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晋宁早期初生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

来源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 被引量 : 189次 | 上传用户:dsfddsf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研究认为,皖南晋宁早期花岗岩类属陆壳改造型(S型),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而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们形成于晚元古代初期,当时该地区处于大陆边缘岛弧发展阶段,大陆壳刚刚形成,具有初生陆壳的性质,正是这种初生陆壳决定了该花岗岩类的一系列特点,使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岩石类型,是大陆壳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了无血清培养技术,研究了细胞滋养层细胞在体外分泌hCG、孕酮、雌激素、cGnRH和β-内啡肽的功能,在8天的培养中发现,细胞滋养层细胞在培养24h去除内源激素后能持续地分泌少量的hCG;与此不同,孕酮的分泌量逐日上升,第6天的孕酮分泌量为第1天的两倍;在外加雌激素的前身物雄烯二酮的情况下,细胞能合成雌激素,其产量亦是逐日上升,反映出细胞芳香化酶活性的不断提高,这种酶活性的提高与雄烯二酮的存
期刊
本文论述了从燕山东段元古界下马岭组底砂岩古油藏储层沥青中,检测出来的一个新发现的C_(18-23)三环萜烷系列(质谱基峰m/z123),经人工合成标样共注和GC—MS分析,确认其结构为13α(正烷基)-三环萜烷,文中结合该储层沥青的生物标志物组合,探讨了其有机母质生源构成、两种降解作用影响,以及新三环萜烷系列的成因。
期刊
本文论述了临夏市北塬阶地剖面的磁化率曲线与南极东方站2083m冰岩芯的同位素曲线变化趋势十分吻合,剖面厚35m,马兰黄土之下出现5层古土壤,上部3层(S_(1-a),S_(1-b),S_(1-c))对应末次间冰期的3个温暖阶段,末次冰期的间冰段(南极冰岩芯的C阶段)在北塬黄土剖面中有清楚的反映,形成3层古土壤和两层黄土,剖面底剖已属于倒数笫二次冰期,发现有耐干冷的哺乳动物和软体动物化石。
期刊
本文报道由山东蓬莱铜井玄武岩剖面测定的Matuyama-Brunhes转换期间古地磁场测定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地磁场处于极性转换期间的特征作了分析研究,并对造成虚地磁极(VGP)处于低纬度的机制作了新的探讨。
期刊
本文整理并分析了我国9个站的冬季晴空太阳辐射资料,发现近29年来直接辐射(S)和总辐射(Q)均出现显著的年际变化和长期趋势,S的年际变化(尤其是边远站)能清晰反映出平流层火山气溶胶的年际振荡,S和Q还存在显著的长期下降趋势,此趋势于1973年冬以后进一步加强,这是近年来频繁的火山活动和我国上空大气污染增长这双重影响的结果,其总降幅已分别达到20.6%和11.4%,这势必对我国的季风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实验证明:(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刺激猴颗粒细胞芳香化酶活性和孕酮产生,并与剂量有直接关系;(2)GnRH拮抗物能完全阻断GnRHa的作用,表明GnRHa是通过颗粒细胞表面受体对其甾体形成起作用的;(3)除刺激作用外,GnRHa与促性腺激素一起则抑制雌激素和孕酮的产生;降低GnRHa的含量可逐渐恢复促性腺激素对甾体形成的刺激作用;(4)GnRHa对颗粒细胞的双向作用在cAMP诱
期刊
本文研究了日本紫花牵牛子叶在短日照条件下诱导花芽分化的作用,运用双向电泳技术观察到在诱导后特定时期子叶中有一特异蛋白质的形成,不同时期去子叶对花芽分化有显著影响,核酸、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子叶亦有抑制诱导的效应。结合三方面的实验结果,讨论了子叶中特异蛋白质合成的时间进程与诱导花芽分化的关系。
期刊
本文首次报道建立了桑毛虫核多角体病毒(EsNPV)—同源寄主细胞系SIE-Es-1离体系统,根据NPV在离体细胞系和活体内复制的特征,综合NPV流行病的特点,对病毒两种表型提出看法:将封存病毒的多角体称封存体(OB);游离在多角体外的包括从多角体内释出的病毒称未埋入型病毒(NOV),籍此认为:NPV感染周期有两个循环,大循环(OB—OB)系指NPV从一寄主个体向另一个体或群体世代间作传播,OB具有
期刊
在体外无血清培养条件下,低剂量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GnRH)(10~(10)—10~(-8)mol/L)可促进妊娠6—8周人胎盘绒毛的孕酮分泌,高剂量则抑制孕酮的分泌,抗hCG多克隆抗血清与单克隆IgG明显抑削孕酮的生成,而且抑制程度与抗体剂量及作用时间相关,然而不同浓度的TRH,PGE_2,PGF_(2a),睾酮、雌二醇等对胎盘绒毛的孕酮分泌则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早期人胎盘绒毛的孕酮
期刊
本文论述了黄河悬液质泥沙的3个重要特性,即泥沙量在时间上的脉动性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干流沿程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以及成因上的天然性,并讨论了它们对治理黄河的意义,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是一种自然环境地质现象,它不是中华民族破坏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