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高效灭百可乳油喷烟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q87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按10%高效灭百可乳油0.5kg、水15kg、0号柴油1kg的比例混合拌匀,对马尾松纯幼林中度为害的第1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进行了喷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高效灭百可乳油对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防效较好,可达98.2%,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10%高效灭百可乳油;马尾松毛虫幼虫;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81 .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123-01
  
  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主要为害马尾松,亦为害黑松、火炬松。初龄幼虫群聚为害,松树针叶呈团状卷曲枯黄;4龄以上食量大增,将叶食尽,形似火烧,严重影响松树生长,甚至枯死,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害虫。浙江省多数地方年发生2~3代,龙泉为4代(即越冬前代、越冬后代、第1代、第2代),4月中旬幼虫老熟,每年第1代的发生较为整齐。松毛虫繁殖力强,产卵量大,卵多成块或成串产在未曾受害的幼树针叶上。1~2龄幼虫有群集和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3龄后受惊扰有弹跳现象;幼虫一般喜食老叶;成虫有趋光性。成虫、幼虫扩散迁移能力都很强。1999年6月,在龙泉市城区西南凤凰山有3hm2左右的马尾松纯幼林受到第1代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中度为害,使用美国氰胺公司生产的10%高效灭百可乳油农药加水、加0号柴油,用HTM-2A型脉冲式喷烟机进行喷烟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为美国氰胺公司生产的10%高效灭百可乳油、0号柴油。器械为HTM-2A型脉冲式喷烟机。供试害虫为马尾松毛虫。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凤凰山,面积3hm2左右,纯马尾松幼林地,林龄6年左右,属幼龄林,胸径4~6cm,树高4m左右。郁闭度0.9,植被为铁芒萁、杂草,海拔230m。坡向:东;坡位:下部,坡度:20~25°。
  1.3试验方法
  试验时间1999年6月2日,防治调查时间1999年6月7日。用10%高效灭百可乳油高效低毒农药0.5kg、水15kg、柴油1kg配制药液;试验设四方型3组,3次重复处理,每隔20m设1组,每组在四方型林地中选择受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中度为害的马尾松林木10株,共计30株马尾松供喷烟防治试验;同时设对照1组(CK),供试马尾松同样10株。
  2结果与分析
  
  喷烟防治后调查结果表明,使用高效灭百可乳油喷烟防治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治前第1组有存活马毛尾松虫幼虫虫口85头,防治后已死亡83头,防治效果为96%;第2组防治前存活马尾松幼虫虫口有 87头,防治后死亡有87头,防治效果为100%;第3组防治前有马尾松虫幼虫虫口101头,防治后已死亡有98头,防治效果为96%;3组合计防治前马尾松毛虫幼虫虫口有273头,防治后已死亡268头,防治效果为98.2%;而未经防治的对照组10株马尾松林木上的66头马尾松毛虫幼虫仍全部存活(见表1、表2)。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高效灭百可乳油防治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效,药、水、柴油按1∶30∶2的比例,其中柴油作为溶剂,通过喷烟技术施药,防效可达98.2%。在防治第1代3龄以上马尾松毛虫幼虫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在使用高效灭百可乳油喷烟防治马尾松毛虫幼虫过程中,应选择天气晴朗无风的早上或傍晚进行效果更好。最好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坡度较平缓的马尾松纯林中进行,这样便于安全操作。且农药、水、0号柴油经合理比例配置后,一定要搅拌均匀,使其有更好的药效。
  
  4参考文献
  [1] 徐天森.林木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其他文献
摘要为掌握玉米需肥规律,在大荔县进行了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70kg/hm2 46%尿素、120kg/hm2 16%过磷酸钙、225kg/hm2 60%氯化钾,玉米产量最高,达11 025kg/hm2,较不施肥增产4 175kg/hm2,投入产出比为1∶3.41;施用270kg/hm2 46%尿素、120kg/hm2 16%过磷酸钙、150kg/hm2 60%氯化钾,玉米投入产
摘要棉花“3414”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为基础的同等条件下,钾肥施入量的多少对棉花提高单铃重、公顷产量和皮棉产量效果明显。  关键词 棉花;施肥;“3414”试验;产量;生物学性状  中图分类号 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81-02    为了掌握棉花需肥规律,了解氮、磷、钾3种元素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土壤的供肥性能,为指导大田
摘要 综述了我国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应用现状,转Bt基因棉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种植转Bt基因棉的生态风险及对策,包括对非目标昆虫及天敌的影响,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及治理对策,从而为今后正确评价转Bt基因棉在该区种植中的生态安全性,充分发挥其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害虫综合治理;生态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
摘要介绍了安徽省最新审定水稻品种两优036特征特性,总结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浸种催芽、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与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两优036;适时播种;培育壮秧;肥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7-0159-01    两优036(03S×安选6号)系安
摘要从优质稻天优3301的产量与特征特性介绍了其作为再生稻的试种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配置生育期、适时插秧、加强水肥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严格高留桩、加强再生季管理等内容。  关键词 优质稻天优3301;再生稻;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96-01    天优3301是福建省农业科
摘要2007~2008年在宁南山区进行冬小麦品种试验,结果表明:95W0812平均产量最高为5 363.3kg/hm2,较中引6号增产14.19%,丰产适应性较好,可继续试验观察;ST99-111平均产量5 105.0kg/hm2,其抗性差;静冬9718平均产量4 975.0kg/hm2,抗性稍强;LD99-67产量最低,为4 303.3kg/hm2,较对照中引6号减少8.38%。  关键词冬小麦
摘要阐述了苏薯8号在六合区竹镇镇的种植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甘薯8号在当地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苏薯8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67-01    苏薯8号(南京88-10)系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苏薯4号为母本、苏薯1号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1997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
摘要 随着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花生优质、高产配套技术以及安全生产措施的引进、消化、开发与推广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总结了农业部“948”花生示范项目在昌黎地区试验示范的先进经验,并对花生高产技术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 948;花生;示范项目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93-01    昌黎县隶属秦皇岛市,位于碣石山脚下,渤海之
摘要介绍了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淮稻13号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淮稻13号的主要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淮稻13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44-01    淮稻13号原名“淮9862”,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遗传背景的中间
摘要薄荷是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综述了我国天然香料植物薄荷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栽培技术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了薄荷产业化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薄荷;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栽培  中图分类号S567.23 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05-02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tq.)为唇形科薄荷属(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