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学的优化策略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ter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在编排上呈现出三大系统:多元的素材导引系统、隐含的习作技巧系统、适切的习作指导系统。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习作单元教学?笔者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做法,认为习作单元的教学应以习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准确定位目标,从学生习作的问题和需求出发,实现“生活”向“素材”的巧妙转化,促进“读文”与“习法”的相互融通,落实“习得”向“分享”的整体推进,最终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习作单元;整体推进;优化策略
  一、习作单元编排特点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它由导语、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习作六个部分组成。
  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其中指向习作表达的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是继三年级上册“观察”、三年级下册“想象”之后的第一次集中指向于“记事”的习作单元。新课标就第二学段习作方面的目标与内容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统编教材中习作内容的编排呈现序列化,旨在使学生的习作能力螺旋上升。就第二学段“记事”而言,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就编排了“学习写日记”,这为学生后续“记事”搭设了素材积累的平台,习作本身就是学生用心与身边的人、事、物、景等之间的对话过程,关注生活积累,能让学生在写作时更有效地从生活素材中提取与习作要求相匹配的写作内容。后面的“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我有一个想法”“我的植物朋友”都是让学生留心观察,并试着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用多种方法写下来。
  就第二学段“写清楚”而言,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出现,通过几次习作内容的编排,我们发现,统编教材在“写清楚”上也给学生搭设了螺旋上升的支架,如三年级下册“写清楚”有明确的对象,一开始是写“植物朋友”,然后是写“图画”,接着是写“实验过程”,而到了四年级就是“写一件事”“记一次活动”,不难看出,和三年级下册相比,四年级更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材,习作内容更宽泛。
  本单元的六个组成部分围绕着“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这一个内核组成。这个内核使六个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的部分具有了一种向心力,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教学功能。
  二、习作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习作单元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收获单元学习成果。不同习作单元的习作能力应包括习作基本能力(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和单元专项能力。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专项能力是“把事情写清楚”。从习作单元的功能出发,我们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把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完成习作“生活万花筒”上,准确定位目标,从学生习作的问题或需求入手,找准指导方向,促使各个板块互相融合,带领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在练习中矫正、习得,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步步推进,动态前行。基于这样的习作要求,笔者在执教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时,分成五步,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完成习作目标。
  (一)精读课文,习题找点,思维训练
  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麻雀》一文是屠格涅夫的经典之作,位于习作单元首篇,本单元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指向。因此,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其他单元,是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本单元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我们要把《麻雀》当作写事的范文来教,《爬天都峰》亦如是。
  1. 细读课后习题,找准训练重点
  如何找到两篇精读课文与以往精读课文教学的不同之处,以便更好地为习作服务?笔者尝试着从课后习题入手。
  《麻雀》课后习题。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2)课文是怎样把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老麻雀的无畏
  ◇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爬天都峰》课后习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综合以上两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我们不难看出,两篇课文都指向同一个习作目标:“写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 表格厘清框架,确定细节描写
  根据习作要求,结合课后习题,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厘清两篇课文叙事的框架结构,把“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一要求首先定位为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表格整理,笔者引导学生整理出写事情的一条主线:起因、经过、结果。理出主线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重点写了哪个部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想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就需要通过细节来对经过进行描写。课文《麻雀》中:“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课文《爬天都峰》中:“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这些句子都在告诉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抓住动作来写,就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因此,合理巧妙地用好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对习作单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阅读迈向写作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习作思维的练习。
  (二)交流平台,方法概括,口头练习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中,教材展示了四位学生的交流对话。这四句,虽然简单,其实是由浅入深、由概括到具體的,分别指向本次习作的知识和方法。
