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21世纪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劳动者,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那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依据笔者的实践摸索,有以下几条途径。
一、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培养科技创新的意识
说起“科学家”,孩子们的心中往往会燃起一股崇拜、敬佩、羡慕之情。为他们的一项项伟大的发现与发明而赞叹不已。因此许多孩子也由此产生了当科学家的念头,可这些念头却只是成为他们偶尔的想法,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与科学家之间似乎遥不可及,自己去发明创造似乎也是很遥远的事。我告诉我的孩子们,其实每个人在孩童时代都是发明家,创造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只是我们受各种观念、思维模式的束缚,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发明的能力。
我坚持每周给孩子们讲科学家的故事,如,我给孩子们讲巴斯德发现病菌和病毒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成功源于坚持。我给孩子们讲“装太阳的孩子”的故事,孩子们被这位英国伟大科学家瑞利逗乐了……一个个故事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了科学家们发明创造的经过,拉近了他们与科学家之间的距离,明白科学家也是和我们一样的。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他们之所以能有发明创造,那是他们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勤于思考、努力解决问题,他们才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让孩子们以科学家为榜样,树立了发明创造的志向,培养了科技创新的意识。
二、打破发明创造的神秘,树立科技创新的信心
常言道:“信心是事业的立足点。”在发明的战场上,丢失了自信心这块阵地,就意味着整个战线的崩溃。所以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告诫人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美国莱特兄弟的名字之所以被载入史册,就是因为他俩有着很强的自信心,不相信当时的一些权威科学家关于“飞机”不能离开地面的断言是真理,坚持研制飞机多年并亲自试飞,终于在1903年12月17日驾机飞行了260米,开创了人类展翅飞翔的新纪元……
那么如何增强自信心呢?我的做法是给孩子们介绍一些同龄小学生的发明创造和一些简单的发明事例。如多支毛笔组合——写大字的排笔;菜刀上加洞——容易挂……使学生认识到发明创造并不难,离我们并不遥远,关键在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勇于去解决,勇于创新。从而刺激孩子们进行发明创造的信心,激发孩子们进行发明创造的欲望和勇气。
三、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想象力在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想象,人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不可能有任何预见。爱迪生小的时候非常富有幻想。他听说气球中充了气,气球就能升上天空。就联想到人吃了苏打粉不是也能飞上天空吗?因为苏打粉也会在身体中放出气体,使人像气球一样轻巧。他后来的成功,与他的丰富想象力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声音储存的想象,他怎么能发明留声机?如果没有静画变动的想象,他怎么能发明电影?
孩子的生活中充满着想象。他们抱着布娃娃,会想象自己是医生,他们把几只小凳子排列起来,就把它想象成一列远道而来的火车。增强想象力的关键还在于不断地打破习惯性思维对自己的束缚,经常进行发散性思维,亦即给思维插上翅膀,让它在广阔无垠的世界中自由驰骋。这种不着边际的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幻想。发明创造者同样需要幻想,同时我们还应懂得,尽管有些幻想被人斥之为“想入非非”,其实,想入非非未必非!在古代,“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用从月亮上取回的土种庄稼”等,无疑都是想入非非的幻想,然而通过人们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这些幻想都变成了当今的现实。幻想是可贵的,同时它也是衡量一个人想象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因此,想增强想象力的人不妨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长期幻想者。
一切想取得发明成果的青少年,千万不可忽视创造者所必备的这种基本素质——想象力。
四、掌握发明创造技法,奠定科技创新的基石
不少青少年常反映“小发明难搞,想不起来。”有些教师也讲,在这方面也化了点时间,可是成效不大。良方何在?能力培养是在知识方法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大力加强创造技法教学,使孩子们活学活用,才能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创造技法是创造发明活动的规律、方法和技巧:是根据人类的思维科学,即认识发展的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总结出的历史的、有较强实用性的教学经验。据介绍:有名可查的创造技法已有上千种以上。例如缺点法、希望法、联想法、组合法、移植法、逆思法、检核表法、专利改进法等。这些无疑将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导向更有效和更深的层次,使之成为经常化、群众化、易于开展的科技活动。
利用每周的科技课外活动时间,我定期给孩子们进行一定的专题培训,每一次创造技法的讲座,我都会结合故事,典型例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孩子们。如在给孩子们讲“减一减”的发明技法时,一开始,我给大伙讲了一个《金丝猴改袍》的故事,一只金丝猴听从同伴的意见,把最初的长袍改成短袍,再改成长衬衫、短衬衫,再减一减,最后变成了背心。孩子们明白了某一样物品剪去一部分后有时会变成另一样新东西,这也提示了搞发明创造的一个思路:减一减。接着趁热打铁,给孩子们讲“减一减”这种发明技法的原理,最后介绍一些典型的发明案例,如此一来,孩子对本无味的技法培训讲座充满了期待,发明创造的技巧和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被孩子们所掌握。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一、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培养科技创新的意识
