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专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bow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普及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服务专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
  关键词:服务专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普通高职院校通常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让学生具有初步计算机学习和应用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岗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计算机实际使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强不强决定了学生后续课程的兴趣和自信心,也决定了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由于各地中学计算机教育不均衡和各专业的需求不同,面对绝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必修课采用一个大纲、一套计划、一本教材、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是行不通的。因此,形成一套为非计算机专业服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已成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1教学现状
  目前,我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本上是以省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为目标,在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等内容的课程,在第二学期强化辅导,帮助学生通过等级考试。这种教学模式优点是利用课时数少,教与学的目标明晰,学生的重视度高,教学任务完成的好,考试通过率高;缺点是缺乏对不同专业需求的深入研究,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往往采用相同的要求、相同的大纲、相同的教材,没有针对性,这就难以实现和专业密切结合,难以体现不同专业对应用能力的不同要求。
  2“服务于专业为导向”的内涵
  “服务于专业为导向”的具体涵意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同一门课程面向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如何体现与专业应用结合的特点;二是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有何不同,如何体现专业需求特点。目前我院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处于知識普及型向服务于专业型的转型时期,沿用多年的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为基本框架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在知识分层和专业分类教学方面体现专业需求的导向很不明确。
  3教学改革具体实践
  针对现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缺点,我们从能力培养出发,以日常活动的行为规范为主线,以实际应用为案例为引导,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3.1情景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专业的工作性质,根据专业方向模拟将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情景,设计与情景匹配的一些案例,将要掌握的知识与案例结合。学生学习时目的明确,增加了学习兴趣,在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对计算机作为工具在自己的工作中将发挥的作用有了直观的了解。
  根据我院各专业情况及教育部关于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方针策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块分为必选模块和可选模块。通过调研了解社会需求,确定必选模块为各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计算机基本配置;能输入文字并编辑;会制做表格进行计算和数据管理;能制作演示文稿并修饰;能上网检索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除了上述计算机知识以外,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增加如电路图、流程图的制作;电子表格的复杂函数应用及高级数据管理;图形的简单处理;Word文本的高级排版等,这些属于可选模块。每个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都是由必选模块和可选模块组成,至于选什么样的可选模块完全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进行按排。
  3.2项目化教学为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项目设计则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在必选模块中我们设计了毕业论文排版的项目。毕业论文排版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通过学习分节、设置奇偶页不同的页眉页脚、自动生成目录、设置格式和样式等来掌握Word高级应用的知识。在选用模块中我们为艺术专业的学生设计了制作宣传海报的项目,通过项目任务掌握图文混排,美化文档的技能。为机电系学生设计输入公式和绘制电路图的项目任务,掌握公式输入和电路图绘制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项目任务,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好服务专业的宗旨更加明确。和传统的不分专业教学相比,这种方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的道理,更加能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过去“老师讲破了嘴皮,学生心不在焉”的教学状况。
  3.3理论实践一体化为教学手段
  计算机应用课程有一半的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讲起来枯燥,不能引起学习兴趣,课堂上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我们将理论与实践合并在机房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操作部分在机房授课实践,理论知识部分也在机房使用多种形式教学。一利用课件图文并茂的讲述理论知识,二、以讲座的形式对某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比如假设现在个人去买电脑,应该如何配置,性能如何。这样可以摆脱书本的束缚,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相接合,开拓学生们的眼界。三、以宣传或新闻做为引入,介绍当前计算机发展动态介绍新知识。实践内容更是利用电子教室,通过广播教学、分组讨论、学生演示等方法直接完成教与练的两大步骤。这样学习起来印象深刻,学习效率会提高,真正地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
  经过如上的改革,将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和基础性,确保该课程更好的服务于专业,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这一工具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张少芳.管理类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J].信息技术,2013(12)
  [2]王秀芝.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3]朱亚东,陈玉.对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建立的深层思考[J].职教论坛.2012(8)
  作者简介:施炜(1973-)女,江苏南通人,副教授,硕士学位,江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方向的研究。
其他文献
简要叙述了无纸记录仪在轮胎硫化罐过程检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同时对新技术在传统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带来的现代管理理念及潜在经济效益作了扼要的介绍。 The paper briefly
【内容摘要】: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它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四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其全面地掌握这门语言。正因为如此,在英语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自主发展,摆正教与学、训与练、文与道、课内与课外等诸多关系,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够挖掘他们潜能,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教会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一个语言环境。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教学
DK7736大厚度可调线架线切割机床改进DK7736大厚度可调线架线切割机床的后引丝导轮是该机床运丝系统的重要部件,又是容易损坏部件,需要经常的检修与调整,由于原设计的对后引丝轮的导轮套所采
为探讨“无症状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状况。研究人员对66例患者进行纤维内镜复查,并钳取胃窦、球部粘膜作病理学多项检查。结果显示:内镜下36.4℅的患者球部仍有溃疡,51.5℅有球部炎
该文概括介绍了变频调速器在离心机上的应用过程,论述了变频调速器无制动单元和制动电阻在大惯量负荷中的快速制动问题。
该文着重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无纸记录仪中流量测量的软硬件设计。该无纸记录仪能测量流量以及来自传感器的标准工业信号。通道数:8;最高检测速率:1次/秒;精度:±0.2℅;存储器容量:60K/通道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文章在指出当前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遵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并提出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  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必然结果。教师要强化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努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关键词:浅谈;新课程标准实施;探讨;数学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6  1.引言  2001年教育部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2003年启动的高中课程改革,试图以课程为突破口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1]。2005年,中小学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哈密尔顿体系的分析复合材料柔性梁的有限单元列式。充分考虑了复合材料柔性梁的变形特点,分析时采用了Giavotto等人的翘曲位移模式和Hodges等的几何非线性模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个体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要求个体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把它当作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提倡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因此,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然,教师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性,自觉地把握好自己的教学活动。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1.建立和谐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