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给孩子多少爱?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么,儿童糖尿病现在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什么因素导致了儿童糖尿病的爆发?这一代孩子与上一代甚至更早一代相比,社会环境的改变是否与其发病有关?
  
  都是肥胖惹的祸
  
  据李文慧教授介绍,美国曾预言: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中,有1/3的人在其一生中将发生糖尿病。节俭基因学说是说明现代社会糖尿病急剧增加的一种理论。人类经历了食品极度缺乏的年代。为了更好地利用进食的食物、最大可能地节省和储存能量,人类体内有了节俭基因。社会的发展要远远快于人类遗传基因的改变。例如,最近30年,我国人民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的遗传信息则没有很大改变。尽管我们现在食物的供应非常丰富,消耗能量的运动大大下降,但节俭基因仍然在发挥作用,将我们进食的过多能量存储在体内。如此就造成了肥胖症的蔓延。肥胖是酝酿2型糖尿病的土壤。
  目前,德国12~18岁的孩子,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是1%;美国调查的结果是0.5%;我国做过一次2万人的调查,发病率大约为0.3%,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有数亿儿童,这个0.3%折换成绝对数字,就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单就北京而言,有25%的孩子步入了肥胖之列,其他城市也不会少,甚至有些更多。儿童肥胖的倍增,导致包括糖尿病在内的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发病率剧增,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每到两个假期,就会出现很多“小胖墩”来就诊,其中大约20%的患儿血糖偏高,有的还合并血脂紊乱、高血压等。前10年,每年看到的儿童糖尿病也就几个;可是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几十个孩子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在整个糖尿病门诊中,儿童的比例明显提升了。
  
  社会发展影响了孩子?
  
  李文慧教授介绍说:跟以前相比,现在的孩子饮食变化很大。国家经济明显改善,1990年后,所有的食物资源都充足了。研究发现,与1980年比较,城乡居民现在的粮食消耗量基本一样,但是肉类和油脂消耗量增加了6倍,糖类的消耗增加了2倍。
  深究糖尿病发病率的剧增,饮食结构的改变是最主要的原因。1980年前后,普通家庭的油脂摄入量大约是10%,油脂和肉类加起来不过30%。而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呢?在大城市,很多家庭的油脂摄入量已经超过了40%,而粮食提供的热量不到50%,蛋白质还要占一部分。实际上,油脂和蛋白质已经占了一半以上,油脂的比例大致提升了5倍以上。
  还有一个改变就是运动的减少,以前的人走路、骑车比较多,走1小时路,能消耗掉200~250千卡的热量,骑1小时车可以消耗100~125千卡的热量。假如一个人骑车上下班,来回各1小时,那么,两小时就能消耗200多千卡的热量,也就是说两周就能消耗3000多千卡,减掉0.5公斤体重,坚持一个月就能减1公斤。现在的孩子上学或出行,主要是坐公交或由家长接送,走路的机会太少了。
  另外,现代通讯设施(如电话、网络)发达,打个电话、上一下网就可以解决很多事情,并不需要亲自去做。
  
  宠爱也是一种压力
  
  除了外界的变化,这一代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王爱华医生介绍说:独生子女的生活有利有弊。过去的孩子是阶梯式地成长,家庭结构一般为兄弟姐妹。弟弟妹妹对社会的认识,可能是从哥哥姐姐那里学来的,在一种伙伴关系中成长。而现在的孩子只能从父母或者幼儿园老师那里获取知识,获取途径的改变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影响。
  现在一般是两个家庭才有一个小孩,“4+2+1”的结构,孩子可谓“万千宠爱于一身”。与此同时,压力也迎面而来,家长将自己未完成的希望都添加在孩子身上,学习的压力与日俱增。
  动物实验发现,动物在应激状态时会出现恐惧的反应。长期处于恐惧、紧张的环境中,这些动物就会血糖升高。压力过大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血糖、血压升高。人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会把很多能量集中在脑力上,自动放弃体力运动,这是人在应激情况下的一种本能反应。
  人在有压力的时候,就会想一些方法排解。吃饭也是一个缓解压力的方法,尤其是食用一些甜食,比如蛋糕、奶酪、冰激凌等,这些甜食都能令人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为了缓解压力,人们可能会更多地选择甜食,这样会造成肥胖的进一步发生。
  
  洋快餐改变了孩子一生?
  
