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知识的明证机制:胡塞尔论自由想象中的本质变更

来源 :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质知识是关于事物的本质或本质特性的知识,也即关于对事物的同一性而言必然和内在的特性.本质知识需要明证,明证来源与想象有关.基于自由想象,可以设计合适的方法,以作为本质知识的认知机制.根据胡塞尔的文本,可以重构想象变更方法.该方法分为四个功能模块,即范型的设立、生成想象事例、提取统一的相似特性、抽象共相本质.每个模块对素材进行特定操作,为本质直观提供更多材料或者中介性的明证,并最终生成认知机制.用符号表示,模块为M,素材、操作、结果,记为d,f,r(data,function,result),模块的结构记为f(d)→r,表示对素材d进行操作f,得到结果r.最后的本质直观模块,奠基于前三个阶段之上.
其他文献
朱熹对《论语》的学习和注释终其一生,《论孟精义》《四书或问》《四书章句集注》和《朱子语类》中保留的研读记录非常丰富地呈现了朱熹《论语》的教学心得.文章以“君子不器”章为核心文本,主要考察前三部作品中的相关诠释,从中引出朱注诠释的关键,并尝试通过徐梵澄先生精神哲学的视角,加以合理的说明.文章补充理学家群体的其他进路,力求呈现儒家精神哲学的圣贤定义对君子定义的重要澄清意义,从证成的意义上确认君子的意涵是实践的必然需求.确认圣贤如果脱离了道统谱系的现实维度,则会失之空泛,当下处境中的儒学如何重建君子人格,需要从
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因为过度强调海陆对峙、权力政治、空间控制及大国政治等,陷入具有悲剧性的宿命论之中.但是,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关于“地理因素与国际冲突创造存在关联”“地理空间存在跨界管辖的客观需要”的判断具有合理性.法国学派、美国理想主义和批判地缘政治学从去冲突化、去国家化、去地理化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严肃批评.这种批判因为过度否定地理因素对政治选择产生的影响、对地缘合作过于乐观及无法形成全球性分析框架,难以实现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替代.一个有效的地缘政治议程应该坚持分析框架的普适性、认识论的中立化、人地互动论
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的论文索引情况,运用CiteSpace软件图绘中国老年人质量研究的知识图谱,对老年人质量研究的重点热点、主题演变、研究趋势等加以文献计量分析,并通过结合研读文献,老年人质量研究主题呈现三种较为明显的演变路径:一是关注点从客观指标到主观感受,再到主客观相结合;二是调查面从微观探索到宏观考察,再到微观和宏观相融合;三是相关性从单维关系到多维影响,再到单一和多维相整合.一种涵盖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的复合质量观日益凸显,依此审视和推动老年人事业的发展应是新时代的重要议题.
东珠是产自中国东北水域的淡水珍珠.有清一代,一直为皇室所推崇,是皇家重要贡物.东珠用途广泛,除作为皇家专用饰品外,还大量用于官员的帽顶,其所用的东珠多寡反映了主人的地位,起到昭品秩、辨等威的作用.《康熙朝·黑图档》中关于东珠的满文档案较多.本文选取一篇关于东珠使用的满文档案,通过翻译注释,对东珠使用等相关问题加以阐述,以探究东珠作为政治符号在清代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学术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有效解决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需要加强研究生自身专业素养锻炼、建立并完善高校学术监管和评价机制、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教育、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惩罚体系、“协同发力”净化学术风气,从而提升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
国际共识经国际组织而传播,可以借助国际组织提升中国声音的国际影响力.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例,西方国家"制造国际共识"的传播机制包括:通过取得世卫组织高级职位和"金主"角色奠定话语主导权,形成基础共识;通过组建精英群体联盟和开展新闻批评,形成程序共识;将西方中心主义与反共意识形态融入组织逻辑,构成政策共识.针对西方国家通过国际组织谋求话语霸权的现实,中国要和世界各国一起发出声音,推进"重构国际共识",这包括:推动平衡国际组织各国人员比例与资金投入,重构基础共识;推动传播主体从精英群体向多元话语网络转变,重构程序
新时代的新发展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使命.《王弼哲学思想研究》一书,系统阐释了王弼以“言意之辨”为致思起点,探究《老子》《周易》的本体论资源,进行“贵无”本体论构建,系统解答魏晋时代课题,并推动玄学取代经学而引领时代新风尚的思想发展过程.王弼哲学思想体系的产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此为鉴,可以追寻一种关于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应当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特征和课程构建原则,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堂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两个方面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充分发挥有效测评机制的作用,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努力培养塑造创新创业型时代新人.
发轫于哲学界的主体间性在现象学运动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讨论,但要从管理领域切入准确地描述主体间性的内涵规定、表现方式和价值实现的逻辑路径,是极具深远意义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主体间性标志着对传统管理的逆反和新的管理范式的萌动,以批判审视主体性的生活境况为现实依据,实现了管理范式从严格的等级向平等对话人际关系的转变,员工不再是被压制和压榨的对象,转而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企业领导者或管理者不能用传统的机械方式来干预员工行为,自我与他者的共在世界需要一个更为适宜的交流与对话模式实现彼此价值.主体间性充分彰
参照中国现存研究和现实特点,老龄化水平严重这一问题成为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点,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成为缓解养老压力和保障老年人民生的新思路和新可能.与此同时,可及性一词走入众多研究学者报告和政府工作文书中,可及性也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成为判定公共服务是否有效达到其使用者满意的重要指标,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可及性兼具价值论和方法论的意义.但是对于可及性和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可及性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的回顾梳理文章,本文在此情况下对居家养老社区服务领域的可及性概念、影响因素及评价维度进行具体化的梳理研究.厘清其中关系并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