说起“科学家”,孩子们的心中往往会燃起一股崇拜、敬佩、羡慕之情。为他们的一项项伟大的发现与发明而赞叹不已。因此许多孩子也由此产生了当科学家的念头,可这些念头却只是成为他们偶尔的想法,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与科学家之间似乎遥不可及,自己去发明创造似乎也是很遥远的事。我告诉我的孩子们,其实每个人在孩童时代都是发明家,创造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只是我们受各种观念、思维模式的束缚,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发明的能力。
我坚持每周给孩子们讲科学家的故事,如,我给孩子们讲巴斯德发现病菌和病毒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成功源于坚持。我给孩子们讲“装太阳的孩子”的故事,孩子们被这位英国伟大科学家瑞利逗乐了……一个个故事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了科学家们发明创造的经过,拉近了他们与科学家之间的距离,明白科学家也是和我们一样的。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他们之所以能有发明创造,那是他们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勤于思考、努力解决问题,他们才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让孩子们以科学家为榜样,树立了发明创造的志向,培养了科技创新的意识。
二、打破发明创造的神秘,树立科技创新的信心
常言道:“信心是事业的立足点。”在发明的战场上,丢失了自信心这块阵地,就意味着整个战线的崩溃。所以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告诫人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美国莱特兄弟的名字之所以被载入史册,就是因为他俩有着很强的自信心,不相信当时的一些权威科学家关于“飞机”不能离开地面的断言是真理,坚持研制飞机多年并亲自试飞,终于在1903年12月17日驾机飞行了260米,开创了人类展翅飞翔的新纪元……
那么如何增强自信心呢?我的做法是给孩子们介绍一些同龄小学生的发明创造和一些简单的发明事例。如多支毛笔组合——写大字的排笔;菜刀上加洞——容易挂……使学生认识到发明创造并不难,离我们并不遥远,关键在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勇于去解决,勇于创新。从而刺激孩子们进行发明创造的信心,激发孩子们进行发明创造的欲望和勇气。
三、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想象力在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想象,人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不可能有任何预见。爱迪生小的时候非常富有幻想。他听说气球中充了气,气球就能升上天空。就联想到人吃了苏打粉不是也能飞上天空吗?因为苏打粉也会在身体中放出气体,使人像气球一样轻巧。他后来的成功,与他的丰富想象力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声音储存的想象,他怎么能发明留声机?如果没有静画变动的想象,他怎么能发明电影?
孩子的生活中充满着想象。他们抱着布娃娃,会想象自己是医生,他们把几只小凳子排列起来,就把它想象成一列远道而来的火车。增强想象力的关键还在于不断地打破习惯性思维对自己的束缚,经常进行发散性思维,亦即给思维插上翅膀,让它在广阔无垠的世界中自由驰骋。这种不着边际的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幻想。发明创造者同样需要幻想,同时我们还应懂得,尽管有些幻想被人斥之为“想入非非”,其实,想入非非未必非!在古代,“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用从月亮上取回的土种庄稼”等,无疑都是想入非非的幻想,然而通过人们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这些幻想都变成了当今的现实。幻想是可贵的,同时它也是衡量一个人想象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因此,想增强想象力的人不妨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长期幻想者。
一切想取得发明成果的青少年,千万不可忽视创造者所必备的这种基本素质——想象力。
四、掌握发明创造技法,奠定科技创新的基石
不少青少年常反映“小发明难搞,想不起来。”有些教师也讲,在这方面也化了点时间,可是成效不大。良方何在?能力培养是在知识方法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大力加强创造技法教学,使孩子们活学活用,才能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创造技法是创造发明活动的规律、方法和技巧:是根据人类的思维科学,即认识发展的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总结出的历史的、有较强实用性的教学经验。据介绍:有名可查的创造技法已有上千种以上。例如缺点法、希望法、联想法、组合法、移植法、逆思法、检核表法、专利改进法等。这些无疑将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导向更有效和更深的层次,使之成为经常化、群众化、易于开展的科技活动。
利用每周的科技课外活动时间,我定期给孩子们进行一定的专题培训,每一次创造技法的讲座,我都会结合故事,典型例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孩子们。如在给孩子们讲“减一减”的发明技法时,一开始,我给大伙讲了一个《金丝猴改袍》的故事,一只金丝猴听从同伴的意见,把最初的长袍改成短袍,再改成长衬衫、短衬衫,再减一减,最后变成了背心。孩子们明白了某一样物品剪去一部分后有时会变成另一样新东西,这也提示了搞发明创造的一个思路:减一减。接着趁热打铁,给孩子们讲“减一减”这种发明技法的原理,最后介绍一些典型的发明案例,如此一来,孩子对本无味的技法培训讲座充满了期待,发明创造的技巧和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被孩子们所掌握。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