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品德不良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回避的。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我们一定要认清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表现,深度剖析造成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保证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认为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表现在意志力薄弱和情绪无常,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环境不良,纠正的根本办法在于发挥各方面教育影响作用,形成品德教育合力;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走上“正途”;爱护尊重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关键词】不良品德行为;表现;纠正
1 前言
学生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发生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矫正这些不良品德,不仅直接关系到这部分学生前途,而且也关系到全体学生品德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自知纠正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同时,也意识到小学生品德不良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回避的。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我们一定要认清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表现,深度剖析造成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保证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 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表现
2.1 意志力薄弱
这部分学生常表现出意志力薄弱,自制能力差。他们在被批评教育之后,也会表现悔意,但是由于意志力薄弱、自制能力差,时间一长就开始反复无常,问题再现。如果教导老师方法得当,不良行为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纠正,在短时间内严格要求自己。但是,一旦有外界不良环境的诱因,立马又会故态复萌。
2.2 情緒无常
情绪无常,一方面表现在逆反上,缺乏成功的自信、饱受外界的批评指责,久而久之,对于身边人地批评往往是破罐子破摔,不思进取。另一方面表现在情感处理上,在接受批评教育时,诚信改过、痛心疾首,但是事后感到无动于衷。有的时候感觉身边的人对自己很好,但是有的时候感觉大家都在排斥自己。取得小小成绩就沾沾自喜,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说,在日常生活中,跟自己谈得来地小伙伴,如胶似漆。但是,有时候又相互打闹,不理不睬,失去正常的友谊。
3 造成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原因分析
造成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是,总结起来无非是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家庭教育环境是小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来源,可以说家庭中不良的影响和教育是导致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学生家庭中,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百依百顺,放纵迁就;有的父母长期外出做生意,无时间管教孩子,使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家长任其自然发展;有的父母离婚或重组家庭,家庭关爱不够,对孩子放松教育;有的父母对孩子苛求而对自己放荡不羁,不能做出榜样,教育无效。上述介绍的几种家庭状况,对孩子都缺乏真正的爱或爱的表达不当,过多过少的爱都会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
第二,社会教育环境不良。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此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小、模仿能力强、辨别能力有限。一旦社会中的一些恶习,如聚赌、斗殴以及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倾向被学生看见模仿,就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录像厅所播放的涉及黑社会或黄色、淫秽内容的录像,会慢慢侵袭和毒害孩子们毫不设防的幼小心灵。
第三,学校教育环境不良。学生品德行为不良很大程度上与自己在校成绩不理想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旦成绩不理想,教师不待见、家长常批评、学生抛冷眼。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学校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教师采用的教育方法简单生硬,对学生的要求不切合实际,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同情关怀,学生身心受到损害,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断恶化和发展。
4 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矫正
4.1 发挥各方面教育影响作用,形成品德教育合力
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源自于周边生长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要想纠正小学生不良的品德行为,不单单需要校内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和榜样示范,更需要社会各方面教育影响的作用。一方面,要挖掘社会层面各个教育机构培训的影响作用,发挥其育人价值;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家教的功能,优化育人环境。
4.2 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走上“正途”
对于品德行为上有问题的学生,其内心实际上也存在着各种矛盾。他们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处处都不讨人喜欢,听到最多的就是“呵斥”声。即使他们内心要向“善”的愿望,在处处羞辱声中,也开始变得固执己见、不思进取、逆反常理。实际上,在教学实践中,仔细观察他们也有很多优秀的潜质。比如说,他们顺手捡起路边的垃圾、放学途中收养流浪猫、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等,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赞许的。由此,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闪亮点”,并及时表扬、赞美,扬长避短,加以引导,必会走向“正途”。
4.3 爱护尊重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品德不良的学生往往不讨教师、家长甚至是周边学生的“欢心”,在这种环境中,这部分学生开始叛逆、开始与学生、与教师、甚至是与学校对立起来,这样就为教育学生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而消除这些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爱护、尊重学生,作为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用“爱”打开彼此间的心结,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感化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
4.4 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发挥集体教育的价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集体环境中,每个学生的心理行为都会受到集体氛围的影响,这样就为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要善于构建班集体领导核心。但是,班集体领导核心并不是“优等生”的专利,仔细观察品德行为不良的学生,也会发现他们之中有的爱劳动、有的爱创造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其承担班级领导责任的条件,树立其“主人翁”的态度。换句话说,只有在容纳自己的班集体中,品德不良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向“集体”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为行为转变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卢正梅.大雪压青松,青松能否“挺且直”——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压力分析与缓解[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09(03)
