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察商机洞若观火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a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的商人无一不对市场动态洞若观火。陈嘉庚背负重债,独闯商场,登上当时世界华人首富的宝座,正是因善于洞察市场变化、审时度势、把握先机。这位橡胶大王后来致力于救国救民,毁家兴学,全力发动南洋华侨支持抗日战争,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在变动不居的市场中,行情时而坚挺,时而疲软,价格时而猛涨,时而狂跌。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喜怒无常。随时洞察商机,早着先鞭,应时因势而变,才能进退自如,成为商海弄潮勇汉。如果迟钝不化,固步自封,或者步人后尘,亦步亦趋,不能积极主动应时而变,难免淹没于市场竞争的惊涛骇浪之中。陈嘉庚背负重债,独闯商场,凭借一双慧眼,在变幻无常的市场中,洞察先机,应变自如,英明决断,一步步走向成功之巅,不仅替父还债,而且成为举世瞩目的橡胶大王。
  飘泊异乡,初试身手
  1903年7月,一艘来自中国厦门的轮船徐徐驶入当时英国海峡殖民地首府新加坡港。陈嘉庚走上码头。在海上颠簸十多天,他已很疲惫,但步履依然沉稳有力,眉宇间透露出少有的自信与干练。
  这是陈嘉庚第三次来新加坡。与十多年前相比,新加坡的港口扩大了一倍,大大小小的船舶挤满了港湾,各国国旗点缀其中,显示出这个自由港的繁华。码头上人来人往,货物堆积如山,喧闹非凡。
  这个英国殖民城市来自中国福建、广东的华侨占人口的大多数,虽然远离祖国,却并没有那种身处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和孤独感。闽南话、广州话、客家话、潮州话、海南话,声声入耳。正是这些来自中国的华侨,以他们的血汗与智慧,创造了新加坡的繁荣,使她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从一个了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一跃而为南洋最大的商港。
  年轻的陈嘉庚兴奋异常,新加坡发展如此迅速,到处都是生意机会,可以一展宏图。他直奔顺安米店。这家米店由嘉庚的父亲陈杞柏开设。1890年,十六岁的陈嘉庚,辍学离家,只身远渡重洋。最初,他在顺安米店协助父亲与族叔掌管银钱出纳与货账往来,兼任文书。在父叔的引导下,陈嘉庚渐渐适应起来。两年后,族叔返国,陈嘉庚独自担当起了米店。顺安米店在他的打理下井然有序,小有赢余。
  然而,好景不长。陈嘉庚在母亲去世之后回乡葬母,守孝在家三年。而父亲也在新加坡卧病不起,父妾苏氏母子经营无术,又肆意挥霍,坐吃山空,陈氏各个商号纷纷衰败,亏损达二十五万元之巨。
  父子俩苦心经营的基业一落千丈。陈嘉庚痛心疾首,年迈的陈杞柏躺在病床上,老泪纵横。他示意儿子自立门户,另创家业。老父数十年历尽千辛万苦,遭此不幸,怎能一走了之?陈嘉庚自幼接受儒家教育,信守孝敬长辈为人之天性,他决心重振旗鼓。
  收拾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比白手起家难上百倍!一开始,陈嘉庚采取了舍车保帅的权宜之计。如果让所有商号继续负重营运下去,无疑只会是愈拖愈亏,愈亏愈多。陈嘉庚当机立断,中止了一些营运业务,出卖部分空地和一个罐头厂,这样可应付火烧眉毛的几万元货账欠款,暂时维持了陈家的顺安米店。
  然而祸不单行。就在陈嘉庚致力于米店复兴之时,新加坡米市突然暴跌,顺安米店岌岌可危。各方债主频频登门,无情逼债。把陈嘉庚折腾得焦头烂额,何遑它顾?于是只得将陈氏家业连唯一的“帅”也丢了,宣布倒闭。陈氏家业至此全面崩溃,债款超过二十万元。
  罐头业中觅商机
  山穷水尽之际,陈嘉庚却没有一蹶不振。他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敏锐的目光观察着商界的蛛丝马迹,搜寻着可资利用的一线生机。
