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决定了其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不同于本科院校、中专学校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建设。笔者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着手,提出了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 高职 金融与证券专业 建设思路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金融业迅猛发展,形成了现代化的金融体系,金融从业人员需求不断增长。与此相比,我国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却不尽人意,原因在于我国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教学的方方面面缺乏高职特色,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不如本科生丰富、技能不比本科生强。因此,以市场为导向,准确进行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培养金融企业急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专业定位
金融类企业的岗位分为管理研发类、业务操作类、客户服务类三大类。从人才能力要求上看,管理研发类岗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一般要求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或具有在相关行业或岗位较长时间的从业经历;而业务操作类以及客户服务类岗位的学历层次以及从业经验要求相对较低,一般招聘对象为大专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因此,笔者认为,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的岗位应定位为: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企业的综合柜员、零售理财经理助理、零售客户经理助理等岗位;证券公司的柜员、客户服务、营运员、操盘手、理财客户经理助理等岗位。发展岗位应定位为: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等基层管理人员。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关系到学生在学校能学到的知识、掌握的职业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岗位等问题,相当于企业产品的性能用途,必须具体明确。金融与证券专业应培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职业素质
1. 具有良好的仪容仪表和得体的工作行为规范;
2.具有谦虚、好学、诚实守信、忍耐、宽容等优良品质;
3.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4.具有较强的制度规范管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5.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掌握知识
1.掌握专科层次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就业岗位所必需的计算机基本理论、网络基本理论;
3.掌握金融法规、金融学、证券市场基础、市场营销等专业基础知识;
4.掌握金融、银行、证券等专业知识。
三、职业能力
1.具备银行柜台业务、信贷业务的处理能力;
2.具备证券投资业务的处理能力;
3.具备金融产品营销能力;
4.具备运用相应软件处理银行业务、证券公司业务的能力。
四、职业资格证书
1.职业岗位资格证书:要求取得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基金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从业资格证书等任一种。
2.英语证书:要求取得高等学校应用能力考试B级证书。
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首先是职业技术教育,然后才是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本质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教育。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的设置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
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应是通过对相关金融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了解其岗位需求,分析相应岗位的职责及任职条件,形成典型业务的任务框架(见表1);进而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真实的岗位任务及其业务流程为依据,对行动领域进行整合、序化、加工和处理,转化而形成基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相应岗位典型业务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见图1。
表1 金融与证券专业面对岗位及岗位职责、任职条件一览表
图1 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注:图1中加星号的课程属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模式
对于职业技能学习领域课程,应尽可能地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每一模块均以业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各模块的教学设计均由六个步骤构成,即: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价反馈,每一模块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行动模式(完整工作过程)。如,“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储蓄业务”模块的教学设计可由六个步骤构成:
第一步:明确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储蓄业务是一个学习情境,也是一个典型工作任务;
第二步:设想出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储蓄业务的内容、程序、阶段划分和所需条件;
第三步:从储蓄业务计划阶段列出的多种可能性中确定最佳解决途径;
第四步:进行完整的储蓄业务的工作流程的操作,如开户、存款、取款、销户等;
第五步:在储蓄业务实施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得出所期望的结果,如准确、高效地为客户办理业务;
第六步:通过教师测评、学生自评、专家点评等多方面对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以便不断对教学过程设计进行修正;
教学内容
依照“必须、实用、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本着“必须、实用”的原则,所开设课程应涵盖金融与证券专业面对岗位的主要业务,为学生日后就业拓宽渠道;开设银行、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课程,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拿到一种本专业相关从业资格证书;综合实训资料应来源于长期合作企业,采用软件与实际工作所用软件完全一致。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贯彻“够用”的原则,重点讲授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应掌握的内容,适当增加难度和深度以满足理解力好、领悟力强的同学。
教学方法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下,除了常用的讲解、提问、启发与引导、案例等教学方法外,还应采用一些特色教学方法,包括情景模拟法、业务竞赛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倾听和表达。
一、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教学必须再现企业真实工作场景。教师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场景,学生在场景中分角色去完成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学生按规范的职业礼仪及操作规程“准确、规范、高效”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二、业务竞赛法