[2] 李凡卓,叶飞.中国公民教育的讨论——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第16届学术年会综述[J].中小学管理.2008(01)
[4] 孙裕祥,朱忠培,扬芝芳,陈天雄.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体育科研.1999(04)
【关键词】不良品德行为;表现;纠正
1 前言
学生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发生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矫正这些不良品德,不仅直接关系到这部分学生前途,而且也关系到全体学生品德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自知纠正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同时,也意识到小学生品德不良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回避的。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我们一定要认清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表现,深度剖析造成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保证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 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表现
2.1 意志力薄弱
这部分学生常表现出意志力薄弱,自制能力差。他们在被批评教育之后,也会表现悔意,但是由于意志力薄弱、自制能力差,时间一长就开始反复无常,问题再现。如果教导老师方法得当,不良行为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纠正,在短时间内严格要求自己。但是,一旦有外界不良环境的诱因,立马又会故态复萌。
2.2 情緒无常
情绪无常,一方面表现在逆反上,缺乏成功的自信、饱受外界的批评指责,久而久之,对于身边人地批评往往是破罐子破摔,不思进取。另一方面表现在情感处理上,在接受批评教育时,诚信改过、痛心疾首,但是事后感到无动于衷。有的时候感觉身边的人对自己很好,但是有的时候感觉大家都在排斥自己。取得小小成绩就沾沾自喜,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说,在日常生活中,跟自己谈得来地小伙伴,如胶似漆。但是,有时候又相互打闹,不理不睬,失去正常的友谊。
3 造成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原因分析
造成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是,总结起来无非是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家庭教育环境是小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来源,可以说家庭中不良的影响和教育是导致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学生家庭中,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百依百顺,放纵迁就;有的父母长期外出做生意,无时间管教孩子,使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家长任其自然发展;有的父母离婚或重组家庭,家庭关爱不够,对孩子放松教育;有的父母对孩子苛求而对自己放荡不羁,不能做出榜样,教育无效。上述介绍的几种家庭状况,对孩子都缺乏真正的爱或爱的表达不当,过多过少的爱都会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
第二,社会教育环境不良。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此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小、模仿能力强、辨别能力有限。一旦社会中的一些恶习,如聚赌、斗殴以及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倾向被学生看见模仿,就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录像厅所播放的涉及黑社会或黄色、淫秽内容的录像,会慢慢侵袭和毒害孩子们毫不设防的幼小心灵。
第三,学校教育环境不良。学生品德行为不良很大程度上与自己在校成绩不理想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旦成绩不理想,教师不待见、家长常批评、学生抛冷眼。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学校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教师采用的教育方法简单生硬,对学生的要求不切合实际,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同情关怀,学生身心受到损害,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断恶化和发展。
4 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矫正
4.1 发挥各方面教育影响作用,形成品德教育合力
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源自于周边生长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要想纠正小学生不良的品德行为,不单单需要校内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和榜样示范,更需要社会各方面教育影响的作用。一方面,要挖掘社会层面各个教育机构培训的影响作用,发挥其育人价值;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家教的功能,优化育人环境。
4.2 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走上“正途”
对于品德行为上有问题的学生,其内心实际上也存在着各种矛盾。他们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处处都不讨人喜欢,听到最多的就是“呵斥”声。即使他们内心要向“善”的愿望,在处处羞辱声中,也开始变得固执己见、不思进取、逆反常理。实际上,在教学实践中,仔细观察他们也有很多优秀的潜质。比如说,他们顺手捡起路边的垃圾、放学途中收养流浪猫、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等,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赞许的。由此,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闪亮点”,并及时表扬、赞美,扬长避短,加以引导,必会走向“正途”。
4.3 爱护尊重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品德不良的学生往往不讨教师、家长甚至是周边学生的“欢心”,在这种环境中,这部分学生开始叛逆、开始与学生、与教师、甚至是与学校对立起来,这样就为教育学生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而消除这些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爱护、尊重学生,作为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用“爱”打开彼此间的心结,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感化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
4.4 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发挥集体教育的价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集体环境中,每个学生的心理行为都会受到集体氛围的影响,这样就为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要善于构建班集体领导核心。但是,班集体领导核心并不是“优等生”的专利,仔细观察品德行为不良的学生,也会发现他们之中有的爱劳动、有的爱创造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其承担班级领导责任的条件,树立其“主人翁”的态度。换句话说,只有在容纳自己的班集体中,品德不良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向“集体”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为行为转变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卢正梅.大雪压青松,青松能否“挺且直”——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压力分析与缓解[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09(03)
[2] 李凡卓,叶飞.中国公民教育的讨论——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第16届学术年会综述[J].中小学管理.2008(01)
[4] 孙裕祥,朱忠培,扬芝芳,陈天雄.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体育科研.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