  洋快餐的进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国家儿童的生长发育。儿童在胃肠道还没有发育完全的时候,喜欢吃油脂食物,不喜欢吃青菜,不喜欢吃粮食。而洋快餐恰恰在这一点上迎合了孩子的口味。
  儿童时代,如果你选择了这些油脂食物,胃肠道也会随之而改变,会变得更适合油脂食物。洋快餐对这一代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目前的肥胖问题,等到他们长大了仍将喜欢吃这样的食物,这个影响非常深远。有位在某洋快餐店工作的店员,发现每天都有一个老奶奶来买汉堡,每次都买3个,老奶奶是给孙子买的,小孙子一天要吃3个汉堡,不给吃就不停地哭闹。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折射出很大的问题。洋快餐对儿童肥胖乃至儿童2型糖尿病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国内外生存环境对比
  
  糖尿病儿童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有病,主要还是在于升学、就业等压力。一个企业在选择员工空间比较宽松的情况下,肯定不会选择糖尿病患者。在竞争中,糖尿病患儿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我国目前没有法律规定不能歧视糖尿病患者,而在国外是有这样的法律的——不允许歧视慢性病患者。
  我国糖尿病儿童多半隐瞒病情,因为一旦被发现,上学、就业都会出现问题,恋爱、结婚更是难上加难。而在国外,老师要会在糖尿病学生发生低血糖时急救、并督促患儿按时加餐,这样孩子不用做“两面人”,不用在别人面前隐瞒自己的糖尿病病情,生活环境和心情都更加宽松。
  随着社会宽容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糖尿病患儿会拥有更好的生活空间。如果说,残障的人需要照顾,可以设无障碍通道,那么,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儿童更需要关爱,因为疾病不是他们的错,社会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
  
