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充满危险的生命旅程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45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万多种蝗虫中,真正对人类造成威胁的不过300种左右。在我国已知的1000多种蝗虫中,有害的只有60多种。对禾本科植物可造成较大危害的蝗虫主要有东亚飞蝗、稻蝗、蔗蝗和尖翅蝗等。危害豆类、马铃薯和甘薯等农作物的种类有短星翅蝗、苯蝗、负蝗等。竹蝗可严重危害竹林。在广大牧区,危害牧草的蝗虫种类也很多,主要有西伯利亚蝗、戟纹蝗、小车蝗、牧草蝗、雏蝗、痂蝗以及意大利蝗等,蝗灾发生时可严重危害牧草和农作物并直接影响农牧业的发展。
  生活在南美洲哥伦比亚和秘鲁的斑翅巨蝗是世界最大的蝗虫,雌性体长可以超过13厘米。同区域的一种后翅为紫蓝色的蓝翅巨蝗雌性体形也与它不相上下,但是斑翅巨蝗雄性体形更大,是世界最大蝗虫桂冠拥有者。
  我国最大的蝗虫种类是棉蝗,它是棉花的害虫之一。大多数蝗虫具有保护色,以绿色和褐色为主,是许多动物包括人类喜欢的食物。相关研究证明,蝗虫的蛋白质含量是牛肉的4倍,并且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丰富的铁和锌。莎士比亚名著《奥赛罗》里就说:“对他来说,现在这食品就像蝗虫一样味美。”但有一些色彩艳丽的蝗虫种类是有毒的,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有一种以有毒乳草为食的马达加斯加瘤背蝗(也叫乳草蝗),它艳丽的色彩是一种警戒色。面对这些向人们抢夺维持生命的食粮和经济作物的可怕生物,许多人也许困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看似不堪一击的微小生命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为什么蝗灾会不时卷土重来?
斑翅巨蝗(世界最大蝗虫)Tropidacris dux采集地:南美洲哥伦比亚。
棉蝗(中國最大蝗虫)Chondracrus rosea标本翅展宽度14.2厘米。采集地:四川雅安。

  人们在竭尽全力探索如何消灭这些致灾蝗虫的同时,这些顽强的昆虫也在为自己在地球上的生存而抗争。为了研究蝗虫;我曾经饲养过几种我国常见的蝗虫,通过仔细观察,对它们有了一些了解。在目睹了它们在短暂生命周期内的艰辛后,让我对这些人类煞费苦心要消灭的小小昆虫刮目相看。

蝗虫初世


  秋天,雌性蝗虫像农夫播种庄稼种子一般将卯“播撒”在土壤里。自然条件下,“播撒”场所大多是湿润的河滩、湖滨以及田埂。我养的蝗虫则是在玻璃瓶里产卵的。晴朗的夜晚,雌性蝗虫开始产卵活动。它们一般选择那些看起来比较潮湿但又并非完全被水浸润的砂质地面,完成这项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
  在观察中我发现,雌性蝗虫身体的尾部非常有力,可以帮助它在砂质地面上掘下一个小小的洞穴。一开始,它努力地依靠发达的腹部肌肉推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像石油工人开采石油般从地面钻出一个小小的洞来。在这个小洞内,雌性蝗虫精心产下若干个卵,多数情况下这些卵每30~60个成一块。显然,雌性蝗虫天生具有的技能使它对这个工作的步骤十分娴熟,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东亚飞蝗在人工饲养环境中产卵。

  挖掘和产卵的过程往往长达几十分钟,在完成产卵后,雌性蝗虫显然已经筋疲力尽。于是,它会爬到附近的地方休息片刻,然后再回到先前产卵的那个地方重新开始工作。它看似非常简单的神经系统居然可以把先前工作过的位置记得很清楚!它甚至会将小洞四周的土弄松一些,用尾巴将土推入小洞中,就像农夫用锄头将土填入洞穴一样。它精心地处理着一切善后工作,直到将这个小洞完全盖好。最后,它还要用腿将上面的土弄平整,可能是担心不怀好意者发现它的“藏宝地”吧!
  这些卵会在地下静静地等待来年,当地面的温度渐渐升高以后,卵的颜色会逐渐变化为酱色——一些柔弱的小昆虫准备破土而出了。卵块虽然距离地面最多两三厘米,但对于体长不过几毫米的初生幼蝗而言,却是一段艰难的路程。它们纤弱的身躯是如何上到地面来的呢?它们是用什么方式从土中开出一条通向世界的隧道的呢?
产在沙中的蝗虫卵块。
即将孵化的蝗虫卵。

