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家园林景观中的隐喻设计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皇家园林集中体现了中国特有的象征艺术建筑风格。本文从象征艺术的语汇分析了中国皇家园林在抽象元素和具象元素方面的运用,并从对中国皇家园林象征艺术的研究中发现了运用的手法。进而利用和借鉴这些手法对我国现当代的园林设计进行指导。
  关键词:中国皇家园林 隐喻设计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
  
  一国内外对于象征艺术的研究现状
  人们对隐喻设计的研究主要是从文化的角度对语言学、文学、民俗、宗教、建筑、园林等领域中的象征表象性展开的。设计师或理论家们将现象学、语言学、符号学等学科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引入建筑、园林、雕塑等艺术领域的象征性研究,从此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天主教教会33位教会圣师之一的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通过对宗教中的象征现象进行研究,说道:“任何真理都可以通过事物和语言这两种方式显示,即言语能表示事物,一件事物也可以表示另一件事物。”文艺复兴时期把象征艺术理论提高到了一个相对新的高度,一些探讨语言文字、相术、绘画、星术符号、数字和图案中的象征意义的著作相继问世,但是对于中国皇家园林的象征艺术并没有多少研究。在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哲学观渊源是我国古代环境景观艺术中象征艺术的文化背景。随着学术思想的进一步放开,国外学术研究成果大量被国内学者吸收,原始聚落、城邦、皇家建筑、宗教建筑、民居成为皇家园林景观艺术象征艺术设计研究的中心内容。
  二相关概念
  中国皇家园林一般指供帝王居住、游娱之用的园林。皇家园林除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普遍特征外,也具有它的特色。在选址方面,由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皇家园林选址不受制约,经营资财雄厚,既可包罗原山真湖,又可建造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并建筑各类园林构筑物。在布局方面,一般气势恢宏,建筑装饰堂皇富丽,功能庞大而复杂:听政、起居、看戏、拜佛、渔猎等等,无所不有。在风格方面,由于皇家园林多处北地,在建筑传统、装饰色彩、绿化种植方式等方面均受北方影响,虽然造园艺术仍模仿江南园林,但仍然体现了北方的风格。清代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几处园林集中体现了上述几大特点。
  关于“the art of symbol”的定义在《新编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为:“象征,一种交流的基本方式,用来简明地表示或代表人、物、群体和思想观念”。美国学者费迪南德·莱森(Ferdinand Lessing)说:
  “中国人的象征语言,以一种语言的第二种形式,贯穿于中国人的信息交流之中;由于它是第二层的交流,所以它比一般语言有更深入的效果,表达意义的细数差别,以及隐含的东西更加丰富。”
  国内权威词典对象征一词也有不同的描述。1992年出版的《汉语大词典》中的象征被定义为:“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意义;用来表示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迹象或特征。”1999年出版的《辞海》将象征定义为:“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的内容在特定经验条件下的类似和联系,使后者得到具体直观的表现。”
  三中国皇家园林中隐喻设计的形式分析
  我国早期园林出现在三千年前的奴隶社会后期的商末周初时期,当时的园林是“囿”“台”的结合,这个时期的统治阶级的园林只有极少数主动的象征意义。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是真正意义上出现最早的皇家园林,它的“宫”、“苑”两个类别对后世明清时期的宫廷造园影响很深刻,这个时期的皇家园林有了主动象征的意味。因为汉武帝深信神仙之说,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引渭水为太液池,以池为中心建造假山,分别设置蓬莱、方丈、瀛州象征着东海的三座仙山,这种“一池三山”的建园布局一直沿用到清代,成为历代王朝建造王室宫苑的一种模式。全盛期的皇家园林在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同时也把造园与设计时的象征艺术手法运用得更加娴熟。这个时期的诗人画家直接参与园林设计与营造,大大丰富了园林中的内在价值,体现了园林艺术中的诗情画意。皇家园林发展的成熟期在宋、元、明、清时期。元明两代在园林的建造上没有太大的发展,到了清代,皇家园林的建造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清王朝造园的规模和数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秦汉以狩猎为主的最初苑囿,到山庄式园林、山水式园林,都为清王朝建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由于清宫廷对佛教文化的重视,皇家园林的建造中出现了不同风格的佛教景观建筑,致使中国皇家园林造园的象征艺术更加丰富多样。清代园林在明代的基础上兴建了大量皇家苑囿、离宫苑。著名的有现存的北海、颐和园和避暑山庄。其中位于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清朝最大的离宫御苑,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始建于18世纪初,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清朝的康熙、乾隆时期,皇帝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由于融合了满汉及各族的风格,所以它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象征。
  对历史进行追溯,从中发现与探讨象征艺术对皇家园林的影响与实践。从象征艺术的语汇分析中国皇家园林在色彩、数字、声音、光影、水、质感、山石、植物、雕塑等方面的运用。中国皇家园林中的象征性元素主要就体现在这些方面。以下对这些隐喻性的设计元素分别进行分析:
  1色彩。色彩在中国古代象征天地万物繁衍、生长的秩序,整个天坛建筑群中,除了大门是黄色屋顶,用以表示皇家禁地外,其他建筑屋顶按照等级不同,分为蓝色或者绿色,表示都是由天所化育出来的万物生灵。