  一次,陈嘉庚在清除一堆废报纸时,瞥见一则洋人喜食凤梨(菠萝)的消息,不觉眼睛一亮。南洋盛产菠萝,当地人食用有限,价格低廉,许多生产者常赊卖与人。原料就近采购,还可以赊账,而菠萝罐头的制造耗资不多,生产周期又不长,资金周转比较容易,这倒不妨一试。
  陈嘉庚当机立断,决定创建菠萝罐头厂,赶在夏天菠萝大量上市之前开机生产。他一头扎入远离市区十英里的一个叫井水港的不毛山地,用木料和茅草建成厂房,廉价购买几台被人淘汰的旧机器,因陋就简,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便建成了一家罐头厂。这样一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罐头厂,所耗资金前后仅用去七千元。但这七千元,对债台高筑的陈嘉庚而言,也是东拼西凑,多方集资才筹得。
  平屋厂房座落在草木氤氲的山溪畔,在岗峦之下显得那样渺小,但这正是陈嘉庚独立创建的第一家工厂。他为罐头厂取了一个吉利的名字,“新利川”,寄寓着自己创业的激情和对美好的向往,希望这新创企业的利润能如河川奔流不息。
  凤梨罐头厂在新加坡有十余家,但经营都不十分理想,更没有形成垄断势力,新利川凤梨厂面临的竞争不算太激烈,但陈嘉庚仍不敢大意。他不顾建厂的劳累,往返于凤梨生产地与销售点之间,奔波各地考察,反复研究市场行情,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管理制度。
  采购生梨,一般厂家都是以枚数论价,不以重量计算,全凭目力测定果子大小。陈嘉庚觉得这很不科学,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也很费事。他和凤梨生产者约定,交易以重量和质量计价,买卖双方省时省力。
  别的厂家总是在收获季节已过、罐头制造停工后核算成本,这固然简捷省事,却不能及时发现利弊,考查得失,未免陷入盲目。陈嘉庚不惮烦劳,每日结算,核计成本,精打细算,随时审时度势,尽力降低成本,以期不断改进质量,力争薄利多销。
  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陈嘉庚对此不遗余力。他的苏丹牌凤梨罐头,严格保证质量,稍不合格一律返工,质量达不到要求者不得出厂。
  新加坡的凤梨罐头,以条装和枚装两种装式为最大宗,批量生产,大数成交,一般厂家都乐意制造。杂装罐头成交量小,但每箱可多盈利,为数可观。人弃我取,陈嘉庚认为,生意要以需求为中心,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只有产品将就消费者、企业适应市场的道理,而没有市场将就企业的逻辑。
  这种经营理念,在二十世纪初期是超前的。当时仍是短缺经济时代,流行世界的市场经营思想是:全力生产,打开市场,扩大销售。企业推动市场,指导着经营者的头脑。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饱和经济时代,企业追随市场,才成为经营理论的主流。也就是说,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改变经营方向,改变产品。陈嘉庚自然不具备这种理论,但他的市场活动却表明了他具备这种思想。事实上,正是越来越多的陈嘉庚式的实业家的实践,才一步步推动了经营管理理论的成熟与进步。   陈嘉庚把目光瞄准了杂装罐头。交易不论多少,装式不论繁杂,只要争取到订货,新利川都如质如量地进行生产,并准时送货上门。这样,虽然比其他厂家付出更多的劳动,但迅速赢得了市场信誉,及时打开了新利川的销路。而别的厂墨守成规,只知定型制作,不能随机应变,改变式样,逐渐竞争不过新利川。
  这样,刚面世的苏丹牌凤梨罐头迅速崭露头角,新利川以其实订实销、价廉物美而遥遥领先于同行,一个夏季便赢利达四万多元。青年陈嘉庚凭借其超人的胆识与辛勤的劳动,终于初露锋芒。
