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画”让意大利古镇再现生机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a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镇窘境
  
  里维埃拉是意大利西北部的度假胜地,在其西端濒临地中海的山上坐落着一个古老小镇一一瓦罗利亚。这座古镇景色迷人,一派田园风光。
  尽管几十年来大规模的旅游观光活动没有对瓦罗利亚造成严重破坏,但其依然摆脱不了与其它古镇相同的命运:大批年轻人离别故乡涌入繁华都市。安吉洛·贝尔斯特拉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后来在米兰落脚,从事广告业。
  一个周末他回到家乡小镇看望母亲,这次省亲之旅令他忧心忡忡。“家乡状况令我心碎,”他说道,“原来镇上居住有好几百人,可现在只剩下三十多位体弱的老人。这里连商店都没有,房屋东倒西歪。再看看旧教堂残缺的屋顶,破败的街道,依然使用传统工艺榨油的橄榄油作坊……切都让人心灰意冷。”
  其实瓦罗利亚并不是该地区唯一一座衰落中的小镇。周围那些绿莹莹的山上散落着座座村庄,它们都是中世纪的建筑遗迹。这里每幢石头垒砌的房屋和每条石板铺就的街道都在挣扎着,试图在受旅游业驱动的经济中争得一席生存空间。“我想我们的历史正在消亡”,这是让贝尔斯特拉最担心的事情。于是他决定要运用自己的广告才能为家乡做些事情。
  
  一群热爱家乡的年轻人
  
  1991年,贝尔斯特拉召集了几位老同学组建了一个拯救家乡行动小组,起名“三泉”,该名源自镇中一处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他们的目标是筹集资金,为古镇修缮基础设施并修建一座小型博物馆。第
  个行动是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夏日狂欢节。伴着一曲悦耳的意大利旋律《欢聚在瓦罗利亚》,盛大的狂欢活动于1992年7月的一天拉开了帷幕,这次狂欢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贝尔斯特拉回忆说:“有一千多人参加了狂欢,我们不得不叫醒邻村的肉店老板,买来更多的牛肉烧烤供大家享用。”
  随后,“三泉”小组又有了更进一步行动设想,他们要举办更多的狂欢活动,并向外界打出宣传口号:“瓦罗利亚张开双臂,家家欢迎远方来客。”以此展示小镇居民的好客--之情。然而贝尔斯特拉在回忆时不无惋惜地说道:“大多数旧房屋要么空着,要么已做仓库。”因此,他们决定在接下来的行动中,不仅要让这里的住户敞开家门,还要把这些门面交给画家,让他们在门上绘画,让小镇变成一座露天艺术画廊。
  
