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xia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上也越来越关注,教育部门对于初中生的化学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对于化学这门学科上进行不断的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使其越来越适用于课堂上并逐步的去发展初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课堂上使用趣味性的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去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能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初中化学知识点并更好的去运用.
  关键词:趣味实验;教学课堂;应用策略;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14-0092-02
  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把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主转换为学生为主,教师来辅佐学生完成整个科目的学习.课堂中更要强调趣味性和实验性,让学生动手实验和感受整个课堂的氛围.这样有利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也更有利于学生接纳知识来为高中知识做铺垫.
  一、培养化学兴趣,了解化学实验知识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若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们灌输化学知识,学生便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边做实验边讲述知识,那么学生并不会很容易地理解所讲述的知识点,也难叫投入到教师所做的实验氛围当中.若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来做实验并指出错误,因为学生经常犯的错误都大相径庭,所以在做实验时,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来做实验.通过学生做的实验让其他学生更为直观观察到自己所做时会出现的问题.在课上开展学生自己动手的趣味性实验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知识点的兴趣,进而去推动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趣味化学实验过程可以让学生更为简单地了解知识内容,还可以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于化学的兴趣,并有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化学课堂中来.
  例如,九年级上册书中“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内容.教师在讲解这一教材内容时,便可以选择学生到讲台上来按照自己的步骤来进行实验.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关于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系列仪器和药品如:石灰石、长颈漏斗、锥形瓶等等.在课上教师先讲解关于二氧化碳制取步骤与注意的事项,并选取某位学生到讲台上根据课上教师所讲的内容来进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学生首先就要对器皿进行检查,连接后更需要教师来进行复查,待完成后便可开始下一步实验过程.其次在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的大理石或者石灰石,之后用长颈漏斗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最后通过化学反应来收集大理石与稀盐酸所产生的气体.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指出错误并及时纠正.其他学生在进行观看时会对实验的过程产生疑问,教师要做出及时的解答.通过学生的趣味实验过程来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并以此来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二、采用小组讨论,确保教学方法新颖
  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教师要从旁引导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并培养学生积极的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与不解,通过教师做出解答后,在课后要做一定的实验来解决自己所了解的答案.在课堂上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难免会出现疑惑和错误,这时教师并不能对每个学生都有所纠正时,便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來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最终得到实验的结论.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要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沟通、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酸和碱”时,可提问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此时学生会考虑到教师曾经讲过的理论知识酸与碱接触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但未曾去动手实验来证明此反应是什么?此刻教师便可以针对这一知识点来进行相对应的化学实验和分组,在每个小组得到化学器材时便可以动手来实验和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实验时可以先将稀盐酸逐渐滴到无色酚酞试液中来观察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讨论,最终小组内部来进行总结并发表意见.实验过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进一步地提出思考问题,课堂中趣味化学实验中采用小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来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采用现代化技术,营造课堂氛围
  现如今的课堂中,教师对于化学实验都会亲自在课堂中展示与操作,然而课堂中学生数量居多,教师为能够对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错,会导致有时候学生的化学实验效果不是很理想,也无法得到合理的实验现象.而且学校的化学实验设备并不齐全,有些化学实验的过程较长学生们并不能及时地得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教师便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们营造一种化学课堂的氛围.在课上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来辅助教学,改善在化学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教师要根据教材所讲内容精心制作多媒体的课件并找相关实验视频进行播放,在不便动手做实验的情况下,多媒体的使用无疑不是最好的选择.
  例如,在讲到“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若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们做相关教学实验时则会出现一定的危险性.此时教师便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来供学生们观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对视频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讲解,要在学生动手实验时确保实验操作过程时的安全性.在课上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可以模拟课本上一些较有危险性或者污染性的实验来为学生们观看,也可得到同等的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避免一些实验带来的伤害,课上通过学生们观看视频后,教师可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们课后进行思考和解答.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课在保证学生不受到危害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们讲述教材内容.
  四、实验内容生活化,设置探究性实验
  俗话说的好,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师在课堂中开展趣味化学教学的同时,更应该鼓励学生们去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去解释化学知识.在课后教师可以简单布置课后思考问题,让学生们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地学习一些化学现象,也可自己去尝试操作一些简单的课外化学实验.在课后,教师通过对于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来设置一些学生课后可以完成的探究性的实验,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动手实践来拓宽自身的化学视野,学生明白化学就在身边.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自主地去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化学现象与课上教师所讲的教材内容相符合,并通过自身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遇见的问题.
  例如,在学到“浓硫酸的稀释”时,教师便可以在课上利用浓硫酸来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是先放硫酸还是先放水才可以让硫酸稀释,如果颠倒顺序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课上教师先在容器内放入了少量的水之后拿出胶头滴管来向水中慢慢地滴入少量的浓硫酸,少量多次来进行稀释,如果顺序颠倒则会出现飞溅现象,以至于伤到学生.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其他液体来代替硫酸进行稀释,利用具有趣味性的知识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刚接触到化学,对化学的认识也是非常片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该着力去提高化学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用趣味实验的教学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爱上化学学科.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成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的化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大大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然而趣味化实验教学还需要广大的化学教师群体共同探索来落实实验,教师要协同学生共同努力来提高课堂效率,使化学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峰.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运用探究[J].学周刊,2020(16):87-88.
  [2]付艳玲.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83+85.
  [3]刘生豹.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174.
  [责任编辑:季春阳]
其他文献
物理是解析科学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解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展开深度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深度
摘 要:初中物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相比于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符合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复习课教学中,借助行之有效的习题,引导学生书写解题思路,通过对解题思路的剖析,逐个击破错误解题思维,打通知识壁垒,学会灵活使用新旧知识,形成正确的思维逻辑,逐步养成深度学习的
摘 要:物理是一门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上开展探究性的实验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的方法和规律,通过实验获取学习的良好情感体验,还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世界观和思维习惯,让他们养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良好科学态度.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14-0054-02  现如今的
摘 要:素质教育下,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力培养就显得极其重要,通过综合实践的物理活动开展,不仅能体现出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发现和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而且还能促使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究,形成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  关键词: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物理思维;拓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
实验探究有其特定的价值与意义,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和内容,实验探究的经历是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思维提升的关键,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预习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
摘 要:在初中阶段数学属于一门非常重视思维素养的学科,因为很多数学问题并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一眼就能够得出答案,需要运用知识和方法进行演算和推理,很多数学情境和数学模型需要学生去想象和构建.为此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素养成为了主要的研究议题,思维素养培养包括思维火花的点燃、内在思维力的调动,不同思维方法的运用.本文结合数学思维概念基础,从思维火花的点燃到思维方法的应用展开教学实践
基于初中物理学科的深度学习就要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的设计与经历,成为践行初中物理学科深度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需要注重拓展适宜的提升路径,让学生在小组探究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验证和理解化学反应,这就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学习的动力体现了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毅力反映了学习者的意志;学习的能力则来源于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学
摘 要:2021年1月23日-25日,实行“3+1+2”新高考模式的江苏、广东、湖南、湖北、河北、辽宁、福建、重庆,进行第一次高考前模擬考试联考. 整套卷基本没有了以往的“套路”题,出现了很多“考思维”的题. 其中选择第7题是一个和抛物线有关的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尝试从五个不同侧面进行了解答,以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  关键词:八省联考;抛物线;五种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