  陈嘉庚迫不及待地开始扩大再生产。他将简陋的厂房扩建改造,购入新机器,又买下工厂附近的五百亩空地,自种凤梨,号曰“福山园”。随后他又如愿以偿地重操旧业,开设了一家米店,取“满招损,谦受益”之义,名曰“谦益”。初出茅庐即旗开得胜的陈嘉庚,以店名自勉,提醒自己保持清晰的头脑,时刻自我警戒,不可麻痹大意,以求在瞬息万变的商场立于不败之地。
  洞察行情,转战米业
  果然,就在陈嘉庚的凤梨业如日中天之际,新加坡凤梨罐头市场骤然萎缩。原来,陈嘉庚等人在凤梨业的厚利,刺激了新加坡罐头产量的盲目扩大,但欧美销售市场却疲软下来。凤梨的价格,于是一跌再跌,直至狂泻而下。不少梨厂,包括旧厂和新厂,都纷纷倒闭。陈嘉庚的罐头厂,凭借其一向的信誉才度过市场的狂风巨浪,但比起往日的厚利来,也是江河日下了。
  由于对凤梨罐头市场的不景气早有防备,陈嘉庚及时转移经营重点。在米业经营中,他曾注意到,熟米销售比生米销售更为有利可图。东南亚地理环境酷热潮湿,脚气病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华侨人口迅速增多,在新加坡、马来亚一带人数已与土著马来人相伯仲,他们不适水土,认为多食熟米脚气就能不治而愈。熟米销售日广,其价格远高于生米,而加工过程据陈嘉庚考察,其实非常简便。
  机会总是偏爱素有准备的人。当陈嘉庚打算经营熟米买卖时,新加坡最大的一家熟米厂,因经营者印度商人之间发生纠纷而关闭。天赐良机,陈嘉庚当即出资四万元与人合伙买下了这家熟米厂。东方不亮西方亮。正当凤梨罐头市价暴跌不止时,米价却一路狂涨。陈嘉庚抓住时机,大力扩大熟米加工。一年下来,仅熟米厂的收入,陈嘉庚一人便净得十万元!
  陈嘉庚乘势将经营扩大到马来半岛的柔佛。1911年春他又到泰国寻找商机。本为采买稻米,无意中在北柳港发现,这里凤梨漫山遍野,只因无人开发,交通不便,本地生食又有限,常常堆积于道,任其腐烂。此时国际市场凤梨价格已渐露回升的迹象,而新加坡凤梨生产与罐头制造遭市场疲软的连年打击,一时难以复苏。陈嘉庚当机立断,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在北柳港兴建了“谦泰”凤梨罐头厂。同时铺路架桥,迅速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到凤梨成熟季节,久别新加坡的欧美凤梨经销商重返旧地,大量收购凤梨罐头,市价狂升。许多厂商眼巴巴地看着厚利如潮涌来,却束手无策,只能望洋兴叹。蛰伏一时的“苏丹”牌凤梨罐头,却总有产品源源供给越来越多的主顾。苏丹牌,成为凤梨罐头制造业中名副其实的国王苏丹,销售额占全新加坡的一半。这一年,陈嘉庚各厂销售空前,纯获利润近五十万元。
  至此,陈嘉庚一举还清了父亲的欠债,了却多年的宿愿。而他自己也成为腰缠万贯的著名华侨青年实业家。
  应该指出,父债子还这种传统的无限责任模式,使企业家承担全部风险,不利于企业家的成长。现代有限责任模式则降低了企业家的风险,公司制分散了风险,从而拓展了企业家的成长空间;企业破产制度与个人信用破产制度,拓展了企业家与市场行为人东山再起的可能性。陈嘉庚时代的新加坡还没有这些现代制度,使他背负过于沉重的负担;超凡的陈嘉庚幸运地东山再起了,不少无名的企业家则销声匿迹。
  大胆涉足橡胶业
  在陈嘉庚的苏丹牌凤梨罐头驰骋世界市场之初,新加坡全岛被一个爆炸性新闻搅得沸沸扬扬:大侨商陈齐贤在林文庆博士的帮助下,引种橡胶成功,一举获得两百万元的巨利!陈嘉庚虚怀若谷,诚恳地向林文庆博士讨教,并不耻下问,向园艺工人学习。他敏锐地察觉到,虽然目前新加坡及马来亚企业家大都不敢贸然投资于橡胶业,但橡胶势必成为大有可为的产业。飞速发展的飞机、汽车、轮船等制造业,对橡胶的需求将日益扩大,其他如国防、工业、农业、医药以及日常生活用品,都将不断使用橡胶制品。而南洋的气候土壤正适合种植橡胶。这让陈嘉庚怦然心动,跃跃欲试。
  1906年夏天,陈嘉庚向陈齐贤购买了橡胶种子十八万颗,别出心裁地套种在福山园的黄梨丛中,这是陈嘉庚大胆的发明创造。橡胶虽在新加坡已引种成功,并有陈齐贤一举大获其利,但橡胶树种植对新加坡人而言仍是很陌生的东西,商人们在坐观发展态势,很少有人冒险投资。而陈嘉庚一开始涉入,就大胆创新,出手不凡。既不耽误他目前从事的黄梨生产,又为日后的橡胶经营铺路张本,既涉入了新的领域,又减少了创新所带来的风险。
