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嘹啰山歌承文化之魂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han2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表演结束,观众都会给我们热烈的掌声,这让我非常感动。我是真的很喜欢嘹啰山歌,应该把它传承下去。”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中心学校(以下简称南晓中心校)学生农颖说。农颖是该校晓莺合唱团的一员,从最初不敢开口唱到如今成为合唱团主唱,她在学唱嘹啰山歌的过程中成长很快。
  “嘹啰山歌是壮族的歌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好的育人价值。因受网络快餐文化冲击,目前面临断根的危险。”南晓中心校校长石国宪说。为了传承这一文化,该校一方面寻求高校的专业支持,一方面聚集社会相关人士、志愿者,组建了南晓乡土文化育人工程师团队——“晓蜜蜂”,提出“一采二酿三融”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嘹啰山歌的发掘和传承工作。
  乐采:采集山歌,把根留住
  在良庆区的乡村地区,过去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可三日不吃肉,不能三日不唱歌。”其中的“歌”就是嘹啰山歌。以前,嘹啰山歌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老一辈的人几乎都会唱,但如今年轻一辈更喜欢流行音乐,嘹啰山歌的传承便出现了“断层”。
  “要避免嘹啰山歌断根,首先要做好发掘、整理工作。”石国宪说。为此,南晓中心校“晓蜜蜂”团队提出了“乐采”理念,在南宁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高校的专家的专业引领下,汇集民间知名艺人和文化传承志愿者,采取“寻访+挖掘”的采集方法,收集相关歌曲及图文资料,然后在学校组建了晓莺合唱团,组织学生学传唱嘹啰山歌。
  “山歌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把‘根’留住是山歌传唱人的职责所在。”被当地人誉为“嘹啰山歌歌王”的班继联说。班继联是南晓中心校“晓蜜蜂”团队的一员,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将那些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嘹啰山歌挖掘出来,并传授给该校师生,让师生了解什么是嘹啰山歌,以及山歌背后深层的文化意义。
  南晓中心校教师唐冬告诉记者,以前她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叫“嘹啰山歌”,经过班继联的讲解,她才知道:在对山歌前,一方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要先喊“嘹”(同“瞭”),即叫对方看过来,向对方发出对歌邀请;对方受到邀请,要回应一声“啰”,即“知道了”。“我覺得这个特别有意思,班老师讲解后,我们知道了嘹啰山歌的由来,对嘹啰山歌的文化意义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打心里喜欢上了嘹啰山歌。”她说。
  近年来,南晓中心校“晓蜜蜂”团队多次走访嘹啰山歌专业传承人,举办数十次“寻访南晓嘹啰乡土文化的‘根’”活动,先后深入良庆区那兰嘹啰山歌基地等10个地方,撰写采访手记1 000多篇,参加相关活动人数累计达2 000多人次,采集了嘹啰山歌的曲调、形式、唱法等丰富的资料,编撰了成果集——《南晓嘹啰乡土文化宝典》,作为该校的校本教材。
  “有了校本教材,我们传承嘹啰山歌就有了基础,教学工作就成体系了。”南晓中心校教师陶思彤说。
  精酿:去粗取精,加工创新
  采集来的山歌能否直接使用呢?
  “当然不能。传统嘹啰山歌的题材以爱情和农事为主,反应的生活面比较窄,而且其中有些内容已经过时,不利于学生学习。”石国宪说。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校“晓蜜蜂”团队采取“去粗取精+加工创新”的精酿法,对采集来的嘹啰山歌进行筛选,删去存在封建观念的部分,保留弘扬真善美的内容,再进行加工创新,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在对嘹啰山歌进行“精酿”的过程中,南晓中心校紧扣时代主题,为嘹啰山歌注入了时代韵味。该校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时代主旋律,利用“爱国”“友善”“中国梦”等时代元素创作嘹啰山歌,让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养成爱国精神、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近年来,在南晓中心校“晓蜜蜂”团队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校通过重新谱曲、填词,创作了不少新作品。该校原校长李盛成与教师黄珍珠合作,创作了“嘹啰山歌体”歌曲《复兴中国梦必圆》:“屹立中华天地间,文明灿烂五千年。历尽沧桑又崛起,国富民强看今天。十八盛会谱新篇,核心价值是箴言……”他们还合作了《圆梦》《中华圆梦更欢怀》《美丽广西奋腾飞》等歌曲,这些歌曲不仅贴近时代生活,而且反映了该校师生的新时代追求。“传承嘹啰山歌,最重要的是发展创新,让它符合师生的需求和喜好,这样才会有生命力。”李盛成说。
  目前,南晓中心校的教师已创编45首具有时代韵味的嘹啰山歌。“晓蜜蜂”团队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另外创编了《迈向辉煌的明天》等53首具有“校园味”的嘹啰山歌。“我们都特别喜欢这些新的山歌,因为它们不仅旋律好听,而且歌词有意义。”该校学生黄君琳说。
  巧融:嵌入课堂,浸润校园
  采集了丰富的资料、创作了许多新歌之后,如何发挥这些素材的育人价值,就成了南晓中心校的重点工作。该校“晓蜜蜂”团队提出了“巧融”思路,即探索“嵌入式”教学方式,将嘹啰山歌融入各学科教学,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有机融合。这不仅丰富了国家课程的育人内涵,还让嘹啰山歌文化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思想品德课是南晓中心校传承嘹啰山歌文化的一个“阵地”。据该校教师黄伦芳介绍,该校有80%的壮族学生,这些学生经常听祖辈、父辈唱嘹啰山歌,对嘹啰山歌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把嘹啰山歌的历史文化渗透到思想品德课中,让学生了解它的文化含义,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怀。”黄伦芳说。
  如今,南晓中心校已经将嘹啰山歌与语文、音乐等学科进行融合。例如,语文课上,语文教师会带领学生学习嘹啰山歌的歌词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创作;音乐课上,音乐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嘹啰山歌的曲调、唱法。
  南晓中心校还将嘹啰山歌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开设专门的课程,邀请班继联、壮文作家钟希增等到校担任辅导员,为师生讲解嘹啰山歌的历史、唱腔和唱法;成立晓莺合唱团,培养一批致力于传承嘹啰山歌的师生;立项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嘹啰山歌走进乡村小学校园,传承壮族民俗文化的行动研究”,以课题形式推进传承工作走向“深水区”;开展山歌PK赛等活动,营造“人人唱嘹啰,处处咏嘹啰,时时歌嘹啰”的校园氛围。