  例1: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例2: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   例3: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例4:《麻雀》的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这四个例子分为两个部分,例1和例2两个例子,指向概括总结本次习作的习作知识,写事情要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人物。例3和例4两个例子,指向具体文章的写作方法。针对《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做了细致的方法总结。
  (三)初试身手,语言转换,片段练习
  初试身手部分,是紧紧承接交流平台的。教材安排了两步走,一是说,二是写。这一部分脱离阅读,直接进入习作状态的“实践习作”,它的训练点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是一种单项训练。
  本单元的初试身手部分,我们通过研究教材编排的两道题目,可以找到它的训练点:动态描写。
  1. 说清楚静态图片,厘清楚动态过程
  教材安排的第一题是: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笔者发现,图片虽然是静态的,但是图片内容却都是动态的。一幅是跑步,另一幅是吃饭。
  “说清楚”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要求,怎样才算是说清楚了呢?基于年段和学情,以及本单元的习作目标,笔者认为,这里要说清楚“谁在干什么?怎么干的?”这两个要求。这两点说清楚了,后面的片段练习也就迎刃而解了。
  两张图片虽然内容不同,但是主题一样,都是一件事情,一群人跑步和一群人吃饭。“干什么”“怎么干的”这两个要求,其实就是要抓住动作来进行语言描述,口头说清楚整个动态的过程。
  2. 留心生活动态,练习描写动态
  教材安排的第二题是: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在这一题中,我们明确地看到了“观察”“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样的要求,这些要求比较明白地指向本单元习作方法的指导。
  从说到写,“初试身手”板块的这两步,完成了从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成果向习作迁移的过程。语言转换、说写结合,这样片段性的、有目标指向的尝试性练习,为把“动态”写清楚提供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
  (四)习作例文,批注评价,逆向练习
  1. 活学活用,懂得取舍
  教材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这是两篇写作内容和文章结构完全不一样的课文。《我家的杏熟了》讲述的是“我”家的杏熟了以后发生的故事,有明显的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小木船》围绕两个孩子与“小木船”发生的事情,着重描写事情的经过,详略得当,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非常出色。
  编者为什么要安排两篇习作例文?笔者认为,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风格迥异的两篇文章,清晰地感受到,同样是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但是,当写作对象不同时,就要学会对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进行取舍,灵活运用。
  2. 借助批注,逆向评价
  就这两篇例文而言,批注的点各有四处,每一处都不尽相同。但是仔细阅读每一处批注,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批注的指向是比较集中的。比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奶奶‘打杏’‘分杏’的动作语言写得很清楚”“友谊破裂的过程写得很清楚”……尽管批注的表述形式并不一样,但是重点还是在引导学生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从批注中,学生颠覆了顺向的习作思路,他们开始拥有读者意识,他们开始反思,如何评价一篇习作,如何让习作知识真正落到实处。
  (五)主题习作,全面经历,综合练习
  习作单元经历了前面的四步走,真正走到“习作”板块,完成习作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教材编排“习作”板块,就是要让学生全面经历习作过程,进行一次综合性的习作练习。
  1. 自由选材,空间巨大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万花筒”,从主题上研究,就知道选材的丰富多样性,第1、第2自然段就告诉学生: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选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从习作提示看,我们能比较清晰地发现,习作单元的作文,比起其他单元,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巨大,“各种各样”“亲身经历”“看到的”“听说的”“选一件”这些词语无一不在告诉学生,习作材料丰富且多样,就像万花筒一样,五彩缤纷,千变万化,选择众多。
  2. 题目参考,思维拓展
  除了文字提示,教材还安排了习作题目做选材的参考:《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她收到了礼物》《爷爷戒烟了》《照片里的温暖》《家庭风波》《教室里的掌声》《信不信由你》。这些题目粗略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给学生选材提供一个参考,但细细研究,却可以发现,这些题目并非只是题目,对选材的方向、范围、主题思想,学生都可以通过题目来拓展思维。
  这些题目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题目即事情:《捉蚊趣事》《她收到了礼物》《爷爷戒烟了》。从这些题目中,学生可以看到文章写的是什么事情。因为题目已经明确告知了。第二类,题目即中心:《一件烦心事》《照片里的温暖》。从这些题目看,具体文章写了什么事情难以确定,但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非常清楚,有“烦心”,也有“温暖”。第三类,题目即想象:《家庭风波》《教室里的掌声》《信不信由你》。这些题目,即使仔细研读,也始终无法确定文章写的事情是什么,也无法揣测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但是,学生可以发挥各种想象。借助这样的题目进行参考,学生选材的多维度和新颖度,都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提升。因此,从习作提示和提供的题目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次习作选材有很大的余地,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揮,从而完成“写什么事”的目标。
  3. 表格填空,提纲启蒙
  确定了写什么,自然要思考怎么写。教材安排了在写之前,完成表格的填写。   表格恰恰跟笔者在进行精读课文教学时运用的表格相反。前一张是从文章到表格,这一张是从表格到文章。前一张有文章内容可以整理,这一张没有文章内容,内容在心里,需要学生把思考的内容经过分析整理,并用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从思维到文字,从无序到有序,难度提升,思路清晰,对完成习作是关键的一步。統编本教材学写提纲的内容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安排的表格整理,就是习作提纲的启蒙。这张表格很明显是为“把事情写清楚”做准备的。写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已经能把文章的顺序、脉络理清楚了,就差最后一步落笔成文了。
  4. 多元评价,指向目标
  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既强调通过习作来更好地沟通,也注重在交流中相互激发、主动反思以发展习作能力。
  在习作评价方式上,我们也要打破单一评价的方式,实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的评价内容上,教师要突出重点: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在习作讲评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进行评价,适时引导学生回顾精读课文、初试身手、习作例文,明确可以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等,让评价有据可循。