  成功之后,他又推广种植经验,在福山园附近买下五百英亩山地进行橡胶种植,从而拥有了一千英亩的橡胶园。几年后,橡树高大成林。陈嘉庚大喜过望,这一棵棵流出乳白胶汁的橡树,可维持长达十五年的丰产期。
  一开始,陈嘉庚将采割的胶汁,经胶厂粗加工,制成初级产品胶片销售。陈嘉庚通过学习制胶技术,了解西方国家的动态,发现这种胶片,经过并不复杂的加工程序,便可制作性能良好的各种橡胶制品,大至轮胎,小至鞋靴,用途极广。
  陈嘉庚决定自行生产橡胶制品。他是个诚笃务实的商人,没有好高鹜远先从事轮胎等大宗胶制品的制造,而是从小件的胶鞋入手,拓展其橡胶业规模。
  东南亚各国的华侨,此时已接近千万之众。他们原本多是广东福建的贫苦百姓,漂洋过海,来到南洋谋求生计。他们有的成为像陈嘉庚一样的巨商,但大多数只是略有积蓄的小商小贩,不少人则充当苦力。潮湿多雨的南洋,胶鞋大有市场。陈嘉庚经营的米业,主要对象也就是这些侨胞。经营橡胶业,陈嘉庚再次将销售市场对准了广大的侨胞和土著居民。
其他文献
什么是企业战略?它是将长期价值最大化的选择结果。  “什么是战略”这一问题,在管理思想家之间已经引发了数不清的博士论文选题、大量的研究时间以及激烈的争论。这或许正是众多的高管也在研究这个问题的原因。然而,决策者需要的是一个简洁和务实的对策,以使企业获得持续性成功。这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在创建、沟通和执行企业战略时有一个通用的定义。  那么如此看来,什么是企业战略?战略有别于愿景、使命、目标、工作要务和
期刊
辰安科技是在成熟的“产学研用”相结合机制下成长起来的高科技企业,在应急平台关键技术系统与装备方面拥有完整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并借船出海,在“中拉合作”中做出了自己的成绩  “乱世之人不如犬”,与那些经历大规模战争、离乱的先辈们相比,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是幸运的。然而,在新开始的2015年,踩踏、火灾、枪击等突发事件也为刚刚过去的1月份投下了阴影。有数据显示,2014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
期刊
西贝餐饮经历26年的耕耘,如今已从最初的一个“黄土坡小吃店”发展成为全国近80家店面,从业人员约12000人,年销售额达20亿的中国知名餐饮企业。笔者探究品牌“西贝”的使用方式,发现其曲折的发展变化历程。在1989年贾龙国刚创业时,“西贝”用于做酒吧的生意,即“西贝酒吧”;1991年,贾龙国把“西贝”用于其承包的农机饭店,名为“西贝火锅城”;2004年,西贝公司在包头打造“西贝餐饮”,次年改做“西
期刊
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道德作为基石。然而,道德状况在不同的社会里却差别极大。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有无正气。  唐宪宗元和年间,由湖南江西观察使升任京兆尹的杨凭,“修第于永宁里,功作并兴,又广蓄妓妾于永乐里之别宅,时人大以为言。”御史中丞李夷简一直对杨凭的倨傲奢侈不满,乘机弹劾,揭发其在江西任上的贪赃罪。刑部和大理寺审理后,认定罪名成立,杨凭被发配到贺州临贺县,仅给予相当于县尉的待遇。在杨凭定罪遭
期刊
我想用“历久恒新”这个词来解释颠覆与突破,均瑶一直是用这种理念来发展的。做了那么多年的企业,始终记住我父亲的一句话“无论做什么事,要摸一摸胸口这一巴掌地,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把好的历史保留下来。  我们老祖宗的话,这也是历史的传承。老祖宗说“做什么事要吃在嘴里,看在碗里,想在锅里”,我们也是这样做的。  做百年企业就像盖一栋大楼,需要四到八根柱子。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好的制度文化要沉淀
期刊
