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磁驱动高速软体机器人问世:能超快行走游泳漂浮捉苍蝇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7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英国《通讯·材料》杂志发表的一项机器人最新研究,欧洲科学家团队报告研发一种磁驱动的新型高速软体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超快速地完成行走、游泳、漂浮和捕捉活體苍蝇,将在生物组织工程与生物力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自然界的生物而言,高速行动对捕猎、逃跑和飞行至关重要。这一点对于软体机器人也一样有用,因为它使机器人可以捕捉快速移动的物体,并对周围动态环境迅速做出反应。
  但是,要在机器人身上复制这种高速行动非常具有挑战性。电动机可以在“硬体”机器人身上模仿这种行为,但使用的是一些基于塑料或橡胶等材料所制造的便宜而简单的机器人系统。
  而此次,德国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丹尼斯·马卡罗夫、奥地利约翰·开普勒林茨大学马汀·卡尔滕博纳及他们的同事,展示了磁驱动高速软体机器人的设计原理、材料和制作工艺。他们在机器人体内嵌入微小的磁体,快速响应磁场,使机器人可以根据它们具体的形状移动。在演示中,机器人可高速完成行走、游泳、漂浮和捕捉活体苍蝇等运动。譬如,一个花形机器人在一只苍蝇触发陷阱后捕捉了它,随后张开磁驱动的八臂又释放了它;一个三角形机器人可以在空中快速自我卷曲并向前行走;一个六臂机器人可以抓取、运输和释放无磁性物体;模拟蝠鲼形态的机器人可以在水中带着物品游泳;而放置于透明玻璃管中的四臂机器人,可在3.7mT磁场作用下漂浮。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设计取得了迄今已报道的软体机器人最高的比能量密度,这对于低磁场下的高速驱动很关键。
  这种机器人可快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在有限的环境中激发生物医学潜能,并可以作为模型系统来开发受自然启发的复杂动作,同时,这些机器人也可用于生物组织工程——作为更大的机器人系统的组成成分,或可用于研究高速行动生物体的生物力学响应。
其他文献
据外媒SlashGear报道,在浩瀚的太空中,有一些极其明亮的恒星和星系。但很多人都以为大部分的太空都是极其黑暗的。然而,一项即将发表的新研究发现,外太空并非漆黑一片。根据这项研究,外太空充满了光。  来自亚利桑那州国家光学天文台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利用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New Horizons)探测器任务研究深空中的光线。“新视野号”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冥王星,在花了6个月时间做完这些工作后,它
期刊
随着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人们在更多地关注个人卫生的同时,也知道保持社交距离的重要性。“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也成为2020年的热门词汇之一,与“在家办公”(WFH,work from home)、“自我隔离”(self-isolation)等的英语词汇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  除了人,很多动物也有社交行为,包括群居性昆虫(如蜜蜂、蚂蚁),一些海洋鱼类(如热带鱼、黄鱼),很
期刊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给每个癌细胞打上独特标记,绘制出一个详细的癌细胞演化图谱。新研究不但更清晰地描述了癌症转移背后的动态过程,而且发现了促进癌细胞转移的“热点”基因和“中转枢纽”。  当癌症仅限于体内某个部位时,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来治疗。然而,与癌症有关的大部分死亡由癌细胞在全身的转移造成。转移的确切时刻非常短暂,常常淹没在肿瘤细胞发生的数百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稳中向好发展,大众开始意识到以往在各领域发展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为确保后续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各领域能够在获得更加持久的自然资源,创造洁净绿色生产生活环境,大众开始注重多样化的绿色建设。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充分探索当下康养植物在山西园林景观应用中的障碍,进而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康养植物;园林景观应用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康养植物
期刊
抗蛇毒血清的确是一种救命药,但它的生产成本昂贵、耗时,而且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临床医生进行管理。然而一种新的低成本抗蛇毒血清可以在现场立即自行使用。传统的抗蛇毒血清生产方法是先从圈养的蛇的毒牙中“榨取”毒液,然后将少量毒液注射到马等动物体内。这些生物的反应是产生中和毒液的抗体,之后工作人员从它们的血液中提取出这些抗体并净化,最终用于抗蛇毒血清。  这可能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并且提取毒液的工人还要冒被
期刊
人类和黑猩猩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组非常相似,只有1%的差异。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生物学特征,是一个引人入胜又争论激烈的研究领域的一部分。  据《每日科学》报道,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SIB)和洛桑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首次精确定位了大脑中人类特异的基因调控方式的适应性变化。这些结果为人类进化、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近日,相关论文发表于《科学进展》。  为解释是什么将人类和类人
期刊
据英国《自然》杂志2日发表的一项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将小鼠眼睛的神经元,重编程到一个更年轻的状态,让它们的视力获得再生和恢复。该研究为人类进一步揭示了衰老机制,同时为青光眼等年龄相关性神经元疾病的治疗指出了新的潜在靶点。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是眼内的一种神经元,它们能将伸长的部分(称为轴突)从眼睛连接到大脑。这些轴突如果在发育早期受损,是可以存活下来并再生的,但到了成年以后就不行
期刊
看起来枯燥、高冷的算法,在经过不断迭代升级之后,如何变成可感知外界的人工智能,成为辅助人类决策的工具?在本届进博会上,这一过程有了生动的展示。人工智能可以是“读心”的乒乓球机器人,可以是灵活装配、节省成本的生产线“魔术师”,也可以是瞬间读懂人体密码的“灵魂捕手”。在与人类的相生相伴中,人工智能不止一面。  一位优秀的教练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更需要具备“共情”能力,即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而在
期刊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过揭示Xa7高抗、广谱、持久、耐热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机制,为水稻白叶枯病的长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生产中的“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前,白叶枯病常导致水稻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50%,甚至绝收。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俭民介绍,由于我国主
期刊
基于大数据分析进食情况,智能设备可实现精准饲喂;电子耳标快速检测畜禽身体状况;环境检测系统实时监测温湿度、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这些控制系统都可集成到一个手机中,让养殖场管理者及时获取异常信息,实现远程精准控制,并根据监测结果,控制相关设备。  在第十八届(2020)中国畜牧业博览会上,养殖“黑科技”让人眼前一亮。能根据母猪、仔猪、保育猪、肥育猪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品种特性自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