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桃源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4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房山区蒲洼乡,是目光的蜿蜒飘移,是视觉的绿色享受,是听觉泉鸣鸟啭的盛宴。从喧嚣的城市中来,我慢慢体味,慢慢感受,最终抵达的是心灵的桃源。
  蒲洼的风景是美的。自打上午10时30分汽车进入风景区,虽然山路十八弯,但一路山清水秀,一路鸟语花香。久居城里的我,面对满眼绿色,使劲儿睁大着双眼。偶尔,我也打开车窗,深深呼吸着山里的清新空气。
  临来时,我已听说蒲洼海拔高,植被茂密,空气新鲜。尤其盛夏,“绿、凉、静”的特色尤为明显,因此蒲洼素有北京“小西藏”之称。我没去过西藏,虽然已经身临蒲洼,但没有与西藏对比的切身感受。我只说这里比北京城凉爽了许多,更是有着车在画中走、人在画中游的赏心悦目。尤其是在峰回路转中,那些点缀在大山绿色怀抱中的村村落落,美得朴实,美得大气,美得仿若世外桃源。
  宝水村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庄。
  那天,我伫立在高高的观景坨上,宝水村的梯田房舍,阡陌山路,尽收眼底。我一张又一张不停地拍摄着这个美丽的村庄,也偶尔躲在崖边盛开的小叶白蜡的花影里,享受着宝水村如画的风景。我惊叹,北京的大山之中,竟有如此美丽的村落。
  宝水,一方风水宝地。俯瞰望远,村前弯弯的山路,通往山外,一座座砖石瓦片盖起的房舍层叠分布在山谷的坡道之上。听说丰水时节来临,总有溪流穿村而过。每逢盛夏,层层梯田葱葱郁郁。若到秋季,梯田又是一片黄澄澄、金灿灿。尤其池潭中的龙王庙,在岸边观音柳的风摆中,神圣又极具韵致。然而眼前的美好,又何止是来自宝水村的自然原始之美呢?
  蒲洼有个议合村,村东有座山名曰椅子圈,海拔1147.7米,因其地貌形似一把圈椅而得名。圈椅可坐之处,面积6公顷,地势平缓,酷似丘陵地带。这里缓缓的山坡绿草如茵,恰似天然草场那般美丽。在草场之上,有奇石点缀。在草场四周,有奇绝的巉岩仿若鬼斧神工打造。尤其老君讲经石,自然天成,惟妙惟肖。
  那天,我徘徊在椅子圈的草坪顶,面对郁郁葱葱的满坡绿草,幻想着假如盛夏到来之时,山顶的草坪,一定如毛毯一样柔软。倘若那时,或在早霞之中,或在夕阳之下,或在清风挂月之时,就在草坡上,在一棵又一棵核桃树或是花椒树下,支一顶帐篷,体会一下山色连天的感觉,多好!倘若有一对又一对恋人,在月光下营造着神仙艳羡的爱情;或是一对又一对年轻的小夫妻,在草地之上,给自己的宝宝讲着美丽传奇的童话故事,多好!或是有一个又一个老爷爷带着他们的孙子孙女,在绵软的草地上放着风筝,或是盘坐下着围棋、下着象棋,多好!我甚至幻想,就在这高海拔的山顶之上,倘若偶遇一次“风花雪月”的奇异胜景,那该是好上加好!