  “能够上舞台表演,是我的梦想,加入晓莺合唱团后,我实现了这个梦想。”南晓中心校学生曾妙玲说。加入晓莺合唱团以来,她和队员们有不少机会外出参加各种比赛和文艺汇演,她们表演的《复兴中国梦必圆》曾获第十届南宁市中小学校园影视奖评选活动二等奖、中央电化教育馆校园影视优秀节目银奖。
  “下一步,我们要更多地和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向他们展示和推广‘一采二酿三融合’的文化育人模式,把我们的嘹啰山歌传扬出去。此外,我校现在还在传承另一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香火球。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任重道远,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石国宪说。
  (责编 蒙秀溪)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解决问题教学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载体,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一线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当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寻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和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时,往往对其后所生成的课堂资源不知如何筛选利用,导致前功尽弃,教学难有实质性突破。为此,我校数学组在特级教师、正高
期刊
在桂林市秀峰区,有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桂林市乐群小学(以下简称乐群小学)。该校始建于1949年,办学以来始终主抓“乐群”之“乐”,致力于创建一个以“快乐育人,和谐发展”为办学特色的求学乐园。  近年来,乐群小学在特色文化的浸润下,办学质量更上新台阶,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校园文化先进单位、自治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构建“快乐课堂”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
期刊
据媒体报道,某知名大学本科生李某某,因为在南京多次偷外卖被刑拘。此事经媒体报道,引发社会热议。7月20日下午,侦办此案的南京市公安局雨花台分局表示,偷外卖男子在南京有固定工作,因在租住小区订的外卖被人拿走,遂产生报复心理,从而多次偷他人外卖,并非像外界传言的“因饥饿偷外卖”。(7月20日 澎湃新闻网)  【点评】这本是一起很普通的案件,却引发了舆论关注,主要原因大概在于涉案者是某知名大学本科生。更
期刊
85岁时,你在做什么?  有的人在家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有的人选择携伴出游,有的人会邀上三五好友打打牌。而今年已85岁高龄的黄志源,他的选择有些与众不同。作为一位老“教育人”,他依旧奋斗在教育一线。  黄志源,玉林北流市富林中学(以下简称富林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民办教育创办者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在他的带领下,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获得全国心理辅导先进学校、全国民办教
期刊
百色市文明小学(以下简称文明小学)已有74年的历史。办学至今,该校始终秉持“先做人后成才”的办学宗旨,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同时大力研发校本课程,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文明小学的办学质量持续提升,曾获全国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广西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先进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表现优
期刊
选择考古,没有“钱途”?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网络之声,喜忧参半,有鼓励、有支持,也有擔忧。有网友认为,考古是“冷门”专业,分数与所学专业“不相配”,就业前景和收入得不到保障,可能会给本不宽裕的家庭增加负担。对此,钟芳蓉用一句“我觉得喜欢就够了”表达了她的决心。在许多人看来,钟芳蓉的选择是“另类”的,因为她们并没有选择人们眼中的“热门”学科。(
期刊
2019年,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以下简称融水民族中学)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两项殊荣。这是该校首次获得国家级褒奖。“学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首校长的付出和引领。”该校副校长龙俊明说。  龙俊明口中的“首校长”,是融水民族中学校长首迎东。他是河池市天峨县人,父亲是柳州市派遣到融水支援建设的人才,自小跟随父亲到融水的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1991年在
期刊
记者近日获悉,针对河南省唐河县大河屯镇多名教师被举报“吃空饷”一事,当地官方回应称,经查共有5名教师存在“吃空饷”问题,另有3名教师存在请假手续不规范脱岗问题。目前,当地已没收这8名教师脱岗期间的工资上缴财政,并给予处分。同时,拟给予多所涉事学校的校长相应处分。(8月7日 中新网)  【点评】要杜绝此类问题出现,关键是要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疏通教师出口通道,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进退机制。
期刊
湖南耒阳市正源学校从2015年起对学生供餐不限量,学生用餐后班级派代表进行剩饭剩菜称重,就餐过程中学校会对学生就餐进行巡查。该校校长罗湘云介绍,班级每人每天平均剩饭剩菜超过100克,将会被取消学生奖学金评选资格,同时学校也会对学生个人浪费严重者进行罚款。(8月18日 封面新闻)  【点评】该校倡导节约粮食的初衷當然是好的,但不能为了这一倡导就滥用惩罚,并将惩罚扩大化。每个人的个体均有差异,且每天的
期刊
在南宁师范大学文星楼的中庭,一辆巨大的飞机模型特别醒目。随着该校新文科建设如火如荼地推进,眼前的景象多了几分象征意味,文、理、工在这里碰撞与融合。  更名不到两年的南宁师范大学,在大数据、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加持”下,正在发力新文科建设,探索新方向、开拓新模式、设置新课程,多个方面走在我区高校前列。  布局当下,抢占学科融合先机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过去的观念中,理工科才是读书就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