  新生的幼蝗只有头部能自由转动,它们的六条长腿被狭小的地下空间完全限制。它那因为一粒小沙的阻碍就会折断的触角,稍微用力就会断脱的幼嫩长腿,虽然在地面上对于它们生活很有用,但在地下却是彻彻底底的包袱。这些东西显然是不可能将幼蝗从地下解放出来的,它们需要挖掘工具。但这些柔软的、几乎还没有什么颜色的小生命,既没有强健的肌肉,也没有坚硬的爪牙,要挖掘出一条是自己身体长度十多倍的通路,无异于一个赤手空拳的矿工要开凿坚硬的岩石。但是。它们居然成功了!   通过靠近玻璃瓶壁的卵块我看到,幼蝗孵化出不久,就依靠颈部推开头部周围潮湿的沙土,努力将身体向地面移动。它们靠体内的液压使颈部膨胀,然后蠕动身躯,推动这个“液压钻头”向地面运动。每前进一两毫米,它就得使颈部膨胀的体液回流到腹部,这时幼蝗便休息一小会儿,然后颈部又再一次胀起。随着每一次胀起,它逐渐向地面移动。这个身上还是湿漉漉的小家伙艰难地推移着它那膨胀的颈部,努力钻掘泥土。一些筋疲力尽的失败者永远留在了它出生的地方……几小时后,幼蝗经过不懈奋斗终于将头拱出了地面。但是,这不过是它充满危险的生命旅程的开始,因为它还需要4~7次蜕皮,才能成为既善跳又善飞的成虫,更多的考验在等待着它。

艰难地生长


  蜕皮对于蝗虫的成长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关口,稍微的差错就可能让它丧命。和所有昆虫一样,蝗虫的表皮也是不能扩大的,每隔一段时间,表皮就会成为幼虫生长的障碍。幼虫要增大自己的身体,必须脱掉原来的旧皮。这和我们人类的小孩过段时间就需要换件更大的衣服是一样的道理。但蝗虫“新装”的更换却是一个远比人类换衣服要复杂得多的过程。将要蜕皮的幼虫由于旧表皮下面新皮细胞的剧烈增殖,在旧皮下产生了一套有很多皱褶的柔软新皮。体内的蜕皮激素同时促使幼虫分泌蜕皮液将新旧皮之间的连接层逐渐溶化,使旧表皮与新皮层完全分离。这时,幼虫就会用自己的前爪抓住草茎,以倒挂的姿势,牢固地把自己固定下来,然后不吃也不动,等待蜕皮时刻的到来。
刚剛完成蜕皮,虫皮分离后的棉蝗。

