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e_y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如何提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尊重学生,爱心护驾,树立自信
   学困生不仅学习“困”,心也“困”,因此,教师一定要走进学困生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如果教师真正将自己的爱心倾注给学困生,那么,学困生自然就会把教师当作亲人、朋友,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如果喜欢和敬佩一个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去喜欢他上的课。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有利于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面对学困生,语文教师如何展现他的魅力呢?语文教师应时时处处想到学困生的难处,特别是分析他们目前的状况,不定时与学困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和内心焦虑,想方设法化解他们的思想矛盾。学生毕竟是孩子,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触摸,都能产生意外的效应。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多从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多表扬鼓励,放大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赢得同学们的认可,从而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对有进步的学困生要当众表扬,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信任和依靠,继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我一定会学好”的内在动力。课堂上多给学困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多给学困生创造走向成功的机会,引导他们逐步由厌学变为愿学和乐学。
   二、优化课堂,以组带“困”,激发兴趣
   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精神不集中,学习效率相对低下,也往往羞于启齿,可见,优化语文课堂是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应多提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困生多发言,多朗读,慢慢地提升他们的参与意识。有时候,可结合课堂内容,做一些游戏,凝聚他们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心理学表明:几个人共同工作学习,往往比一个人更加有趣,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此,班内可成立语文学习小组,组员优劣参半。这个小组既是课内学习小组,又是课外学习小组,大家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学困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研究,有时优生加以指点,带动他们,让学困生由原来的单纯旁观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增强学困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自信心。学困生在小组的帮助下获得成功,也会转变为他们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三、家校联通,协调一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可见,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条件。作为语文教师,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以便对学困生有更全面的了解。让双方在教学理念上取得共识,在提升学困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做法上协调一致,从而激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善于抓住语文学困生的长处,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挖掘他们的内在学习潜能。多表扬鼓励,逐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尽快变学困生为优等生。
其他文献
建筑高效的语文课堂,落实语文技能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而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这就无疑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那么怎样巧妙设计,才能使教学呈现灵动,从而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呢?下面我从三方面谈教学《春酒》这课的收获。   一、注重文本研习与拓展延伸的统一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
期刊
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从人类童年的歌唱《诗经》到文人的愤怒《离骚》,从汉魏晋士人的风骨到唐诗宋词元曲的经典奇葩,这棵诗歌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追求。《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提出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味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的要求。如何让诗歌教学落到实处,使学生的人文素
期刊
在这个高科技、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微写作”日益受到瞩目,并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思考。   一、“微写作”的内涵   “微写作”是指运用精练的语言描述场景、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微写作”是为了满足不同情境下的表达需求,以解决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问题。篇幅小,耗时少,内容针对性强,操作简单,没有固定文体。关于“微写作”这一新词的出现,可以说它是信息时代
期刊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   1.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教师首先要从学生方面入手。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再加上其课前预习的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提前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要尽可能地预测随时会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再思考具体的对策,为丰富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做好必要的准备。   2.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考虑到一堂难忘的语文课要
期刊
今天上午观看了袁佳老师和龙敏老师执教的《祝福》,我感受很深,尤其是袁佳老师的课,引用鲁迅先生和丁玲的话很贴切课堂;以“祥林嫂的生存分析”为课堂的切入点也让人耳目一新;课文内容分析得水到渠成;课堂安排得老到自如。我不得不佩服袁老师的功力,不过心里同时还感到有点不足——课堂好像是教师问题的展示,学生只是在配合老师分析问题。打个比方,老师与学生在课堂表现就像猎人与猎枪的关系,老师是猎人,学生是猎枪,老师
期刊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否能够健康起步,更是直接关系到整个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而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朗读教学。这是因为朗读不仅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对于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项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低年级又总是从朗读入手再逐渐进入默读的。看来,朗读成为贯串语文教学各个阶段的重要目标是不争的事实
期刊
在“点亮一盏有故障的酒精灯”中,雷夫.艾斯奎斯没有让孩子们明白一个化学原理,却通过排除一个小小的故障,让一个小姑娘明白了不放弃就有希望的道理,那一刻,孩子的心是敞亮的,雷夫的心是敞亮的,读及此文的我,心也是敞亮的。其实,在行走人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能“一览众山小”,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让他能“相看两不厌”,张晓风需要一座拉拉山让她能“畅游天地间”,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和被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指引下,坚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真正做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启孩子们的智慧之门,让其绽放生命的精彩,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那么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呢?   一、关注差异,让学生快乐成长。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诉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创建和
期刊
祥林嫂与刘兰芝是作家塑造的中国封建时代妇女的两个典型形象,她们善良、勤劳、能干,但她们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她们虽然也进行抗争,但最终却都成为封建时代的牺牲品。对这两个同为封建时代处于不同时期的妇女的特质进行探究,有助于对妇女解放的再认识。  下面,仅对她们所做的抗争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她们的悲剧命运。  第一,从她们抗争的指导思想来比较。刘兰芝在意识到婆婆不满于她时,她的申诉的内容是“十三能
期刊
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项基本技能,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到中小学的日常教学中。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阐述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一: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存在差异   由于初中阶段差异各种客观因素导致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电脑的基本操作驾轻就熟,能够非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