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克理工院校背景 再思文化素质教育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ath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有浓厚理工背景的院校,重理轻文、文理分科不均等问题普遍存在,如何克服这一背景,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已经成为理工院校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重庆大学一直以理工著长,该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中获得的经验或遭遇的问题在同类型高校中都有很好的代表意义,本文以重庆大学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调查与研究该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中取得的成效以及不足之处,旨为同类型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理工院校教学质量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11-03
  
  【Abstract】The problem about the unbalanced division of arts and science is pervading in those science-study based universities, which have put more emphases on the stud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oppose to the arts, and solving such problem associated with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top considerations of the science-study based universities. Chongqing University is distinguished for i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rses, thus its experience in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is quite representative among the universities which share the similar features.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by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its implementation of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so as to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s for the build of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in other similar science-study based universities.
  【Key words】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Science-study based universityThe quality of educationReflection
  
  文化素质教育是新世纪的教育理念,是对中国近代教育反思基础上又一轮新的教育改革,即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高等教育必须把既“成人”又“成才”作为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特别指出高校育人既要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要重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意义深远的战略性举措。重庆大学作为传统的理工院校,文理分科不当、重理轻文等问题存在已久,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比其他普通高校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困难。如何扬长避短,提升大学品味,实现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宗旨,是理工院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重庆大学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重庆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展开第一课堂教学,开设大量的文化素质课程;第二,开展以第二课堂为主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第三,积极展开第三课堂——即大力推进社会实践活动。重庆大学从1983年开始开设全校性人文选修课,于1999年成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建设基地,20余年的素质教育工作已取得一些成效。
  1.初步构建面向全校各专业的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
  重庆大学原是一所文、理、工、法、商、医学科俱全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工科大学,80年代初,恢复了理科。1983年学校开始开设全校性的人文选修课,1984年设立了人文学科教研室,1999年我校进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试点,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第一课堂教学,作为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一直是我校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重点改革与完善的工作。现今,学校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中,已初步形成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生态环境6个大类课程,建成课程200余门,并确保每学期开设130门以上课程,满足13000~15000人次选修。通过第一课堂教学与理论引导,改善学生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竞相绽放
  一直以来,重庆大学都非常重视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强调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内容衔接,同时衍生第一课堂的教学空间。融文化素质教育于校园活动中,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之余,让学生从活动中汲取养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在表1中清晰的列出了学校过去几年组织的校级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除此之外,学校还不定期的举办“心灵大讲堂”——辅导学生的心灵健康教育,举办篮、足、排、羽毛、乒乓球等比赛——锻炼学生身体等各种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接受知识教育,提升自我修养。
  3.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第三课堂教育。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广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体验民风民俗的重要渠道;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是自我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充实自我的重要舞台。我校在推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致力于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企业实习、送文化下乡、为社区服务等为主题的活动早已深入人心,力图在活动中让学生受教育,长见识,增加社会使命感,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社会公民。
  二、重庆大学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质量检验工作
  为了全面客观的考察我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效果,发现当前工作中需要改进之处,我们采用了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式对当前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在问卷调查中,设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问卷调查表”,将本科学生按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为4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中随机抽取100人,总共采集4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研。问卷主要针对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文化素质基础知识、对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认知程度以及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探究。对于收集回来的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软件,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汇总研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当前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