知识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和技术革命,特别是一系列颠覆性技术(disruptive technology)的涌现,使社会形态、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发生了根本改变,正在孕育和诱发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学变革。展望未来,2030年的大学会是什么样子?网络大学和网络课堂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大学的教学方式和资源优势,从知识获取、时空限制、学习成本等角度看,人们开始质疑传统大学存在的价值。如果在家里通过网络就可以选
期刊
贺志刚(湛庐文化高级副总裁):这个论坛的主旨是我们这个时代到底还需不需要管理。这两年伴随着各种粉碎性、颠覆性观念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一来,我们中国企业界的价值观就被粉碎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出版《柳问》不仅仅是总结柳总在这些年来企业经营的一些经验,更多的是讨论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什么样更为厚重、更有积淀的一些管理经验。  创新管理方式  陈惠湘(贝因美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我非常不同意“互联网时代”或“信息
期刊
拟人是否真的能提升消费者的品牌感知?内在机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品牌都适合拟人?品牌拟人化的边界在哪里?人作为一种高级生物,有着独特的复杂性,拟人绝不那么简单  语言是真正将人类区别于其它生物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交媒体的成熟,我们在网上“结识”了一些品牌。“他”们谈吐幽默,知识渊博,粉丝众多。我们乐意去关注他们,与他们聊天,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这些品牌的追随者。通过这种从“它”至“他”的转型,品牌微妙地
期刊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对东西方文化和管理思想应当兼容并蓄,以中国文化为根本,以西方管理为手段,中体西用,在企业内实现和谐统一。在融合的过程中,渐渐形成适合中国企业或者东方企业的相对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  风险要可控可承受  在应对风险时,我采取的衡量标准是:风险是否可控可承受,能否进行有效的切割和规避,把损失降到最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建立“防火墙”,而不是一遇到风险就“火烧连营”。  2008 年
期刊
在任何组织中,组织政治都是客观存在的,但真正对员工产生影响的,并不是组织政治现象,而是人们对它的认知;并且这种认知有两面性,可能是消极积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  组织政治广泛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决策之中,对招聘选拔、绩效评价、员工晋升等都有影响。研究显示,这种影响具有两面性,可能是负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究竟为何组织政治对一些人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会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而另一些人则不会受到太大的消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