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二字当然包含着“教”与“学”的含义。教学教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学,学生学习的效果反馈给教师,教师总结思考如何更好的教。这是一个无限的循环过程,一个不断创新教与学的过程。
【关键词】教学 趣味 互动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89-02
一、教与学中的趣味性
1.让教学更具“人情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
2.让教学更具“生活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3.让教学更具“新闻娱乐味”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抓住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将社会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
二、教与学中的互动性
1.如何把学生引入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中来,使教师主导作用得到体现,并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积极的思考。这样学生才能创造性的理解,掌握,运用教师所组织的教学。学生在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上才能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在整个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需要知道的是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创造性的进入学习情景,学习是否有成效,学生是否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哪种方式学习效率更高等。这些都直观反映在学生的语言、肢体以及情绪上,教师要接受到这个信息,进行总结思考和改进。强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这丝毫不意味着要降低乃至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学互动性的核心在于教师要不断的接收学生学习情况的讯息并再次主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教与学中的有效性
1.有效的导入
入法、案例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与学生所学内容紧密联系,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
2.有效的提问
提问的内容设计上,深浅之间有坡度,多采用启发性、探究性比较性提问,让学生走进文本,体悟内涵,学会思考。
3.有效点拨、有效的评价
课堂普遍存在的“很好”“你真棒”等廉价的表扬,这些不是真正的评价,评价的关键在于被评价者得到帮助,还在于让所有人知道“是这样”,更明白“为什么是这样”。
4.有效的教学组织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
5.有效的学生讨论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实施,教师经常运用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如何让讨论有效?课前,教师应该给每组指定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在很多课堂中,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根本没有讨论。那么教师最好从以下两点入手: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做好必要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我们要突破旧的教学模式,不一定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现在的导学案提前将问题告知学生,学生有了准备,在课堂上就争先恐后的发言了。其次,鼓励学生实话实说。让学生说生活中的事,既有实际又有感想,这种实话实说,学生也不会感到困难。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他们的讨论更有内涵和层次。
6.有效的训练
阅读是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写作是对作品的深层次感悟。读是基础,是为写准备,写是运用,是深入的阅读。应以读悟写,以写促读,读后练写,写中悟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内容,让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用所获知识,所悟道理,所得方法來指导生活,理解社会。有效的训练就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历练。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现代青少年的思想、心理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学习,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如何让自己的教学顺利传达到学生那里,并达到实质性的效果,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关注、总结、思考、改变与创新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与学习,不断的思考与改进,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教学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旭红.把握课堂节奏 打造魅力课堂[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2).
[2]熊华军.教师的幸福——存在论的视角[J]. 中小学德育,2011(07).
[3]严华银.语文教学必须认识和处理好几组关系[J]. 中学语文教学,2012(10).
【关键词】教学 趣味 互动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89-02
一、教与学中的趣味性
1.让教学更具“人情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
2.让教学更具“生活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3.让教学更具“新闻娱乐味”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抓住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将社会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
二、教与学中的互动性
1.如何把学生引入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中来,使教师主导作用得到体现,并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积极的思考。这样学生才能创造性的理解,掌握,运用教师所组织的教学。学生在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上才能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在整个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需要知道的是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创造性的进入学习情景,学习是否有成效,学生是否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哪种方式学习效率更高等。这些都直观反映在学生的语言、肢体以及情绪上,教师要接受到这个信息,进行总结思考和改进。强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这丝毫不意味着要降低乃至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学互动性的核心在于教师要不断的接收学生学习情况的讯息并再次主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教与学中的有效性
1.有效的导入
入法、案例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与学生所学内容紧密联系,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
2.有效的提问
提问的内容设计上,深浅之间有坡度,多采用启发性、探究性比较性提问,让学生走进文本,体悟内涵,学会思考。
3.有效点拨、有效的评价
课堂普遍存在的“很好”“你真棒”等廉价的表扬,这些不是真正的评价,评价的关键在于被评价者得到帮助,还在于让所有人知道“是这样”,更明白“为什么是这样”。
4.有效的教学组织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
5.有效的学生讨论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实施,教师经常运用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如何让讨论有效?课前,教师应该给每组指定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在很多课堂中,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根本没有讨论。那么教师最好从以下两点入手: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做好必要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我们要突破旧的教学模式,不一定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现在的导学案提前将问题告知学生,学生有了准备,在课堂上就争先恐后的发言了。其次,鼓励学生实话实说。让学生说生活中的事,既有实际又有感想,这种实话实说,学生也不会感到困难。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他们的讨论更有内涵和层次。
6.有效的训练
阅读是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写作是对作品的深层次感悟。读是基础,是为写准备,写是运用,是深入的阅读。应以读悟写,以写促读,读后练写,写中悟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内容,让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用所获知识,所悟道理,所得方法來指导生活,理解社会。有效的训练就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历练。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现代青少年的思想、心理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学习,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如何让自己的教学顺利传达到学生那里,并达到实质性的效果,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关注、总结、思考、改变与创新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与学习,不断的思考与改进,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教学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旭红.把握课堂节奏 打造魅力课堂[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2).
[2]熊华军.教师的幸福——存在论的视角[J]. 中小学德育,2011(07).
[3]严华银.语文教学必须认识和处理好几组关系[J]. 中学语文教学,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