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远门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joc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10岁那年,妈妈说要带我出一趟远门,我听了那个高兴劲儿甭提了,连忙问要去哪儿。妈妈说要到当涂县江心洲她的舅舅家,她的舅舅虽然不在了,但舅母还在,还有表哥表弟。妈妈还说她的那些表哥表弟,我要叫他们表叔。一提到表叔,我感到特别亲切,因为那时流行京剧样板戏,我对京剧《红灯记》里李铁梅唱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非常熟悉,自己也能跟着哼几句,心里就对表叔存有好感。我暗想:有没有和《红灯记》里那个“磨剪子戗菜刀”一样的表叔呢?那可是我最崇拜最喜欢的人物了。妈妈又说,到江心洲去,要过江。我听了,更是高兴不已。平时我们这些孩子从大人们那里听来一句话:江无底,海无边。意思是说江很深,海很宽。但到底是江深还是海深,江宽还是海宽,我们争论个没完,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大家都没见过江和海。这下我看到大江了,回来不就可以告诉村里的小伙伴和学校里的同学了?想到这儿,我心里美滋滋的。
   那年的大年初二一早,妈妈收拾一番,就带着我出了门。走了将近3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江边。一看,嚄,江真大呀!向对面望去,隐隐约约的,再向两头看,根本望不到头,只见江水卷着浪花滚滚向前,江面上漂着船,看起来很小,其中一只帆船一颠一颠地向我们这边漂来,一会儿抵达岸边,船上的人一一上了岸,待最后一个人下了船,我和妈妈开始上船。人坐好后,船工升起了白帆,船又漂走了。这是一只木船,不大,一次也就坐上10多个人。在这偌大的江面上,坐着这么一只小船,四周都是波涛滚滚的江水,心中还真有点害怕。我突然冒出一句:“妈妈,听说江里有江猪子……”还未说完,妈妈连忙用手捂住我的嘴巴说:“你这孩子,怎么想起说这个话,这要叫江猪子听到了,会把我们的船拱翻的。”听了妈妈的话,我吓得张大了嘴巴,忙在心里求告:江猪子呀,你千万不要拱我们的船,这可是冬天,水冰冷冰冷的,要是掉进江里,会被冻僵的。就这样,我胆战心惊地望着江面,生怕看到可怕的江猪子,直到船靠近了岸。船离岸边还有一段距离,需要伸出一块长长的跳板,一头搭在船上,另一头搭在岸上,下船的人需从跳板上小心翼翼地经过才能走到陆地上。
   中午时分,我和妈妈到了表叔家。这里我有三个表叔,妈妈指着他们,叫我一个个喊。而二表叔,戴着个棉帽子,模样真有点像《红灯记》中磨剪子的,人也亲切,这天晚上,我和妈妈就住在他家里。第二天,他们那儿唱戏,二表叔又带我去看戏,我个矮,看不到,他就让我骑在他的肩膀上看,台上的人在“咿咿呀呀”地唱,我听不懂,就要下来。二表叔买了根甘蔗给我吃,叫我站在他身边。好不容易等到戏唱完了,二表叔望着我嘿嘿笑了两声,似是不好意思,说道:“饿了吧?快回去吃饭吧。”说罢,就把我架在他的肩上背了回来。
   初六那天,我和妈妈要回家了。这天天气特别冷,因为初五下了一场雪,初六放晴,但气温骤降,又刮着风,地面结了冰。好在有二表叔送我們,一路上说着话,不知不觉到了江边,船却刚刚驶走。
   约莫半个小时,船来了,待下完了人,岸上的人开始抢着上船,这么冷的天,大家都怕船坐不下而被滞留。可那跳板窄窄的,你拥我挤容易掉落水里。看这情势,二表叔一把抱起我,踏上跳板,把我送到船上,待妈妈也上来后,二表叔才下船和我们告别。
   至于那次出远门回到家,我怎样在小伙伴和同学面前炫耀我见过大江,我一点也记不得了。而在江心洲与表叔们相处的一点一滴我却始终记忆犹新。
其他文献
昔日峥嵘化雨烟,  韶华流逝顺其然。  高龄八秩从头越,  詩海扬帆不羡仙。
期刊
许多影视剧里,老上海大店小铺鳞次栉比、百业俱全,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在繁荣的老上海街市,每个店主都希望为自己的商铺取上一个好名字,因为店名对商店来说不仅有关声誉,有时甚至还会影响生意。一些店铺名沿用至今。那么,上海的老字号都是怎样取名的呢?  以姓名作为店名  以自己的姓名作为店名最为简单,既可表示产业为己所有,又能建立自己的声望。这类命名方法,一种是将姓名全部上牌,如广东路上创办于1933年的“杨
期刊
艰辛无所惧,豪气贯长虹。  探水鱼潜底,勘崖鹫绕峰。  制图择比例,设计莫雷同。  野外山川秀,奔波樂此中。
期刊
宅后芳园伴岭岗,  涓涓涧水入池塘。  客來旋宰塘中鲤,  煮酒烹茶论宋唐。
期刊
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家家吃饭都用瓷碗。记忆中,我吃饭最喜欢用的是家里的花碗,碗边沿有一圈细小的金边花纹,碗侧还有几排半透明的圆点,整个碗晶莹剔透。碗底有个字,是父亲名字中的“高”字。  那时,农村吃饭有个习惯,只要天气好,村民都喜欢端着碗来到村中一棵大树下,蹲在地上边吃边聊天。吃完饭后把碗往地上一搁,或下象棋,或抽口旱烟。大家把碗摆在一起有时难免会搞混,为了避免拿错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户户都
期刊
吾生何憾?布褐尘埃满。涉水爬山霜为伴。风雨行程辗转。  歲老蓬荜生辉。庭前燕掠莺飞。欣喜家添才俊,呢喃寄语春晖。
期刊
发生在1935年5月的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重要战斗,也是红军长征途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在这场战斗中,22名勇士用大无畏的精神,冒着枪林弹雨,为中央红军顺利渡河,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在这22名勇士中,有一人是江西宜春籍的,他就是革命先烈刘梓华。  别妻离家 参加革命  刘梓华原名刘友芝,1912年农
期刊
夕阳映照彩霞天,  喜盼相逢樂少眠。  离散卌年常忆旧,  放歌飞舞满芳园。
期刊
早春经雨后,  绿水涨池塘。  燕尾金波剪,  莺歌玉树忙。  远山除暗色,  杏眼奪新妆。  最是怡心处,  交欢两浴鸯。
期刊
怀水怀山览翠峦,  宜居城市岂虚传?  神仙也恋温泉美,  月落红尘不返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