  2数字。《周易》里说:“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中国皇家建筑通常用数字“九”来象征礼制中的最高等级。明、清皇城中,就设有九座城门、九座旗炮房。九座城门的不同用途反映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正阳门、天安门原来的建筑高度均为九丈九尺;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宫殿均为九开间,其中太和殿屋顶有“九脊”。明清时期的城门、院门上的门钉以“九路”为最高规格。
  3声音。中国古代造园专著、明代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中主张的声为:“肃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声景,创造了独特的意境。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圆丘就是利用声学原理,达到了良好的增强音效的目的。当帝王在此祭天时,四方回应犹如“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的“训谕”,强化了帝王统治的正统权威。而天坛的“三音石”上能听到的多重回音,好似“人间私语,天闻若雷”之意,表现出天帝与皇帝的“明察秋毫”。
  4光影。光和影给人们划分的不仅是视觉空间,也是情感空间。光影是动态的,紫禁城的人们都崇敬冬至这个节气,因为一年中只有在冬至这一天,阳光才可以照到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上。法国的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设计的朗香教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光的教堂”,也都是利用扑朔迷离的光线来烘托宗教的精神力量。
  5水。“曲水流觞”是中国传统理水中很有特色的形式。“曲水流觞”又称“流水渠”,源自晋代文人墨客风雅集会、赋诗饮酒的场合。其营造方法是在整块石头上开凿或用石块砌成“国”字或“风”字图案的水渠。这种形式对欧洲庭园产生过重大影响,也广泛被运用在当代的环境设计中。
  6雕塑。中国传统雕塑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着悠久的历史,是古代匠人创造出的杰作,它客观、形象地记载了中国文明史的演变过程,凝聚着广泛的民族心理象征情结和普遍的民族审美意识。中国传统雕塑讲究“气韵”的灵动美以及体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霸悍之气的整体美。如九龙壁和故宫后宫的雕塑扶手都体现了这一点。
  四象征艺术在中国皇家园林中的手法
  园林包含的建筑元素设计有山石、水池、植物、房屋建筑以及一些文化产品,这些要比单一的土木结构建筑多,因此,园林既属于建筑范畴,又相对独立。而皇家园林虽然吸收了不少私家园林的内容,但是总体上仍然保留了皇家的个性,以一种压倒众人的气势体现尊贵的地位。从中国皇家园林的实例分析,大致包括了象征艺术模仿神话、保护等级制度、暗示宗教哲学、隐喻宇宙天象、祈求幸福吉祥等手法。从对中国皇家园林的象征艺术的研究发现运用的手法,进而可以利用和借鉴这些手法对我国现当代的园林艺术进行指导。
  1模拟神话。秦始皇帝在咸阳引渭水,作长池,池中堆土形成蓬莱山,以求神仙降临;因为汉武帝深信神仙之说,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引渭水为太液池,以池为中心建造假山,分别设置蓬莱、方丈、瀛州象征东海三座仙山,这种“一池三山”的建园布局一直沿用到清代,成为历代王朝建造王室宫苑的一种模式。
  2保护等级制度。主要是宣扬皇权威严和恪守等级制度。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之一《礼记》里说:“天,至尊也,君,至尊也。”从这里面可以看出君王假借天与神提高和巩固自己的地位,成为天道的执行者,其地位是神圣的、不可动摇的。中国历史上都是“君权神授”的时代,历代的皇家建筑才是中国古典建筑的最高级别。例如:周代有灵囿,秦代有阿房宫,汉代有上林苑,宋代有艮岳、金明池,金代有西苑、同乐园、太液池等,元代有东苑、西苑、北果园等,清代有畅春园、圆明园等。皇家造园追求宏大的气派和皇权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就导致了这种格局的形成。
  3暗示宗教哲学。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流派,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因此神灵和祭祀成为重要的宗教内容,由此产生的祭祀场所是最早的宗教环境,我们从现存的北京天坛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宗教氛围。
  4隐喻宇宙天象。天坛的大门后就是一片空地,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空旷的,这种空旷的感受不仅在环境上模拟宇宙天空的气氛,在建筑上也追求着与上天吻合。由于天坛祭祀的主题是天,所以天坛的建筑基本上是圆形的。因为古人认为天是圆形的,这些圆形也就构造了天坛基本的建筑形态。
  5祈求幸福吉祥。中国传统的堪舆学理论能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是它迎合了人们避邪、祈福的心理。从古代的城市规划设计、皇家建筑艺术到民居设计艺术、陵墓设计艺术,都遵循了堪舆学理论。中国古代大到皇城,小到各地方府州城,一般都不在正北方向开城门,因为按照堪舆学说,是为了防范“煞气”从北方侵入。以北京旧城为例:内城北方虽开两门,但不在城的中轴线上,并且取名为“德胜门”和“安定门”,以祈求平安。
  五小结
  中国的皇家园林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如果能把前人的这些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到当代园林设计中,那么既可以保留我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又可以唤起我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结。总之,在符号学的隐喻设计之中,是具有多元性、重复性、重构性和变形性的,并且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才有象征性设计。作为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中国皇家园林还有很多待我们去发现和探索的,隐喻性设计只是其中一部分,它不仅告诉我们一种设计方法,而且还教给我们如何去思考,从而跨越建筑语言层面的障碍,拓展开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新疆界。
  
   参考文献:
   [1] 居阅时、瞿明安:《中国象征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 俞孔坚:《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生存的艺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3] [美]罗伯特·文丘里,周卜颐译:《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
