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假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巢在他生活的年代,根本没有想过要以职业画家的身份生活,所以他的作品不带有市井的气息,更多的是文人的情趣和墨韵。正是由于他的绘画是精心之作,极少应酬作品,所以留存的真迹,非常稀少,目前在拍卖市场上,出现的真品更是少之又少。
  在近年若干场拍卖中,居巢可信的真迹,大概不超过5件,有些仿品还着实“有趣”。
  近年内地拍场出现比较高价位的居巢拍品,是2004年11月北京翰海所拍出的《花卉草虫》四屏,画牡丹、绣球和杜鹃等广东花卉,以15.4万元成交。该拍品,其实在同年3月的上海朵云拍卖中已出现过,当时以12万元成交。此画与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居巢居廉画集》所收录的现藏东莞博物馆的居巢四屏构图、题款完全一样,上款的“德圃”是东莞可园的主人张氏。东莞博物馆所藏的四屏,出于张氏后人,来源可靠;而此四屏,从绢的质地上看,已不类咸丰年代。
  居巢的作品作伪,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几平全部的仿品都是按照某原作照抄出来,而且,连题款也完全相同。如2008年1月广州抱趣堂所拍出的《双鱼图》扇面,其构图,题字,甚至每一行的字数,均与广州艺博院所藏的《双鱼图》完全相同,只是抱趣堂所拍的一件没有用印,此扇以4.18万元成交,价钱不俗。
  2007年北京嘉德四季拍卖中,曾出现题款为“乙丑浣花日”的居廉花卉四开作品,这四开原是一套册页中的四张,这套册页,最早曾出现在2005年广州艺拍的拍品中,为一套12开的册页。这套12开花卉,画风近似居巢,而无居巢的神韵。2000年11月,北京荣宝也曾上拍过题为“乙丑花朝”的《游鱼》图斗方,加上香港中文大学所收藏的件《牡丹图》,款为“乙丑百花生日”,这几件作品,都作于当年的“花朝”即同治四年二月十四日——以居巢的作品严谨来看,这几乎是绝无可能的,况且当日他还在好朋友杨永衍的书斋中闲聊、游玩了一下午。
  比较近期的拍品中,上海道明今年6月成交的一套四件绢本斗方较有意思,这套显示为《春意图》(乙丑,1865年)四幅中有三幅都颇近似居巢的画风,但是其中《芙蓉翠鸟》一幅,以蓝色烘染背景,这在居巢作品中似乎从来没有见过。
  居巢近期的画作拍品中,笔者认为比较可信的如:广州嘉德在2007年5月所拍的《杜鹃花》扇面,虽然画面有残损,但是书法和顺,花也秀气,可惜重装的时候添了一些较硬的笔触,成交价2.2万元人民币。书法方面,由于居巢的书法很难仿造,他擅长用淡墨,有风神。2007年5月香港富德所拍的四开书法扇面中,王澍、陈浩、余集和居巢各一幅,估价仅为2970~4950元人民币,却最终以2.6186万元人民币成交,这是近期难得一见的居巢书法真迹。
  
  居廉
  
  与居巢不同,居廉传世作品数量众多,而且精品也不少,几乎广东拍卖场上每次大型拍卖会总有居廉作品出现。若查询相关拍卖数据,居廉上拍的作品多达500多幅,但是真伪比例几乎各半,价格也有高下之分,在此仅以2007至2008年拍品作分析。
  今年夏季,与二居有关的大型展览(即广州艺术博物馆与香港艺术馆共同举办的“故园拾香”展)在广州开幕,在一定程度再次激发了市场对二居作品的兴趣,因此,今年夏季拍卖的居廉作品价格明显走高。今夏广州嘉德就创下居廉扇面作品拍卖的一个纪录:《花卉草虫》绢本团扇一幅成交价达5万,这是居廉很喜欢画的题材,此前曾是名画家程璋的旧藏物,曾有出版纪录,在北京嘉德也有成交记录,但是以团扇来论,拍得5万也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同以广州嘉德为例,《水仙灵石》绢本条幅估价仅8万,成交价为19万,此画画工一流,设色也很鲜艳,可惜上面没有居廉本人的落款,只有学生伍德彝的题字和易大厂的题字,而且品相也只有7成左右,拍得如此高价可见买家追捧的是名家题款。至目前为止,今年居廉作品成交价最高的是广州嘉德上拍的《百花图册》,这是一套居廉中年所作的绢本精品,画了60多种广东特色的花卉,与香港艺术馆所藏《百花图卷》相映成趣,而且有近人冯康侯,张纫诗的题跋,何曼庵旧藏,估价为8万至10万,成交价达25.76万元人民币。上海道明推出的《绣球蝴蝶》斗方也是居廉中年创作的精品,色彩艳丽,寓意吉祥,估价2.5万,以7万成交。
  2008年3月,安徽艺海拍卖也出现过居廉的四屏花鸟,但是颜色略微粗俗,画面倒是颇为热闹,成交价22万,比起今年初的行情已看涨不少。而今春广州艺拍和广州嘉德所推出的居廉的画作中也有成交并不特别出色的拍品,如广州艺拍的《寿星石》尺寸不小,题材也特别,只拍出6万。嘉德的《花卉蜜蜂》绢本斗方是居廉本色之作,估价不到两万却没有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居廉的作品有不少是仅有盖章而不落款的——这些可能是册页中的一幅,或是失群的条屏。但若是精品也能拍出好价钱。2007年苏富比上拍的《喂饲》斗方,画的是母猪喂哺一窝小猪的情景,极有生活情趣,仅盖“古泉”小印,估价2万港元,以10.31万港元成交。而同年的广州嘉德虽推出《花卉寿石》四屏八幅斗方,才拍出5万元人民币,可见货色不同,命运相去也甚远。
  居廉的拍品中伪作数量不少,这里不一一列举。近年的伪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2007年上海华铭所拍的名为居廉所作的八开花卉册页,其用笔,设色,与居廉画风可以说毫无近似之处,上面还伪造了邵松年、张伯英的题诗,实际上这两人与居廉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其他文献