  蜕皮开始时,幼虫会像当初从地下钻出时一样,收缩腹部肌肉以增加胸部的液压,使胸部膨胀,让旧皮从背上破裂开来。有些种类的蝗虫还会靠吸入更多的空气来增加挤破旧皮的力量。裂口一旦出现,幼虫便利用新皮还处于柔软状态的时机,以蠕动的方式渐渐把身体从旧皮的束缚里挤出来。整个过程缓慢而周密。幼虫像一位表演捆绑逃脱术的魔术大师,一点点蠕动身体,小心地把腿、翅膀、头和那纤细的触角,慢慢地从旧皮背上的裂缝中挤出来。此时,可以看到新皮与旧皮之间有一缕缕白色的丝断开,只要有一缕丝没有及时断掉,幼虫都会功亏一篑,被旧皮牢牢地纠缠住,再也无法脱身。
  最后,基本完成了与旧皮脱离过程的幼虫终于倒挂在了自己的旧躯壳上,但一切还没有结束,它还必须借助重力的帮助把爪子和触角的末端完全拉出来,这时要是姿势有任何不正确,它也有可能丧失一只脚爪或一段触角。可别小看这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损失,虽然这不会使幼虫在生活上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在将来的求偶中,任何小残疾都有可能成为挑剔的配偶拒绝它的原因。
  幼虫刚刚蜕皮后,新的表皮还处于柔软状态,它必须趁这段时间马上增加自己的体积。这时幼虫的肌肉仍保持收缩状态,便于借助液压来使身体各部尽量扩展,而且它还会吸入大量的空气。使身体内大大小小的气囊膨胀到最大限度,把“新装”完全撑开。当一切工作都圆满结束后,筋疲力尽的幼虫终于能够安静地趴在刚才努力挣脱掉的旧皮上休息,等待身体再次坚硬。
其他文献
地球人的探测器已经造访过冥王星和太阳系边缘地带。火星车正在红色火星表面游走。然而,我们对太阳的探测却很不够,直到2018年夏季和2019年2月展开的——  当太阳风“吹”到地球时,它可能破坏甚至毁灭地面上和地球轨道中的电子技术装置。美国科学院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没有提前预警的话,携带太阳风的一次巨型太阳耀斑仅仅对美国就可能造成2万亿美元的损失,而且要想迅速挽回损失是不可能的。该研究发现,巨
身体健康大脑就会更聪明  人体的各部分组成为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照顾好身体的某一部分,身体的其他部分也会受益。体育锻炼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对大脑也如此。运动可增加血液流动量,提高大脑含氧水平和葡萄糖水平。运动时的动作协调也给大脑锻炼的机会,尤其是在尝试练习新技能时。锻炼还意味着告别因久坐不动导致的大脑缺少刺激的生活方式。  食物对大脑来说也很重要。许多食物都有益于大脑健康,如鱼油、鸡蛋、蛋白质和深
2014年2月,一位著名外星生命搜索专家表示,外星生命有可能在2040年被找到。那么,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有多高?为什么很多科学家会相信外星人的存在?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它们在什么地方,可能长什么模样?科学家怎样寻找外星人?  ①2040年找到外星人?  著名外星生命搜索专家表示,外星人有可能在2040年被找到。  ②外星生命在哪里?  科学家一直都在搜索外星生命,那外星生命最可能存在于宇宙的什么地方
向太空发射巨大的反射镜、制造人造火山、建造庞大的“吃”碳机器……“地球工程”的种种设想听起来就像好莱坞动作影片中的情节。以下是五个位列榜首的“地球工程”计划。  空气净化器 通过化学工程或生物质能量生产捕获二氧化碳。卡尔加里大学的气候科学家大卫·基思研发了一种空气净化机,每年可从每平方米大气中提取20吨二氧化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克劳斯·拉克纳研制了“人造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胜过真
我们一直都把标准体温定为37℃。然而,近几十年,全世界的临床医生都注意到一个现象: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几乎都达不到37℃。2020年初,美国科学家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在比较了从1860年至2017年的70万份人类体温記录后,科学家发现今天人类的体温中位值实际上为36.6℃。这意味着37℃的标准体温已经成为历史。
2020年1月19日我国颁布了新版“限塑令”。当今世界,塑料制品随处可见,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编者  在我们的食物里、饮用水中,甚至呼吸的空气中都可能含有极其微小的塑料颗粒。这些微塑料对我们的身体会有什么影响呢?科学家正在进行调查。  如果好好数一数家里有多少塑料制品,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打开厨房橱柜最底层的抽屉,里面是“琳琅满目”的各式塑料盒、盖子
2018年初,全球首条无人驾驶公交线路在深圳福田区开始试运行。  2018年12月,广东肇庆市颁发了首张无人驾驶汽车路测牌照。获得牌照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但可以在总长40千米的封闭道路上行驶,还能驶上33条公共道路。我们终于有机会在路上看到无人驾驶汽车了。  日本近期宣布:2020年东京奥运会将提供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美国街头已经出现无人驾驶快递车。  看来,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跳出概念,它们正悄然向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按照国际标准,日本早在1996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日总务省今年发布的概算统计,目前日本总人口为1.2771亿人,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2467万,占总人口的19.3%,而且老龄人中年龄超过75岁的就有1089万人。如此高比例的老龄人口,不仅推动政府加快了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进程,也催生了众多的民办养老院。  不久前,记者来到关西大阪府寝屋川市,采访了当地有名的
如果你觉得可以生活在37℃下的隐球菌已经很了不起甚至很可怕的话,那么,另一种名为“曲霉菌”的真菌,甚至可以生活在堆肥中心60℃的高温环境下。足可以称得上是真菌界的“高温战士”了。  曲霉孢子绝对算得上“无处不在”,有科学家甚至这样形容它们的存在:“其实在你每一次呼吸的时候,它们都在试图感染你。”虽然当今的医学可以通过骨髓移植或化疗来治疗很多疑难性的血液疾病,但这些病人却会再次因为感染这种真菌而死亡
恐龙,是一个古老而新颖的名词。言其“古老”,是因为我们研究的恐龙化石动辄亿年、千万年,连单位都是以百万年计;言其“新颖”,是因为“恐龙”这个词直到1841年才创造出来,迄今不到200年,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却含括了大量的新发现,近年来恐龙研究更是突飞猛进,新理论层出不穷,几乎颠覆了人们以往对恐龙的所有认识。  恐龙家族极为庞大,已发现的成员多达800多属,而这可能还只占到其全部属数的1/10。按理说