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技术人才教学模式对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lclu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动作不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其中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一个。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育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当下高校在工程教育改革途中的一道“难题”。本文通过对德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考察,并在与国内高校的相关比较下提出相关建议,或许能对当前的改革增添一丝助益。
  关键词 德国 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教育部近期实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其核心为创立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机制,与德国在培养高等技术性人才上的教育模式颇有共通之处。因此对德国在这方面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借鉴,将会对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简介
  德国的高等技术教育主要由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ule,简称FH)和双元制职业大学(Duale Hochschule,简称DH)组成。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是一种将某些职业教育的特征模式融入到传统高校而成的高等技术教育机构;双元制职业大学是一种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下政企联合办立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①由于这两类高校为德国培养出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因而被称为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1.1 培养目标与入学资格
  从培养目标看,应用科技大学与双元制大学均以培养出相关行业内企业及其他社会工作单位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不同的是应用科技大学偏重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开发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而双元制大学则更为侧重于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培训的社会实践性人才。从入学资格看,该两类大学的学生入学前一般都要求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
  1.2 课程与教学体系
  德国应用型高校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强调技术的实践和应用,通过产学研结合进行人才培养,其课程体系是应用能力本位模式;实践教学的过程与管理均以企业为主导。②表1是德国汽车工程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③从中我们能看出德国高等技术教育在课程教学体系上的特点:
  (1)划分模块、阶段学习。由表1可以看出有两种分法,一是按课程模块划分,如工程科学基础1、选修课模块1等;另一种是按学习阶段来划分,将课程进阶式的划分为基础阶段、专业基础阶段、专业阶段。(2)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从表1中能看到,Essligen应用科技大学的整个课程是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习—专业课—毕业设计这样的安排层层递进逐级进行的,从而可以将理论的学习与技术的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3)注重实践,注重应用。除了实验教学模块中的实习与毕业设计以外,FH Essligen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等模块中还加入了大量诸如项目制作、服务管理等实践性课程。
  2 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考
  对于德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应用技术高级人才这一成功案例,固然有很多像历史、经济等原因是由时势造就而不具备重复操作性,但其中仍有很多方面内容对我们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④
  2.1 教学方面
  设置学分制阶段教学。对课程教学进行分模块、进阶式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循序前进逐步提高。根据学生的需要更妥帖地设置课程教学,在修够学分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未来的规划更加灵活自主地选择相应的学科去进修;同时,学校也能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学习情况,企业需求等增删相关的课程模块,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配置。
  增加实践应用性课程的比重。除了对金工实习、毕业设计等常规性实践课程在实习力度内容上进一步加强外,在平时的实验课、课程设计等方面也进行相应的完善。
  2.2 校企合作方面
  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需求机制来促进校企联合。可以通过对合作企业给予招聘时的优先权、帮助扩大企业声誉等方式来加强合作力度及鼓励其他企业前来进行合作。在合作方面,学校和企业可以充分运用各自优势,学校可利用自身师资帮助企业改进技术、解决问题,同时将高校的研发成果投放市场;企业可以在项目上进行共同研发,为高校师生的实习、实训提供场所、岗位等便利。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设立专门管理合作教育的机构。方案应由双方专家人员共同起草、把关。企业应加大融入高校对学生进行对学生的培养,同时学生应尽量进入企业加强锻炼。如可聘请企业里具有丰富工程应用经验的技术员工来校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将一些有潜力的年轻技术员工作为优秀生源引入学校进行知识理论上的提升等。另一方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应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培训,高校也可通过鼓励教师参与工程项目研发、进一步推进产学合作来增强教职人员与企业的密切交流,进而增加教职员工的实践经验。
  2.3 政府方面
  政策的支持与落实。政策的下达对工程教育改革的推动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样的大工程,其牵涉到法律、人事、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非常多,所以越发需要政府运用行政权威为其保驾护航。通过立法来细化、明确校企双方产学合作、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的职责和权利,并推出相关利好政策来推动高校和企业界乃至整个社会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支持。
  政府还应加大相关专项资金的投入。卓越工程师的教学改革牵涉面广,仅靠高校、企业自己“消化”,未免会挫伤行业积极性。所以政府加大对产学合作教育的资金投入,自然能使合作教育发展走向快车道,能尽快产生经济效益进而形成高校—行业的良性循环。而这也是德国通过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得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经验。
  3 结语
  我国的工程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随着社会对教育成果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高校在不断扩大教学规模,普及高等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的同时,还要面临着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实现多样化发展等问题。通过对德国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相信能为当前工程教育改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行拔除些许障碍,踏实找准定位。
  €L鼙疚奈厍焓懈叩冉逃萄Ц母?011年研究项目:《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机械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编号:113079)的阶段成果
  注释
  ① 姚寿广.德国两类技术型大学的比较与启示.中国大学教学,2011(3).
  ② 孙晓莉.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特色初探与思考——以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为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③ 朱方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学士(Bachelor)学位课程与教学体系的启示——以德国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汽车工程系为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④ 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中国高校研究,2010(6).
其他文献
环境教学中,美术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学科,美术教育也随着社会的要求不断发生着改变。教育教学工作始终是为社会服务的,要不断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那么“超绘画性目的”的现代美术
简述了概念设计的定义,针对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将概念设计原理运用到建筑结构设计中,并且提倡采用概念设计思想来提高结构工程师的创造性,推动结构设计的发
针对如何创造休闲型居住区这个议题,分析了居住区外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休闲型住区外环境的设计原则,从而营造出舒适安逸的居住区外环境。
历来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郭沫若先生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随着人们
通过对积石山县面源污染问题调查分析,县城生活用水及处理、秸秆焚烧、畜禽养殖产生粪便、生活垃圾、尾菜、农业生产使用农药、化肥、地膜等面源污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业新技
自1983年厦门大学开办广告学专业以来,我国广告学专业教育成果丰硕,不仅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广告人才,也提升了国内广告行业运作的专业性.但是,在广告学的教育体系中,作为“就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平面不规则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针对结构平面超限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通过SATWE和PMSAP程序进行结构计算,结果表明:结构设计符合我国超限高层建筑
本文通过分析白龙江天然林的保护现状,总结了开展天然林管护的重要性,认为要做好白龙江林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需采取加强林政执法力度、加强动态监测与评价、加强森林资源保
摘 要 写作受体在应用写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应用文的实用性只有通过受体(读者)对文本的阅读和接受得以实现。影响写作受体接受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政治语境、双方关系、认知结构和接受心理等等。本文结合案例,探讨了应用写作与受体的适应性在上述四个方面的体现和写作要求。  关键词 应用写作 系统 受体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Adaptability of P
在电视英语访谈中,非语言符码有其独特的表意手段和交际功能,以确保节目的艺术性、真实性和娱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