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一、让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电子工具搜集储备资料,建资料夹,为阅读做好铺垫。二、朗读中加强指导,做好范例,让学生有样可循。三、分析理解文章,教会学生入手方法、提取信息的方法步骤、精练准确的语言表达。 四、让学会质疑,大胆提问。五 、问题的设计应突出重点,体现文体特点,接近中考风格。六、养成阅读习惯,拓展阅读面 。七、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关键字】阅读资料夹朗读指导理解文章接近中考合作学习
初中閱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写作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作文水平的提高,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必然阅读视野宽,阅读能力强,从而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阅读教学中有许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深入细致的探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让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电子工具搜集储备资料,建资料夹,为阅读做好铺垫。
阅读文章中经常涉及作者、作品、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这些东西要去找,并归类,教师的任务是要布置相应的要求,提供寻找资料的信息、渠道,并作必要的检查。
有些资料可能学生难以找到,那就必须由教师提供。不少教师的做法是投影相关资料,让学生过一遍。我总感觉这种效果不太好。我总认为不如印发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样不仅积累了资料,也不至于象投影一样过眼可能就忘了不少,效果会更好些。同时,教师应对资料中需要记忆的东西明确指出来,让学生永久掌握。
二、朗读中加强指导,做好范例,让学生有样可循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完成好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指导学生学习朗读不仅仅是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几遍而已。教学中的重点应该是认真评价和指导学生的具体朗读。在学生展示朗读的过程中除对他们的音准、节奏、停顿、语气舒缓等进行优劣评价外,更要指导其中朗读不恰当、不合作者意图的地方,并做好示范朗读,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读效果才更好。
三、分析理解文章,教会学生入手方法、提取信息的方法步骤、精练准确的语言表达
理解分析文章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不少学生读了文章后就不知道该怎样做了。因此,教师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后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文体特点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分析理解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分析理解这些内容。之后重点告诉学生分析这些内容各自应如何入手,并引导学生按此方法操作。切不可只说方法而不去操作训练,否则学生仍是不会。
信息的提取是分析理解的重要一环,是学生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考重点考察的项目。教师一定要积累、整理、学习借鉴提取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步骤,然后指导学生按此操作,逐步培养成习惯。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中有不少是以具体的问题来呈现的。如何准确、精练、全面的回答问题是阅读教学中关键的步骤。因为它不仅体现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而且综合体现着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题型,教会学生该怎样陈述问题的答案,不同类型问题的回答中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关键词语是什么,怎样说才算表达完整,使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逐步指导学生训练操作,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
四、让学会质疑,大胆提问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五 、问题的设计应突出重点,体现文体特点,接近中考风格
首先,要突出重点。一篇文章中虽然涉及的知识点不少,但不是要求面面俱到的。应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从而掌握重点。这样也不至于学生学完文章不知道究竟要学会什么。
其次,要体现文体特点。不同文体的文章各有特色,问题设计当然不可能脱离文体。教师要明确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说等各自的特点、重点,在设计问题时有鲜明的文体特色,以完成教学目标中的文体特点掌握。
六、养成阅读习惯,拓展阅读面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尤其应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我着重从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培养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入手。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的素养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
七、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为课程的基本理念,这种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研究精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的探究中,采用合作的方式尤其重要,俗话所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多智慧多,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有利于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机制,对于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比个人单干学习要好得多。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阅读教学的策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切方法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以学生实际学到什么为依据,切不可为方法而方法,更不能只求形式的花俏而忽视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性很强的学科,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又举足轻重,这需要我们长期的积累,以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实现课标中规定的三维目标,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字】阅读资料夹朗读指导理解文章接近中考合作学习
初中閱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写作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作文水平的提高,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必然阅读视野宽,阅读能力强,从而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阅读教学中有许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深入细致的探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让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电子工具搜集储备资料,建资料夹,为阅读做好铺垫。
阅读文章中经常涉及作者、作品、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这些东西要去找,并归类,教师的任务是要布置相应的要求,提供寻找资料的信息、渠道,并作必要的检查。
有些资料可能学生难以找到,那就必须由教师提供。不少教师的做法是投影相关资料,让学生过一遍。我总感觉这种效果不太好。我总认为不如印发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样不仅积累了资料,也不至于象投影一样过眼可能就忘了不少,效果会更好些。同时,教师应对资料中需要记忆的东西明确指出来,让学生永久掌握。
二、朗读中加强指导,做好范例,让学生有样可循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完成好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指导学生学习朗读不仅仅是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几遍而已。教学中的重点应该是认真评价和指导学生的具体朗读。在学生展示朗读的过程中除对他们的音准、节奏、停顿、语气舒缓等进行优劣评价外,更要指导其中朗读不恰当、不合作者意图的地方,并做好示范朗读,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读效果才更好。
三、分析理解文章,教会学生入手方法、提取信息的方法步骤、精练准确的语言表达
理解分析文章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不少学生读了文章后就不知道该怎样做了。因此,教师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后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文体特点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分析理解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分析理解这些内容。之后重点告诉学生分析这些内容各自应如何入手,并引导学生按此方法操作。切不可只说方法而不去操作训练,否则学生仍是不会。
信息的提取是分析理解的重要一环,是学生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考重点考察的项目。教师一定要积累、整理、学习借鉴提取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步骤,然后指导学生按此操作,逐步培养成习惯。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中有不少是以具体的问题来呈现的。如何准确、精练、全面的回答问题是阅读教学中关键的步骤。因为它不仅体现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而且综合体现着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题型,教会学生该怎样陈述问题的答案,不同类型问题的回答中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关键词语是什么,怎样说才算表达完整,使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逐步指导学生训练操作,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
四、让学会质疑,大胆提问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五 、问题的设计应突出重点,体现文体特点,接近中考风格
首先,要突出重点。一篇文章中虽然涉及的知识点不少,但不是要求面面俱到的。应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从而掌握重点。这样也不至于学生学完文章不知道究竟要学会什么。
其次,要体现文体特点。不同文体的文章各有特色,问题设计当然不可能脱离文体。教师要明确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说等各自的特点、重点,在设计问题时有鲜明的文体特色,以完成教学目标中的文体特点掌握。
六、养成阅读习惯,拓展阅读面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尤其应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我着重从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培养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入手。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的素养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
七、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为课程的基本理念,这种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研究精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的探究中,采用合作的方式尤其重要,俗话所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多智慧多,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有利于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机制,对于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比个人单干学习要好得多。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阅读教学的策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切方法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以学生实际学到什么为依据,切不可为方法而方法,更不能只求形式的花俏而忽视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性很强的学科,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又举足轻重,这需要我们长期的积累,以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实现课标中规定的三维目标,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