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感与生长性

来源 :时代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e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次见到文清丽,感觉像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中迈着正步出来的。她有没有穿军装亮相,我已记不甚清。其实穿不穿都掩盖不了她身上的女兵气质。雖然总是笑眯眯的,但那眼神深处的锋芒还是让我心里有点犯怵。如同调皮学生陡然撞见严正的班主任,我差点就想喊她文老师了。只是鲁院“回炉班”尽管年龄结构差距甚大,但既成同学,又都是所谓的成名作家,也就不甚论年龄身份,大抵直呼其名。文老师遂成为大家口中的清丽。“清词丽句必为邻”,这名字文气,切合作家身份。文清丽很乐意大家这么称呼她,在这个场中,明显比文主编、文干事什么的入耳。但我一张嘴,舌头打了个转,还是郑重地加了个姐字。在她面前我没办法不郑重。就像一看到黄元申演的霍元甲,我便条件反射般地挺胸正容,同时耳边响起“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激昂旋律。文清丽的出场亦自带旋律,就算不是国歌,也是《黄河大合唱》《血染的风采》那一类庄严曲调。而有些人纵然昂首阔步或正襟危坐,却让我一见之下忍不住想笑,那是自带谐谑小调的。这关乎天性,也关乎后天的历练,是入了骨的,难以掩饰。
   “回炉班”需回足四个月,由白果累累的秋天转入雾霾沉沉的冬日。随着时光逐层展开,文清丽性格深处的一些东西也渐露峥嵘,印证了我最初的直觉。她是有立场、有爱憎的,且这立场和爱憎往往现场发布,而非背过身去偷偷嘀咕,或者干脆只表现于纸上。遇到看不惯的人和事,她会勃然色变,态度鲜明得如同军徽和肩章。这在当下文坛,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作家中,已是罕见的品质。所以我乐意跟文清丽接近,感受她的气质,希望受到一些浸染。就像虽然精于炫技的华语大片层出不穷,我却不时要点开储存于笔记本中的老电影,在散发着年代感的画面中重温那些诚恳有风骨的叙事。
   文清丽喜欢跟同班的老妹老弟们分享她的经历——做方便面的兵的生活、三班倒中的坚持写作、进京后艰难地扎下根来,还有严酷环境中萌生的初恋……她是在许多波折中一步一步捱过来的,却没有怨恨,语气中透露着经受磨砺和进行抗争之后的坦然,还有对命运的暗怀感激。文清丽显然不是水土润泽的南方那随处可见的娇慵花朵,她是陕北高原上的植物,从干旱黄土中一点一滴地抓取养分,伸根、抽条、发叶、结果,缓慢而坚实。同时她又是自然的、朴素的,并未因为经霜抗雪而处处摆出一副傲然姿态。她的回忆中洋溢着日常细节以及对这些日常的依恋,这让我对她的脾性更加放心。有些风骨硬挺的高人凌驾日常性,慢慢地血肉消失了,只剩下枯凝的骨架,停止了生长,这是让我在敬仰中又心生警惕的。我所认识的不少同代作家普遍对脱离了日常性的神圣面孔持有怀疑,这应该算是优点,至少是一种体现了阶段性进步的特质,所以虽然不甚乐观,我终究觉得当中还是存在希望的。真正高尚的东西必然来源于日常,并滋润生命,而非压制与禁锢。文清丽不一定意识到这点,但是,她体现出来了。正所谓行者不一定知,而知者未必能行,知行合一之难,首先是难在这上头。
   那年冬天北京的雾霾号称史上最重,空气中仿佛能看到黑色颗粒在翻滚,却没能压抑住同学们的活力。一些故事正在发生或准备发生。文清丽也有小故事。她在一帮姐妹们的怂恿下,勇敢地去美发店烫了个新发型,并且换上了长袍似的绣花服装。这类带有少数民族风情的服装正在某些女同学当中流行,她们处于生命中最饱满、最舒展的时期,穿上宽松飘逸、色彩斑斓的袍装,实在是再适合不过。据说文姐夫见到焕然一新的文大姐,愕然之余撂下狠话:下次就算办博士班,也不让来了。同学们听说了,皆哈哈大笑。我听过文姐夫和文大姐由文结缘的浪漫故事,觉得他理应抛出这样的话。而文清丽的这点改变,也并不令我感到意外,因为她是具有生长性的。这种生长性源自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而且,绝不仅仅体现于服装和发型。果然,回炉班结束后,或者尚未结束时,她便进入了创作的井喷状态。近三四年来,许多文学期刊上都能看到她的作品摆在醒目位置上。在鲁院高研班历练过的作家,有些回去后竟然不怎么写了,陷入长时间的停滞,有些则更上层楼、气象一新,这是饶有意味、值得研究的现象。文清丽无疑属于后一类,也必然属于后一类。支撑着她改变的,是她身上一些永远不会改变、也无须改变的品质。这些品质置于任何年代,都是美好的、必需的。
其他文献
