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建设美丽内蒙古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ege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全会对于生态环境领域所作规划和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有着深刻的理解,“美丽中国”将成为国家未来重要的经济发展主题,“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意味着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迎来了巨大的改革和制度红利。作为国家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内蒙古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具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下,环保在未来投资导向中的重要地位已不容忽视,其作为“稳增长”与“促转型”共同着力点的战略地位已经十分明确。为此,我区应抓住全球关注气候变化、国家狠抓节能减排的机遇,加快扶持和培育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在拉动投资、保障民生,维持经济平稳增长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自治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一)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调整,主要经济体都把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而绿色产业的主力军就是节能环保产业。短期看是刺激经济发展和转型;中长期看,目的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后危机时代的制高点和话语权。为此,发达经济体制定了庞大规划,投入巨额资金,借助发展绿色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复苏。2010-2020 年,全球节能环保投资达1.999万亿美元,2020-2030年节能投资将达5.586 万亿美元。
  (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作为典型的资源性地区,“规模效益型”增长模式是我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但是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是相悖的,虽然短期可以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生态问题凸显等社会问题。尤其在经济进入下行期,“规模效益型”经济更易受外部因素影响,不但经济难以平稳运行,更致社会问题雪上加霜,成为自治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对于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借助节能减排形成的倒逼机制,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不但可推动产业结构向更轻、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发展,更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重要的技术和产业支撑,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对于带动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效拉动内蒙古经济增长的现实途径
  近年,国家对环保的重视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十二五”规划把节能环保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首。同期,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步入“黄金时代”。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将达3.1 万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大增121%,到2015 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4.5万亿元;节能服务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全国累计堆存的工业固体废物超过70亿吨,资源化利用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在环保方面,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超过7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巨大的市场空间要求我们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未来,我区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十一五”期间,环保产业保持年均1 7%的增长速度,2011年,我国环保产业年产值超过1.1万亿元,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增长速度约达20%左右,为我国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随着国家不断重视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内蒙古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明显加快,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增强。截至2010年,我区环保产业从业单位200余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产值占全区GDP比重约0.05%,初步形成集环保产品生产、环保技术服务、“三废”综合利用、自然生态保护、洁净产品生产等门类齐全的环保产业体系。总体来看,当前我区节能环保产业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还不能显示出朝阳产业的势头,尚不能满足经济转型与环境保护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三少”、“三低”和“两大反差”。
  “三少”指的是:环保产业产值少、从事环保产业的单位少、以环保产业为主导的骨干企业少。全区环保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市场竞争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低”指的是:环保创新能力低、环保产业设备成套化、系列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低、服务服务档次和水平低。全区环保企业科研、开发、设计力量薄弱,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环保产品结构不合理,常规产品相对过剩,一些急需的污染治理设备又严重短缺,另外,我区环保产业重产品生产忽视服务体系建设,环保技术开发、环保咨询服务、环保运营服务等方面均相对薄弱,产业规模效益难以形成。
  “两大反差”指的是:与国家朝阳产业的要求和全国快速发展的形势有较大反差、与发达省区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成就有较大反差,与沿海省份相比,内蒙古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不及江苏、广东、浙江等省份的1%。
  三、内蒙古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依据市场需求和内蒙古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础,应该围绕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环保产业等三大重点领域,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   一是围绕节能产业,大力发展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节能装备重点加快低温低压余热发电、高压特高压节能环保型输变电、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等项目的研发和示范。推广应用高效热电联产、大型铝电解系列不停电(全电流)、节能低碳水泥生产、富氧底吹-氧化还原直接炼铅、节能多晶硅制备、低能耗镁冶炼等节能技术和成套设备。节能产品重点推进电动汽车、高强粉煤灰砖等新型节能墙材、办公及商业节能产品以及LED等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的产业化。围绕破解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资金、管理瓶颈制约,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综合环境服务等市场化新型节能环保服务业态。
  二是围绕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资源循环利用装备积极推进粉煤灰及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的研发和示范。加快推广共伴生矿有价元素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资源循环利用产品推广脱硫石膏、粉煤灰等固废生产新型建材,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生产高效有机肥,二氧化碳生产可降解塑料等产品。建立以城市社区、乡村分类回收和专业化回收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分类加工为目的“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支持和培育一批从事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咨询、推广应用的专业服务机构。
