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教育就是尊重,鼓励和发展学生独特性和优势的教育,是扬长教育,不是补短教育。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对他们的优点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发展,这是个性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
自我评价首先就是肯定自我,肯定自己做为人而存在的尊严和价值。而对于儿童来说,自我肯定首先依赖成人,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教师的积极评价对他们形成自我认同、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人格特征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对肯定、欣赏和赞美的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在教育中应当努力发现他们积极与优秀的一面。这是教育真正影响儿童心灵的基本前提,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师的意识中学生是龙,于是他们就成了龙,在教师的意识中学生是虫,他们也许真的就成了虫。一个叫多萝茜·洛·诺尔特的西方学者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实践证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确实能产生非凡的影响。我国自20世纪以来,个性教育的理念已在整个教育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同时以遵循少年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目标,通过实施个性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和落实素质教育,成为当代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探索现实条件下个性教育实施策略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由此笔者仅从教师态度、组织形式、课程开发等方面作简要的探讨,让学生得以持续全面发展。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一)教师要遵循个性化教育的原则
学生是人,每个学生都是有着自己性格特征的生命体,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时,我们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着自我特色的生命体,从而能够让自己的个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慈相济
在现代文明社会里,人不分年龄大小,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关系,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尊重。学生分数低,成绩差,是发展中的差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因此而漠视他的价格。教师的爱与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教师的严格必须以爱为基础,不能让它变成那种让学生感到害怕、敬而远之的“严厉”;另一方面,严格又必须对能所限制,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对学生溺爱和放纵。从本质上说,严格要求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无比深沉的爱。教师要真正地关爱每一个学生,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爱满天下,一视同仁”。爱成绩好的学生不难,难的是不歧视“差生”。可以这样说,爱“差生”的老师是神!爱就是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爱是师生之间最牢固的连接点,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老师只有掌握了这把钥匙,教育渠道才会畅通无阻,个性教育也才能真正得到实施。
二、努力实行小班化教学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多边远深山地区的农民通过外出打工,做生意等形式已经逐步富裕起来,他们不再满足在农村劳作的方式和孩子的入学条件,根据自身家庭的收入情况,分别向城区和中心集镇快速流动,致使城镇化进程迅速加快。而另一方面学校的建设又跟不上城镇人口发展的速度,造成城区和中心集镇的学校存在严重“大班额”现象。大班额教学成为个性教育的重大障碍。实施个性教育,应逐步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化教学。研究证明,小班化教学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在较小的班级里,老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有利于创设友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可以更为直接地进行个别化学习。与比较宽松的教室相比,在拥挤的教室里,学生的行动更限制,教学要求得不到满足。实践证明班级规模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与照顾的指数越大,表明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关心与照顾越多,师生个别交往的机会与时间越多。班级规模的大小还影响成员间的情感关系。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表现比大班更为有益,班级规模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班级规模大小还影响成员间的交往模式。班级越大,成员间交往的频率就越低,了解就越少。但规模缩小以后,师学、生生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随之增加,每个学生更有可能得到教师的个别辅导和帮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积极参与的机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更好的学习行为。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的充分关注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也是使个性教育得以具体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转变传统课程形式,加强课程的多样化
教师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必须把课程目标定位于个性化教育需要,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载体及课程管理模式重新审视与创新。以确保个性化教育的顺利开发和实施,所以,个性化教育必须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在课程结构上,要突出均衡性、选择性、综合性。要强调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或综合突出活动,并加强多样课程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课程的选择性,以适应人才的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保证课程结构的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在课程内容上,要联系生活,贴近社会,加强课程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在生活中进行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在生活实践中实现三者的辩证统一。在课程管理上,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做到既保证统一教学和质量,又办出各自的特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在课程载体上,实行课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课程的个性化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课程的多样化为个性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当代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推进,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正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教师在实践中都应积极去开发、挖掘学生各方面的自主性,去探寻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同时综合利用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去探求适合本校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课程,从而扎扎实实地落实好个性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自我评价首先就是肯定自我,肯定自己做为人而存在的尊严和价值。