  当然,评价时以鼓励为先,评价形式要多元,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相结合。比如可以选择几篇达到要求的习作作为范例,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发现写作的优点。针对没有达到要求的习作,应当鼓励学生针对不足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也可以把所有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收集起来,从习作要求的维度归类梳理,聚焦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修改。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本单元的评价重点,开展习作心得体会分享,明确习作好在哪里,怎样写更好。必要时还可以再次引入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中的典型语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实现二度修改。
  在习作单元教学时,当以完成习作为终极目标进行整体推进,教师要因学情而用,顺学情而导,真正发挥课文、例文的功能,《交流平台》“提示”的功能,《初试身手》“练习”的功能,让学生在感知具体写法中,练习尝试,自我建构,最终实现习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国平,许洪建.解读 洞察 落实——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J].辽宁教育,2020(01).
  [2]蒋琳.素养为本的单元整体设计——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9(10).
  [3]林瑜.主问题·支架·迁移——基于整体设计的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教学策略[J].新教师,2019(09).
其他文献
摘要:五体球是把足球和篮球进行融合创编,以人体手脚头(脑)等五大部位进行传控、转换和得分的新兴球类运动项目。作为一项原创项目,其新颖性、挑战性、趣味性、观赏性兼备,适合中小学生参与。文章对五体球运动在中小学推广进行了SWOT分析,分析项目优势、机遇、劣势与挑战,提出建议和参考,以助力五体球运动在中小学的推广。  关键词:五体球运动;中小学;SWOT分析  五体球运动适合中小学生参与,在2018年“
期刊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朝正确方向发展的学科,而礼仪是思想道德中的基础内容,教师运用SACE-R教学模式,通过故事、生活情景、活动以及榜样等策略向学生讲授礼仪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运用由不自觉变为自觉,将中华美德植根于学生心中,使其成为学生自身素质的一部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SACE-R教学模式;礼仪教育  小学阶段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最关键的时期。然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数学在内的基础教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当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
期刊
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工具。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进行阅读和习作,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因此,提高识字效率在低年級语文教学显得尤其重要。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并运用有效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关键词:识字兴趣;识字方法;识字效率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
期刊
摘要: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的价值准则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纽带,是和谐人际关系的良药,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阶梯。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有助于塑造学生理解、尊重科学的价值观,形成理性思辨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诚信品质;培养策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
期刊
摘要:为了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加强他们自身的学习兴趣,为未来的生活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就笔者利用思维导图在英语单词、阅读和写作三个方面的教学进行阐述,以期为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助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教学;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发明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是学习者对特定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
期刊
摘要:低年级阅读教学要遵循课程标准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丰富和充实主观世界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关键,也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章主要从注重朗读训练,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以情激情、以情导情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教学;朗读训练;语言文字训练  一、注重朗读训练  于永正老师说:“阅
期刊
摘要:经典名著承载着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理解,并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和个人的生活提供借鉴。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在数学教学中巧用经典名著进行教学,将问题立体呈现,用故事替换公式,让学生发现规律,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经典名著;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之中,如果只注重结论教学,忽视过程教学,学生
期刊
摘要: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正在成长的时代新人,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懂得维护学生的自尊,懂得呵护这些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对此,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关爱学生和尊重学生,还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信心,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道德意识,促进道德认知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尊重学生;教育理念;德育教育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古代的一位官员微服私访,路过一片农田,看见一个农夫
期刊
摘要: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使留在农村里的儿童因长期缺少父母关爱而感到孤单无助。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班主任要全方位了解留守儿童、用真爱关心他们、关注他们心理健康,让他们在温暖的班集体与和谐的家庭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班主任工作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也不断深化,城市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大批劳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