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基于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内涵、特征的论述,世界发达国家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成功模式的综合分析,我国政府、学校、企业构建基于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剖析,指出该模式是我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版,也是各职业院校追求的理想模式,并提出了构建这种理想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基于行业导向; 合作教育模式; 构建; 建议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1-0007-05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提出,企业要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要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1];这充分说明行业企业在未来的职业教育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行业的指导作用,有效地解决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该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校企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育人问题。因此,无论是应用性本科院校的转向,还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构建基于行业导向、企业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合作教育模式成为必然趋势。
一、基于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概念与特征
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实践中,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被证明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效模式。该模式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实质已发生了系列变化,再也不仅是利用校企两种资源环境简单的合作教育模式,而是逐步向行业产业主导、行业企业主体、行业协会主推、校企深度融合的“双主体”合作教育模式升级,成为基于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
(一)基于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概念
所谓行业导向,一是行业人才需求导向职业教育人才定位;二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导向职业院校专业调整,三是行业标准导向课程体系建构,四是行业岗位要求导向课程内容改革,五是行业企业文化导向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六是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导向学生就业。
所谓基于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就是以行业产业转型发展、调整升级导向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即按行业产业链导向职业教育专业链的设置,市场人才需求结构体系导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行业岗位标准导向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生产过程导向教学过程的改革,行业技术技能考核标准导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有效利用校企两种资源环境,“双主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教育模式。
(二)基于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特点
1. 专业建设的主导性。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必须适应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规范升级、职业群带变迁的动态发展趋势;因此,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必须按照行业产业链发展的类型、特点,主导专业结构的动态调整、优化创新,使行业产业链、人才链与行业产业需求链无缝对接,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对口、上岗能用的职业人才。
2. 课程体系的针对性。现代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技术技能结构的要求,决定了职业院校必须按照行业岗位职能重构课程体系;因此,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必须按照行业标准设计专业课程标准,企业需求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工作任务”与“生产项目”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生产过程,以此提高课程结构的适应性与课程体系的针对性,使职业教育从原来的“供给驱动”转型为“需求驱动”,如影随形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
3. 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现代企业对员工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服务理念、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要求,使职业院校必须按照现代职业人的要求进行教育培养;因此,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必须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企业精神激励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手册与员工手册对接,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以成功实现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教育目标。
4. 人才就业的导向性。“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根本宗旨和指导方针,它代表了职业教育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与办学模式;因此,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必须把满足学生就业需要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认证教育和竞岗培训作为模式构建的具体途径与方法,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全面“嵌入”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技能证书内容,引入企业考核评价标准,使专业毕业证书对接行业岗位资格证书,使学生毕业即可对口就业。
5. “双主体”协同育人的全程性。基于校企双方位于经济市场供需两端的生态地位,校企双方必须链接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主体”;因此,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必须校企双方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协同进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专业集群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的打造、教学质量的评估、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的评比、学生的就业指导等,这样才能使企业承担起“双主体”协同育人的重要社会责任,使学校有效发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
二、国外基于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
追溯基于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诞生与发展,最初来源于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如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模式。这些模式大都具备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内涵特征,但各有所侧重与创新。
(一)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这是一种在国家职业教育框架体系(国家培训框架、认证框架和国家资格认可标准——培训包)下,有着“政府统筹、行业主导”显著特征的合作教育模式。该模式行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把行业能力标准与国家资格框架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了国家统一的、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证书、文凭体系,实现了以课程单元为基础的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间的融通衔接。(2)TAFE学院的课程完全根据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指定,并经国家培训总局审定后颁发行业培训包。(3)规定只有取得TAFE证书才能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性工作,使证书成为就业的必备条件。(4)参与TAFE学院办学的全过程,从办学规范到学校管理,从担任兼职教师到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从教学质量评估到投资岗位技能培训,可以说是全程参与、全程指导[2]。 (二)德国“双元制”的合作教育模式
