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撕”出来的农耕文明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cp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间工艺(剪纸)百家,四川省民间艺术(剪纸)优秀传承人,双流县剪纸艺术协会名誉主席。
  2013年赴加拿大参加“埃德蒙顿市国际多元文化遗产节”,传播和展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2017年被评为“成都市百姓学习之星”。他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全新的剪纸技法——彩色镶嵌剪纸,其主要特点是:色彩丰富绚丽,富于变化。这既保持了传统剪纸的特点,又克服了传统剪纸色彩单一的不足。
  著有《瞿上乡愁》《双流农耕文化》《陈世云师生剪纸a作品集》《怎样剪团花》双流传统农耕文化实物图谱》等专著。他以《中国歌谣集成·四川卷》中的情歌文字为依据编撰的《剪纸上的四川情歌》已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陈世云,成都双流东升镇三里坝村人。农民出身,从小帮着家里务农,至今还依然住在祖辈留下的老院子里。也许,正是因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住在农村,所以川西坝子的农耕文化深深地烙在了陈世云的血脉里,也烙入了他的生活,更烙入了他的剪纸艺术。
  50多年来,陈世云的业余时间全用在了剪纸、绘画、盆景、奇石、紫铜浮雕等艺术创作上。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各类展览并获奖,本人也获得了“四川民间工艺百家”和“四川民间艺术优秀传承人”等称号。他曾先后在部分大中小学、老年大学、特殊教育学校、社区街道、乡镇等传授剪纸技艺,在中小学美术教师中培养了一批具有独立创作能力的剪纸人才。
  陈世云的剪纸作品题材丰富,许多都是令人刮目相看的精品。他在剪纸技艺上敢于创新,众多人物、动物、花鸟、神仙、历史典故等形象,在他的剪刀下跃然纸上。他的剪纸作品场面宏大,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染力。作品构图生动明快,朴实大方,古朴高雅,丰满清新,匠心独具,精细巧妙。创作手法形式多样,或剪,或撕。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陈世云在作品的构图、布局、刻制、染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在众多剪纸作品中,最能代表陈世云剪纸艺术风格的是他的一系列表现川西农耕文化的作品。该系列作品的创作理念源于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城市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延续数千年的农耕文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我必须拽住它最后的背影。”陈世云说,自己早年间一直参加农业生产活动,打谷晒麦、拾粪肥田,对农耕生活有深厚的感情。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农耕文化正在消失。因此,他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这种淳朴自然、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用剪(撕)纸艺术展现出来。就这样,退伍回乡后他便开始大量地创作与农耕文化有关的剪纸作品。作品《川西农事》中,一系列的剪(撕)纸组图,表现了川西人民从事锄地、浇水、肥田等农业劳作的场景。在一张普通的彩色纸上,要剪(撕)出复杂的动植物形象,本身就极其费力,更别说那些表现农耕劳作的生活场景了。但这对陈世云来说却不是什么难事,多年来在剪纸艺术上的实践摸索,让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那些曾经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场景。这些剪(撕)纸用优美的艺术形象和深厚的内涵意蕴,向我们展示了浓浓的时代印记,陈世云也因此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陈世云把老房子的堂屋改作“农耕堂”,门外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春种夏锄顺天时”,下联是“秋收冬藏享地利”。陈世云说,这就是农民一年四季生活的缩影,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因此对联横批是“虽苦犹乐”。 走进陈世云的家门,墙上挂满了他的剪纸作品,画幅大大小小都有。他说,自己也数不清这一生到底创作了多少幅作品。这些作品虽都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都在讲述同一个主题:农耕。陈世云认为,他作品真正的精髓在于内容,每个作品都是一个生动的场景、一个经典的故事,没有重复,没有冗杂。“他们都是有灵魂的。”
  在他家的新楼门口挂着六块牌子:瞿上民间艺术馆、双流县老科协科普培训基地、双流县关工委青少年科普教育培训基地、双流县剪纸艺术协会、东升街道社区教育实践基地、陈世云剪纸工作室。家被打造成艺术馆、培训基地、甚至“博物馆”后,陈世云这几年一直对公众免费开放。对于家里的收藏,有参观的人说陈世云是“土豪”。对此,他的回应是:我是精神上的“土豪”。
  2013年8月2日至6日,陈世云作为成都代表团9人中的一员,到加拿大埃得蒙顿参加“国际多元文化遗产节”,中国馆在这次遗产节上荣获第一名。从来没有出过国的陈世云既兴奋又紧张,他说:“虽然我已经到了遇事不惊的年纪,但依然觉得能参加这个文化节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在加拿大的几天,陈世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进行了交流,并现场剪纸送给他们。期间,一位加拿大人对陈世云的剪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陈世云随即便剪了一幅以“龙”为主题的作品送给他。虽然语言不通,但陈世云依然能够感受到对方收到剪纸作品时的兴奋。后来,这位加拿大人给了陈世云一张自己的名片,名片背后用中文写着“市长候选人李约瑟”。陈世云说,这张名片他至今仍保存着。因为他很高兴看到,中国的非遗作品被生长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们所接受。
