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品质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iss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特别是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现代医学的发展寄托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然具有健全的人格品质。医学院校应该明确新形势和新任务,切实重视医学生人格品质培养,着力培养适应新的医学模式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人格品质;教育;医学人才;着力点
  1.人格品质的内涵、地位和作用
   1.1人格品质的内涵
  杨叔子说,人的思想素质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基础是“人格”,上一层是“法纪观念”,最顶层的是“政治思想”或“政治方向”。所谓人格,是人所特有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特性的统一体。人的健康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1]人格品质是人的体格和精神上的特性、能力、经验、气质、意志等特质构成的有机整体以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健康、完整的人格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人格品质是道德品质的基础,是现代人才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高素质人才必须是人格品质高度发展完善的人,具有现代理念和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并能把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服务于社会。适应时代发展,高校素质教育应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人格品质方面做文章。
  1.2人格品质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医学院校人格品质培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2.1促进医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的医学生不仅要求有合格的文化知识和医学专业技能,更要求有合格的道德素质、精神风貌。道德不合格、精神面貌不健康的人,其知识与其对社会的贡献是成反比的。而道德品质高尚、积极乐观的人即使知识上暂时有许多不足,其精神风貌也促使他认真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更发达”。
  1.2.2培养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良好的人格品质能增进思维开拓、求异与创新、推动想象与联想、触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不仅有利于医学生对医学专业课程的理解,而且对医学生的心智训练更有相得益彰的功效。
  1.2.3促进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形成
  良好的人格品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个体实现和自身价值有益于社会的重要条件。对于医学生来讲,他们从事的是人类生命的科学事业,他们的人格品质状况,直接关系着人类心身健康的保障程度。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于基本的人格品质。一个人格品质低下的医务工作者,很难设想能够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也无从讲他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责任。因此,医学生人格品质培养工作,是医学院校的一项重要课题。
  2.医学生人格品质现状和现代医学对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
  2.1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格品质现状
  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被打破,新的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尚未建立和完善,社会道德某些领域尤其是医疗行业出现的一些混乱与无序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医学生道德观和道德行为方式的形成,使部分医学生的道德行为处于“亚失范”或“失范”状态。从而也反映出医学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即忽视对人的价值的终极关怀,忽视对人的灵魂与美德的关注与教育。[2]医学生虽已进入成人行列,且拥有相当的学识,但个性发展并不健全,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部分医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较差,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一方面,对道德价值标准认知模糊,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等基本问题认识不清;另一方面,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严重脱节,自我人格分离,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却不会或不愿那样做,行为失范。[3]在对医学生人格品质状况的审视中不难发现,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长期以来高校德育忽视学生人格品质教育。这一点从医学院校的德育地位、德育理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方式和德育实施途径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体现。[4]这种状况与现代医疗卫生发展态势对医学人才的要求极不相适应。
  2.2现代医疗卫生发展态势和对医学人才的总体要求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医学将更为迅速地发展并出现如下趋势:分子生物学将成为医学的一个带头学科,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成为医学的主导技术,从而带动医学各个领域的发展,加速预防、诊断、治疗等技术更新,整个医学面貌发生根本改观。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将全面主导卫生实践,医疗保健服务工作模式随之发生一系列转变,即从以疾病为主导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从以单个患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主导;从以医院为基础转变为以各种群体以至全体人群为中心;从以医院为基础转变为以社区为基础;从以诊断治疗为重点转变为以预防保健为重点;从主要依靠医学科技和医疗卫生部门自身转变为领先众多科学和全社会的参与;从以疾病防治与身心健康为目标转变为以身心健全及其社会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5]医学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文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医学将会越来越多地干预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使医学不断社会化。这种趋势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6]
  医学生未来服务的对象是人,需要具有很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不仅能深刻地理解人,而且要热情地关心人,能真正地理解人的思想和感情,善于掌握人的变化规律,了解人体疾病特别是心理疾病的本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防病治病和服务。世界卫生组织对21世纪医生的要求是“交流的专家,有判断力的思想家,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信息专家,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和初级保健的提供者。”为实现该目标,我们只有不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3.医学院校应把人格品质作为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3.1重视人格品质培养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推进全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以德治国”的本质就是“以德育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而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医学院校既是社会选择、传递和保存医学知识、文化的中心,也是创造文化和发展文化的中心。高校在创造文化和发展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文道德氛围。这种独特的人文道德氛围以高校师生的人格品质为主导,既对本校的各项活动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借助师生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大学生的社会流动,向整个社会辐射,从而对社会道德风尚尤其是医德医风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7]具有健全人格和高尚品质的医学生对社会特别是医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长远的和具有建设性的。相反,人格颓废、品质低劣的医学生步入医疗行业所带来的影响也一定是消极和破坏性的。因此,在医学院校实施人格品质教育,培养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既是医学院校德育建设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
  3.2重视人格品质培养是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教育的功能是“育人”,即要“明明德”,要“成人”,要“新民”,要“至善”,开拓人的主动思维能力,升华人之所以为人的神圣精神境界,素质教育之所以重要也在于此。[8]高等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医学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更加艰巨。医学生人格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促进医学生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人格特征。另一方面,现代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互联网等的普及更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缺乏感情上深层次的联系,个体日益成为社会和各种集体之间自由移动的独立分子,孤单、寂寞感增强,这就要求医学人才必须更为坚强,更具有独立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单纯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医学教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社会迫切呼唤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即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良好品质与健全人格的教育。
