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松桃高地超大型锰矿床绿色勘查探索与实践

来源 :贵州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贵州松桃高地锰矿作为研究对象,从实际情况出发,编写了实施方案,在勘查过程中,分别从现场分区规划、道路修筑、生活区、工作区、安全环保文化建设、水资源保护以及固体废弃物管理七个方面进行具体实施,采用“一基多孔”技术,选择环保型清洗液,对开挖的地块进行了复垦复绿工作,整个勘查过程实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恢复治理的落实,和谐地勘的推广.绿色勘查取得成功表明,通过实施绿色勘查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勘查工作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影响,实现了资源勘查和生态环境双赢.
其他文献
大气重力波对全球大气的动力、热力结构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重力波参数气候特征是研制全球大气模式中重力波参数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引入重力波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大气模式的预报能力。本文利用2014-2017年太原地区(112.55°E,37.78°N)高垂直分辨率探空资料,对其对流层(2~9 km)、下平流层(17~24 km)大气重力波参数的气候特征及其之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1-12月,相对于对流层,下平流层的平均重力波水平波长、周期、固有相速、能量上传百分比均偏大,垂直波长均偏小,但群速在2
在数字勘查实践中,采用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研发了多项具实际应用价值的关键技术,并提出构建数据链的设想。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数字勘查与省域玻璃国土工程、历史勘查数据抢救工程和大数据成矿预测研究,是实现地矿勘查行业数字化转型及其与大数据深度融合的四项基础。未来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基于5G赋能的智慧化转型问题,并且要兼顾经营管理信息化问题。产学研结合体制,是推进省域地勘工作数字化转型的保障。
贵州正安旦坪铝土矿大精查项目位于黔北典型岩溶区,为在钻探施工中有效避开岩溶,减少损失,提高勘查效率,达到铝土矿勘探定孔目的,在基本掌握研究区地质背景与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物探瞬变电磁法测量。本文简单介绍了物探瞬变电磁法(TEM)的工作原理及探测方法,着重通过在已知钻遇溶洞钻孔ZK14604开展方法性试验,选取合适观测参数,再结合地质、钻探资料对物探断面及平面切图视电阻率异常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定孔,根据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逐步对矿区其他拟布钻孔展开测量。据钻探成果资料显示,研究区已施工物探定孔均有效避开隐伏
太阳能对于缓解化石燃料短缺、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全球气候变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迅速,然而大规模布设光伏组件对生态环境及气候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对全球、国家区域、城市地区和局部地区大规模发展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及气候造成的影响进行总结归纳,分析讨论建设光伏电站对于不同尺度区域环境的反馈作用。结果表明:建设光伏电站对于不同尺度区域环境的反馈作用并没有统一结论,主要机理是光伏组件的遮蔽作用和对于太阳辐射的吸收转换导致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弱,进而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生态环境气候的变化,物理机
在岩溶矿区钻探过程中,由于揭露、钻遇岩溶发育地层会使冲洗液在岩溶地层中流通,引起井漏、涌水等各种事故,同时揭露和沟通不同含水层,会造成初始岩溶含水系统的破坏。以贞丰县者相二金矿区为例,为避免钻孔施工对矿区内饮用水源龙井(S24)的影响,需查清其径流带在矿区的分布情况,本文针对矿区内龙井(S24)岩溶暗河出口,首先利用水文地质调查手段,初步判决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厚度及结构,然后采用充电法和高密度电法组合进行深部探测研究,再将物探反演结果与水文、地质等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解释,揭示矿区内龙井(S24)岩溶
利用2004-2017年静止气象卫星Kalpana-1的高分辨率(空间分辨率0.25°×0.25°,时间分辨3 h-次,每天8个时次)射出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分析了青藏
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和Model 1505植物压力室对河西走廊中部荒漠-绿洲过渡带3种优势种C_4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和C_3植物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的水分交换过程和叶片水势(Ψ)变化进行了观测试验,对比了荒漠植物生长季降水前后水分传输因子的变化;模拟了气
检验和评估模式降水预报的时间和位置偏差对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点对点的检验方法对此无能为力。基于2018年和2019年6-8月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降水预报资料,利用面向对象时域诊断分析工具(MTD),追踪模式降水预报对象的生命周期、初生、消散等预报表现。研究表明:(1)个例分析显示,时域诊断分析工具MTD能够很好的从三维降水场中提取降水对象,进而刻画降水对象的生命周期及开始结束时间,对客观描述降水对象的时间偏差具有独特的优势;(2)低阈值条件下模式预报能很好地描述降水对象的空间分布
近年来,中国冬季极端低温事件逐渐增多,其天气表征和成因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将极端低温事件分成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EPECE)和普通寒潮事件(CWE)两类,对其特征和大气环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WE平均维持3~5天,过程期间降温迅速并很快升温、降水出现在过程前期;而EPECE平均维持超过15天,降温幅度更大、降温范围更广、降水主要在过程后期。进一步分析环流成因发现,在EPECE中,事件开始前11(-11)天时对流层波动出现异常信号并上传,平流层极涡中心偏东,-9天时出现异常向东扩展的反气旋式Ross
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中,一般针对整个充水含水层,往往忽略含水层中分布的弱透水层或相对隔水层,从而导致涌水量预测结果与实际出入较大.本文以福泉市大湾磷矿区为例,以首采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