  在山道十八弯的风景里,在一道又一道山谷的怀抱中,在一峰又一峰的极顶之上,车行哪里,哪里满眼便是绿,便是花,便是景儿。更多时,我幻想着假如能够在阳光穿行、氧离子曼舞的森林小木屋歇息一日,听太平鸟、红嘴蓝鹊、戴胜、绶带鸟的欢唱,观獐子、狍子或是斑羚在森林的小溪边饮水或是欢跳,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我也幻想着假如能多待上几天,蒲洼风景区的冷水湖、蝴蝶泉、一线天、蛙鸣石、人参沟、回音壁、二郎担山孔、九曲连珠潭等景点,能转个够,转个透,那是多么有画意的事情。我更幻想假如能多待上一个月或几个月,与那些淳朴善良勤劳的乡亲们相处相知,一起漫山遍野摘野果、打山菜、采药材,一起上山牧羊、水塘溪中放鹅鸭,一起共享田园风光、共度自然和谐岁月,那是多么有诗意的事情。
  汽车在蒲洼蜿蜒的山路上盘旋,一路秀美的山川令人心醉。
  在蒲洼,我内心其实还有一种不吐不快的东西要说,那就是潜藏在蒲洼大山里的文化。而且当这种文化的火石划亮我的情感时,我真实的感受是激动,是心潮起伏。
  蒲洼有个村庄叫芦子水。这是个不太大的村庄,全村也就三四百户七八百人。然而就是这么个村庄,却有着自山西大槐树迁徙之后四百多年的“隗姓宗氏文化”和营养后人的红色文化。
  那天在芦子水的“华夏隗氏铭园”,隗氏传人隗合川对我说:“芦子水村的隗姓村民,最早是明代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移民到此的。至今隗氏家族在这里已经生生息息六百多年。自隗氏祖先在此营葬后,老坟处已埋葬了隗氏十八代子孙。”
  在隗氏宗堂,我给隗合川提了个建议:“你们还应该将中华民族的所有姓氏引进芦子水,庙堂可小,但足可使天下百姓寻根问祖。如此一可凝聚人心,二可解其他姓氏远赴洪洞寻根拜祖的舟车劳顿之苦。”隗合川听后大加赞同。
  我自鸣得意着我的建议,也在想,芦子水隗氏家族自2007年开始的特定节日的祭拜祖先活动,假如每天也有其他姓氏的传人前来祭拜各自的先人多好!假如隗氏家族在祭拜先人撞响钟声之后,从只是单纯的升族旗、唱族歌,演化成先升国旗、唱国歌,再升族旗、唱族歌多好!到那时,“天下一个隗,老家芦子水”的说法,就会变成涓涓流向芦子水的一泓又一泓爱家又爱国的情感热潮!如此,多好!
  芦子水的姓氏文化,让我心起涟漪。而让我永远肃然起敬的,则是铭刻在这里的红色文化了。
  隗合川对着一尊汉白玉人物雕像对我说:“他叫隗永文,50年代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时任团长之职。可惜这个从隗氏家族走出的军人,为保家卫国,不幸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
  其实隗永文只是隗氏家族中牺牲的一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很多隗氏家族以及蒲洼乡的军民为抗战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汗水和鲜血!望着一尊尊烈士雕像,内心油然生出无限的敬意!
  位于蒲洼村的兵工厂旧址、位于芦子水村的平西兵工厂旧址,记录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八路军和蒲洼人民制造地雷、石雷、手榴弹、炸药和各种枪支支援前线抗战的历史。这些红色记忆,作为一种红色文化,激励着后人的爱国热情,也陶冶着后人的爱国情操。
  在芦子水,我还想,也许有一天,我可能坐在村里的戏台前,津津有味地听着村民们演唱的梆子戏,尽情享受在高亢洪亮的生角、圆润爽朗的旦角的唱腔中,享受在原汁原味的戏剧文化中,如此,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蒲洼有风景,蒲洼有文化,蒲洼人更有着未来发展的志向。
  站在高高的山脊上,尽情遥望秀美的山峰,极目俯瞰涌翠的山谷,我忽然想起萧克将军1941年在京西率领八路军以及山区百姓抗击日寇时写下的《登百花山》:“百花山上百花开,六合英雄冒暑来。夜看故都云烟暗,反攻一到会燕台”,不禁心潮澎湃。回到京城,再次想起这首抗战时期豪情万丈且坚信抗战必将胜利的诗词,不油得也作出一首诗来:“夏日披霞上花台,满眼绿树乡亲栽。梦想不用雄鸡叫,日出而作福运来。”
  蒲洼,我心灵的桃源,也许端午,也许盛夏,我一定再度拜访!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中央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投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孵化培育一大批创新型小微企业,并从中成长出能够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创业群体高度活跃,以创业促进就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
期刊
我爱文房物品。数十年来酷爱图书馆,泛读各类文史资料,除对纸制品、紫砂器喜爱以外,对文房之物情有独钟。  司马迁《史记》中记录有盂,说“操一豚踣酒一盂”,确凿的是出现在大的宴饮之中,斟酒小酌,用的是盂。到了宋代,龙大渊作《古玉图谱》,其中文房用具十式之中便有了盂。飞越千年,小盂从嬉闹喧哗的宴会上走进了宁静清雅的书房,一改盛酒之俗而盛水,专为洗笔滴砚,而且昵称为水中丞,雅致得很。  这件哥窑水盂,是前