近几个月,一直在读吉狄马加,或者更确切地说,一直在再读吉狄马加。一个优秀的诗人,是值得反复读的;一个优秀的诗人,也是经得起反复读的。  我甚至还带着吉狄马加的诗集,走到青藏高原,走到黄河源头,走到青海湖边,走到天山天池。远离都市,回到宁静的自然,读吉狄马加,会有另一番味道,会有更深的感悟和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吉狄马加的诗,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引向群山,引向高原,引向天空,引向神秘而宁静的所在,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地处鲁中山区的老家东栾宫村盛产花椒,家家户户都有上百棵,收个几百斤椒皮子司空见惯。每年这个时节漫山遍野的花椒红,成了乡人的晴雨表。   风调雨顺花椒长势好,高兴;乍暖还寒或天旱无雨伤了花椒,着急;看着红艳艳、稠乎乎的花椒,喜;望着一堰堰、一片片,一天天摘不完的花椒,愁。有时也气,花椒不成穗,这枝几粒,那枝几穗,摘吧费时不见成果,不摘吧又有些不舍,这样的稀粒子能不气?对着树
它們带我撒野  拆掉黎明的窗子  大雨逆流而上  长河把我们扛在肩上  用带露的红樱桃哄我们开心  三块石头和我结成同盟  两块坐双肩  一块抱胸前  第三次告别的时候  石头发芽  香山又长高了一寸
贷款看人,尤其私营企业,老板什么德行,企业基本上就什么德行,所以,肖津梅在为企业发放贷款时,特别注意看人。具体地说,就是看申请贷款企业的老板或实际控制人是什么样的“人”。  信贷部经理毛丽萍把王耀辉带到肖津梅面前的时候,她感觉他不着调。  肖津梅一直认为男人不能太帅。男人太帅了,容易被女人宠坏,哪里能成就多大事业。王耀辉给肖津梅的印象就不是那种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样子。王耀辉和肖津梅握手的时候,眼神
父亲又在南山腰  种起了高粱  他说,现在高粱米  在城市是个稀罕物  秋收时,我与父亲  一起到地里收高粱  高粱秸很高  穗子被风吹得更低了  每一粒成熟的米  都从壳里袒露出饱满  我顺着秸秆把它们一一弯曲  在最上端的骨节处  稍用力一掰  就把它骨肉相连的九月  掰断  突然间,我内心惊慌失措  自己多么像一个盗贼  正在偷取父亲  辛辛苦苦积攒的秋天  而父亲还在高粱地里  薅掉泛黄的
1  工区坐落在盆地底部,一座二层小楼,围在一个小院内。从高处望下去,仿佛剩在碗底的一颗米粒。  高处是铁路桥,桥高十二米,又建在山顶,因此显得更高。站在桥上往下看,工区显得更小。灰顶白墙,连同方方正正的院墙都变成铅笔画出来的俯视图。倒是院墙边的那棵柏树,不知道为什么,越发显得高大起来。  那棵柏树,听说有八百岁了,是方圆几十里年岁最长的树。每逢春节、七月初七还有八月十五,就有老年村民步行或者骑自
树与诗  一片叶子依次传递给另一片  整个树林就知道了风的消息  从脊椎到达头顶的战栗  每一次砍伐留下的创口  流尽泪水后变成凝视的眼睛  被焚烧的词进入了心灵  落尽叶子的树露出了鸟巢  黄昏时的鸟群太吵了  未归来的那一只才是诗  树与树保持着应有的距离  它们向上,向上争夺阳光  只需写出黑暗中根与根的相握  所有的新绿都是旧绿  所有的树都是自然的抄袭  大地的沉默是唯一的原创  母亲与
【摘 要 】 新型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获取知识,在生活中得以运用,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引进探究式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使用各种有效的途径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为提高教学效果打好基础。本文立足于自身教学实践,针对初中数学的发展和各位教育同行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探究;高效教学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话并不是没有
犹豫再三,最终打定主意坐慢火车。  省钱,还可以看风景。  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从塞满人的走廊里挤过,找到座位。踩着座位往行李架上放箱子,箱子太沉,压得我手疼。忽觉分量轻了。回头,一位干瘦的小伙子正帮我托着呢。我感激地冲他一笑,他也笑了笑。下一个箱子,干脆请他帮忙。小伙子人很白净,干净的青色T恤,干净的浅灰格子短裤,干净的笑容,让人温暖。  咣当咣当……  列车开动,大家各自玩手机。我闭上眼睛睡觉
山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我们中心迅速行动起来。按照我们党总支统一部署,当时我作为现场组的一员,跟我的同事一道开始为疫情防控工作做新闻宣传,我多次在为援助湖北医疗队举行的送行现场,用手中的摄像机见证了他们出征前的风采,被他们无论生死、不计报酬的家国情怀深深感动着。说实话,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也会去到武汉工作。2月20日,根据我们中心疫情防控工作的整体安排,我随山东省第12批援助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