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听课评课促提高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课异构,是近年来才时兴起来的一种教学交流形式,它是不同教师选用统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实际。他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展示教学者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引发教学者智慧的碰撞。同时,使听课者在比较学习中感受不同设计的优劣,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培训和提高的作用。
  正是抱着这样的期待,我校语文教研组于10月11日下午举行了同课异构听课评课活动,由谭靖、黄兴春两位新老师执教《散步》,全体语文教研组的教师齐聚一堂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主要是围绕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有效提问以及针对叙事散文课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当天下午初一的两位教师谭靖、黄兴春展露的教学风采各有千秋。每个听课老师都是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听课评课的,因此,整个评课过程可以说是热烈而又有序。每位老师各抒己见,在对两位老师给予肯定的基础上,结合两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有效课堂提问等方面进行了叙事散文课題研究的反思和探讨。众人拾柴火焰高,本次活动就叙事散文的教学基本模式作出了初步的梳理和整合。
  首先许多老师提出不同类型的体裁特性对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制约,而了解叙事散文的特性是实施教学的前提。针对叙事散文的特性,教语文的张校长认为叙事散文的切入也应该有落脚点,他认为在尊重散文的个性之下,文趣、理趣和情趣在叙事散文教学中是不能舍弃的。而教师在解读这类叙事散文时也应该追问三个问题,这篇文章的文趣、情趣、理趣在哪?就《散步》课文具体执教过程中,谭靖、黄兴春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立足了三个着眼点,在“大词小用”和对称句的品读上、亲情的品味上、生命和责任的感悟上均有了一定的涉及,而这恰恰就是三个“趣”的体现。
  其次,听课老师指出课堂中的有效提问非常重要,提问应该要有延续性、系统性、针对性,切忌过于随意笼统。这就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精心设计问题,同时很关键的是课堂中师生互动是否合理并有价值。而本次两节课都主要体现了问答式,师生的对话非常遗憾没有连续对答,大多是形成了一问一答,没有充分展现生生探讨和师生多方交战的精彩。教研组要求各位老师能掌握类型课文的特性之外还能多参考类似的文献,还要多观摩各校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能很好地针对此方面形成一些系统性的课堂模式。而各位老师在深思之余也得到了很好的启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丁少军、薛爱民、陈余等多位老师的精彩评析。他们提出两位年轻教师虽然有意识地运用了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走进文本并品悟文章。但是在开头时直观的感悟上仍嫌不够充分,也就是缺少了入境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家写散文,营造美的意境是其用心所在;读者阅读散文,须入这个“境”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才能得其滋味。入境意味着读者与作品“无隔”,仿佛是眼前之景,亲历之人事,情从肺腑中出,文字从笔端而下。而张校长就认为联想和想象是打开文境之门的钥匙。而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三种方法可以借用。其一,创设与文境相应的情景氛围,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如谭靖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让讨论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文本。其二,设计引导式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思维导向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有的问题直接导向形象思维。如具体执教过程中黄兴春老师借一个“假如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能理解爸爸的决定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转化成局内者的视角,与文本情景中的人、事、物进行对话和交流;其三,通过美读创造情境。散文是一种适合涵咏的文体,随文思起伏、与文情跌宕的美读以声造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在第一节课中老师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以及针对细节的反复品读让学生在氛围中直接产生最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但是仅有对叙事散文的感受和体验是远远不足的,学生还需跃出文境,对散文进行理性的品悟和赏析。如,挖掘散文所蕴涵的价值,欣赏散文不同的风格趣味,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交汇和碰撞。“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是散文阅读思维(或心理)的完整过程,“入乎其内”是感受,是体验,是沉潜涵咏。“出乎其外”是沉静中的回味,是思想感情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这次教研活动让老师们既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又进行了很多理性的思考。真是收获颇多。我校这次语文同课异构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它绝非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这是一次成功的同课异构,更是一次让我校语文教师深入的职业反思。面对同课异构, 我们不仅要同中求异,更要在异中求同,从个性的教学流程中提炼出共性的内容,形成对自我教学能力有益的补充。
  (作者单位:重庆云阳宝坪初级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学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  作为语文教师,我顺应时代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论,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艺术的研究者,
期刊
【摘要】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美术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就体现在它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上,而绘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想象的最直接的手段。过去传统绘画教学是一种模仿性的教学,随着幼儿园整体课程的改革,幼儿教育者都意识到这种教学法对儿童美术发展而言是“倒行逆施”,作为幼儿教师,教孩子绘画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
期刊
【摘要】“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有效沟通,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宽容是教师与“格格不入”型学生相处最好的调和剂。及时的肯定与激励,让安于现状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热爱,让那些默默无闻的孩子感受到温暖。  【关键词】沟通 心灵 宽容 激励 热爱  班主任的使命是什么?我以为,就是以我们每一颗温柔的教育之心,去唤醒埋藏在他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而有效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行为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体验快乐,享受快乐的过程。如果说,学生的快乐体现在感官上的愉悦,思考、探究的乐趣,收获时的喜悦和人际交往的享受;那么教师的快乐,则体现在积极互动之中,体现在教学期待的实现之中,体现在师生间彼此分享之中,体现在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之中。  【关键词】水到渠成 教学相长 珍视差异 落实主体  一、水到渠成——收获期待之乐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
期刊
【摘要】提高小学语文素养这一内容提出多年,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实施起来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从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三个维度”的相互渗透、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等方面对苏教版语文课例进行分析,以此来促进语文素养的有效整体提高。  【关键词】语文素养 助推器 润滑剂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对教育界的关注越来越多。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在进行研究和探讨,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方案的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做好教师的指导作用。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合理的习作教学思路,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对习作练习的兴趣,自觉的与教师配合,进行习作任务的完成。本文主要对新课程下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的新思路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
期刊
【摘要】通过学习课程教育理论,实践和体验生活,使我们对课程的教育资源有了全新的理解。教育资源不再限制于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也成为幼儿园一项重要而特殊的资源。通过正确引导,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紧密联系,搭建家长交流的参与平台;抓住契机,创设家长的参与环境。相信幼儿园丝绸文化课程将带给幼儿一个健康、快乐、完整的童年。  【关键词】幼儿 家长资源 丝绸课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园在专家
期刊
【摘要】现如今,农村学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逐渐被“小班化”。但尽管生源逐年减少,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这却是一个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千载难逢的好机会。“PK”是娱乐性节目超级女生中的一种比赛形式,它的特点:1.把个体或团体的优劣淋漓展现,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2.反对了传统的大牌沙龙,能够“人尽其才”,相互促进;3.PK真实、直观、明朗,是外界认识个体或团体的优秀途径。而这些特点不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
期刊
【摘要】初中历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基础教育重在“基础”,重在学习基础知识(这里指广义的知识,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领域)。“基础知识”的本质在于 “一是它的普遍性,二是它的实用性”。基础教育阶段是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要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基础,总之
期刊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总带有个体的情感化倾向,这种倾向是长期积淀的情感与理性交互作用的结果。对于以感性为主,去反映周围世界的小学生来说,这种探索性的情感体验将赋予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独特的个性化色彩。如何依据小学生的自身特征来拓展其学习天地?我认为引导其进行情感体验不失为一种捷径。  一、认识——情感的启蒙化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位好的老师,即使在教给学生字、词、句时也会恰当地调动学生的情感。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