这是一种具有典型行业导向特征的合作教育模式,从学生入学—学习—就业,可以说行业企业导向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双元制”则充分体现了这种行业企业主导、捆绑式合作的关系。这是因为:学生进入职业院校首先必须与企业签定合同,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接受教育;学生的学费与培训费大部分由企业承担;教学地点、时间、内容、考核均是以行业企业为主,主要教学活动不是在学校,而是在企业里进行;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约占60%~70%,其余的普通文化课等仅占40%~30%,专业课程主要通过企业培训完成,且严格按照政府颁发的培训条例及培训大纲组织教学;学生必须通过企业的技能培训考核和学校的毕业资格考试,才能毕业与就业[3]。
(三)加拿大的“CBE”模式
加拿大的“CBE”模式是在行业主导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中形成的,即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成立由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根据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需求,进行职业分析、能力分析形成DACUM表,然后依据DACUM表进行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形成培训计划框图(培训包),使课程设置完全服从于企业需要、岗位需要、工作需要,并以此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使受教育者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具备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工作能力[2]。
(四)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就是把教学和工厂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其行业的导向作用,一是体现在以“工业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组织项目并讲课)和师傅或技术人员(不讲课)的指导和训练下,进行实际生产操作,通过实际生产学会未来上岗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二是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企业发展同步,贯穿三年的是不间断的各种各样职业培训,即聘请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开设讲座和培训班。三是体现在考试制度的改革中,即所有技术、技能经考核得到生产力局的承认、监察,才可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有职业证书者方可谋求职业[4]。
三、我国基于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国家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力度的加大,我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基于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无疑是该模式的升级版。为了构建这一校企深度融合、“双主体”协同育人的理想模式,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乃至行业企业均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政府大力彰显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上至国务院,下至地方政府,均把发展职业教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而且把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合作教育模式,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作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如在政府决定、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规定:“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要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要以“政府购买服务或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支持”;对承担指导、服务责任的行业组织,要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1]。
为了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主导、主体作用,教育部率先行动,截至2014年初,先后重组了59个职业教育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基本覆盖了各行业门类;建立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定期对话协商机制,仅2011年,产教对话活动覆盖1500多家企业、1600多所学校、80多个研究机构,促成校企签约300多份,合作资金达7亿元;还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十大产业及区域特色产业联合,成立700多个职教集团,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5]。这是教育行政部门主动让出权力,让行业在职业教育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取得的显著成果。
在地方政府发挥行业企业主导作用的实践中,宁波市把行业协会“拉进”校企合作阵营,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制定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条例》首次明确校企双方合作的权利和义务,鼓励和强化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条例》实施后,宁波各职成学校瞄准企业需求,联合开展了“2211 校企牵手活动”。经过努力,现已初步建立政府引导、院校主动、行业中介、企业参与的“四位一体”校企合作发展机制,为宁波职业教育继续在高位发展奠定了基础[6]。
(二)职业院校基于行业标准构建合作教育模式
在全国职业院校中,较早创新构建基于行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的代表首推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该校充分依托行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中外民航企业和学校合作,以飞机维修工程、民航运输、航空港运行与管理等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民航行业标准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做到行业标准入体系、职业标准入课程,不仅按照“行业标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思路,重构了“中外融通、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而且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中,全面“嵌入”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的内容;还创建了内涵丰富、校企共享的公共实训平台和专业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率先成功地构建了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7]。
基于行业主导的合作教育源于职业院校毕业生能高质量就业,“双证书”制就是这种导向的产物。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过程中,根据行业准入制度,把饭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员(中级)、导游员职业等级证书考试等考证课程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构建了以职业导向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取相应资格等级证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8]。
(三)企业创新行业主导的合作办学模式
“以市场为导向”的行业合作办学,不止是以企业为导向的供需培训,更贴近国际上关于职业教育重视培养人的职业关键能力的理念。这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人才技术认定办公室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服务网总经理胡映霞对基于行业合作办学的认识,也是她领导下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服务网,实践行业主导合作办学,“一手挽行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一手携电大(中央电大)”,以企业服务网为平台,以电大的学历教育为支撑,将行业技术规范与职业规范纳入职业教育的教学实施体系,突出“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通过行业人才技术认定完成对教育效果的评价,创新行业导向的合作办学模式,给职业教育插上行业合作办学翅膀的典型案例。 该企业的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1)以就业为导向设立专业和培养方向;(2)以岗位或岗位群为基准,设立技能培养基本要求;(3)以项目工作流程为参照,设立行为导向的协作学习过程;(4)以岗位任职资格达成为准绳,使教学效果评价社会化;(5)将行业新技术、典型任务等转化成教学资源;(6)引进“威客”概念到实训实习中,让校企结合和工学结合的需求与网络优势相结合;(7)以行业导师型工程师的成长为借鉴,培训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8)将行业的案例和规范的积累,提炼成学校的案例资源库;(9)以学习者为核心,提供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多组合方式供选择;(10)以服务为宗旨,职教服务链各角色优势互补,合力助学[9]。
