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画的静寂美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unjiang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苏轼在评价王维诗歌妙处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首次提出关于诗画统一的问题。的确,身为画坛巨擘,王维的诗歌常常注重构图技巧、色彩运用、声光结合,读他的诗,眼前就像出现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田园画。自王维之后,我国诗歌中描绘画面,在画面中体现情感的诗歌传统便薪尽火传,形成了一种风尚。然而,“入画”一直只是对王维诗歌胜处的经典评价,与后代一大批长于描写的诗人无缘。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王维独享了这一盛誉?
  王维是唐代颇有影响的山水画大家,一直被后世推崇为南宗文人画之祖。“文人画”即文人之画或士大夫之画、士人画,苏轼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明确提出士人画概念,究其意思,是在强调士人画与画工画在绘画风格上的差异,即士人画观其意气。王维生活的年代,由于佛禅哲学的广泛流布,崇尚空灵淡远的画风,力倡洗去铅华而趋于冲淡清新的艺术风格,着力在绘画中追求一种“空寂中生气流行”的意境。这是古代文人画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王维诗画共同追求的境界。
  王维的画现世留存不多,现藏于台北故宫的《山阴图》是王维山水画的代表作,画作描绘的原野远树,用笔拙朴细巧,恬淡宁静的氛围萦绕整个画面,确能让人兴起田园之思;王维画喜用雪景、剑阁、栈道、晓行、捕鱼等题材,时论提及的《雪溪图》、《江山雪霁图》有王维笔意,从中传递出的诗意禅境,实为空寂无声的静观之态,仿佛王维在说,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临风听蝉、月下弹琴、雨中观槿。
  读王维的诗,你读到的也是“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是“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每一句天然都是一幅山水画,高山深涧,只有松风拂面,寂月朗照,花自开落,这寂静是自然的安静又是生命的律动;是“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悠然独坐,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逍遥自在,不同于鼎沸喧扰的现实世界,此刻,心灵从躁动归于平静,一切目的性的追求被隔绝,人在无冲突的寂静中关照自己的内心,寻找真实从容的自我。自开元二十五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以后,王维深感自己的仕途也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借书画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在苦闷中追求精神的解脱。他的诗画就是他(特别是在晚年)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的自然流露。
  唐顺之论明画家周臣《长江万里图卷》时说:“少陵诗云:‘华夷山不断,吴蜀水常通。’只此二语写出长江万里之景,如在目中,可谓诗中有画。”
  妙就妙在这“如在目中,可谓诗中有画”。千百年来,历代的诗论家们公认王维“诗中有画”,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的“诗中画”大多是“绘画所描绘不出的画境”。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皓月当空,透过摇曳的松树枝桠,将如洗的月色星星点点洒在淙淙流泻的清泉上,满载清辉的渔舟从亭亭玉立的荷叶底下露出一角船头,推动着粼粼的波纹向四面扩散。这一幅光、色、影构成的秋夜图画,带着跃出画面的爽朗而悦耳的欢声笑语,冲击着你的视听。可是,如果所写景致仅仅只是让人“在目”,而不是“如在”,那么所谓的“诗中有画”就要大大折扣了。诗人通过巧妙的笔法和独特的感受完成了对画面的超越,让人感受到清新宁静的画面下那个“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的诗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诗人苦苦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表面上看本诗只是在描绘山水风光田园物象,实际上诗人是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描绘,以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洁净纯朴的思想感情。读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首联和颈联写景,山是苍翠的,水是流动的,落日不忍离去,炊烟唤我回家。这里,寒山、秋水、落日、孤烟,描绘出的不仅仅是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山水田园的温情亦包孕在这一山一水、落日和孤烟之中。那个“倚杖柴门”的隐者,兀自在秋风之中听晚树鸣蝉,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将寒蝉的孤绝之音从辽远与空茫中拉回耳际。时间静止,画面定格,画中那个超然物外的诗人自己,是整幅山水的灵魂。这就是王维的山水诗,不仅是流淌光彩与天籁的一幅画,他几乎把每一项景物都注入了自己特有的灵魂和感觉,又把自我消融在景物里,达到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庄禅境界。
  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批评只求形似是比较幼稚低级的阶段,不足为法。苏轼的画论告诉我们,以形似为基础,而又不止于形似,能够让人想象描画不出来的意蕴的艺术作品,才有不尽之意趣。诗书画之所以能够相通相融,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人们思想、意志、情感的艺术表现;它们都强调诗外、书外、画外功夫,把更高的“意境”作为共同的追求。而王维在诗画中所创造的自由澄明之境,折射出古代文人对个体生存的思考,唤起无数文人志士内心的共鸣,他们在现实世界(尤其是仕途)没有实现的人生价值,在艺术和宗教中追求超越;在自然中参悟生命,在静寂中审视自我,这是中国艺术的本质,是文人的人格精神。从这个角度说,只有王维可以获得如此的评价。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人民中学。
其他文献
浪漫是具有创造力的。在表面喧嚣的城市中浪漫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因为不浪漫才是生活的常态。在现实的重压下,在为生存而忙碌奔波中,想象浪漫或许已经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有谁能
本文主要论述了工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以及必要性。
本文以无锡马山区为例,围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变化发展趋势预测,人文驱动力因素分析3个内容,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并指出了相应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高的原因很多,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学习中被动学习,不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是中要原因。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本文对采自关中地区的6个塿土剖面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确定了它们的诊断层、诊断特性及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最后就塿土在中国系统
现在,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精神世界的交流。经典教育作为中学生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然而,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课外阅读的缺乏,或者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导致阅读收获小等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学生经典阅读的有效性提高,同时也限制着学生自我素质的提升。  一、目前初中语文经典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目的性不强,阅读技巧不足  很多中学生在阅读
云南昭通科技大厦总建筑面积约2.3万m~2,建筑主体部分为22层高的写字楼,裙房部分有一1400座的综合会堂。主楼外墙为玻璃幕墙,裙楼外墙为灰色麻石饰面。主楼室内设计基本依循
二战后的美国随着新生儿死亡率的降低、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当时控制体重的主要方法有改变生活方式和减少食物摄入,但收效甚微.从此,人
利用深部位移监测进行堆积体的稳定性评价,采用完整性指标S(i)和破坏性指标S(d),通过实时定量评价堆积体中的自下而上渐进破坏过程中稳定性的动态变化来快速评价堆积体变形发展过
“西部风情”顾名思义,充溢粗犷、原始、冒险,勾勒出一幅开发西部的全景式图画。 西部风情保龄球馆位于哈尔滨市动力区繁华的商业中心地带。最初构想是由投资一方美籍华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