而对于儿童来说,自我肯定首先依赖成人,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教师的积极评价对他们形成自我认同、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人格特征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对肯定、欣赏和赞美的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在教育中应当努力发现他们积极与优秀的一面。这是教育真正影响儿童心灵的基本前提,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师的意识中学生是龙,于是他们就成了龙,在教师的意识中学生是虫,他们也许真的就成了虫。一个叫多萝茜·洛·诺尔特的西方学者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实践证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确实能产生非凡的影响。我国自20世纪以来,个性教育的理念已在整个教育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同时以遵循少年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目标,通过实施个性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和落实素质教育,成为当代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探索现实条件下个性教育实施策略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由此笔者仅从教师态度、组织形式、课程开发等方面作简要的探讨,让学生得以持续全面发展。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一)教师要遵循个性化教育的原则
学生是人,每个学生都是有着自己性格特征的生命体,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时,我们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着自我特色的生命体,从而能够让自己的个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慈相济
在现代文明社会里,人不分年龄大小,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关系,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尊重。学生分数低,成绩差,是发展中的差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因此而漠视他的价格。教师的爱与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教师的严格必须以爱为基础,不能让它变成那种让学生感到害怕、敬而远之的“严厉”;另一方面,严格又必须对能所限制,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对学生溺爱和放纵。从本质上说,严格要求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无比深沉的爱。教师要真正地关爱每一个学生,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爱满天下,一视同仁”。爱成绩好的学生不难,难的是不歧视“差生”。可以这样说,爱“差生”的老师是神!爱就是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爱是师生之间最牢固的连接点,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老师只有掌握了这把钥匙,教育渠道才会畅通无阻,个性教育也才能真正得到实施。
二、努力实行小班化教学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多边远深山地区的农民通过外出打工,做生意等形式已经逐步富裕起来,他们不再满足在农村劳作的方式和孩子的入学条件,根据自身家庭的收入情况,分别向城区和中心集镇快速流动,致使城镇化进程迅速加快。而另一方面学校的建设又跟不上城镇人口发展的速度,造成城区和中心集镇的学校存在严重“大班额”现象。大班额教学成为个性教育的重大障碍。实施个性教育,应逐步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化教学。研究证明,小班化教学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在较小的班级里,老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有利于创设友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可以更为直接地进行个别化学习。与比较宽松的教室相比,在拥挤的教室里,学生的行动更限制,教学要求得不到满足。实践证明班级规模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与照顾的指数越大,表明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关心与照顾越多,师生个别交往的机会与时间越多。班级规模的大小还影响成员间的情感关系。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表现比大班更为有益,班级规模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班级规模大小还影响成员间的交往模式。班级越大,成员间交往的频率就越低,了解就越少。但规模缩小以后,师学、生生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随之增加,每个学生更有可能得到教师的个别辅导和帮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积极参与的机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更好的学习行为。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的充分关注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也是使个性教育得以具体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转变传统课程形式,加强课程的多样化
教师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必须把课程目标定位于个性化教育需要,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载体及课程管理模式重新审视与创新。以确保个性化教育的顺利开发和实施,所以,个性化教育必须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在课程结构上,要突出均衡性、选择性、综合性。要强调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或综合突出活动,并加强多样课程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课程的选择性,以适应人才的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保证课程结构的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在课程内容上,要联系生活,贴近社会,加强课程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在生活中进行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在生活实践中实现三者的辩证统一。在课程管理上,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做到既保证统一教学和质量,又办出各自的特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在课程载体上,实行课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课程的个性化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课程的多样化为个性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当代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推进,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正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教师在实践中都应积极去开发、挖掘学生各方面的自主性,去探寻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同时综合利用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去探求适合本校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课程,从而扎扎实实地落实好个性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