四、构建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分析我国构建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案例,对比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在模式构建成熟度方面存在的差距,不难发现,尽管我国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正在由观望、关注、参与向成为主导、主体的方向转化,但这种转化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创建优质高效、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需要我们围绕“行业主导”的核心要素,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个层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一)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
政府应充分利用在教育体制中的核心地位,研究制定促进行业主导、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建立校企双方易于操作、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和利益保障体系,使“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政府购买服务或税收优惠[1]”的措施与政策落到实处,激励行业企业自觉自愿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有效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行业组织指导、监督和服务作用。
(二)发挥行业协会与行业组织的主推作用
行业协会和行业组织应配合国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政策方针,加快探索和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工作体系,积极履行发布行业人才需求动态、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职责,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与国家资格框架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标准、文凭制度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
(三)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主体作用
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建设理念,将参与校企合作教育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发挥在职业教育重要主体作用作为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通过深度参与学校的市场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开发、标准制定、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全程主导职业人才的培养,全方位发挥企业重要主体的作用,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由功能作用主体向法律作用主体转型。
(四)发挥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经济的功能作用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功能,也是建设经济强国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作为职业教育直接承担者的职业院校,应树立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己任,高度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的升级,及时更新专业设置,调整课程内容,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作用,力争为有效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大量够用、能用、好用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N]. 中国教育报,2014-06-23.
[2] 余群英. 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迁与解析[J]. 高教探索,2007(5):100-103.
[3] 姚寿广. 德国两类技术型大学的比较与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2011(3):92-95.
[4] 明廷华. “教学工厂”: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J]. 职教论坛,2007(8月下):63-64.
[5] 李曜明,张婷. 中国职业教育再升级——写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际[N]. 中国教育报,2014-06-23.
[6] 朱振岳,黄治. 浙江宁波把行业“拉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阵营[N]. 中国教育报,2010-05-04.
[7]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积极探索构建现代民航业职业教育体系[EB/OL]. (2012-03-21)[2015-1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39/201203/132810.html.
[8] 龚友国,董鸿安,赖敏雅.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81-84.
[9] 孙雁,王硕. 胡映霞:架起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联通的立交桥[J]. 职业,2008(20):4-6.
(责任编辑:程勇)
关键词: 基于行业导向; 合作教育模式; 构建; 建议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1-0007-05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提出,企业要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要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1];这充分说明行业企业在未来的职业教育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行业的指导作用,有效地解决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该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校企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育人问题。因此,无论是应用性本科院校的转向,还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构建基于行业导向、企业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合作教育模式成为必然趋势。
一、基于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概念与特征
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实践中,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被证明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效模式。该模式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实质已发生了系列变化,再也不仅是利用校企两种资源环境简单的合作教育模式,而是逐步向行业产业主导、行业企业主体、行业协会主推、校企深度融合的“双主体”合作教育模式升级,成为基于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
(一)基于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概念
所谓行业导向,一是行业人才需求导向职业教育人才定位;二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导向职业院校专业调整,三是行业标准导向课程体系建构,四是行业岗位要求导向课程内容改革,五是行业企业文化导向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六是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导向学生就业。
所谓基于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就是以行业产业转型发展、调整升级导向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即按行业产业链导向职业教育专业链的设置,市场人才需求结构体系导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行业岗位标准导向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生产过程导向教学过程的改革,行业技术技能考核标准导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有效利用校企两种资源环境,“双主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教育模式。
(二)基于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特点
1. 专业建设的主导性。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必须适应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规范升级、职业群带变迁的动态发展趋势;因此,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必须按照行业产业链发展的类型、特点,主导专业结构的动态调整、优化创新,使行业产业链、人才链与行业产业需求链无缝对接,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对口、上岗能用的职业人才。
2. 课程体系的针对性。现代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技术技能结构的要求,决定了职业院校必须按照行业岗位职能重构课程体系;因此,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必须按照行业标准设计专业课程标准,企业需求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工作任务”与“生产项目”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生产过程,以此提高课程结构的适应性与课程体系的针对性,使职业教育从原来的“供给驱动”转型为“需求驱动”,如影随形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
