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法治新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各大媒体争先报道法治新闻时,容易出现种种问题。尤其是法治新闻过度暴露细节问题,可操作性的犯罪过程,公安部门的破案过程,犯罪现场的自然主义描写等,一旦把握不当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法治新闻的写作角度分析其细节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不当细节的问题,从而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帮助媒体发挥教育和传播法律知识的功能。
关键词 法治新闻 新闻细节 新闻写作 处理
一、法治新闻细节的作用
法治新闻的细节运用得当,可以使法治新闻更加真实,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加了新闻的人情味,使法治新闻更具个性和魅力。受众则更深入的了解法治新闻的内涵,进而提高了受众的法制意识,法治新闻的舆论监督、普及法律知识、法制信息传播、做好生活服务等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法治新闻中的需要谨慎处理的细节
1、犯罪新闻的关键性情节
《两80后用“新康泰克”提炼冰毒95克被判刑15年》,详细披露了两位80后的青年王某和陈某制造毒品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制毒的论坛和QQ群(“科研试剂”QQ群),制毒的原料和设备以及制毒的过程。其中还具体讲述了王某和陈某的制毒经验,共“开工”五次,制造出36克冰毒。第一次是10克左右的粉红色粉末,吸食后感觉不太好,倒了;第二次更失败,只弄出一些液体;第三次也很失败,成品是一些棕褐色的粘稠物;第四次虽然制出23克粉末,但吸食后感觉一般;第五次制出的8克粉末才算比较成功。
这些犯罪新闻的关键性细节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只是长了见识,了解了以前不知道也无法想象的事情。对于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来说,这些可操作性的过程,给了他们犯罪的指导,特别是文章最后介绍了数十种药可被用作制毒原料的药品,更是给那些想要犯罪的人提供了犯罪的素材。
2、公检法机关的工作细节、刑侦手段等
对公安部门的破案手法、过程和方法,描写得非常详细,虽然增加新闻的故事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但是这样的报道,可能只对某些犯罪分子起到威慑作用。它的负面效果也相当明显,它为部分伺机作案者提供作案办法和逍遥法外的对策。有的报道对于犯罪分子复杂的、高科技的手段记录的一清二楚,简直成了犯罪技巧的教材。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犯罪分子的反侦查能力,给之后的破案带来了困难。
3、格调低下的黄色信息
《19岁少女同仁堂看痘痘遭男医师舔下体猥亵》,19岁的少女小刘去杭州平海路上的同仁堂看病遭男医生猥亵,讨说法的时候遭同仁堂的工作人员侮辱的事情。详细描写了小刘被猥亵的过程,“把下体的衣服脱掉,脱到膝盖上”,“他让我躺在床上,一只手的两个手指就试探地伸进去”,“他说那我再给你增加一点刺激感,然后他就蹲下去,因为当时我听到他说这句话我很疑惑,我条件反射就抬起头冲他那个方向看,我就看到他在舔,当时就把他推开了。”
这些内容会给小刘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这也不是法制新聞应该呈现的核心视点。这篇文章意在给去看病的病人提个醒,同时谴责不道德的医生,给小刘讨个说法。但是这种详细的描述小刘受猥亵的过程除了满足某些具有窥探欲的看客外,还能有什么好的社会效果?