业务竞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贯穿于多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具体竞赛项目可包括金融行业服务礼仪竞赛、点钞业务竞赛、珠算竞赛、模拟炒股比赛等。通过全方位的竞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对高职教育来说,考核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而不是单纯记忆知识的能力。因此,对于专业基本技能学习领域和职业技能学习领域的课程来说,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必须予以改革。其中,理论教学考核可采用笔试、口试、报告等方式。实训业务考核应根据平时单元操作考核、竞赛成绩、总结报告等项目按比例综合得出。顶岗实习考核应根据实习表现、实习报告、毕业设计等项目按比例综合得出。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 高职 金融与证券专业 建设思路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金融业迅猛发展,形成了现代化的金融体系,金融从业人员需求不断增长。与此相比,我国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却不尽人意,原因在于我国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教学的方方面面缺乏高职特色,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不如本科生丰富、技能不比本科生强。因此,以市场为导向,准确进行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培养金融企业急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专业定位
金融类企业的岗位分为管理研发类、业务操作类、客户服务类三大类。从人才能力要求上看,管理研发类岗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一般要求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或具有在相关行业或岗位较长时间的从业经历;而业务操作类以及客户服务类岗位的学历层次以及从业经验要求相对较低,一般招聘对象为大专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因此,笔者认为,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的岗位应定位为: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企业的综合柜员、零售理财经理助理、零售客户经理助理等岗位;证券公司的柜员、客户服务、营运员、操盘手、理财客户经理助理等岗位。发展岗位应定位为: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等基层管理人员。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关系到学生在学校能学到的知识、掌握的职业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岗位等问题,相当于企业产品的性能用途,必须具体明确。金融与证券专业应培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职业素质
1. 具有良好的仪容仪表和得体的工作行为规范;
2.具有谦虚、好学、诚实守信、忍耐、宽容等优良品质;
3.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4.具有较强的制度规范管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5.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掌握知识
1.掌握专科层次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就业岗位所必需的计算机基本理论、网络基本理论;
3.掌握金融法规、金融学、证券市场基础、市场营销等专业基础知识;
4.掌握金融、银行、证券等专业知识。
三、职业能力
1.具备银行柜台业务、信贷业务的处理能力;
2.具备证券投资业务的处理能力;
3.具备金融产品营销能力;
4.具备运用相应软件处理银行业务、证券公司业务的能力。
四、职业资格证书
1.职业岗位资格证书:要求取得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基金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从业资格证书等任一种。
2.英语证书:要求取得高等学校应用能力考试B级证书。
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首先是职业技术教育,然后才是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本质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教育。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的设置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
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应是通过对相关金融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了解其岗位需求,分析相应岗位的职责及任职条件,形成典型业务的任务框架(见表1);进而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真实的岗位任务及其业务流程为依据,对行动领域进行整合、序化、加工和处理,转化而形成基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相应岗位典型业务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见图1。
表1 金融与证券专业面对岗位及岗位职责、任职条件一览表
图1 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注:图1中加星号的课程属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模式
对于职业技能学习领域课程,应尽可能地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每一模块均以业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各模块的教学设计均由六个步骤构成,即: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价反馈,每一模块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行动模式(完整工作过程)。如,“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储蓄业务”模块的教学设计可由六个步骤构成:
第一步:明确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储蓄业务是一个学习情境,也是一个典型工作任务;
第二步:设想出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储蓄业务的内容、程序、阶段划分和所需条件;
第三步:从储蓄业务计划阶段列出的多种可能性中确定最佳解决途径;
第四步:进行完整的储蓄业务的工作流程的操作,如开户、存款、取款、销户等;
第五步:在储蓄业务实施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得出所期望的结果,如准确、高效地为客户办理业务;
第六步:通过教师测评、学生自评、专家点评等多方面对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以便不断对教学过程设计进行修正;
教学内容
依照“必须、实用、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本着“必须、实用”的原则,所开设课程应涵盖金融与证券专业面对岗位的主要业务,为学生日后就业拓宽渠道;开设银行、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课程,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拿到一种本专业相关从业资格证书;综合实训资料应来源于长期合作企业,采用软件与实际工作所用软件完全一致。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贯彻“够用”的原则,重点讲授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应掌握的内容,适当增加难度和深度以满足理解力好、领悟力强的同学。
教学方法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下,除了常用的讲解、提问、启发与引导、案例等教学方法外,还应采用一些特色教学方法,包括情景模拟法、业务竞赛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倾听和表达。
一、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教学必须再现企业真实工作场景。教师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场景,学生在场景中分角色去完成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学生按规范的职业礼仪及操作规程“准确、规范、高效”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二、业务竞赛法
业务竞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贯穿于多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具体竞赛项目可包括金融行业服务礼仪竞赛、点钞业务竞赛、珠算竞赛、模拟炒股比赛等。通过全方位的竞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对高职教育来说,考核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而不是单纯记忆知识的能力。因此,对于专业基本技能学习领域和职业技能学习领域的课程来说,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必须予以改革。其中,理论教学考核可采用笔试、口试、报告等方式。实训业务考核应根据平时单元操作考核、竞赛成绩、总结报告等项目按比例综合得出。顶岗实习考核应根据实习表现、实习报告、毕业设计等项目按比例综合得出。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