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教学研究,努力钻研教材和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根本,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兴趣;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谁能更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更快捷并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谁就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因此,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与推进的主战场。大家都在说“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也就是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大家都在尝试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探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比较难组织好的,如果教师不讲究教学艺术,老是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慢慢变淡,只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自学,这是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重点。教学中,我注意对自学方法加以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他们通过自我克服,进一步培养坚韧品质和可贵智慧,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奠定良好的内在基础。如要求学生制作“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环保板报时,我是这样布置的: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焦点话题。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了让我们的家园充满绿色、充满希望,现在起你我都来做“绿色使者”,向大家宣传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用绿色的行动,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任务布置下去以后,每个学生都怀着跃跃欲试的心理积极地搜集资料,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尽所能。
二、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思考,丰富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把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表、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呈现,改善了传统教师枯燥的板书和讲解,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指法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更清晰地讲解如何进行正确的指法操作。首先通过展示手指分工图,讲解正确的手指分工,让学生对双手的分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再通过播放指法操作示范录像,让学生对正确的操作加深感觉上的认识。这样,再让学生去练习指法,教学效果会更佳。如《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中数据库部分的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教材上提供的案例是“行政区划表的使用”,大部分学生都不感兴趣。而在了解学情时笔者发现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听歌,所以就制作了一个“歌曲库”,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操作,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那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思路,对于那些枯燥的、抽象的、理论性强的知识,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他们感兴趣的教学形式或者案例来实施教学。结果发现,原来感到“不好教”或者“教不好”的知识,也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操作机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要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我们要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提倡他们敢与动手,勤动手。从最基本的指法,到各种软件的应用,只要能坚持练习的话,速度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能。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上具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在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的学科中,在面临21世纪的挑战面前,对于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者来说,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在课堂、课后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将考查学生实践能力作为评价学习情况的主要指标。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因此我在信息技术课上,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如:在学习画图的“旋转、扭曲拉伸”等项操作时,我先制作一幅“变形金刚”,图中有各种大小、形状各异的金刚四个。因为学生在平时就非常喜欢玩变形金刚,所以当看到这幅图的时候,学生就争着开始试画了,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思维创造力。这时,我一旁引导、启发学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通过探究、操作,创作的一幅幅作品涌现出来,最后我将画得好的作品演示,让学生进行观摩比较。整节课,让学生在想象、兴趣中培养了创新和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秀丽.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4(21).
作者簡介:席月林,贵州省正安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兴趣;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谁能更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更快捷并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谁就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因此,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与推进的主战场。大家都在说“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也就是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大家都在尝试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探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比较难组织好的,如果教师不讲究教学艺术,老是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慢慢变淡,只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自学,这是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重点。教学中,我注意对自学方法加以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他们通过自我克服,进一步培养坚韧品质和可贵智慧,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奠定良好的内在基础。如要求学生制作“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环保板报时,我是这样布置的: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焦点话题。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了让我们的家园充满绿色、充满希望,现在起你我都来做“绿色使者”,向大家宣传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用绿色的行动,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任务布置下去以后,每个学生都怀着跃跃欲试的心理积极地搜集资料,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尽所能。
二、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思考,丰富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把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表、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呈现,改善了传统教师枯燥的板书和讲解,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指法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更清晰地讲解如何进行正确的指法操作。首先通过展示手指分工图,讲解正确的手指分工,让学生对双手的分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再通过播放指法操作示范录像,让学生对正确的操作加深感觉上的认识。这样,再让学生去练习指法,教学效果会更佳。如《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中数据库部分的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教材上提供的案例是“行政区划表的使用”,大部分学生都不感兴趣。而在了解学情时笔者发现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听歌,所以就制作了一个“歌曲库”,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操作,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那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思路,对于那些枯燥的、抽象的、理论性强的知识,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他们感兴趣的教学形式或者案例来实施教学。结果发现,原来感到“不好教”或者“教不好”的知识,也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操作机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要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我们要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提倡他们敢与动手,勤动手。从最基本的指法,到各种软件的应用,只要能坚持练习的话,速度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能。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上具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在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的学科中,在面临21世纪的挑战面前,对于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者来说,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在课堂、课后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将考查学生实践能力作为评价学习情况的主要指标。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因此我在信息技术课上,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如:在学习画图的“旋转、扭曲拉伸”等项操作时,我先制作一幅“变形金刚”,图中有各种大小、形状各异的金刚四个。因为学生在平时就非常喜欢玩变形金刚,所以当看到这幅图的时候,学生就争着开始试画了,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思维创造力。这时,我一旁引导、启发学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通过探究、操作,创作的一幅幅作品涌现出来,最后我将画得好的作品演示,让学生进行观摩比较。整节课,让学生在想象、兴趣中培养了创新和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秀丽.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4(21).
作者簡介:席月林,贵州省正安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