《李新功强奸幼女案细节首披露》,对于受害女生的选择,李新功要求“非处女不要”,不少未成年在校女生因此成了李新功实施侵害的对象,其中最小的仅12岁。
为了躲避摄像头,避免被人发现,李新功从不到宾馆开房,每次都是开着自己无牌(有牌照未安装)的黑色雪佛兰景程轿车在车中进行作案。作案时,李新功经常用手机 或相机拍摄犯罪场面,记录受害女生隐私,用来威胁受害女生不报警。由于李新功的反侦查意识强,很少留下犯罪线索,加上受害女生受到诱骗、威胁,不敢将遭遇告知他人,导致此案久隐不发,有更多的未成年女生陆续受到侵害。
4、法治新闻写作的娱乐化
娱乐化的表现形式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以加强贴近性,演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的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男子伸头吐酒被撞掉头颅 身旁小孩吓得精神迷离》,讲述了一位醉酒男子伸头吐酒被撞掉头颅,身旁的6岁小孩被吓得精神迷离的事情。其中关于寻找醉酒男子头颅的事情有一下描述。
5、法治新闻的凶杀暴力细节
对凶杀暴力过多过量报道,让人产生社会缺乏阳光和安全感,甚至产生悲观厌世,对抗社会的消极情绪,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原济南人大主任炸死情妇内幕曝光》,原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段义和爆炸杀死情妇柳海平,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新闻照片中,柳海平被炸得支离破碎的身体,让人毛骨悚然,进而自身也产生不安全感。有的犯罪新闻将作案现场的凶杀暴力情节进行自然主义描写,赤裸裸的渲染血腥场面和残忍手段,让人目不忍睹。
三、法治新闻中的不当细节的处理
1、注意报道分寸,协调新闻事实,受众需求和良性社会效果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平衡。注意报道时机、报道密度、报道方式和报道角度等。
2、多采写深度报道或者关注社会大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以及背后深层的社会根源。以小见大即使是市井小事也要涵盖法律价值,引起受众的法制思考。同时增加相关法制新闻的评论文章,用法律内容引导受众对法制问题的思考,并用法律解决争端。
3、法制新闻要找准报道位置,通过法制事件的报道,形成受众的法制观念,。在促进其对知情权的把握,了解犯罪的惩处过程后,能够自觉上升到对权力的监督和对整个社会法制地运作。
4、注重人性的关怀。新闻报道者要让受众了解到该事件的前因后果,并跟进事件的发展进程,包括权力部门对犯罪事件的处理程序、依据、结果等,以及包括对当事人合法利益的保护。通过报道法治新闻使民众知道我国法制状态,特别是政府及其官员权力使用的法制状况。
参考文献:
[1]周袤,陈珊珊.两80后用“新康泰克”提炼冰毒95克被判刑15年[N].http://news.qq.com/a/20111123/000216.htm.
[2]漆亚林.犯罪新闻采写中应注意的问题[J].广西大学学报,2005
[3]范春晓.对党报法治新闻的报道分寸的探索[D].安徽大学,2007.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法治新闻 新闻细节 新闻写作 处理
一、法治新闻细节的作用
法治新闻的细节运用得当,可以使法治新闻更加真实,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加了新闻的人情味,使法治新闻更具个性和魅力。受众则更深入的了解法治新闻的内涵,进而提高了受众的法制意识,法治新闻的舆论监督、普及法律知识、法制信息传播、做好生活服务等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法治新闻中的需要谨慎处理的细节
1、犯罪新闻的关键性情节
《两80后用“新康泰克”提炼冰毒95克被判刑15年》,详细披露了两位80后的青年王某和陈某制造毒品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制毒的论坛和QQ群(“科研试剂”QQ群),制毒的原料和设备以及制毒的过程。其中还具体讲述了王某和陈某的制毒经验,共“开工”五次,制造出36克冰毒。第一次是10克左右的粉红色粉末,吸食后感觉不太好,倒了;第二次更失败,只弄出一些液体;第三次也很失败,成品是一些棕褐色的粘稠物;第四次虽然制出23克粉末,但吸食后感觉一般;第五次制出的8克粉末才算比较成功。
这些犯罪新闻的关键性细节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只是长了见识,了解了以前不知道也无法想象的事情。对于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来说,这些可操作性的过程,给了他们犯罪的指导,特别是文章最后介绍了数十种药可被用作制毒原料的药品,更是给那些想要犯罪的人提供了犯罪的素材。
2、公检法机关的工作细节、刑侦手段等
对公安部门的破案手法、过程和方法,描写得非常详细,虽然增加新闻的故事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但是这样的报道,可能只对某些犯罪分子起到威慑作用。它的负面效果也相当明显,它为部分伺机作案者提供作案办法和逍遥法外的对策。有的报道对于犯罪分子复杂的、高科技的手段记录的一清二楚,简直成了犯罪技巧的教材。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犯罪分子的反侦查能力,给之后的破案带来了困难。
3、格调低下的黄色信息
《19岁少女同仁堂看痘痘遭男医师舔下体猥亵》,19岁的少女小刘去杭州平海路上的同仁堂看病遭男医生猥亵,讨说法的时候遭同仁堂的工作人员侮辱的事情。详细描写了小刘被猥亵的过程,“把下体的衣服脱掉,脱到膝盖上”,“他让我躺在床上,一只手的两个手指就试探地伸进去”,“他说那我再给你增加一点刺激感,然后他就蹲下去,因为当时我听到他说这句话我很疑惑,我条件反射就抬起头冲他那个方向看,我就看到他在舔,当时就把他推开了。”
这些内容会给小刘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这也不是法制新聞应该呈现的核心视点。这篇文章意在给去看病的病人提个醒,同时谴责不道德的医生,给小刘讨个说法。但是这种详细的描述小刘受猥亵的过程除了满足某些具有窥探欲的看客外,还能有什么好的社会效果?