期刊
不能还空碗  早先,北京人多住大杂院。老北京人古道热肠,充满人情味儿,街坊四邻,尤其是一个院的邻居之间,“走”(相处)得像一家人。  那当儿,谁家来了亲戚,带来点儿土特产,总觉得是稀罕物,短不了都要让院里的邻居们尝个鲜儿。有时,谁家做了点自己拿手的时令吃食,也会让邻居们尝一尝。  邻居给您送吃食,要用盘子碗儿。当然,这盘子碗儿,您要还给人家。按北京的老规矩,不能还空盘子空碗儿,您在还的时候,一定要
期刊
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创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大型原创舞剧《夕照》,先后在北京民族剧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少儿戏剧场、天津海河剧院,以及北京的博纳星辉剧场与观众见面。此次系列演出不仅反响空前,演出后院校师生的收获亦无可限量。  众所周知,《白蛇传》作为传统戏曲和经典爱情故事已然家喻户晓,《夕照》改编自《白蛇传》,但别开生面地用舞蹈的艺术形式,讲述千年蛇妖白素贞与书生许仙的浪漫爱情
期刊
由北京京剧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制作的新编历史京剧《正考父》,于12月18日-22日在国家大剧院迎来首演。这部讲述孔子七世祖正考父严以修身、清廉从政、恭勤为民、忠义传家故事的新编历史京剧,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著名戏曲导演陈霖苍共同执导,京剧名家杜镇杰、李宏图、张慧芳与著名青年京剧演员张建峰、杨少彭领衔出演,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作曲,并有舞美设计章抗美、服装设计宋立、灯光设计孟彬等业内知名人
期刊
2015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2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由此,北京电影学院的65周年校庆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张会军院长说,北京电影学院65周年校庆应该是北京电影学院有史以来最为隆重的一次,也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和里程碑。校庆不仅有系列学术活动、校友返校、校庆晚会,还举办了2015年世界电影院校校长的高峰论坛,以及党和国家原领导人李岚清“知识分子与文化修养”讲座等诸多活动。
期刊
客机追着太阳飞了10来个小时之后,降落在了柏林机场,开始了我们自驾游的第一站。  在我刚记事的时候,柏林是东德的首都。上个世纪90年代,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解体后,加入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世界人称“两德统一”,其首都由波恩迁到柏林。二战后期,盟军将柏林轰炸得几乎成了废墟,现存的老建筑墙壁上仍可见到70多年前的累累弹孔,恶魔阿道夫·希特勒的总理府和他的官邸被夷为平地。战后官邸原址建起了一
期刊
俗话说:“相逢不如偶遇”。我想写文章也是如此,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就听笔者细细道来:一年前,我与朋友相约小聚,路过金融街时,忽然发现高耸的写字楼中间,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拔地而起,本想下车仔细观看,但由于时间紧迫只得放弃。说来也巧,就在前不久我看到一篇描写旧京城隍庙的文章,十分有趣,信手查阅了其中的一座城隍庙,没想到竟然就是我曾看到过的那座宫殿,这不得不说既是重逢又是再一次的偶遇。为此,我想那就来讲
期刊
“失桥夺桥战正酣,撤军军令重如山。妄说和平未绝望,欲将仁义化凶顽。元戎已订约,将士仍喋血。敌酋暗指挥,贼兵大集结。一夜鼙鼓渔阳震,虏骑长驱风雷迅。疲兵再战勇绝伦,十荡十决挥白刃。滚滚贼头落如驶,纷纷贼众来不止。孤军力尽可奈何,白虹贯日将军死。将军战死举国哭,平津沦陷何时复?玉池金水污虾腥,琼殿瑶宫变贼窟!将军者谁赵与佟,名悬日月警愚朦。呜呼,安得军民四亿尽学将军勇,一举歼敌清亚东!”  这是著名古
期刊
在1949年之后的30年中,京剧《四郎探母》的命运是颇具传奇性的,生和死瞬间变换,飘忽不定……掌控着全国各京剧院团存在和殒灭的文化领导部门,以及那些有着绝对话语权的为数不多的京剧评论家、京剧史研究家们也对之阴晴不定,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忽而阳光灿烂,忽而风雨雷电。在上千出京剧传统剧目中,如《四郎探母》般命运多舛者恐怕不多。那么,为何会如此呢?  需先从《四郎探母》的故事情节说起:宋辽交战,宋将杨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