3. 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现代企业对员工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服务理念、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要求,使职业院校必须按照现代职业人的要求进行教育培养;因此,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必须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企业精神激励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手册与员工手册对接,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以成功实现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教育目标。
4. 人才就业的导向性。“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根本宗旨和指导方针,它代表了职业教育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与办学模式;因此,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必须把满足学生就业需要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认证教育和竞岗培训作为模式构建的具体途径与方法,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全面“嵌入”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技能证书内容,引入企业考核评价标准,使专业毕业证书对接行业岗位资格证书,使学生毕业即可对口就业。
5. “双主体”协同育人的全程性。基于校企双方位于经济市场供需两端的生态地位,校企双方必须链接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主体”;因此,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必须校企双方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协同进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专业集群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的打造、教学质量的评估、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的评比、学生的就业指导等,这样才能使企业承担起“双主体”协同育人的重要社会责任,使学校有效发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
二、国外基于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
追溯基于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诞生与发展,最初来源于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如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模式。这些模式大都具备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内涵特征,但各有所侧重与创新。
(一)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这是一种在国家职业教育框架体系(国家培训框架、认证框架和国家资格认可标准——培训包)下,有着“政府统筹、行业主导”显著特征的合作教育模式。该模式行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把行业能力标准与国家资格框架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了国家统一的、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证书、文凭体系,实现了以课程单元为基础的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间的融通衔接。(2)TAFE学院的课程完全根据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指定,并经国家培训总局审定后颁发行业培训包。(3)规定只有取得TAFE证书才能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性工作,使证书成为就业的必备条件。(4)参与TAFE学院办学的全过程,从办学规范到学校管理,从担任兼职教师到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从教学质量评估到投资岗位技能培训,可以说是全程参与、全程指导[2]。 (二)德国“双元制”的合作教育模式
这是一种具有典型行业导向特征的合作教育模式,从学生入学—学习—就业,可以说行业企业导向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双元制”则充分体现了这种行业企业主导、捆绑式合作的关系。这是因为:学生进入职业院校首先必须与企业签定合同,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接受教育;学生的学费与培训费大部分由企业承担;教学地点、时间、内容、考核均是以行业企业为主,主要教学活动不是在学校,而是在企业里进行;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约占60%~70%,其余的普通文化课等仅占40%~30%,专业课程主要通过企业培训完成,且严格按照政府颁发的培训条例及培训大纲组织教学;学生必须通过企业的技能培训考核和学校的毕业资格考试,才能毕业与就业[3]。
(三)加拿大的“CBE”模式
加拿大的“CBE”模式是在行业主导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中形成的,即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成立由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根据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需求,进行职业分析、能力分析形成DACUM表,然后依据DACUM表进行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形成培训计划框图(培训包),使课程设置完全服从于企业需要、岗位需要、工作需要,并以此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使受教育者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具备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工作能力[2]。
(四)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就是把教学和工厂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其行业的导向作用,一是体现在以“工业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组织项目并讲课)和师傅或技术人员(不讲课)的指导和训练下,进行实际生产操作,通过实际生产学会未来上岗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二是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企业发展同步,贯穿三年的是不间断的各种各样职业培训,即聘请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开设讲座和培训班。三是体现在考试制度的改革中,即所有技术、技能经考核得到生产力局的承认、监察,才可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有职业证书者方可谋求职业[4]。
三、我国基于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国家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力度的加大,我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基于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无疑是该模式的升级版。为了构建这一校企深度融合、“双主体”协同育人的理想模式,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乃至行业企业均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政府大力彰显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上至国务院,下至地方政府,均把发展职业教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而且把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合作教育模式,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作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如在政府决定、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规定:“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要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要以“政府购买服务或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支持”;对承担指导、服务责任的行业组织,要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1]。
为了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主导、主体作用,教育部率先行动,截至2014年初,先后重组了59个职业教育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基本覆盖了各行业门类;建立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定期对话协商机制,仅2011年,产教对话活动覆盖1500多家企业、1600多所学校、80多个研究机构,促成校企签约300多份,合作资金达7亿元;还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十大产业及区域特色产业联合,成立700多个职教集团,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5]。这是教育行政部门主动让出权力,让行业在职业教育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取得的显著成果。