  1.学生精神文化普遍缺失
  在这次调查中了解到,我校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统计,约34%的学生认为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学习可以“丰富知识,开拓视野”,29%左右的学生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学习可以“加强个人修养”,18.5%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可以增加社会责任感。超过70%的学生认为,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在高校“成人”、“成才”的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另一方面,据调查统计,在问及“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时,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就业谋生”,少部分人认为是“自身塑造”,只有不足10%的学生认为是“为社会服务”。我们进一步了解到,68%的被访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存在精神文化缺失的现象,在图1中列出了大学生精神文化缺失的主要表现。
  图1“精神文化缺失现象”统计表
  精神文化的缺失在“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眼光”、“缺乏探索精神,满足于现状”、“理想、信念、价值观的缺失”等方面又表现得极为严重。究其原因,社会的功利性导向、社会压力难辞其咎,然而教育体制的弊端、校园人文精神教育氛围不浓厚等的不良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何充实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这已经成为需要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地去思考解决的问题。
  2.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
  “要实现整体的文化素质教育,就要正确处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教育与人文(文化)教育的关系,促进两种文化、两种教育的融合。”[3]学校开设的6大类课程虽从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几个方面基本涵盖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但多数学生普遍反应目前选课难度大,课程设置的深度及广度、各类别课程之间的比例都需要做进一步改进。我们通过对重庆大学每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查阅,在表2中如实列出了学校近5年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
  从表2中可以明确看出,在2006~2007、2007~2008、2008~2009、2009~2010这4学年中,文学艺术类课程每年都超过40门以上,然而历史哲学类课程却每年都不足10门,所占比例在总课程量中还不到4%。经济管理、自然科学、生态环境各大类中当前涉及的课程也普遍较少。在分析调查数据中,我们还发现了另一尴尬事实,在问及“在6大类课程中,你对哪类课程最感兴趣?”时,约24%的同学选择了历史哲学类课程。目前开设的寥寥无几的历史哲学类课程势必无法满足学生因兴趣而产生的强烈学习需要。各类别课程比例不当,必然无法实现对学生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知识教育,进而影响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初衷。
  3.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质量有待提高
  学校每年都倾注大量的心血举办各种活动,力图通过第二、第三课堂向学生传达更多专业以外的知识。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许多活动取得的效果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据统计,有23.7%的被访者表示没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文化素质活动,究其原因,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对这些活动没有兴趣,还有一部分则表示不知道这些活动。在关于“参加之后认为这些活动的效果如何?”的调查中,仅有23.38%的同学认为这些活动很有价值,可以提高自身精神文化修养,65.62%的同学认为参加活动后认为“一般,权当打发时间”,甚至有23.5%的学生认为“听了没什么意义,纯属浪费时间”。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如何增强活动的影响力,扩大受众范围,如何提高第二、三课堂活动的教育质量,如何提高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兴趣,这些都已经成为我们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以上文中数据都来自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问卷调查表”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
  三、重庆大学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反思
  针对学校当前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开展高水平高质量有自我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我们做了进一步思考。
  1.着重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文化素质教育吸引力。
  教育家赫尔巴特在其教育理论中明确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他认为是兴趣引起人们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才会持续地专心致志的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第一课堂教育中,我们应当适度扩大学生对文化素质课程的自由选择权,并结合学生兴趣优化与重组当前课程内容,让学生能愉快的学习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进而提高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人才的目标。
  2.完善文化素质课程内容建设,融入重庆风采教育。
  在目前我校各大类课程比例不当的情况下,无法解决因大学专业教育带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均、精神文化修养不足等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正确处理理工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通过调整课程内容比例,适度增加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类型课程比例,保证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平衡,保证各类型课程之间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在整合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同时,应加强周边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工作,开展对巴渝文化、三峡文化、巫文化、重庆革命传统文化的研究,将周边具有地域、时代特色的文化资源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对学生开展有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
  3.加强建设文化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及时反馈工作信息。
  文化素质教育涉及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师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多方面工作,按照文化素质教育宗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指标。让文化素质教育的管理者、教学者能及时听到学生的声音,及时发现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让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得到客观公正的检验,以评价促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活动的自我调节及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
