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研学旅行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36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研学是学校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知、情、意、行”是红色研学的目标要素,然而学校在开展红色研学的评价过程中,时常淡化了“情”,忽略了“意”,缺失了“行”,导致红色研学有形无质.表现性评价则注重“知、情、意、行”的评价,通过确定表现目标,选择表现任务,对照评分细则实施评价过程,科学地评估学生在红色研学课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全面发挥课程价值,达到研学的目的,实现实践育人的目标.
其他文献
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为他们的思考提供了必要的素材.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其他各种智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厘清观察类型,准确定位观察方向;明确观察目的,提高观察的效率;渗透观察方法,确保观察的有序性;培养观察习惯,保证观察的客观性,让学生在司空见惯的事物现象中发现真理,进而辨识事物本质,提升思维能力.
大单元视角下的教学,要求教师站在整体、全局的高度,以单元话题为基础,统领核心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主动的、连续的、深度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习得情感.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是历史主题单元,是培育学生爱国爱党情感的绝佳载体.学校以思政课教研组为核心团队,展开了全体授课教师卷入,面向全年级学生的历史主题单元教学实践.研究团队立足大单元,通过研析单元内涵、创新学习方式、探寻整合路径等方式整体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触摸历史脉搏,深化单元学习价值,为历史主题的思政课教学探索了一条具
学生个体成长经历的不同,导致他们前概念的水平不一,表现复杂.基于对学生认知的把脉分析,探寻可以引发科学探究的契机,是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通过“运用测试分析,了解学生前概念;根据前概念水平,设计学习支架;聚焦疑惑点,推进概念建构”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促进学生实现科学概念的有效建构.
课堂提问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主动探究,落实核心素养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提问方式、把握提问时机、拓展提问深度三个策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思辨思维、建构学生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第19届杭州亚洲运动会的临近,杭城校园如何借助亚运东风,对亚运主题元素进行开发和利用,让亚运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学校基于校园基本要素,积极探索利用亚运主题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途径,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思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语言的运用.微信是现代生活中非常普及的信息交流工具,微信公众号的内容集声音、视频、图像、文字于一体,可以使知识更立体化、形象化.借助公众号推送课堂动态,展示学生作品,拓展课外资源,链接热门新闻,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能够促使英语教学走向信息化、网络化,提升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以场景思维助推学习改革逐渐成为教育热点.通过对场景思维和场景思维助力STEAM学习的效果的分析,学校和教师积极探讨基于场景思维的学习策略.具体可以通过“三场、三导、三化”的方式营造真实情境,搭建学习支架,促进跨学科整合,由此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其适应未来学习发展的要求.
具有延续性的教学方法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尤为重要.要实现英语小升初的精准衔接,必须改变当下小初英语各管一段的“断层”现状.走精准衔接之路,须根据学段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迁移延伸,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整合,对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采用整合延伸、迁移融合、渐变适应等策略,促进小升初英语的有效衔接,从而获取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双赢.
座位编排作为课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田型、U型、圆形等多种音乐课常见的座位编排方法,通过改变学习环境中的人际距离,拉近师生间、生生间的关系,从而使教学内容呈现出最佳表现形式,由此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音乐课堂的学习效率.
活动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被广泛运用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活动策略能让学生在认知深化中学会综合分析,在道德辨析中学会理性评价,在认知冲突中发展创新性思维等,由此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