  门画给小镇带来生机
  
  在乡村的房屋外面绘画是意大利N传统艺术。由此,瓦罗利亚一跃成为了意大利的“门画”小镇,并再现生机。所不同的是,大部分村庄的绘画作品都遵从一个主题,而在这里,画家有充分的自由来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
  第一次门画绘制活动被定在了1994年7月的第一个周末。“最初,这只是个口头相传的消息,”贝尔斯特拉介绍说,“我们不仅邀请了当地的画家,还邀请了米兰和都灵的画家。”
  第一年,画家们完成了18扇门的绘画创作,作品从马尔切罗·博诺米的《麦当娜和孩子们》到罗萨里奥·柯西奥《错视画》。画面上,一把红色的椅子悬浮在一间铺满白色瓷砖的房间里,强烈的对比产生奇妙的立体感。职业插图画家马科·斯库托画的是一幅人像,一位西服革履的男士悬在空中,一手撑伞,一手提打气筒,颇似美国电影《欢乐满人间》里那位会魔法,能在空中飞翔的保姆玛丽·波平斯。
  来自都灵的画家法布里齐奥·里卡尔蒂则创作了另一幅在当地家喻户晓的作品,他画的是一个修女正在透过窗子向外窥望,一手捂着嘴,眼睛中露出惊异的神情,而在她面前的窗台上画了一对蜥蜴,正在交配。法布里齐奥的作品捕捉的是生活中有趣的瞬间,而这里给予艺术家创作的自由空间吸引了远道而来的瑞士、德国、爱尔兰和美国的艺术家们。想来这里作门上绘画的请求纷纷而至。
  如今,122扇门面上都有了绘画作品,空白的门所剩无几。“现在可供绘画的门越来越少,每年只能提供6到7扇门,”贝尔斯特拉面带焦虑地说,“去年我们收到了30份请求,但我们也只能——谢绝。”
  来自佛罗伦萨的画师亚历山德拉·布波说:“来这里作画没有报酬,但能参与古镇重生的活动是莫大的荣耀。”
  麦卡莲娜·克罗图来自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她在网上看到瓦罗利亚的门画后,就与贝尔斯特拉取得联系,并幸运地得到邀请。“我在瓦罗利亚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时光,”她说,“我在门上作画时,镇上的人都来观看,尤其是那些孩子们。”
  克罗图的作品是《祈求和平的纸鹤》,画面上是一群寓意和平与好运的日本折纸纸鹤。她回忆道:“狂欢节上我们玩得真开心,转年我又带家人和朋友来古镇游览。”这次故地重游令她吃惊不已,“没想到我的作品竟然成了一块互动画板,许多人在上面接着画纸鹤,还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令小镇出名的不仅仅是门画,这里每年8月举办的夏日风味美食节也是招揽游客的重头戏。“每道菜都是由镇上的人烹制的。”说这话的是贝尔斯特拉的女同事玛莉亚·比尔托里尼,她主要负责小镇的对外宣传工作。“当地年轻人充当招待,整个夜晚,他们来往穿梭于散布在山上橄榄树下的餐桌之间,端酒上菜。菜单上的每道菜都是地道的当地料理,就连供客人们享用的葡萄酒和白酒也是当地山区小作坊酿造的。”
  虽然现在小镇名气大增,但有些方面却依然如旧。这里的常驻人口从最多时的几百人下降到最低时只有30人,现在只徘徊在40人左右。因此,平时这里依然冷冷清清。现在有许多己移居外地的瓦罗利亚人由于看好这里的旅游资源,回来买房子,然后把它们重新修缮,出租给游客。还有一些人回来买房子只是为自己避暑用。
  “20世纪90年代末,我绘制门画时,镇上只有30位老人居住,”布波讲述道,“那会儿,镇上没有适合年轻人的工作,所以他们离开了家乡。现在一些年轻人又回到了老人们的身边。”贝尔斯特拉就在重回小镇定居者的行列中,“退休后,我选择了离开米兰回乡定居,”他不无欣慰地说,“真是庆幸当初的决定,如今的家乡真是一片宜居的乐土。”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全球化的速度令人惊叹不已,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事物不断出现在我们周围,让人目不暇接。但全球化并不是21世纪的专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衣食方面早就享受全球化的成果了,那么你对此能有多少了解呢?来做几个选择题自我测试一下吧。1.第一杯咖啡是在哪儿制成的?  a.巴西  b.也门  c,意大利2.谁让我们喝上了甘美的橘子汁?  a.泰国人 b.墨西哥人  c.印尼人3.哪个国家打出了世界上的
期刊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是数据库研究、开发和应用最活跃的分支之一。数据挖掘指的是从大型的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含的,事先未知的潜在有用信息。
期刊
针对基于中心化系统的众筹平台所面临的信任危机、 隐私泄露、 内部攻击等问题,本文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众筹平台之上,运用密码学的相关原理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
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渴望大师的出现,一旦大师真的呈现在他们的眼前,其不理解带来的各种非议与责难远胜于渴望的心情。——作者手记传为荷兰画家伦勃朗创作的油画《戴金盔的人
期刊
一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精致标志,因为它令一本书得以与众不同;这是一扇通往心灵的窗口,通过它人们得以领会到书籍主人的品味情趣;这又是一款沉淀了时光的艺术品,它和无数名流
期刊
印章是中国文人特有的一种符号标志,在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文牍、典籍、信札、书画上,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印章,不但印文各异,印体的材质和形象也是五花八门,它们不仅是一种个
期刊
海因里希·伯尔是德国知名作家,生于科隆,大学学习文学,“二战”期间应征入伍,曾负过伤,当过俘虏。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作品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他擅长刻画士兵形象,以展现战争给德意志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六七十年代伯尔创作的主题更为广阔,形象描绘西德社会经济奇迹阶段小人物的生活。因为其作品“兼具对时代广阔的透视以及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伯尔在1972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伯尔创作于上个世纪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