  4.提高文化素质教育质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当前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已初具规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建设与优化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构建系列课程教师团队,建立先进性、科学性的教学内容,提高文化素质教育质量。文化素质教育又有别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塑造,它多以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中,应加强对各种人文讲座、校园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开展效果与质量的监督,注重在活动中启迪学生智慧,陶冶修养,扩大知识面。鼓励与引导大学生创办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做人、学会相处。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强化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完善自我人格品质,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
  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艰巨的工作,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当前的素质教育工作,将文化素质教育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紧密结合,将文化素质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同专业教育结合、同重庆文化风采结合,走出一条既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又有重庆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道路,为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司[1998]2号,1998.4.10
  2 杨叔子、余东升.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今日审视[J].中国高教研究,2008(3)
  3 杨叔子、余东升.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7(6)
  4 文 峰.浅谈多元化背景下的文化素质教育[J].东南亚研究,2005(1)
  5 张宝歌.实现四个结合,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9(13、14)
其他文献
一、事情的追踪  我接任高一新班级时,碰上了任教以来第一位最懒散的学生小B。开学一周来,他没有叠过一次被子,没有收过一次蚊帐,只洗过一次衣服;早读、晚读从未开口读过书,上课从来不回答教师的问题;轮到值日赖着不做,蒙混过去;出操经常迟到,做操从来不认真,更不用说规范了。半个月,只交过一两次作业;课堂上总是趴在桌子上,两眼一眨一眨的,一幅漫不经心、无动于衷的样子。他酷爱小说,手不离书;行为怪异,独来独
期刊
“法社会学主要关注的是法在现实社会中的运动,具有当代性。”法社会学大大拓展了法学的视界,不是将法局限于表现为规范的法,而是看到了行动中的法。尤其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引入,在法与社会的关联中把握法现象,从而更为深入地揭示了法的生成过程与运作机制。在本文里,笔者尝试着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探讨赋予商标人格权的可行性,以抛砖引玉。  长期以来,支配商标的立法政策判断的主要因素是对商标的无形财产权的保护。对商标法
期刊
【摘 要】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而引发的各种心理危机是重要根源之一。青少年的心理矛盾和危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就容易形成犯罪的心理特征,进而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  【关键词】青少年 犯罪 心理危机  【中图分类号】D60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6-0190-01     青少年犯罪是指达到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
期刊
〖5月31日讯〗“精致化”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近年来北京大学提出的、区别于传统“粗放式”教育的学生工作理念,要求根据每一个学生特点,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  按照“精致化”的要求,北京大学通过在教育细节、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氛围等多个维度的精心设计和科学安排,在传统典礼活动中成功设置了多种极富文化意蕴、心灵震撼和教育实效的特色环节,营造了热烈隆重、感人至深的教育氛围,充分尊重了受教育者的人
期刊
〖5月5日讯〗5月4日,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我与祖国共奋进——伴我成长的歌声”青春歌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书记处书记周长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张晓铁,腾讯公司副总裁郭凯天等出席歌会。  第1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09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北京大学等5所首都高校的学生代表以及歌曲推选投票的参与者代表等近
期刊
〖5月6日讯〗纪念“55学习节”活动70周年研讨会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德青杯”学习红色经典、实践科学发展观征文大赛同时举行启动仪式。   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介绍,70年前,也就是1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全党干部学习和研究马克 思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3月2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补充规定,每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日作为学习节,以推动党员
期刊
【摘 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随着十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数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质量问题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经过分析,本人认为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诱因在于师资、经费与硬件、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的不足。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增加经费投入、改善硬件资源,实行大众化、市场化的培养模式,改善实践教学。  【关键词】高等教育 师资队伍 教育经费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盛世中国,百花争妍。2010年4月26日,“中国骄傲第十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颁奖盛典”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在热烈地掌声中,那位77岁高龄、高大魁梧、激情饱满、目光亮堂的长者,精神抖擞地走到主席台上,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中国时代优秀新闻人物”荣誉证书。他就是全球首家孟子学院创始人、徐州师范大学孟子学院副院长孟庆荣老先生。  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从青年起像朝霞一样升起,在党和人民的怀抱里,像禾苗
期刊
【摘 要】大学新生团体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以体验式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能使大学新生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他人,了解自己,开阔心胸,陶冶情操,使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得到完善与发展。因此,大学新生很有必要进行团体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帮助新生完成角色转换,使新生学会与人相处,适应集体生活,从而达到新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完成新生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针对目前校园文化变迁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反传统行为,本文从论证当代文化模式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出发,通过界说传统文化及其功能,阐述了作为微观文化的校园文化在中国文化模式的变迁中所产生的冲突及其调整。  【关键词】文化模式 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 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33-03  【Abstract】Aiming a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