在“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中,囊括了多件大师级的佳作,包括由黄胄、黎雄才、董寿平、范曾四位国画大师合作的《知音图》,还有徐悲鸿的作品《鹰》和齐白石的《富贵家风》等。《知音图》是黄、黎、董、范四位大师在1984年夏共同创作完成的,四位大师在当今画坛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可动摇,又同在一室合作实为难得,其中三位老先生均已仙逝,故此画更为珍贵不可再得也。甲申(2004年)秋日,宋玉麟先生又得观此画,并题跋于画
期刊
广东当代艺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经历过被定义为:另类、边缘、地下、实验、先锋、前卫、当代等各个阶段,从这些被定义中可见各个时期相应的生存状态。在这些时期中出现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群体:南方艺术家沙龙、大尾象,以及后来的卡通一代,也出现了支持和配合这些艺术活动的非官方艺术机构:博尔赫斯书店。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迅速发展,广东当代艺术在进入了与国际当代艺术对话之后,也逐步取得了与官方美术馆的合作。广东
期刊
古代专场是西泠拍卖成立三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450件古代艺术品分编明朝、清朝上下两本图录,洋洋大观。古代艺术品在市场上不断走高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表明艺术品市场的进步成熟,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社会必定会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有所接续,而富裕了的中国人也一定会借助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表达自己的民族自信心。有这样的前提,古代艺术品价值的进一步肯定和价格的不断走高就是必然的事。答案明确,毋庸置疑。 
期刊
向前    “向前”代表着种文化态度或者是时间的运动态势,并不代表“进步”的价值判断。在开展新青年艺术的批评的时候,必须拒绝 “进步中的艺术”这样一种观点,每种艺术形态产生于时代内部,自有其不可代替性。 “进步”是一个幻想,即使HYPERLINK。“javascript:”当代艺术拥有更为强大的技术的力量,许多新媒介和手段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产生了作用,艺术的边界也在不断地拓宽。当代艺术在高科技
期刊
《古董珍玩》Ⅰ专场 康雍乾单色釉精瓷唱主角   瓷器之美表现在其五彩缤纷的彩釉,优美多姿的器物造型,精致奇巧的装饰手法和细腻华美的装饰图案。彩釉作为陶瓷装饰技法之 ,展示着陶瓷艺术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颜色釉瓷温厚而含蓄,呈现出明澈与幽静的意境,凝结着古拙与朴素的艺术精神。  本次精品展。瓷器部分将展出50余件拍品,并着力推出20余件康雍乾官窑单色釉精瓷。  此次推出“康雍乾官窑单色釉瓷器”专
期刊
杨鸣山(1933—)油画家。师事吕斯百,现居澳洲。1978年移民前,曾于中央美院某工作室举行小型画展。其间,有参观者于留言簿留言云:“此人应调入中央美院,教研究生”。又一人续记曰:“此人应调入中央美院,教那些教研究生的”。时任院长之吴作人先生观画后盛意邀请来校任教,未果。后书赠“天涯芳草”一额。杨现为澳洲皇家艺术院院士,自述全澳仅三名职业画家,彼其一也。曾为澳总理作肖像,为吴作人所作肖像至今仍悬于
期刊
一、《补陀洛伽之室藏书画》名人收藏经典出场    继2006年秋拍《玉莲斋藏画》专场取得重大成功之后,今秋荣宝将继续推出另一重要名家收藏专场——“补陀洛伽之室藏书画”,收藏者曾是中国著名书画家、教育家李瑞清的高徒,入门早于张大干,是代国学大师,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文字学家、金石家、史学家。这些作品现藏者为原收藏者的直系亲属,应邀为荣宝本次秋拍友情提供了上百件名家精品。  该专场中,汇聚了明清以及
期刊
辛亥革命时期发行的“陕西官银钱号”(即“秦丰字号”)银两票,在以往的集钞界中 向被誉为“陕西龙票”,但笔者为避免其名称与其他陕西清钞相混淆,故正名为“陕西五彩龙票”。此钞具有清钞和军票之双重性质,乃中国纸币之大名誉品,也是历代纸钞收藏家们最难追寻的目标之一。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全世界举办过无数次的中国纸币拍卖会,但始终都没有这项钞票的踪影,可见其珍罕程度非同一般,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亦不为过也
期刊
此为“国之重宝”展作品选登的最后一辑,作品年代跨越宋,元、明二三朝。这一部分刊登的书画重器,与杂志之前刊登的作品紧密衔接。宋代崇尚文治,后更偏安于江南,在文学与艺术上开创一代新风。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卷》中烟雨空漾、云雾变幻的“墨戏”山水,体现了画家的借物写心、崇尚自然的意境,尽显“米家云山”的神髓。李嵩的《骷髅幻戏图页》也以市井卖艺为题材,将骷髅之戏暗喻人生变化无常,开拓了风俗画的新境界。自元代
期刊
居廉师承何人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根据传统的说法,“居廉少从居巢学书学文学画”,又言张嘉谟“画花卉、草虫学居巢、居廉”;张嘉谟子张崇光“善画花卉,学居派画法”(见谢文勇:《广东画人传》)。而在近年的一些研究专著,亦依此说,甚至直言居巢有三个学生(张素娥:《居巢居廉年谱》中曰:“居巢平生不轻易为人师,惟收三徒:居廉、张嘉谟、蔡德馨。”),居廉便是铁定名单之中。这显然是值得商讨的。  东莞籍的文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