  家长时刻影响着孩子
  
  家长对糖尿病的认识和心态,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与正常孩子相比,患儿更加敏感。如果一个家庭和家长长期处于一种紧张、担心、压抑或冲突的状态,那么孩子的心理也会产生阴影。这对糖尿病的控制是极为不利的。家长必须首先面对现实,不能逃避。
  如果要让孩子正常生活,就要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孩子对待,营造正常的生活环境,不要给孩子贴上“糖尿病”的标签。
  专家希望,全社会更宽容地爱护这些糖尿病孩子。真正的关爱是要从被关爱者的心灵出发,给他们全方位的帮助、体谅、宽容和爱护。
其他文献
Q:血压持续下降,是否会有危险?  我于6年前确诊糖尿病,先后用过迪沙片,达美康和诺和龙。两年前我换用了太罗(每天1片)至今。血糖控制基本达标。我在发现糖尿病前。血压,血脂均较高。用了降糖药后,停用了所有降压,降脂药物,但血脂明显改善,血压降至90/60毫米汞柱。如继续用降糖药,血压继续下降。是否会有危险?我该怎么办?  陕西 向 某  答:您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即“三高”等病史多年,曾经服用
期刊
对于需要就诊的病友来说,如果病情较轻,可以在门诊检查,院外治疗;而症状严重、合并症多、病情复杂的患者,不宜在门诊治疗,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住院系统观察和治疗。倘若患者盲目自诊自医,往往会因小失大,后果堪忧。实际上,对很多糖尿病患者来说。住院期间,是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最好时机。    一般说来,糖尿病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该住院治疗: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②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③血
期刊
她叫艳丽,枯黄的头发和稚嫩的表情明显与她的实际年龄不符。虽然病例本上明明写着28岁,可笔者感觉眼前的她也就18岁。艳丽的脸上有两块很大的潮红,让人联想到在高原生活的人,实际上,她来自河北。说起话来,明显的假牙使她有些口齿不清。透过她的目光,记者深深地感受到她心中的坚毅,并为她把自己的经历与人分享的勇气,和与疾病抗争到底的决心而感动。  1979年,艳丽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里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期刊
病例    在门诊,王大妈拿着记录血糖数值的小本子,日期、监测时点和血糖数值排列整齐,每周3-4天测定晨时空腹及早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数值波动较大,空腹最低值和最高值相差5.6-7.9mmol/L,餐后2小时差值可达到10.2(4.5-14.7)mmol/L,3天前静脉血测定的空腹血糖值是6.6mmol/L,糖化血红蛋白是6.5%。看了所有的检查结果,医生先表扬了王大妈的认真态度和血糖总体水平基本
期刊
从古至今,中药汤剂是最为传统和常用的一种中药制剂形式。而煎煮是中药汤剂惟一的制作方法,煎煮的工具和方法关系到中药汤剂质量的优劣,中药汤剂质量的优劣则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中药汤剂正确的煎煮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临床疗效。煎煮中药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煎药器具: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也可用陶器、瓦罐、搪瓷锅和玻璃器皿。因为砂锅材质稳定、导热均匀、热力缓和,不会与
期刊
笔者在与一些病友接触中,发现一些病友,尤其是老病友,吃药常常凭经验,而不是咨询医生,而且这种病友为数不少。  在自我用药时,有些病友只注重药物疗效,忽视了治疗周期,对耐药性、服药时间等明显认识不足。另外,在用药习惯方面,许多病友为了增强疗效而自行加大服药剂量,有的人则有频繁更换药物的习惯,还有的人用茶水、牛奶等饮料送服药片。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用药不当需要住院治疗,19万人因此死亡。  
期刊
日前,澳大利亚乔治国际卫生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项对糖尿病治疗的最新研究。来自全球20个国家的1.1万多名患者参加了这个为期4年多的项目。半数患者每天接受1粒由两种降压药物——培多普利和吲达帕安组成的固定复方药片的治疗,另半数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  该中心的心血管病研究部主任帕特尔博士说:“参加研究的患者大多数都已经接受过标准治疗,包括降血压药物。但是,增加培多普利和吲达帕安的固定复方药,使总死亡风险减
期刊
这是一对美国小兄弟——12岁的哥哥卡马尔和10岁的弟弟马尔科姆。3年前,卡马尔被确诊患有1型糖尿病,他没有被病魔击倒;3年后的今天,他与弟弟用稚嫩的画笔,刻画出了在美国家喻户晓的抗“糖”漫画人物——超级英雄欧米加。兄弟俩走遍美国各地,呼吁公众重视糖尿病。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众多名人,都为他们的事迹所感动。    美国堪萨斯州的一对兄弟卡马尔和马尔科姆,是一系列连环漫画册的创作者,这些连环画的主旨是帮
期刊
2 型糖尿病盯上“祖国的花朵”    12岁的乐乐是个独生子,今年刚上小学6年级。3岁时,父母双双出国,他由爷爷奶奶带着。爷爷奶奶生怕孙子受委屈,事事都顺着他,每周少说也要光顾2~3次麦当劳、肯德基。说到零食,更是应有尽有。老人认为,只有营养跟得上,孩子身体才能棒。因此,顿顿鸡鸭鱼肉,孩子吃饱了还要再塞上几口。乐乐身高刚到1.5米,体重却已近百公斤,是个典型的小胖墩儿。他不喜欢运动,放学一回到家就
期刊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可以用胚胎干细胞制造出胰腺B细胞,而人胰岛B细胞再生将大大促进糖尿病治疗的发展。  研究者将由人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胰腺组织植入小鼠体内后,可以产生与胰岛B细胞“形态学和功能相似”的细胞,而且,这些组织的植入,可以阻止试验动物葡萄糖水平的过度升高。研究者最后得出结论,人胚胎干细胞可以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提供再生的胰岛素分泌细胞,这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但离临床应用还有一段相当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