内,是火电的1/200。
  宁德时代选择在四川宜宾建设最大锂电工厂,某种程度上也是考虑到了宜宾水电资源丰富。“我们许多海外客户对于供应商的考核中要求使用绿电。”宁德时代向《财经》记者表示。

表2:全球汽车工厂碳中和时间表



资料来源:车企官方披露

  与宝马类似,注重供应链绿色的还有博世。在位于上海的博世(中国)总部,《财经》记者了解到,早在十年前建设办公楼时,博世就已经预埋了低碳办公设施,包括深入地下120米的地源热泵和位于顶楼的数百张光伏板。
  如今,博世集团已在400多个业务所在地实现了碳中和,博世亚太一区环境健康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总监朱伟伟告诉《财经》记者,博世目前主要有三个关注点:第一是产品能效;第二是进一步增加产品目录里碳中和友好产品的比重;第三是通过产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形成良性循环。

回收成为绿色汽车最大痛点


  汽车碳中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阶段性目标,但可持续发展强调的不只是干净,还有循环利用。一辆真正的绿色汽车,应该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而在回收领域,汽车工业还十分初级。
  2021年4月,一则20万吨动力电池流入黑市的报道登上新闻热搜,充分暴露了电池回收体系的脆弱。
  事实上,早在2018年工信部就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汽车生产企业應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2018年至今,共27家企业进入工信部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名单,俗称“白名单”。
  然而三年过后,电池回收体系非但没有成熟,反而因越来越多的报废动力电池陷入混乱。近日,工信部等四部委再次点名电池回收,印发《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汽车生产企业为责任主体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模式。
  不过,建立成熟的回收体系并非易事。中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仍缺乏成熟规范的行业规范和指标,也没有合理的商业机制,目前,电池梯次利用是最为理想回收方式,但难度极大。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威乔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回收电池质量的参差不齐以及电池原料的持续性差、规模小是目前遇到的两大困难。”
  电池回收产业的乱象是整个汽车产业回收利用匮乏的缩影。即便对在可持续领域领先的宝马,回收也是颇为棘手的难点。“如果想提高回收率,就需要车型在设计时就保证材料和零部件的拆卸和回收更加方便。”潘鼎乔表示。
  目前回收领域也是宝马正在攻克的重要高地,潘鼎乔表示:“现在宝马汽车有95%的零部件都可以被回收。但是目前宝马汽车产品中使用的再利用材料的比例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希望使用再利用材料方面能够有所提升。”
  2020年宝马已经和钢铁供应商合作,将报废的钢铁进行回收再生产,今年宝马也开始和铝材料供应商展开同样的合作。按照宝马的计划,2025年投放的“新世代”车型,会大幅增加再利用材料(如回收的钢材、塑料、铝材)的使用比例。
  相较于宝马等豪华汽车品牌,中国主机厂在可再生材料上的投入更是明显滞后,中国汽车工业的碳中和任重道远。
其他文献
由于大城市和县域的物价差异,回流农民工的个体福利短期内未必降低,但由此带来的宏观层面收入和消费的增长压力仍不容小觑。图/视觉中国  疫情使不少农民工从发达地区回流到家乡就业。农民工回流并非原流入地就业需求不足所致,县域经济发展和“举家城镇化”高成本是主因。这一趋势有利于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但也要关注本地农民工比重增加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错配、就业不饱和、不稳定以及收入增长放缓等问题。一、农民工跨
期刊
《误读的中国人口》  李建新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年5月  本书收录了笔者1994年至2013年20年间人口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论文,比较集中地研究和讨论了中国人口转变过程的自身特点、人口生育政策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定位和方向等。虽然时过境迁,但今日再读,许多认识和观点依然立得住,一些超前和预见性的研究依然有价值。当然,人口形势的急速变化和我們的认识不断深入且全面
期刊
2021年3月8日,福州的一处滴滴网约车车站。图/视觉中国  6月11日,出行平台滴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书,计划在美股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承销商为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华兴资本。  滴滴目前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出行平台。招股书显示,滴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53亿元、1548亿元和1417亿元,今年一季度的收入为422亿元。  
期刊
过去两个季度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单边快速上涨的阶段已经基本终结,接下来大概率会转向双向、频繁、宽幅波动的调整阶段。这意味着未来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有所减弱。预计2021年全年CPI增速1.5%左右,PPI增速4%-5%,通胀水平总体可控。通胀不会成为中国央行改变货币政策方向的主要驱动力。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会马上回落,而是可能在当下水平上盘整一段时间,未来大宗商品价格走向将会取决
期刊
2021年4月19日,上海车展期间,人们观看国产智能驾驶芯片。图/视觉中国  厂家造不出车、经销商无车可卖,一定程度上已成现实。  “因为厂家缺芯,如果在ID.4(大众推出的新款电动车)上选装高配置的加热棒和哈曼卡顿音箱,9月才能提车,如果是普通的配置,提车也要一个月的时间。”6月15日,上海一家上汽大众经销商门店销售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这不是孤例,从普通品牌到豪华品牌,多家汽车经销商门店都
期刊
林汝为。导演,2021年6月12日逝世,享年89岁  2021年6月12日,著名编剧、导演林汝为去世,享年89岁。  林汝为是很多人的伯乐。在《四世同堂》中饰演祁家老二的赵宝刚,在《便衣警察》中担任美术设计的冯小刚,以及为《便衣警察》演唱主题曲的刘欢,都由林汝为亲手发掘。“峥嵘岁月何惧风流!林导安息!”得知林汝为去世的消息,刘欢表达了自己的哀思。“林汝为导演培养出了很多影视人才,我自己也受益良多。
期刊
平台经济很大程度上是流量经济,流量经济时代人们无可避免会人为制造一些概念泡沫以吸引流量。再加上样本偏差,以及众声喧哗中越极端的观点越能吸引眼球制造流量,而沉默的大多数却往往处于失声状况,在如此多方合力之下,会给人一种越是泡沫化概念越能反映社情民意的错觉。事实上,“鸡娃”“内卷”“躺平”等等甚嚣尘上的流行热词不同程度上来讲都有某种哗众取宠之感——“鸡娃”需要很多资源的投入,职场“内卷”好过失业和不饱
期刊
完善的数据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数据管理和使用能力,是打造数据驱动型数字政府的关键前提。图/IC  近年来,数字政府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发布的《2019数字政府指数(DGI)》中,综合评估29个成员国和4个合作伙伴国家数字政府战略成熟度,以帮助各国政府制定完善的数字政府战略和举措。其他国家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有哪些好的做法,有哪些需要规避的问题,对我们国家推进数
期刊
2021年6月14日,广州通报两起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同日,深圳一名海关人员确诊。  这三个人挑动了人们的神经。作为一线防疫人员,他们大概率已经完成了新冠疫苗接种。  虽然接种疫苗并不意味着100%不会感染,但此前的消息是,在此轮广深本土疫情中,完成疫苗接种的,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就算只接种了一针,病情也不重。而在6月14日新增的一线人员病例中,出现了一名普通型确诊患者。  为医护等一线人员施
期刊
沈联涛2021年5月11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人们接种新冠疫苗后留观休息。图/法新  后疫情时代,全球债务水平已然增高。过度依赖债务驱动,已导致出现结构性失衡,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可持续。  世界经济已陷入低生产率的流动性陷阱,因为储备货币国家(“全球银行家”)可以通过量化宽松政策产生过剩流动性,而新兴市场经济体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向长期、可持续发展项目。掌握储备货币,并享受过高货币特权的全球银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