《李新功强奸幼女案细节首披露》,对于受害女生的选择,李新功要求“非处女不要”,不少未成年在校女生因此成了李新功实施侵害的对象,其中最小的仅12岁。
为了躲避摄像头,避免被人发现,李新功从不到宾馆开房,每次都是开着自己无牌(有牌照未安装)的黑色雪佛兰景程轿车在车中进行作案。作案时,李新功经常用手机 或相机拍摄犯罪场面,记录受害女生隐私,用来威胁受害女生不报警。由于李新功的反侦查意识强,很少留下犯罪线索,加上受害女生受到诱骗、威胁,不敢将遭遇告知他人,导致此案久隐不发,有更多的未成年女生陆续受到侵害。
4、法治新闻写作的娱乐化
娱乐化的表现形式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以加强贴近性,演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的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男子伸头吐酒被撞掉头颅 身旁小孩吓得精神迷离》,讲述了一位醉酒男子伸头吐酒被撞掉头颅,身旁的6岁小孩被吓得精神迷离的事情。其中关于寻找醉酒男子头颅的事情有一下描述。
5、法治新闻的凶杀暴力细节
对凶杀暴力过多过量报道,让人产生社会缺乏阳光和安全感,甚至产生悲观厌世,对抗社会的消极情绪,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原济南人大主任炸死情妇内幕曝光》,原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段义和爆炸杀死情妇柳海平,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新闻照片中,柳海平被炸得支离破碎的身体,让人毛骨悚然,进而自身也产生不安全感。有的犯罪新闻将作案现场的凶杀暴力情节进行自然主义描写,赤裸裸的渲染血腥场面和残忍手段,让人目不忍睹。
三、法治新闻中的不当细节的处理
1、注意报道分寸,协调新闻事实,受众需求和良性社会效果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平衡。注意报道时机、报道密度、报道方式和报道角度等。
2、多采写深度报道或者关注社会大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以及背后深层的社会根源。以小见大即使是市井小事也要涵盖法律价值,引起受众的法制思考。同时增加相关法制新闻的评论文章,用法律内容引导受众对法制问题的思考,并用法律解决争端。
3、法制新闻要找准报道位置,通过法制事件的报道,形成受众的法制观念,。在促进其对知情权的把握,了解犯罪的惩处过程后,能够自觉上升到对权力的监督和对整个社会法制地运作。
4、注重人性的关怀。新闻报道者要让受众了解到该事件的前因后果,并跟进事件的发展进程,包括权力部门对犯罪事件的处理程序、依据、结果等,以及包括对当事人合法利益的保护。通过报道法治新闻使民众知道我国法制状态,特别是政府及其官员权力使用的法制状况。
参考文献:
[1]周袤,陈珊珊.两80后用“新康泰克”提炼冰毒95克被判刑15年[N].http://news.qq.com/a/20111123/000216.htm.
[2]漆亚林.犯罪新闻采写中应注意的问题[J].广西大学学报,2005
[3]范春晓.对党报法治新闻的报道分寸的探索[D].安徽大学,2007.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