  三是围绕环保产业大力发展环保技术装备、环保产品及其环保服务。环保技术装备重点研发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高效节能生物脱氮除磷等技术及成套装备。推广适合居民小区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城市再生水回用技术及装备,冶金、化工、医药等行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与装备。环保产品重点开发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仪表,应急监测设备和自动化监控系统,发展膜材料、防渗材料、滤材、树脂等新型环保材料等。环保服务鼓励发展环境咨询、设计、评价、监测、运营、融资等第三方服务体系,支持环保治理设施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激励机制
  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法规驱动型产业,因此,构筑政策法规支撑体系,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以改进竞争环境和激励机制为重点,促进创新和绿色发展”列入八大重点领域之一。环保产业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全区各级政府应把环保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扶持,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及其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机制和环境。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方面,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和使用办法,适当提高收费标准;财税政策方面,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环保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金,加大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的支出,以及促进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的支出。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进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跨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落实好并不断完善已出台的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政策方面,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环保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设立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充分调动风险投资和社会闲散资金进入节能环保领域。把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资源节约等特定政策目标纳入政府采购体系,在需要采购的众多商品和劳务中优先选择节能环保产业的产品, 促进节能环保产品消费,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二)实施重点工程,拉动市场需求
  加快实施节能、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扩大节能环保产品、设备、服务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形成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有力拉动。重点推进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城市矿产”示范工程、再制造产业化工程、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等,继续实施重点流域和行业治理,提标深度治理,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深入推进循环经济项目试点建设,依托项目加速产业链的形成,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提升打下基础。
  (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环保产业质量和层次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以及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研发机构通过创新提高环保产业层次。围绕提升节能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领域设立一批重大自主创新专项,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围绕自治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加强技术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加快建立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节能环保产业化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推动重大技术联合攻关与产业化。加快区内高校节能环保产业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四)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引导产业规范化发展
  重视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及服务的标准化、系统化工作,完善相关标准体系, 引导产业朝着规范化、规模化、高水平、高效益方向发展。参照国家制订的《单位GDP 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完善行业能耗限额标准体系,建立能效标准准入和淘汰制度,加大对标准实施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为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创造空间。参照国家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从而为先进环保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扩展市场,保障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加强节能环保工程设计、监理和节能环保产品标准化与质量监督管理,完善行业信用评估体系,制定企业能力信用评定管理办法和服务业发展管理规范,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标准和标识实施的监督管理,做到鼓励创新、淘汰落后。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莉莉
其他文献
<正>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七月初召开了一九八○年夏季学术讨论会。现将会上对"财政、银行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银行体制改革问题"所阐述的主要观点介绍于后。一、关于财政、银行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财政、银行在组织资金、分配资金以及促使企业节约有效地使用资金,保证实现四化所需要的资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至于财政、银行如何协同发挥作用,有如下分歧看法: 1、"大银行、小财政"。持这种观点者认为,管理和分配全国资金的任务,主要由银行承担;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任务,也
期刊
甘肃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亚欧非三大洲农业文明的重要的交汇地,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自渭河流域而黄淮平原,而河西走廊和巴蜀之地,而长江流域并岭南两广,走出了一条不
<正> 战后,日本政府鼓励各金融部门广泛开展储蓄活动,筹集生产建设资金,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日本政府每年制定的财政投资贷款计划,与国家预算一同编制,又称"第二预算"。五十年代"第二预算"相当于国家预算总额的30%,六十年代增加到45%左右七十年代以后历年均超过50%以上。日本"第二预算"的资金来源于资金运用部,而资金运用部的资金主要来自邮政储蓄、福利保健养老金保险、人民养老金及简易人寿保险等。从"第二预算"中可以看到,通过邮局吸收人民手中的零散货币占资金来源的38.7%,
<正> 边疆的经济具有与内地许多不同的特点,边疆的货币流通也反映出与内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做好边疆地区的货币流通工作,既要认识边疆与内地货币流通的共同性,更要认识边疆与内地货币流通的特殊性。这里仅从货币流入流出这个侧面,谈一谈边疆地区货币流通的特殊性。
手机业界领头羊Nokia在曾宣布要在2002年针对中国市场推出20款手机,此消息着实让人吃惊不少,大家甚至纷纷提出疑问。因为Nokia一贯推行的都是精品战略,每年所推出的大概都是
期刊
金庸2里增加了门派任务,这可是对玩家来讲很贴心的设计,玩家可以在升级的间歇,轻松获得免费丹药、装备。这些装备,有些是属于新手装备,对于手头银两不多的玩家来说可是不二的
期刊
期刊
和梦蝶相识已经2年了,虽然连她的照片也没有见过,但在我的脑海里她的面容就象她的名字一样——美丽而又飘逸。在网上我们无话不谈,即便在不能上网的时候,手机短信也使我时时
期刊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物价上涨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通病。如果说战前的物价上涨只是在某些国家中、在一定时期内曾经发生过的一种经济现象,那么战后的物价上涨则席卷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它正象瘟疫那样持续不断、愈演愈烈地在资本主义的经济肌体中扩散。现在许多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和经济学家已经感到了这种病痛的剧烈,开出了若干治疗药方。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谁能有效地控制住它继续恶化的趋势。物价上涨的病因究竟何在?为什么这样难以控制?这是目前国内外经济学界都很注意并正在广泛展开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