在地方政府发挥行业企业主导作用的实践中,宁波市把行业协会“拉进”校企合作阵营,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制定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条例》首次明确校企双方合作的权利和义务,鼓励和强化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条例》实施后,宁波各职成学校瞄准企业需求,联合开展了“2211 校企牵手活动”。经过努力,现已初步建立政府引导、院校主动、行业中介、企业参与的“四位一体”校企合作发展机制,为宁波职业教育继续在高位发展奠定了基础[6]。
(二)职业院校基于行业标准构建合作教育模式
在全国职业院校中,较早创新构建基于行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的代表首推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该校充分依托行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中外民航企业和学校合作,以飞机维修工程、民航运输、航空港运行与管理等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民航行业标准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做到行业标准入体系、职业标准入课程,不仅按照“行业标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思路,重构了“中外融通、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而且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中,全面“嵌入”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的内容;还创建了内涵丰富、校企共享的公共实训平台和专业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率先成功地构建了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7]。
基于行业主导的合作教育源于职业院校毕业生能高质量就业,“双证书”制就是这种导向的产物。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过程中,根据行业准入制度,把饭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员(中级)、导游员职业等级证书考试等考证课程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构建了以职业导向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取相应资格等级证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8]。
(三)企业创新行业主导的合作办学模式
“以市场为导向”的行业合作办学,不止是以企业为导向的供需培训,更贴近国际上关于职业教育重视培养人的职业关键能力的理念。这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人才技术认定办公室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服务网总经理胡映霞对基于行业合作办学的认识,也是她领导下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服务网,实践行业主导合作办学,“一手挽行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一手携电大(中央电大)”,以企业服务网为平台,以电大的学历教育为支撑,将行业技术规范与职业规范纳入职业教育的教学实施体系,突出“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通过行业人才技术认定完成对教育效果的评价,创新行业导向的合作办学模式,给职业教育插上行业合作办学翅膀的典型案例。 该企业的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1)以就业为导向设立专业和培养方向;(2)以岗位或岗位群为基准,设立技能培养基本要求;(3)以项目工作流程为参照,设立行为导向的协作学习过程;(4)以岗位任职资格达成为准绳,使教学效果评价社会化;(5)将行业新技术、典型任务等转化成教学资源;(6)引进“威客”概念到实训实习中,让校企结合和工学结合的需求与网络优势相结合;(7)以行业导师型工程师的成长为借鉴,培训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8)将行业的案例和规范的积累,提炼成学校的案例资源库;(9)以学习者为核心,提供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多组合方式供选择;(10)以服务为宗旨,职教服务链各角色优势互补,合力助学[9]。
四、构建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分析我国构建行业导向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案例,对比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在模式构建成熟度方面存在的差距,不难发现,尽管我国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正在由观望、关注、参与向成为主导、主体的方向转化,但这种转化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创建优质高效、行业导向的合作教育模式,需要我们围绕“行业主导”的核心要素,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个层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一)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
政府应充分利用在教育体制中的核心地位,研究制定促进行业主导、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建立校企双方易于操作、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和利益保障体系,使“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政府购买服务或税收优惠[1]”的措施与政策落到实处,激励行业企业自觉自愿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有效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行业组织指导、监督和服务作用。
(二)发挥行业协会与行业组织的主推作用
行业协会和行业组织应配合国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政策方针,加快探索和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工作体系,积极履行发布行业人才需求动态、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职责,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与国家资格框架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标准、文凭制度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
(三)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主体作用
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建设理念,将参与校企合作教育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发挥在职业教育重要主体作用作为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通过深度参与学校的市场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开发、标准制定、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全程主导职业人才的培养,全方位发挥企业重要主体的作用,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由功能作用主体向法律作用主体转型。
(四)发挥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经济的功能作用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功能,也是建设经济强国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作为职业教育直接承担者的职业院校,应树立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己任,高度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的升级,及时更新专业设置,调整课程内容,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作用,力争为有效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大量够用、能用、好用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N]. 中国教育报,2014-06-23.
[2] 余群英. 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迁与解析[J]. 高教探索,2007(5):100-103.
[3] 姚寿广. 德国两类技术型大学的比较与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2011(3):92-95.
[4] 明廷华. “教学工厂”: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J]. 职教论坛,2007(8月下):63-64.
[5] 李曜明,张婷. 中国职业教育再升级——写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际[N]. 中国教育报,2014-06-23.
[6] 朱振岳,黄治. 浙江宁波把行业“拉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阵营[N]. 中国教育报,2010-05-04.
[7]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积极探索构建现代民航业职业教育体系[EB/OL]. (2012-03-21)[2015-1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39/201203/132810.html.
[8] 龚友国,董鸿安,赖敏雅.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81-84.
[9] 孙雁,王硕. 胡映霞:架起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联通的立交桥[J]. 职业,2008(20):4-6.
(责任编辑: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