  3.3重视人格品质培养是医学生道德培养工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从人格结构来看,道德品质是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但是,传统的医学教育的目标和方式偏重于政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没有把道德品质当作学生的内在人格培养,医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道德体验与道德评价难以做到和谐统一。要克服这种现象,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对医学院校德育进行改革和创新,把人格教育贯穿到医学院校德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去。[9]在德育工作中,人格品质教育处于基础的地位,没有这个基础作为支撑,社会道德、法律品质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都将成为空中楼阁。由此可见,重视人格品质培养,是实现医学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基础。
  3.4重视人格品质培养是医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人格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自律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适当的人格教育可以促进良好的人格品质的形成;不适当的环境影响与教育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乃至变态人格的形成。人格教育不仅有助于良好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使人的求知欲得到最好的发挥,发展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由于高校德育目标的划一化和对人格教育的忽视,当代医学生在儿童和少年时期没有接受科学、系统的人格教育,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如自卑、多疑、意志力差、依赖性强、情绪波动大等普遍存在。因此,高校德育重视大学生人格品质教育,既是高校德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当代医学生儿童少年时期人格品质教育的一次“补课”。[10]
  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研究认为,人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人某一方面的特质主要形成于某一阶段。青年期是人格品质形成或“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形成了积极品质,就会自我观念明确,追寻方向肯定;否则就会出现心理危机,人格分裂,生活缺乏目标。人格品质一旦形成,不会轻易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因此,充分发挥教育帮助人们形成积极人格品质的作用,通过积极有效的德育实践,帮助医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健全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是医学院校德育工作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文明以止 化成天下,高等教育研究[J].2005,(9):1-6
  [2]达建:深化医学课程改革全面体现高等教育价值观,《医学与哲学》,1999,(4):41~42
  [3][4]聂素滨等:发达国家医学人文科学探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4):18 ~19
  [5]刘献君:实践研究 相互推进,高等教育研究[J],2005,(3):1-6
   [6]张国芳等:22所医学院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科课程设置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2):1~3
  [7]沈汝发:苦恼与迷茫,当代青年研究,2002,2
  [8] 胡艳蓓:论社会变迁中的青年道德人格培养,青少年导刊,2002,1
  [9] 彭定光:高校德育的困境与提高德育效力的对策,高等教育研究,2002,3
  [10] 郑雪:人格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南 新乡453003)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格和工作绩效关系的探究正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主题。本文对大五人格模型进行简述,同时论述了大五人格模型对工作绩效的预测力,概括了影响人格和绩效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大五人格模型;工作绩效;中介变量;调节变量  人才测评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性环节之一,它通过对员工或应聘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测验、行为观察和分析以及情景模拟演练,从而对人才的职业素质作出综合评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格测验受
期刊
摘 要:一个国家的国民经常使用的母语,一定会折射或反映出该国的文化和国民心理。可以说,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在日趋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即使是作为没有任何日语学习经历的外国人,对于日本人经常使用的「はい」「そうか」「そうですね」等用语也不会感到陌生。或者换句话说,它们已经作为日语的标志与特质而得到广泛的认同。也正如许多语言学家所研究指出的那样,它们都属于日语附和表达即「相づち」的范畴。因此,拙
期刊
摘 要:清教徒时期,女性地位一度决定于当时的父权制社会。正如男人必须规训于上帝的话语模式下;女人则必须顺从于她们的丈夫,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自创世以来亘古不变的事实。不管怎样定义女性,女人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实现她所生活的男性话语声音。在 约翰·斯坦贝克的《菊花》中作者成功的塑造了这一追求自由、自我试图打破旧的生存模式的造梦者的形象。本文作者也从:花园意象、孤独的收割者、男性社会僭越者的角度分析了这一作
期刊
摘 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辩论式”教学法已被教育者采用。但由于此法原则性要求、规范严格,很难广泛采用。本文将通过对“对抗式”教学法的建构与规范,实现“辩论式”教学的“常态化”。  关键词:对抗式;辩论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对抗就是对立起来相持不下;在哲学上是指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的一种斗争形式。艾思奇在《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的第八章中指出:“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和发展,家庭功能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由于家庭教育作为家庭的最基本功能,因此它的功能也在不断地演变着,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中,其教育功能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家庭教育;功能;演变  一、家庭教育功能的含义  “家庭教育功能是家庭教育的客观结果,即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有价值和实际结果”\+①“即它通过作用于家庭成员
期刊
摘 要:外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目前,在跨文化交际中屡见不鲜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是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过分强调英美文化的介绍和学习,而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的渗入所造成的,是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一大缺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不仅是语言学习的需要,也是跨文化交际和学生们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需要,而重新审视和研究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适量增加中国文化在教材中的含量及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
期刊
摘 要:目前全党正在开展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党建基础工程,具有长期性无限性,要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长治之安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在学习方式上,要注重组织性,加大自主性,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承担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参加学习的政治责任;要做好学习成果的转化工作,确保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为各单位、各领域科学发展,完成党的伟大使命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学习型党
期刊
摘 要: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有为数不少的读者,不只是小说情节曲折,文字垂炼,更得益于大量欧化汉语的使用。从词汇和句式两方面分析张爱玲该小说里的欧化成分,旨在表明她独特的多元调的行文风格与欧化现象为张爱玲作品增色不少。  关键字:张爱玲;《倾城之恋》;欧化汉语  一、引 言  五四以来,白话文运动的突飞猛进,翻译作品纷至沓来,把大众从旧文化中解救出来,创造了另一片文学天地。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对汉语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教育经济学家认为教育与就业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教育程度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但随着近年来,教育与就业之间关系的确定性开始“动摇”,表现在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下降、就业压力加重、就业质量呈明显下滑趋势。教育的“质量”问题,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不相匹配,是造成这种趋势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主要是以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为视角,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阐述问题,从教育质量出发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期刊
摘 要:伴随经济高速增长而出现的城市规划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城市各项建设和管理的依据。随着国家经济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已成为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城市规划对经济作用的认识,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最优组合,既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