  陈世云虽然学历不高,但他却在不断地学习。现在的他,不仅可以对“古蜀国三都”“双流瞿上城”“古蜀农耕文化起源”等谈论不休,还可以滔滔不绝地讲述分析二十四史、四大名著及全唐诗等,甚至还写下了数万字的论述文章。2009年7月,他还应邀参加了“古蜀农耕文化的起源与演进·蚕丛与瞿上”学术论坛,并作了题为《双流农耕文化的历史、现状及保护的初步设想》的论文交流。孜孜不倦进取,潜心艰苦创作,一直以来陈世云就这样一步步地在剪纸道路上不断前行着。
  也许,正如“农耕堂”门口的对联一样,自足、闲适是他对自己最好的注釋。
其他文献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全国妇代会代表,四川省剧协委员,民建省政府委员,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学术带头人,第十三批四川省优秀突出贡献专家,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1992年考入四川省川剧学校戏剧表演班学习;1994年参加四川省川剧学校第三届桃李杯比赛,在《拷红》一剧中扮演红娘荣获二等奖;1995年参加第四届全国戏校“梨园杯”比赛,在《武松杀嫂》中扮演潘金莲荣获全国金奖;2002
我爱粉红的桃花,也爱雪白的梨花,但更爱那冰清玉洁的玉兰花。  当玉兰花还是花骨朵儿时,远远望去,像一颗颗椭圆形的迷你橄榄。走近一看,又像一个个灯火通明的灯泡缀满枝头,浑身毛茸茸的。没过几天,它们便在春风的催促下竞相开放了。在阳光的照射下,盛开的花朵仿佛一群群美丽的蝴蝶聚在一起比美;好像一盏盏神奇的宝莲灯,闪着光;又如一只只可爱的和平鸽,站在枝头,准备展翅飞向天空。  一阵微风吹来,玉兰花随风起舞,
一、四川媒体的历史责任  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共产党领导下,谱写了无与伦比的长征史诗。在红军长征80周年到来之际,肯定会涌现很多以长征为题材的纪录片和电视剧。我们将选题确定为“红军长征在四川”是基于以下思考:  第一,在这场战略大转移中,红军三大主力相继经过四川;三大方面军在四川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实现了一、四方面军和二、四方面军两次大会师,留下了长征史上壮烈辉
摘 要: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如何培养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怎样的信息技术类人才、服务数字经济,成为高职教育的时代命题。文章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整合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关键要素,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手段,提出了“一体两翼三结合一融合”的“双创”型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数字经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
永平君毕业于原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三十多年里,出于对书法艺术的钟爱,他尽量利用工作之余,先是从一般练字开始到有选择地研读临习古人先贤的经典名帖(现主攻今草书体),长期临池不缀,像苦行僧似的执着修练进取,并在当代一些书法名流悉心指导下,使得他的书艺与日俱进,逐渐地形成了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书法风貌,由一名业余书法受好者成为了一位学者型的文人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往事时曾谈起五六岁时随母亲买《岳飞传》《岳母刺字》等连环画的故事。他说:“‘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曾几何时,连环画这门艺术形式的出现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童年和成长。在过去,很多家长为孩子过“六一”儿童节的方式就是给孩子买上几本连环画。1931年,鲁迅倡导发起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推动了连环画的发展并使其走向繁荣。由于图画的通俗性,新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网编辑部副主任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四川分院副院长  2003年开始摄影。有多幅作品入选各类展览并获奖。  其中,《見证喜悦》获省14届摄影艺术展新闻类金奖;  《老百姓的合影》获2015年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摄影奖。  2011年1月,被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四川省新闻摄影学会、四川省蜀蓉摄影协会授予“2009—2010四川摄影十杰”荣誉称号。
我的房間里有一张小书桌,这就是我的小天地。我每天放学后就在这里写作业、读书和玩耍。小书桌虽然不大,但是干净、整洁。书桌的一角摆着一排图书,书桌上还有一盏台灯,每当我在书桌上学习时,它就洒下明亮的光。  每天晚上,妈妈在小书桌旁指导我写作业,小书桌见证了我学习的点滴进步。我还在小书桌上阅读了很多课外书,有介绍中国历史的《上下五千年》,有《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有《故事作文》等。通过阅读课外
清晨,绿茵茵的草地上,亮晶晶的露珠闪闪发光。瞧,太阳公公升起来了。咦,那晶亮的露珠跑到哪儿去了呢?  小草仰着头说:“它们在我绿油油的叶子里。”  小花笑哈哈地说:“它们在我红艳艳的花瓣里。”  麦子摇着头说:“它们在我金灿灿的麦穗里。”  我一下子明白了,放开嗓门儿也说:“它們在我的童话里!”
小思考  讀过故事后,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拍照或者欣赏照片吗?你最难忘的照片是哪一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