   [4] [德]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 居阅时:《中国建筑园林文化象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 刘枫:《门当户对——中国建筑·门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 王其钧、丁山:《图解中国园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简介:张 ,男,1983—,江苏南京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形异诗歌因语言符号书写、编排及布局之变异而致文体奇妙,形式新颖,意境深邃,富于绘画性。究其变异背后的动因,前景化使得形异诗歌从审美目的出发对标准语言进行了艺术化的歪曲和偏离,使得其“陌生化”和“非常规化”,既有增加美感的形式价值,又有使诗意增值的内容价值,从而具有特殊的文本、文体和诗体价值,以及丰富的审美效应。  关键词:诗歌 前景化 形异 审美效应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归化和异化是文化词的两大翻译策略。本文结合近几年颇为流行的文化词“山寨”的多版本英译,对中国开放以来文化词英译的总体脉络和成因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走势做出预测。  关键词:归化 异化 “山寨”英译 文化词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信息爆炸、市场经济勃兴的时代,为表达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思想,大量新词汇应运而生成为历史的必
期刊
摘要 琵琶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弹拨乐器,其艺术表现力极强,被称为“民乐之王”。以琵琶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为例,这两部作品都是根据楚汉之战这一历史题材写成,都属于琵琶曲中的“武曲”,在表现故事情节的同时,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本文就从这两部作品具体谈一下琵琶曲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琵琶曲《十面埋伏》 《霸王卸甲》 艺术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602文献标识码:A    一琵琶的发展历程  
期刊
摘要 对于舒伯特的《即兴曲》、《音乐瞬间》19世纪浪漫派音乐家的调性作品,传统的分析方法显然非常适合对这些作品的研究,但同时引进20世纪的的分析理论来进行分析也是切实可行而且必要的。分析方法的合理选用及各种音乐分析方法的相互补充与对照,针对不同特点的音乐作品采取不同的音乐分析方法对于更全面充分地认识音乐创作要素、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分析 调性作品 即兴曲 音乐瞬间
期刊
摘要 《晴雯撕扇》是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赵铮先生创编的坠子小段。本文通过对《晴雯撕扇》中人物声口腔弯的演唱技艺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传神、细腻的口语韵味的表演审美分析,论证其清新活泼、生动质朴的表演风格。  关键词:河南坠子 《晴雯撕扇》 审美  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    《晴雯撕扇》是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赵铮先生根据沈彭年的《红楼梦》唱词创编的坠子小段。她在继承传统坠子的基础上,从民歌
期刊
摘要 文人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分支。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学派,他们各自不同的学说和观点对文人音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儒家音乐积极“入世”,以“和”作为音乐的最高美学思想,将“乐”与“礼”紧密结合,积极施行乐教;道家音乐消极“出世”,强调音乐本身的自然性和人在音乐审美中的精神愉悦,希望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儒、道两种哲学精神往往深度交汇在一起,构成中国文人音乐的典型特征
期刊
摘要 八大山人是明皇室的后裔,国破家亡的经历造就了他不同于常人的性格,同时也造就了其不同的艺术风格。人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八大山人的内心是极为痛苦、矛盾的。他以其形貌怪诞、表情冷漠的笔下形象和简练、淋漓的墨色,表达了自己孤傲不屈、悲愤苍凉的情感,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在欣赏八大山人的作品时,无疑是在
期刊
摘要 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典籍,《圣经》无论对西方文学、绘画艺术、风俗习惯、人文现象,还是对西方社会生活的影响都是源远流长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圣经》绘画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然而,无论其绘画风格怎样发展变化,《圣经》绘画都打上新艺术思想的痕迹。  关键词:《圣经》 基督教文化 圣经画 西方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也是西方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期刊
2011年10月,英国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凭借小说《终结的意义》(The Sense of and Ending),将当今英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布克奖”揽入怀中。此前,巴恩斯曾三次入围布克奖,但都空手而归。对于此次获奖,巴恩斯不无幽默地说道:“我把布克奖当成买彩票,它只取决于评委的眼光和喜好。”而评委会主席斯特拉·里明顿在颁奖典礼上说道:“《终结的意义》
期刊
摘要 长期以来,在西方世界中,山是田园景观的对立面,并把自然作为人对立一极的客体。而塞尚犹如一个探荒者,在高山之中发现了山的原始魅力,以及大自然“无形”、“混乱”、广袤的深度和生命力。通过对圣维多克山的观照,塞尚体验到大自然的意义和生命的本质,从而发现了大自然的内在价值和情感,使人产生了创造的冲动以及自我实现的愿望,同时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沟通、平衡和融合,建立了一个既变化又和谐的精神世界。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